海洋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启动
央视新闻· 2025-09-28 05:32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9月28日,联合国"海洋十年"(2021-2030)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在海南三亚正式启动。该计划由中国科学 院深海所牵头,联合新西兰、丹麦、德国、智利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开展。 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依托中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开展国际联合科考,进入 海底最深处,对全球海底6000米以下的深渊开展系统研究。旨在通过加强全球海洋科研协作,推动海洋 科技创新,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丨科技谱写向海图强新乐章
科技日报· 2025-09-17 02:07
在新一代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船上,短短10分钟,20万尾鱼苗就能进入养殖舱;在海南琼东南盆 地,"深海一号"一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碧海无垠,"蓝色经济"不断汇聚澎湃动能。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8月23日,在蓝色的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 作业,成功完成首次深海试验,从4140米深海凯旋。这是我国深海研究领域的又一个"科考利器",奏响 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生动旋律。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 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指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 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5年来,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下,海洋强国建设在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 "蓝色经济"动能澎湃 ——持续打造"蓝色粮仓"。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16 00:04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5.9%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1] - 海洋船舶新接订单量 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1] - 海洋能 海水淡化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引领海洋经济向高科技 高效能 高质量跃升 [1] 政策与制度保障 - 辽宁 山东 浙江 上海 福建 广东等省份先后出台文件 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1] - 形成协同高效的政策体系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要素保障 [3] -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引导具有专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持续加大投入 [3] 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推动海洋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2] - 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跃升 [2] -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路径 [2] 科技创新能力 - 国家在海洋科研投入方面持续发力 推动高水平海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 [2] -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2] - 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2] 区域协调与资源整合 - 坚持陆海统筹 加强要素联动 科学规划海湾经济 优化港口布局 [3] - 增强港口与腹地间的产业联动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需整体布局和稳步推进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 防灾减灾 蓝色经济合作 [3] - 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 提升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 - 依托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 拓展合作领域 提升相关项目的深度广度 [3]
重器、智治、共享——来自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观察
新华社· 2025-09-13 04:28
海洋发展指数表现 - 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达129.7 较上年增长2.9% 反映海洋强国建设稳步推进[1] 海洋装备技术突破 - 大国重器密集投入使用包括"梦想"号钻探船、"奋斗者"号深潜器、"雪龙2"号破冰船及"深海一号"深水平台[2] - 油气勘探开发实现300米至1500米水深跨越 攻克可燃冰试验性试采技术[2] - 自主研制"妈祖"海洋预报模式达世界先进水平 华为通过全栈优化目标提升50%效率并实现分钟级预测响应[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青岛市2024年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6% 通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产研对接机制强化技术转移[3] - 腾讯在山东东营构建"天—水—智"碳汇监测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与AI算法实现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3] - 华为提出"专业学科+人工智能"融合模式 培育未来海洋领域高质量人才[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与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订海洋合作协议 牵头成立"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5] - 获批1个协作中心、5个实施伙伴及9项大科学计划加21个项目 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大会等国际机制[5] - 马尔代夫明确认可青岛的海洋科研机构、水产养殖技术和产业集群优势 视为蓝色经济核心合作平台[5]
明确重点事项 拧紧责任链条助力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2 00:56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督 - 宁波舟山港通过纪委监委推动解决智能化停车项目土地征迁和审批流程堵点 施工进度加快[1] - 北仑区纪委监委通过一线监督和跟踪问效系统整治行政审批 要素保障和执法监管等梗阻问题[1] -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开展嵌入式监督和清单化破题 明确14项重点监督事项并细化任务节点[2] 海洋经济政策与产业升级 - 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难点[1] - 上海市建立发现问题 会商研判 协同监督和推动解决的闭环机制 推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高端航运服务[2] - 威海市纪委监委推动形成100余项技术问题清单 建立行业龙头+研发机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攻关模式[3] 海洋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 - 青岛市南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科研端技术突破+产业端政策支持+市场端金融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31个突出问题[3] - 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海洋科研经费使用和成果转化环节利益输送问题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2] - 威海市推动海带机械化收割 海珍品机器采收和牡蛎自动收获等技术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4] 海洋生态保护与监督机制 - 北海市纪委监委将红树林生态保护列入政治监督 推动建立完善保护修复制度体系[4] - 纪检监察机关深挖彻查红树林生态保护问题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开展追责问责[4] - 通过实地走访和谈话提醒等方式推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
杭州高新区(滨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建设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23:17
