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茶饮爆红背后:一杯荔枝冰酿如何撬动Z世代消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30 12:50
核心观点 - 非遗技艺与情绪价值双重赋能推动茶饮行业创新升级 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1] 非遗技艺应用 - 爷爷不泡茶荔枝冰酿引入湖北孝感非遗米酿技艺 累计销售3800万杯 2024年成为米酿类奶茶销量冠军超过同类2-4名销量总和 [2] - 茶颜悦色桂花弄采用非遗桂花酿造技艺 创长沙五一广场旗舰店单日5000杯销售纪录 [4] - 奈雪凤凰单枞茶拿铁采用潮州非遗制茶工艺 上市首周全国销量突破100万杯 [4] - 非遗茶饮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年轻消费者占比持续提升 [4] - 爷爷不泡茶选用孝感朱湖三粒寸珍珠糯米和蜂窝酒曲 形成难以复制的风味优势 [9] 情绪价值挖掘 - 爷爷不泡茶推出0茶底配方开醺限定款 增加酒精浓度切入年轻人下班放松需求 [10] - 美团饿了么平台数据显示20:00后含酒精茶饮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部分品牌夜间销量达全天40%以上 [10] - 乐乐茶小酒馆系列主打夜间微醺场景 沪上阿姨微醺葡萄在上海酒吧街夜间销量达白天4.7倍 [11] - 古茗酒酿桂花乌龙在杭州夜生活商圈单店月销1.2万杯 [11] 场景营销创新 - 爷爷不泡茶开展YE系列营销活动 包括上海黄浦江游轮品鉴派对/武汉万象城微醺快闪店/长沙奶茶+脱口秀组合 长沙活动期间周边3公里订单增长175% [12] - 书亦烧仙草在成都打造奶茶+相声剧场 单店日均客流提升60% [14] - 茶颜悦色定期举办国风茶会 复购率提升25% [14] - 蜜雪冰城开创冰淇淋音乐节平价茶饮狂欢模式 [14] 行业竞争升级 - 喜茶试点非遗茶工坊线下课程 奈雪计划在非遗系列使用环保包装 春水堂尝试用AI优化传统茶谱 [16] - 爷爷不泡茶将推出非遗体验工坊让消费者参与米酿制作 [16] - 文化内涵和情感连接成为产品同质化严重时的核心护城河 [16]
推中式精酿啤酒,多元化会是好想你的良药吗?
北京商报· 2025-07-30 12:48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通过电商和专卖店渠道推出红枣口味、毛尖绿茶口味、茉莉花茶口味及樱花蜜桃口味中式精酿啤酒 属"报喜"系列产品 酒精度≥4.5%vol 原麦汁浓度12°P 售价28.1元/1L [1] - 产品于2025年5月下旬上市 主要在官方旗舰店和喜枣旗舰店线上销售 [1] - 公司近年频繁跨界新赛道 包括新茶饮、量贩零食及啤酒业务 [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亏损 分别亏损1.89亿元、0.52亿元、0.72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亏1500-2500万元 亏损幅度同比缩减31.01%-58.6% [3] - 健康锁鲜类业务2024年营收0.69亿元 同比下降20.31% [4] - 红枣制品板块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55亿元、13.11亿元、12.22亿元 同比增长-2.98%、48.62%、-6.83% [4]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馈 - 2023年推出"红小派"枣仁派 上市首年销售额接近3亿元 被认定为大单品 [3] - 2024年与蜜雪冰城合作推出红枣雪顶奶茶 创下单月销售800万杯纪录 [5] - 精酿啤酒产品结合红枣产业优势及茶啤市场风向进行口味适配 [6] 战略投资与布局 - 2021年以3000万元投资深圳龙珠股权基金 间接参投蜜雪冰城 [5] - 2024年12月出资7亿元投资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 获6.64%股权 [5] - 鸣鸣很忙2024年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贡献销售额0.94亿元 占年度销售额5.62% [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精酿啤酒赛道有老牌酒厂、新生品牌及零售商纷纷入局 三只松鼠于2025年5月推出"孙猴王"精酿啤酒 [5] - 红枣行业面临消费人群老龄化、食用方式单一及缺乏高频消费场景等结构性挑战 [4] - 精酿啤酒依赖即时零售和酒馆渠道 公司线上销售模式存在消费场景错配 [6] 专家观点 - 精酿啤酒火爆源于悦己消费趋势与女性消费者增多 公司产品匹配女性需求 [6] - 跨界布局反映公司寻找新增长极的焦虑 量贩零食、现制茶饮及精酿啤酒赛道仍具增长潜力 [6] - 多元化布局存在战略一致性风险 可能陷入"多元化陷阱" [6]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创业邦· 2025-07-30 10:10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0] - 