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水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向深向远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09:3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9] - 深海装备制造能力突出 国内及东南亚国家深远海养殖装备60%实现广东设计制造 [9] 深远海战略布局 - 深远海被定位为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全球70%重大油气田位于水深超1000米海域 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 [5] - 广东率先布局深远海产业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明确"优近拓远"策略 引导海洋产业向深远海布局 [13] - 实施"深远海风电领航工程" 将深远海风电作为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 [14] 科技创新成果 - 建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 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全球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 [3] - 突破海底多芯光纤通信技术 实现单根光纤传输140公里、410.5太比特/秒传输容量 [3] - 2018年以来专项投入20亿元财政资金 支持315个创新项目 攻克280项关键技术 形成215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11] 重大装备与工程 - "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格盛1号"养殖平台等海洋重器实现深远海应用 [9] - "三峡引领号"成为全球首创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 "白鹤滩"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完成多次大兆瓦机组吊装 [11] - "德海1号"万吨级深海养殖平台稳定运行近7年 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投入工程应用 [11]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 [14] - 首创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 实施"标准海"供应 实现"拿海即开工"的审批效率提升 [14] - 成立省级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 由省委书记直接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15]
海洋经济踏浪逐梦
经济网· 2025-09-01 09:0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正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涵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港口智能化改造和航运服务体系升级等多个领域 [1]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深海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能源开发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1] - 蔚蓝疆域上正在书写人海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前景广阔 [1] 海洋牧场与养殖业 - 山东爱伦湾海洋牧场 渔民驾驶满载海带的船只驶回收获码头 [3] - 广东雷州市覃斗镇北部湾海域 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平台创造海水养殖高效益 [7] - 养殖工人在海洋牧场进行养殖作业 [9] -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养殖户用小船将采收的鲜海带运送上岸 今年"中国海带之乡"霞浦县35万亩"海上田园"迎来丰收 [18] 海上风电与能源开发 -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绿华岛上的风电场组错落有致 风力发电机组在海风的作用下缓缓转动 不断输出绿色能源 [5] - 山东烟台招远 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 [11] 海洋旅游与邮轮产业 - 今年4月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青岛开启中国海岸巡游首站 创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旅客新高 [13] - 山东威海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 游客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们乘坐游船到观光平台游玩避暑 [16] - 海南三亚 众多游客在海边体验水上项目 [20] 港口与航运体系 - 广东深圳盐田港巨轮列阵 卸货区车流不息 [14]
南农晨读丨港城引擎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1:01
感动中国人物与乡村振兴 -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其强调科研工作要展现中华儿女的韧性力量 [4][5] - 庞众望的入选引发广泛关注 其言论照亮无数国人心灵 [4][5] 农业技术服务平台风险 - 农民反映网上出现假冒农技专家 主播账号虚假标注"农业大学"或"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甚至几十年"身份 [7][8] - 假冒专家通过视频平台讲解农业知识并销售农资产品 采用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狂带货等手段上演坑农骗局 [9][10] 文化推广活动 - 2025"悦读粤新"喀什书展暨南国书香节喀什分会场于8月24日在新疆喀什书城开幕 这是南国书香节连续两年落地喀什 [14][15] - 活动与第二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交融 为各族群众提供规模空前、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 马伯庸和毕淑敏等作家加盟 [13][16][17] 海洋经济发展 - 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在8月16日开渔 3400余艘渔船结束伏季休渔后列阵出海 [21][22] - 阳江创建了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包括全国最大示范区 形成特色海洋牧场发展路径 [24] - 2024年海水养殖面积达2.43万公顷 产量82万吨 占全省21.8% 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38.5万吨 同比增长4.46% 增速创近五年新高 [25][26] 农业合作社模式 - 南雄市乌迳镇龙迳旺群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 于2022年成立 [29][30] - 合作社推广黄烟、水稻、玉米等优质特色农作物 在当地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土丰润条件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8][31] 气象影响 - 台风"剑鱼"外围环流影响广东 粤西沿海市县24日白天至25日早晨出现大雨局部暴雨和7~10级大风 [36] - 粤东海面23日起出现6~7级阵风8级大风 广东省中西部海面出现7~10级阵风11级大风 北部湾海面24日下午起出现7~8级大风 [37][38]
东方海洋:股东国元基金拟减持不超过5874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3:38
业务收入结构 - 2024年1至12月水产加工业收入占比47.02% [1] - 体外诊断业务收入占比23.88% [1] - 海水养殖业收入占比21.89% [1] - 其他业务(租赁及其他)收入占比7.21% [1] 股东减持计划 - 大股东国元基金持有公司股份约1.9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9.81% [3] - 计划自2025年9月12日至2025年12月11日减持5874万股 [3]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3% [3]
绿水青山 美丽海南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26
