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外贸优品中华行(北京站)活动亮相服贸会
新京报· 2025-09-12 10:56
活动概况 - 外贸优品中华行(北京站)活动于9月10日在首钢园·六工汇购物中心正式启幕 [1] - 活动汇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五地28家优质外贸企业 [1]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 [1] 区域经济协同 - 搭建起外贸优品走向国内市场的桥梁 [1] - 为内外贸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形成区域特色产品矩阵: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天津优质家居制品、北京科技与健康产品相互补充 [1] 企业参与情况 - 北京同仁堂国际药业依托活动将优质产品推向国内消费者 [1] - 高原圣果沙棘制品公司进一步拓宽市场版图 [1] - 内蒙古特吉罕食品让民族特色产品走进更多家庭 [1] - 满洲里满海服装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1] 消费者影响 - 带来"家门口买全球优品"的便利体验 [1] - 展销商品涵盖家居、食品、服饰、健康、科技等多个领域 [1] - 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商品的需求 [1] 政策意义 - 北京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2] - 充分发挥优质展会活动平台作用 [2] - 帮助外贸企业畅通内销渠道并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2] - 培育外贸优品消费新增长点 [2] - 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添亮点 [2]
格力不分红在急什么?300元针孔摄像头幕后黑手是谁?许家印“藏”了多少资产?|行业洞察家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11
餐饮业社保合规与行业洗牌 - 社保全面合规导致餐饮行业成本上升 面临新一轮合规洗牌 市场集中度将提升并朝向品牌化发展 [2] - 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 价格战与外卖平台进一步侵蚀利润 叠加社保投入使经营者压力加剧 [2] 华为业务拓展与技术积累 - 华为凭借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进入空调市场 其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蝉联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7] - 华为重夺中国手机市场第一 依靠自主芯片设计 卫星通信与AI算力等技术创新吸引高端用户 形成对苹果的替代效应 [18] 格力电器市场挑战 - 格力空调业务受地产行业下行与消费降级冲击 中高端需求承压 线上市场低端机销量占比超50% [9] - 格力面临美的 海尔在中高端市场与小米在中低端市场的双重竞争 其多元化业务未能支撑整体业绩 [9][10] - 格力净利润率14.81%仍高于海尔7.68%与美的10.3% 但营收与业绩出现下滑 [9] 卫龙产品结构转型 - 蔬菜制品占卫龙营收比例超60% 魔芋爽成为核心大单品 主打低热量卖点驱动业绩增长 [12] - 魔芋爽2014年以口感差异化首创 2021年后紧握低卡零食需求实现快速增长 [12] 半导体行业技术纠纷 - 屹唐股份起诉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侵犯等离子体源及晶圆处理技术商业秘密 索赔9999万元 [16] - 涉案技术涉及干法去胶与蚀刻设备核心工艺 直接影响芯片制造良率 属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环节 [16] A股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但受银行股权重影响 深成指与创业板较2021年高位仍低25% [21] - 多数个股仍处于低位 市场整体风险可控 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指数新高 [21] - 历史快牛行情如2007年与2015年曾出现暴涨后暴跌 当前需关注底层逻辑属短期炒作或实体经济支撑 [23] 隐形资产转移手段 - 通过离岸公司 代持与股权穿透设计实现资产转移 例如恒大900亿元分红流向开曼群岛空壳公司 [4] - 利用艺术品拍卖 家族信托与慈善捐赠等非标资产组合实现债务隔离与资产隐性化 [4][5] 针孔摄像头黑产交易 - 社交媒体平台存在300元至2000元价位的针孔摄像头交易 伪装成打火机 排插等日常物品 [14] - 卖家通过私信引流至QQ或微信交易 设备支持4K高清拍摄 远程手机连接及128G本地存储 [14]
慧博8月热门榜单出炉 | 这些赛道依旧火热!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17
节能与环保 研报数量 196 信息设备 研报数量 191 化工 研报数量 171 电子 研报数量 171 通过慧博投研平台(600万注册用户,90%机构用户) 月度搜索热度筛选得出 十慧博调研 最勤奋上市公司榜 8月 调研纪要数量 000811 | 冰轮环境 8 机械设备行业 000202 | 兰及杰 | UUZJUJ 天田 轻工制造行业 | | | --- | --- | | 300218 安利股份 | 5 | | 基础化工行业 | | | 002273 水晶光电 | 5 | | 电子行业 | | | 301479 弘景光电 | | | 电子行业 | | | 300940 南极光 | 4 | | 电子行业 | | | 300850 新强联 | | | 电力设备行业 | | | 002815 崇达技术 | 4 | | 电子行业 | | | 002438 江苏神通 | 4 | | 机械设备行业 | | | 002376 新北洋 | | | 0 | 4 | | 计算机行业 通过慧博投研平台(600万注册用户,90%机构用户) | | 2025年8月,信息服务行业、房地产开发行业热度依旧占据前2名,值得一提的是,计 ...
