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6月第4周周报:5月风光装机高增,小米YU7订单亮眼-20250629
中银国际· 2025-06-29 1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方面,小米 YU7 上市 1 小时大定突破 28.9 万台,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高增,带动电池和材料需求增长 [1] - 动力电池方面,固态电池催化不断,产业化趋势明确,关注相关材料和设备企业验证进展 [1] - 光伏方面,供给侧改革力度有望加强,5 月光伏装机高增或压制 25H2 需求,关注硅料环节和 BC 以及贱金属降本方向 [1] - 氢能方面,政策推动产业化发展,关注具备成本和技术优势的电解槽生产企业及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1]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上涨 5.11%,涨幅高于上证综指,锂电池指数涨幅最大,光伏板块涨幅最小 [10][13] - 本周涨幅居前五个股票为金龙羽、诺德股份、利元亨、沧州明珠、国轩高科;跌幅居前五个股票为中一科技、科恒股份、华明装备、华光环能、石英股份 [13] 国内锂电市场价格观察 - 锂电池三元动力价格环比下降 4.60%,碳酸锂电池级和工业级价格环比分别上涨 0.33%和 0.35%,其他多数产品价格环比持平 [14] 国内光伏市场价格观察 - 硅料价格成交量低迷,采购方压价,后续价格或进一步下探,厂家或采取捆绑销售策略 [15] - 硅片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主流尺寸价格全面走跌,市场情绪偏弱 [16] - 中国电池片价格下滑,库存堆积,后续价格走势悲观 [17] - 海外电池片价格方面,东南亚电池片输美均价未明显变化,关注美国政策动向 [18] - 中国组件价格僵持,需求减弱,厂家预期价格支撑性不足,后续或走弱 [19] - 海外组件价格各区域市场有差异,美国市场受关税政策影响,供货商与项目方博弈 [20] - 光伏辅材方面,EVA 粒子、边框铝材、光伏玻璃价格下降,背板 PET、支架热卷价格上涨 [22] 行业动态 - 新能源车领域,小米 YU7 发布,上市 2 分钟锁单 12.2 万台,1 小时大定 29.8 万台 [25] - 动力电池领域,星源材质开发固态电解质膜,美国两家企业在固态电池生产有进展 [25] - 光伏风电领域,5 月我国光伏装机 92.92GW,同比增长 388%,风电装机 26.32GW,同比增长 80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相关产品抽检 [25] - 氢能领域,工信部和上海市海洋局发布相关政策推动发展 [25] 公司动态 - 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主体和转债信用等级及评级展望情况 [27] - 皖仪科技与能源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 [27] - 五矿新能、厦钨新能股东拟减持,大金重工拟发行 H 股上市,京山轻机晟成光伏对润阳股份增资 [27] - 中广核技、爱科赛博部分限售股将上市流通,华电科工发布行动方案,有研新材子公司拟转让资产 [27]
哈啰、蚂蚁、宁德时代联手,“黄金三角”能否重塑Robotaxi格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13:35
合资公司成立背景 - 上海造父智能科技由哈啰出行、蚂蚁集团与宁德时代联合成立,注册资本12.88亿元,首期出资超30亿元,目标为Robotaxi赛道[2] - 三方早在4月10日签署战略协议,合作方向包括智能驾驶、新能源出行平台建设及电池后市场服务,合资公司是协议落地的延续[2] - 哈啰为共享出行头部企业,蚂蚁集团具备AI与数据能力,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龙头,资源整合被视为打通Robotaxi商业化路径的关键[2] 哈啰出行的业务困境与转型 - 哈啰核心共享单车业务增速跌破5%,2024年财报显示增长乏力,亟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3] - 四轮车业务受滴滴、T3出行挤压未能形成规模突破,Robotaxi被视为弯道超车机会[3][4] - 公司注册用户超8亿,覆盖400多城市,日均订单量1000万,运维网络达360城,可为Robotaxi提供二三线短途出行场景支持[4] 三方资源协同优势 - 蚂蚁集团通过支付宝、高德地图掌握用户出行数据,可优化自动驾驶路径规划,其区块链与支付体系能构建结算与数据安全闭环[5] - 宁德时代推出"磐石底盘"与巧克力换电方案,滑板底盘技术可匹配Robotaxi对定制化、效率的高要求,争夺汽车硬件主导权[5][6] - 2024年宁德时代营收同比下降9.7%至3620.13亿元,需绑定下游场景缓解电池行业价格战压力[6] 技术落地挑战 - 哈啰两轮车数据与Robotaxi四轮场景在动态复杂度、车辆动力学上存在差异,需补充高精度地图及极端场景数据[8] - 宁德时代滑板底盘的"上下解耦"设计可能与传统L4算法传感器布局冲突,影响环境感知能力与决策精度[8] - 蚂蚁集团高德导航数据需升级为高精度实时感知数据,需额外传感器投入[8] 商业模式与行业竞争 - 哈啰2024年共享单车利润率降至3.2%,与Robotaxi长回报周期特性存在矛盾,且需持续投入研发与运营资金[9] - 行业已聚集百度Apollo、小马智行及T3出行等玩家,特斯拉6月22日在美国启动Robotaxi试点,竞争加剧[9] - 车网互动政策推动下,哈啰或可改造单车运维网络为移动储能节点,结合宁德时代V2G技术探索出行+能源双模式[7]
抢跑超充快充赛道,出货逆势大增50%!负极黑马,产能扩建,钱袋子告急
市值风云· 2025-06-27 10:02
负极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负极出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6%,量的增长逻辑依然强势 [3] - 国内中端负极全年均价约1.75万/吨,同比下滑23%,行业总营收基本持平 [3] - 截至12月末每卖1吨负极亏损近3,000元,利润端持续恶化 [4] 龙头企业表现 - 三大负极龙头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净利润均出现超过30%的下滑 [4] 二线厂商亮点 - 二线厂商中出现一匹黑马,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37亿!松下合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大连