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关停81家门店,门店总数被DQ(1695家)和蜜雪冰城等品牌超越[6][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母公司冰淇淋业务50%收入,但2025年出售传闻反映经营压力[4][5]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14][16] -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年均销售增速23%[15] - 早期通过商场LV/Gucci相邻选址、专属冰柜隔离平价产品维持高端形象[19][20] - 1997年推出冰淇淋月饼占营收28%,开创礼品场景商业化先例[19] 竞争环境变化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提升至30元,与哈根达斯目标客群重叠[29][33] - 喜茶等品牌抢占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导致哈根达斯多地门店被迫迁至负一层[35] - 2022年后茶饮大众化(喜茶降至15-25元,奈雪推出9元产品)加剧价格压力[37][38] 战略调整与供应链挑战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拓展商超和美团盒马[35] - 冰淇淋线上渗透率仅20%,冷链需保持-18℃至-25℃,渠道成本比常温商品高5-8%[35][47]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核心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6][49] 行业对比与案例参考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平均降5元),瑞幸已在门店数和营收上反超[41][42] - 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120亿元[52] - 1996年星冰乐上市未满月即超越哈根达斯销量,显示替代品威胁历史重演[27]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09: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味甘传统茶 盛夏新赛道
北京晚报· 2025-07-30 08:12
行业整体发展 - 国内茶饮产业在2025年呈现结构性升级特征 以现制茶饮、原叶茶、瓶装茶饮三大细分赛道为引擎 [1] - 现制茶饮市场以惊人速度成长 霸王茶姬仅"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突破6亿杯 奈雪的茶2025年5月店均订单量同比增长35% 6月同比增长26% [3] 现制茶饮竞争格局 - 头部品牌采取差异化策略:霸王茶姬坚持"原叶鲜奶茶"主打路线 喜茶采用"加法创新"路线融合芝士牛乳与糯糯等元素 奈雪的茶转型"轻饮轻食"在北上广深开设30余家Green店 [5] - 健康化成为主流趋势 霸王茶姬推行ABCD营养选择标识和GI值指引 喜茶发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承诺真茶真奶真果真糖 2024年代糖使用率达37% [6] - 奈雪联合新华网发起"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 要求每款产品至少包含3种绿色食材 [7] 全球化扩张 - 霸王茶姬海外门店达169家 印度尼西亚首店三日售出1.1万杯 美国洛杉矶店单日销量突破5000杯 [8] - 喜茶海外门店突破100家 覆盖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纽约等核心城市 [8] - 店面空间成为文化传播媒介 喜茶伦敦大英博物馆店采用水墨主题 霸王茶姬洛杉矶店以"山水意象"为设计灵感 [9] 传统茶企创新 - 小罐茶进入瓶装茶饮市场 推出三款高香无糖茶产品 每瓶售价5元 [10] - 吴裕泰通过"茶+"多元产品矩阵贴近年轻消费者 2024年冰淇淋和茶饮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超过2000万元 [10] - 茉莉花茶精酿啤酒上市一个半月销售额接近百万元 融合茉莉花茶工艺与现代精酿技术 [11] 新品推出 - 霸王茶姬推出时令茶饮"一骑红尘" 采用鲜荔枝与红茶融合配墨红玫瑰 [12] - 喜茶推出"龙井·芝士糯糯" 以真品质龙井为基底融合三重风味 [13] - 奈雪推出"焕颜·蟠桃草莓酸奶昔" 精选新疆蟠桃与丹东草莓搭配千亿活性酸奶 [13] - 吴裕泰茉莉花茶精酿啤酒融合茉莉茶香与精酿啤酒 具有奶油般绵密口感 [14]
中金:维持古茗(01364)目标价28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6:41