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 - 白沙茶园分布在70万年前陨石坑及其周围 土壤富含矿物元素 热带雨林气候和高山云雾环境形成独特生态系统[14] - 茶园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鸟类穿梭其中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14] - 陵水建成国内首个黄鳍金枪鱼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特色海上生态粮仓 推动顶级美味从远洋走向餐桌[15] 生态旅游与基础设施 - 琼乐高速路两旁层峦叠翠 云雾与远山相融 路桥隧道与树林田野江水湖泊和谐一体 堪称海南最美高速公路[16] - 海南天空湛蓝 森林葱郁 空气清新 水源清洁 形成流动生态产品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18] 生态发展理念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5] - 生态能孕育优质产品和旅游产品[16] -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成就双向转化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可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18]
为“海上粮仓”上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8-13 03:03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烟台市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 总面积达140万亩[1] - 2024年烟台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300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199万吨 均居山东省第二位[1] - 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20处 数量和总面积均居全国前列[1] 海洋牧场发展挑战 - 海洋牧场投入大 见效慢 风险高 对经营者构成挑战[1] - 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监测难 难以有效定价的行业难题[1][2] 保险产品创新突破 - 创新推出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 以相关指数因子为保险责任[2] - 运用国家海洋局权威部门或卫星遥感数据等气象指标[2] - 提供个性化定制保险产品和风险管理方案[2] - 以保险产品作为风险缓释手段 为养殖企业提供增信和助贷金融工具[2] 保险业务实践成果 - 2022年6月成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3] - 累计研发61款海洋牧场保险产品 服务300余家养殖主体[3] -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亿元 赔付金额5000余万元[3] - 深远海网箱保险项目入围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项目[3] 行业合作与战略发展 - 联合发布《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总结创新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4] - 健全政府 保险 企业三位一体的保险长效机制[4] - 提升保险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4]
辽宁省首个“蓝碳保险”落地盘锦 保障海洋碳汇价值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新华网· 2025-08-12 06:13
项目概况 - 中华财险辽宁盘锦中心支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成功落地辽宁省首个海洋碳汇保险项目[1] - 项目为盘锦大洼区1万亩杂色蛤底播增殖养殖海域提供1690万元风险保障[1] - 保险模式创新结合碳汇价值与养殖成本双重保障[3] 技术方法 - 采用碳储量变化法核算贝类生物体碳储量变化[3] - 通过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综合计算保险碳汇量[3] - 将极端天气导致的养殖成本损失纳入保障范围[3] 行业意义 - 海洋储存地球约93%的二氧化碳[3] - 解决海洋碳汇风险保障方式贫瘠的难题[3] - 推动蓝色碳汇扩增服务价值保障与补偿[3] 战略发展 - 辽宁省拥有丰富蓝碳资源[4] - 探索碳排放配额质押+保险+银行抵押融资新模式[4] - 助力构建碳汇授信融资体系[4]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勾勒“海上新广东”蓝图 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7 08:02
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战略 - 广东召开高规格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1] - 会议提出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强省建设,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山海协作[1][3] - 广东面临从海洋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挑战,需解决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附加值不足的问题[5] 深远海开发与空间布局 - 国际海洋竞逐聚焦深远海,广东近海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技术突破推动深蓝开发成为可能[3] - 广东出台《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优近拓远"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3] - 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市提出具体举措:广州构建"三脉三轴"空间格局,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湛江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但需优化传统产业(如海水养殖升级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并培育新兴产业[5][6] - 海发公司布局全产业链体系,2025-2027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渔民增收超10亿元[6] - 珠海云洲智能预计"十五五"期间助力打造千亿级无人海上智能装备产业,全省现有超8万家涉海企业[6]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会议强调需突破关键技术,引育海洋人才,海上风电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如潮州饶平县450亿元投资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7] - 明阳集团开发海上综合能源岛,目标支撑大湾区绿色转型,打造万亿级海洋经济支柱[8] - 惠州加强生态修复,考洲洋水质从劣四类提升至二类,新增红树林9000亩并探索碳汇交易[8]
习近平总书记同科技工作者交往交流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5-30 03:12
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创新人才和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优势,对科技工作者表达深情厚爱与殷切期许 [1] - 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91岁的顾诵芬院士佩戴奖章,体现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视 [2] - 通过礼敬科学家(如黄旭华、南仁东、孙家栋等)和考察创新企业,传递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导向 [3] 科技成就与全球地位 - 中国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嫦娥探月、北斗导航、高铁技术、宇树机器人及DeepSeek人工智能等 [4]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4年第11位,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4] - 天问二号探测器开启小行星探测,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展现科技自立自强成就 [8] 人才政策与体制改革 - 早期在河北正定推行"人才九条"解决技术人才短缺,主政浙江时为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待遇问题 [6] - 提出"创新不问出身""破四唯立新标"等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 [6][7] - 实施"揭榜挂帅"、科研减负行动及成果转化收益自主权等举措,优化创新生态 [7] 创新激励与未来方向 - 鼓励青年科学家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强调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结合 [10] - 提出"敢为天下先"的科研精神,要求创造引领世界的科技成果 [8] - 在武汉产业创新研究院考察时,表达对中国创新人才和体制的信心,号召攀登科技与产业高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