起点锂电· 2025-06-27 09:40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 [2] - 主办单位为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将于2025年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2] - 赞助及合作单位包括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等30余家产业链企业 [2] 大连泰星能源纯电汽车电池项目 - 大连泰星能源纯电汽车电池项目总投资37亿元,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40亿元 [2] - 项目由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运营建设,此前已在大连投资三期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项目 [2] - 大连泰星成立于2014年,曾用名为大连松下汽车能源有限公司,日本泰星持股80% [4] 大连泰星与丰田、松下的关系 - 日本泰星是丰田集团(51%)与松下集团(49%)的合资企业,专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下一代电池研发 [5] - 大连泰星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的主要电池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丰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的方形三元锂电池 [6] - 2025年1-12月大连泰星装机量不足10MWh,主要为丰田威兰达配套,电池包能量密度103 Wh/kg [6] 丰田的电动化转型 - 丰田2024年全球销量1082.15万辆,连续第五年保持全球销量冠军,但纯电动车型销量仅14万辆 [9][10] - 丰田计划到2027年将纯电车款从5个提升到15个,年销量目标百万辆,并新增泰国、阿根廷、美国等生产基地 [12] - 在中国市场丰田布局了广汽丰田铂智3X、一汽丰田bZ系列等纯电车型 [12]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与生产,注册资金2.64亿元,总投资1亿元 [14] - 自主研发的"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 [14] - 技术优势包括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高延展性 [15][16]
10亿元!宁德时代落子西南
起点锂电· 2025-06-26 10:41
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 活动由起点锂电等主办 参与企业包括雅迪科技、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嘟嘟换电、派能科技、亿纬锂能等50余家产业链企业 [2] 宁德时代新公司成立 - 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成立宜宾时代新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 业务覆盖电池制造、销售及新能源技术研发 [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朱云峰 经营范围包括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制造等 [3] 西南地区战略布局 - 宁德时代2019年起在宜宾投资四川时代 规划10期动力电池项目 总投资超500亿元 已建成180GWh产能 总规划达295GWh [4] - 2022年与成都签署协议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研究院 聚焦换电基建、资源利用等领域 [4] - 2024年3月在重庆成立时代骐骥(专注重卡换电)和川渝时代(电池制造)两家子公司 [4] 宜宾产业优势 - 宜宾区位优势显著 水电资源丰富 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支持钠电、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发展 [6] - 当地已签约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120余个 总投资近2700亿元 形成“原材料-电芯-回收”全产业链生态 [6] 技术研发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186亿元 同比增长1.37% 占营收5.14% 覆盖麒麟电池、凝聚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项目 [7] - 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 目标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7]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175Wh/kg 支持5C快充 重卡启驻电池2025年6月量产 乘用车电池12月量产 [7] - 钠电领域专利超120项 2025年新增28项 涉及材料、电解液、电池包等 [8]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全球布局6大研发中心、13个生产基地 产品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新兴应用场景 [10] - 2024年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15.01%) 锂离子电池销量475GWh(同比+21.79%) 其中动力电池381GWh(同比+18.85%) 储能电池93GWh(同比+34.32%) [11]
具有“巨大的潜力”,宁德时代计划在欧洲推广换电站
观察者网· 2025-06-26 10:21