业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上调25/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9%/7%至22/25亿元,当前交易在24.0/20.1倍25/26年P/E [1] - 维持目标价28港币,对应29.0/24.3倍25/26年P/E和21%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 - 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长30%左右,non-GAAP净利润为10亿元左右,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1][2] 上半年经营表现 - 预计1H25门店增至约11,000家,新增门店约1,100家,1-5月签约门店近2,000家,因装修产能瓶颈6月缓解后3Q开店将加速 [2] - 1Q25同店高个位数增长(优于行业),2Q25同店增长超20%(外卖占比或超50%),杯量提升改善加盟商回本周期 [2] - 4Q24起推动咖啡销售多元化,1H25咖啡机销售增厚收入,预计1H25收入增长约30% [2] - 毛利率因出杯量规模效应扩张,但咖啡机低毛利部分抵消升幅,预计1H25净利率提升1ppt [2] 下半年展望与竞争优势 - 预计全年开店超3,000家,旺季开店加速,下半年同店或因基数及外卖补贴退坡回归常态但仍优于行业 [3] - 6月重点通过外卖平台推广咖啡新品(咖啡出杯量占比或超10%),当前配备咖啡机门店约8,000家 [2][3] - 数字化/私域/供应链基础使公司不依赖单一平台,外卖补贴退坡后竞争将转向品牌价值与体验稳定性 [3]
中金:维持古茗目标价28港元 评级“跑赢行业”
智通财经· 2025-07-30 06:4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上调2025年及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9%及7%至22亿元及25亿元 [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0% non-GAAP净利润达10亿元 [1][2]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 [3] 估值与评级 - 当前交易于2025年及2026年24.0倍及20.1倍市盈率 [1] - 维持目标价28港币 对应2025年及2026年29.0倍及24.3倍市盈率 [1] - 目标价隐含21%上行空间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 门店扩张与运营 - 预计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达约11000家 新增约1100家 [2] - 1-5月签约门店近2000家 因装修产能瓶颈致第二季度部分积压 [2] - 装修产能瓶颈6月缓解 第三季度开店进度有望加速 [2] - 全年开店数量或超3000家 [4] 同店销售表现 - 第一季度同店高个位数增长 受益于果蔬汁等新品拉动 [2] - 第二季度同店增长超20% 受益低基数及外卖大战刺激 [2] - 外卖占比第二季度或超过50% 杯量提升改善加盟商盈利 [2] - 下半年同店或因基数及补贴退坡回归常态化 但仍优于行业 [4] 产品结构与战略 - 第四季度至今提升门店咖啡销售 扩展早餐场景 [2] - 咖啡机销售增厚上半年收入 当前配备咖啡机门店约8000家 [2][3] - 6月咖啡出杯量占比或提升至10%以上 [3] - 6月重点通过外卖平台推广咖啡新品 [4] 成本与费用控制 - 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在低基数下扩张 但咖啡机低毛利率部分抵消升幅 [3] - 第二季度加大咖啡产品市场推广 包括聘请代言人及社交媒体营销 [3] - 规模效应推动SG&A及其他费用率下降 [3] 行业竞争与定位 - 外卖补贴大战刺激行业需求 公司利用补贴进行拉新及新品推广 [2][4] - 已通过数字化私域沉淀及供应链建立不依赖单一平台的基础 [4] - 补贴退坡后竞争更注重品牌价值及体验稳定性 看好公司份额提升趋势 [4]
茶颜悦色也做烘焙了
北京商报· 2025-07-30 02:35
公司新业务布局 - 茶颜悦色以店中店形式推出新店型"茶颜手作饼坊" 主打现烤中西式烘焙产品 产品定价集中在3-6元 其中5元区间产品占绝大多数 并推出买三送一、买五送一等促销活动[1][2] - 目前仅有一家茶颜手作饼坊 位于长沙万家丽负一楼茶颜悦色游园会门店内 采用店中店形式进行尝试 品牌计划先做好首家门店再考虑未来发展[3] - 公司通过多元化店型寻找增量 包括硬折扣量贩概念店、茶叶子铺零售店及游园会杂货铺等 同时以线上电商形式进入北美市场 首批上线产品涵盖零食、茶具和周边文创[1][4] 行业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3547.2亿元 市场逐渐饱和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预计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 品牌通过开拓品类、创新营销和出海等方式寻求破局[8] - 茶饮品牌布局烘焙业务已成行业趋势 如乐乐茶开设全品类综合烘焙工坊 奈雪的茶推出PRO茶饮店改为销售预制烘焙产品以提高运营效率[5] - 新茶饮赛道竞争白热化 头部品牌通过多业态融合拓展产品边界 烘焙产品与茶饮具有天然搭配性 能提升客单价和消费频次[6] 战略发展分析 - 公司依托现有游园会店型的客流与品牌认知降低新业务运营成本 通过共享场地人员资源提升连带销售可能 但店中店形式可能制约产品展示效果与消费体验[7] - 品牌需打造具备独特风味、高品质且融入品牌文化的差异化产品 通过深化文化内涵、优化门店服务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并优先布局国内潜力城市稳步拓展份额[7][8] - 作为区域头部茶饮品牌 在长沙市场趋饱和背景下需要通过多元化经营突破增长瓶颈 海外市场布局仍存在发展空间但需谨慎深入调研[4][6][8]