核心观点 - 杭州高新区(滨江)正通过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长三角海洋经济新样本 虽不直接临海但依托数字技术优势和区位特质构建"数字+港口"双轮驱动格局 [1][3] 产业布局 - 覆盖海洋数字经济 海洋清洁能源 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 细分赛道竞争力在浙江省领先 [1] - 领军企业包括林东新能源潮流能发电站连续并网运行超7年并入选全球海洋能20项亮点工程 海康威视智能算法赋能海洋环境监测 正泰新能源光伏技术嫁接海上平台 [1] - 极弱磁大设施抢占海洋磁场检测技术高地 白马湖实验室推进海陆能源一体化布局 北航杭研院和浙大城院滨创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 [1] 创新生态 - 集聚领军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立体创新网络 [2] - 数字技术与海洋场景融合 非传统产业复制粘贴 [2] - 2024年12月成立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园(滨江)作为蓝色创新生态圈引擎 打造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 [3] 战略合作 - 高新资产公司与白马湖实验室签署新能源与海洋能源产业孵化器共建协议 锚定国家双碳目标与海洋强国战略 打造新能源+与海洋+双赛道硬科技转化引擎 [3] - 与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智海洋产业孵化器签署共建协议 涵盖海洋数字交通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 海洋数字新能源产业 海洋测绘数据产业等全领域全链条前沿科技创新 [3] 区位优势 - 地处长三角科创走廊核心 联动杭州数字经济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对接宁波舟山港全球一流港航资源 [3] - 依托"不临海却通海"特质 输出数字技术滨江方案 整合湾区经济全域资源 [3]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环球网· 2025-09-11 00:5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日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同比增长2.9%。其中,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 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报告》还提到,"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下达奖补资金194亿元,完成整治修复海岸线超400千米、滨 海湿地超3.1万公顷。涉海自然保护地352处,保护海域面积933万公顷。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 稳定,局部海域有所改善,珊瑚礁、海草床、滨海盐沼、红树林生态系统状况以优良为主。 赛迪顾问近日撰文指出,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四个 方面: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 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 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 赛迪顾问还提到,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布局建设14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突破深海探测、海洋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海洋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实现大幅提高;生态保护成效 显著,实施最严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43
(原标题: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涉海新能源装备、多海洋环境要素智能模拟器、极端环境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9月3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在 南沙联合主办的明珠对话×高企形象大使系列——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上,来自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多项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行业协会及投融资机构等单位120余位代表参加,搭建起海洋产业"产 学研用投"协同对接桥梁,为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广东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也明确,促进海洋 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此次对接会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两家海洋领域全国重点 实验室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推动科研端与产业端双向赋能。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船舶 ...
向深向远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9] - 深海装备制造能力突出 国内及东南亚国家深远海养殖装备60%实现广东设计制造 [9] 深远海战略布局 - 深远海被定位为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全球70%重大油气田位于水深超1000米海域 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 [5] - 广东率先布局深远海产业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明确"优近拓远"策略 引导海洋产业向深远海布局 [13] - 实施"深远海风电领航工程" 将深远海风电作为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 [14] 科技创新成果 - 建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 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全球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 [3] - 突破海底多芯光纤通信技术 实现单根光纤传输140公里、410.5太比特/秒传输容量 [3] - 2018年以来专项投入20亿元财政资金 支持315个创新项目 攻克280项关键技术 形成215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11] 重大装备与工程 - "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格盛1号"养殖平台等海洋重器实现深远海应用 [9] - "三峡引领号"成为全球首创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 "白鹤滩"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完成多次大兆瓦机组吊装 [11] - "德海1号"万吨级深海养殖平台稳定运行近7年 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投入工程应用 [11]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 [14] - 首创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 实施"标准海"供应 实现"拿海即开工"的审批效率提升 [14] - 成立省级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 由省委书记直接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15]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闭幕 王沪宁主持并讲话
新华社· 2025-08-26 09:36
会议核心议题 - 政协会议以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核心议题进行协商议政 [1] 经济发展方向 - "十四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1] - 紧扣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 [2] - 积极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言助力 [2] 政协工作部署 - 将"十五五"规划相关重点问题纳入视察考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工作安排 [2] - 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 完成好年度履职任务 [2] - 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 [3] 人事任免事项 - 任命洪亮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3] - 增补潘岳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3] - 张茂于不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3] - 免去邹加怡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职务并接受其请辞常委、委员 [3] - 陈小江不再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并接受其请辞委员 [3] - 追认关于撤销周先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4] 后续学习安排 - 闭幕会后举办题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的学习讲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