宁德时代欧洲业务拓展 - 公司计划将换电和电池回收技术引入欧洲 以构建更可持续的电动汽车供应链 [1] - 换电技术在欧洲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 可降低电池成本并提升耐用性 [1] - 公司已与欧洲汽车制造商讨论换电技术合作 并考虑复制中国商业模式至欧洲 [5] 换电业务发展现状 - 公司目标2023年底在中国建成1000座换电站 三年内扩至1万座 [3] - 已签约十几家货车制造商 计划在中国主要货运路线建设300座换电站 覆盖80%主干道 [5] - 欧洲现有换电站规模较小 蔚来在5国运营60座 Stellantis仅在西班牙提供换电服务 [3] 国际合作与产能布局 - 公司通过技术授权与合资模式进入欧美市场 包括福特、特斯拉及Stellantis合作 [5] - 与Stellantis合资在西班牙建设41亿欧元锂电池工厂 [5] - 国际合作被视为确保电池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关键 尤其面临地缘政治挑战 [5][6] 电池回收与循环经济 - 公司2015年收购邦普循环 实现镍钴锰等关键矿物100%回收率 [8] - 换电技术可集中回收电池 提升回收效率 [8] - 与英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合作推进循环经济倡议 [8] 行业挑战 - 欧洲换电站建设受高成本制约 扩张速度缓慢 [3] - 欧洲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高成本可能影响电池回收业务盈利性 [8]
A股龙头扎堆赴港,背后是一盘怎样的大棋?
和讯· 2025-06-26 09:57
全球IPO王座易主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股融资总额达1047亿港元,同比增长810%,新股上市数量40家,同比增加48% [1][3][8] - 安永预计2025上半年香港市场筹资额约1087亿港元,跃居全球首位 [4][8] - 目前香港有超过170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市场活力强劲 [4][8] A股龙头扎堆南下 - 2025年新增"A+H"公司数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募资77016亿港元 [8][9][10] - 赴港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天味业等核心资产龙头 [4][10] - 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行业或成下一批主力 [10][11] 龙头公司赴港动机 - 宁德时代一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286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2868亿元,同比增长1591% [12] - 恒瑞医药一季度末货币资金超240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14%和3690% [12] - 赴港上市主因全球化战略布局、政策红利利用及资本市场多元化,而非资金短缺 [13][14] 港股的战略价值 - 2024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政策组合拳频出,如"A股公司快速审批通道"将审核压缩至30个工作日 [15][16]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保密提交申请 [15] - 香港正形成与中国资产全球化配置深度绑定的独立定价体系,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关键平台 [19][20]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德勤预计2025年港股新股达80只,融资约2000亿港元,更多中概股或回归 [11] - 政策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简化程序并优化估值,吸引国际资本 [8][15] - 香港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联通内地与国际市场,强化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18][20]
海通证券晨报-20250626
海通证券· 2025-06-26 02:50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头部企业中试样品落地或吸引更多企业入局,产品技术迭代向好,潜在空间巨大 [1][3][4][5] - 港股与 A 股联动性正快速增强,流动性对海外依赖度减弱,基本面与内地相关性更强 [1][6][7][8] - 证监会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及六项改革举措,有利于优质半导体企业脱颖而出,国内晶圆厂有望迎来广阔国产替代空间 [9] - 暑期服务消费景气改善,耐用品内销较强,但地产销售边际转弱,后续仍待内需政策发力 [15] - 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绿色升级,ESG 债券、基金和碳市场有不同表现 [18] - 以旧换新补贴持续,再生资源板块和报废汽车回收量有望受益 [21] - 富士康与英伟达联手,有望打造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落地标杆项目 [24][25][27] - 2025 年第一季度锂矿价格相对稳定,供给弹性凸显,库存拐点仍待观察,长周期碳酸锂价格有望反转 [28][30] - 特斯拉 Robotaxi 试点启动,对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有推动作用 [31][33] - 值得买以 AI 技术为驱动,全域布局消费产业,用户数和 GMV 稳健增长,创新业务前瞻布局新渠道 [34][35][36] - 宝丰能源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内蒙项目投产打开增量,煤制烯烃成本优势明显 [37][38][39] - 中国股市升势仍未结束,美元趋势性贬值可能性增大,中国资产有望受益 [41][42] 固态电池行业 政策支持 - 2020 - 2025 年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发展,形成“中央政策定调 + 地方试点推进”体系,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3] 