茶咖日报|星巴克免费VS皮爷收费?咖啡行业迎来极端“座位大战”
观察者网· 2025-07-29 14:34
皮爷咖啡经营策略调整 - 皮爷咖啡在湖北、浙江、广州部分门店实施消费入座政策以解决占座不消费现象[1] - 母公司JDE Peet's 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88.37亿欧元同比增长7.9% 中国区调整后EBIT有机增长23.8%[1] - 品牌定位强调深烘工艺和手工制作 门店空间是高端产品体验的核心延伸[2] 新茶饮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26个主流新茶饮品牌总门店数116978间较2024年底增长858间增幅0.74%[3]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 头部品牌加速下沉布局 中腰部品牌出现闭店潮和整城撤退[3] - 出海目的地集中在美国市场 品牌主动改造商业模型适配当地需求 法拉盛成为海外首站[3] 咖啡机器人技术创新 - 上海氦豚第6代COFE+机器人50秒完成饮品 支持多温区定制和3D打印拉花 日产能超1000杯[4] - 产品覆盖全球50多国100+城市 累计售出200万杯 合作客户包括世界500强和达沃斯论坛[4] - 采用AI精准控制萃取参数 设计寿命50万杯 支持15分钟运维实现全天无人运营[4] 邦德咖啡扩张战略 - 邦德咖啡2024年8月首店开业后在上海开设5家门店 2025年7月加速布局三家重量级门店[5] - 坚持自营模式推行精品化战略 集中资源打造极致体验门店[5] - 面临国际品牌和本土头部玩家的激烈竞争 需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以维系消费者忠诚度[5] 乳制品供应链布局 - 熊猫乳品海南椰达生产基地正在改建 预计明年投产[5] - 椰品收入同比翻倍 主要受益于完成对海南椰达食品科技的并购[5] - 依托海南原料基地布局椰浆、椰乳产品 与喜茶、奈雪等头部茶饮品牌合作[5]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虎嗅· 2025-07-29 13:17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贡献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50%收入[1] - 2025年传闻出售中国门店但被母公司否认[2] -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 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6] - 过去一年全国关停81家门店[3] 市场竞争格局 - DQ中国门店总数达1695家持续扩张[4] - 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4] - 新式茶饮将产品定价提升至30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24] - 意大利Gelato品类2024年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市场规模 平均售价30-50元[48]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 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9][11]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球900家门店中400家在中国[10][11] - 1997年推出月饼产品线 曾贡献中国市场28%营收[13] - 采用专属冰柜与高端商场选址策略维持品牌调性[14][15] 经营策略调整 - 2015年尝试转型"第三空间" 增加咖啡品类[21][23]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 重点发展商超和即时零售[29]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 但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2][46] - 供应链面临-18℃至-25℃冷链成本压力 损耗率高于普通饮品[43][44] 行业趋势影响 - 新式茶饮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实现更高坪效[26] - 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取代哈根达斯[27][33] - 2022年后茶饮品牌集体降价至15-25元区间 与哈根达斯价格带重叠[32][35]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 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趋势冲突[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