应用场景与市场潜力 - 在新能源车、低空、人形机器人等场景有优势,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 614.1GWh,市场规模超 2500 亿元 [4] 企业进展 - 2025 年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固态电池中试样品落地或建成中试线,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入局,产品技术迭代向好 [5] 投资建议 - 看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荐电池端、设备端和材料端相关标的 [2] 港股市场 联动性变化 - 历史上港股与美股走势更相关,2020 年以来与美股联动性减弱,与 A 股联动性增强 [6] 原因分析 - 外资占比下降、南向流入使港股流动性与内地关联加深,内地优质企业赴港上市使港股基本面与内地更紧密 [7][8] 半导体行业 政策举措 - 6 月 18 日证监会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及六项改革举措,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9] 国产化进程 - 多轮制裁加速国产化,国内晶圆厂作为先进制程核心资产有望迎来广阔替代空间,预计 25 年国内 AI 服务器外购芯片比例从 63%降至 42% [10][11] 投资建议 - 给予行业“增持”评级,相关标的为中芯国际、华虹公司 [9] 暑期消费市场 整体表现 - 上周中观景气分化,暑期服务消费景气季节性改善,耐用品内销偏强,地产销售转弱拖累建工需求 [15] 下游消费 - 地产销售同比下降,乘用车零售和家用空调内销增长,服务消费景气上行,生猪和主粮价格上涨 [16] 中游制造 - 建工需求磨底,制造业开工分化,科技成长和资源品有不同表现 [16] 人流物流 - 长途客运需求提升,海运价格下滑,港口吞吐环比提高 [17] 纺织工业 政策动态 - 6 月 17 日六部门联合发布《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等发展 [18] ESG 相关 - ESG 债券、基金数量和规模有变化,碳市场成交量和金额上升 [18][19][20] 环保行业 投资观点 - 以旧换新补贴持续,再生资源回收链条和报废汽车回收量有望受益,推荐相关标的 [21] 板块表现 - 上周环保、燃气、水务、电力指数有不同波动,个股有涨有跌 [22] 碳市场情况 - 全国碳市场和地方交易所碳配额成交有增长,各地方交易所成交均价有差异 [23] 机器人行业 合作情况 - 英伟达和富士康商谈人形机器人部署,若合作成功有望成为具身智能落地标杆项目 [24][25][27] 双方优势 - 富士康在制造领域经验丰富,与多家企业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落地路径;英伟达以多模态模型与算力生态推动行业发展 [25][26] 投资建议 - 推荐优必选、兆威机电、龙溪股份等标的 [25] 锂矿行业 企业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澳洲锂矿减产,成本下降,售价回升;南美盐湖运营稳健,成本优势凸显 [28][30] 供需格局 - 短期供给过剩局面未扭转,库存消化需时间,预计下半年库存有望去化,支撑锂价 [30] 投资建议 - 关注具备成本优势、运营稳健的龙头企业,受益标的为雅保、智利矿业化工 [28] 电子元器件行业 事件进展 - 2025 年 6 月 22 日特斯拉在美国德州奥斯汀启动 Robotaxi 试点服务 [31] 竞争策略 - 特斯拉采用“视觉 + AI”策略,Waymo 采用“多传感器融合 + 高精地图”策略 [31] 影响与建议 - 对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有推动作用,推荐相关标的 [33] 值得买公司 业务布局 - 以 AI 技术为驱动,全域布局消费产业,成立子公司把握新渠道,提供营销服务 [34] 平台表现 - 2024 年“什么值得买”月活和内容发布量增长,AIDC 内容占比高,2025 年有多项 AI 相关举措 [35] 创新业务 - 前瞻布局新渠道、新流量,子公司多元化赋能商家 [3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 43.40 元 [34] 宝丰能源公司 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得益于烯烃产量增长和毛利增厚 [38] 项目进展 - 内蒙项目投产打开增量,拟在新疆建设新项目 [38] 成本与需求 - 煤制烯烃成本优势明显,聚烯烃需求保持增长 [3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21.14 元 [37] 股市与美元走势 股市行情 - 中国股市升势未结束,核心矛盾在内,预期和微观流动性上升 [41] 美元走势 - 美元趋势性贬值可能性增大,中国 A/H 股有望受益,更看好港股投资机会 [42] 行业比较与主题推荐 - 科技聚焦 AI 趋势,关注有色/建材/金融等行业;推荐数字货币、AI 智能体等主题 [43]
5月锂电下游应用市场概况:动力市场表现一般,储能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鑫椤锂电· 2025-06-26 01:09
新能源汽车产销 -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增长35%和36.9%,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8.7% [2] - 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增长45.2%和44%,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2] - 5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103万辆,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26.3%;商用车销量6.5万辆,环比下降6.7%,同比增长58.8% [2] - 1-5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累计销量447万辆,同比增长40%;商用车累计销量28.3万辆,同比增长55.2% [2] 新能源汽车出口 - 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1.2倍;其中乘用车出口20.4万辆,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1.1倍 [3] - 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其中乘用车出口81.4万辆,同比增长60.6%,商用车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3倍 [3] 动力电池装车量 - 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57.1GWh,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43.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0.5GWh(占比18.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6.5GWh(占比81.6%) [5] - 1-5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41.4GWh,同比增长50.4%;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4.8GWh(占比1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96.5GWh(占比81.4%) [5] 储能电池出货量 - 5月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47.18GWh,同比增长82%,环比下降0.7% [7] 3C数码市场 - 5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080.5万部,同比下降9.4%;其中5G手机出货量1773.9万部(占比85.3%),同比增长6% [9] - 1-5月手机累计出货量1.08亿部,同比下降27.1%;其中5G手机出货量8620.7万部(占比79.7%),同比下降20.2% [9] 电动工具产量 - 5月国内电动手提式工具产量1585.8万台,同比下降8.92%;1-5月累计产量8329.9万台,同比增长1.6% [11] 后市展望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在政策刺激下保持增长,包括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半等 [12] - 美国市场因关税和补贴政策变化增速可能放缓,欧洲市场受碳排放考核趋严影响电动化率要求提升 [12]
16.4℃ 去年平均气温再创新高 四川多管齐下应对气候变化,积极谋划绿色低碳转型
四川日报· 2025-06-26 00:21
气候变化与四川气温记录 - 2024年四川平均气温16.4℃,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刷新2023年16.1℃的纪录 [1] - 气候变化以变暖为主要特征,成为全球最紧迫挑战之一 [1] 水泥行业绿色转型 - 水泥行业是四川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 - 巴中海螺水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提升8% [2] - 自贡金龙水泥利用水泥回转窑技术减少燃料使用量,实现固体废弃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2]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四川着力发展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绿色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 [3] - 加快建设世界级锂电产业基地和全球重要影响力光伏产业基地 [3] - 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投入运营 [3] - 2023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投资占比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3] 能源与交通领域转型 - 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消纳比重超70% [3] - 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5.3% [3] - 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90% [3]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40万辆 [3]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四川印发《四川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 - 产品碳足迹是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重要机制 [4] - 碳排放权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4]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 推动成都、广元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4] -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4] - 累计建设14个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形成全国首个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网络 [4]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和绿色转型 [5] - 加强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5] - 加快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5] -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