日清食品(01475):扩充生产线,拓展中国业务
国元香港· 2025-09-12 09:00
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保持关注日清食品[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扩充生产线积极拓展中国业务 以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新渠道增长[2] - 新工厂建设将提升产能和运营效率 预计长期对营运发展和增长前景有积极贡献[2][3] - 公司在品牌方面已有护城河 正积极开拓国内新兴渠道和海外市场[4] 事件概述 - 日清食品于2025年9月10日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成功中标两幅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的地块 总代价人民币30.68百万元[1] - 预计2025年9月23日前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订立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地块将用于建设新生产设施[1] 产能扩张计划 - 计划投资不少于人民币2.4亿元建设新厂房及安装新生产线 新工厂预计2029年投入使用[2] - 扩建旨在确保稳定供应并应对预期产品销量增加[2] - 新设施采用工厂自动化及高效生产流程 将提升产能[2] 运营效率提升 - 新自动化设施将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停工时间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3] - 地块毗邻2021年投产的珠海日清包装生产工厂 有助于在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并提升经营效益[3] - 公司在珠海有两个工厂 顺德和东莞各有一个工厂 主要生产方便面、即食面及薯片等产品[3] 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业务重点是提供高质量而价格合理的食品 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及物有所值的日益增长需求[2] - 2025年公司经营重回轨道并恢复增长[4]
“赎罪经济”流行!年轻人吃起东阿阿胶,威海渔竿破圈
齐鲁晚报· 2025-09-12 07:48
钓鱼运动年轻化趋势 - 中国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占总人口比例约10% 其中25至44岁中青年群体占比达46% [2] - 2024年新增钓鱼相关企业超8000家 行业存量企业达11.96万家 华东地区企业占比36.68% [2] - 钓鱼运动因低成本、强体验感形成"口红效应" 具备社交属性及心理补偿价值 [3][4] 东阿阿胶年轻化转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30.51亿元同比增长11.02% 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5] - 2024年营收59.21亿元创2019年以来新高 养颜零食"桃花姬"单品营收达5.5亿元 速溶阿胶粉"小金条"营收1.85亿元 [5] - 阿胶粉品类搜索量增长120% 18-29岁消费者贡献45%成交量 养生零食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7514亿元 [6] 威海钓具产业升级 - 威海市聚集全国16.76%鱼竿企业 存量企业485家 2024年新注册钓鱼企业652家 2025年前8月注册量同比增长20.22% [8] - 钓具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占全球钓竿市场份额60%以上 形成覆盖原材料至成品的完整产业链 [8] - 光威户外年产鱼竿1000万套 鱼线轮1000万个 产品出口64个国家 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品牌升级 [9] 钓鱼产业链延伸 - 钓鱼运动带动"钓鱼+露营+烧烤+民宿+赛事"复合消费模式 威海2024年海洋牧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带动企业新增营收超5000万元 [11] - 海钓赛事强化城市IP 直播电商推动中小工厂从贴牌转向自有品牌 形成"工厂-直播间-年轻钓手"直销链条 [9][11] - 碳纤维鱼竿实现轻量化升级 7.2米产品仅重188克 涂装设计更丰富以满足年轻消费者颜值需求 [9]
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06:44
论坛背景与目标 - 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于9月11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 聚焦政策高度 技术创新 行业发展与全民共治议题 [1] - 论坛致力于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政府部门 行业专家 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 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与公众认知 [1] 政策监管与标准建设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强调科技重塑食品产业链 需坚守安全底线 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社会共治 [2] - 我国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25项 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 包含2万余项指标 2025年新发布126项标准及修改单 [4] - 北京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综合施策保障食品安全 [3] 企业实践与技术创新 - 中粮集团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 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风险管控机制 增强产业链安全性与韧性 [4] - 蒙牛集团全面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技术 推进全产业链数智转型 搭建数字质量管理体系 [5] - 康师傅建立食品安全三道防线 包括工厂品管 事业品保本部监督及食安研管中心 [5] - 美团通过数据挖掘 AI算法和场景理解提升食品安全 核心为透明 共建 共治 [5] - 费列罗中国实施食品安全零风险战略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路质量管理 [7] - 西凤酒通过标准化 数字化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重视品牌信誉与非遗技艺传承 [8] - 三元食品打造基于全产业链的风险分析和标准化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7] 社会共治与公益行动 - 经济日报社强调媒体需增强社会信心 凝聚共识 推动共治 提供权威报道使信息更透明 [2] - 肯德基食物驿站覆盖全国逾180座城市 约1050家门店 提供余量食物给有需要的人 [6] - 中国经济网启动"制止餐饮浪费"志愿服务项目 组织青少年志愿者进行文明督导 [6]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现代食品产业带来复杂食品安全问题 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 [2] - 食品安全治理需坚持科技赋能 夯实产业责任 推动共治共享 [4] - 食品安全内生动力核心为企业社会责任 需通过制度执行 互联网+AI监管及示范效应提升 [7] - 行业未来需尚德守法 科技驱动 多方协同 筑牢安全防线 激活消费潜能 赋能产业升级 [8]
方正证券:予康师傅控股“推荐”评级 重视股东回报保持高分红比例
智通财经· 2025-09-12 05:58
公司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7.64亿元、838.70亿元、860.39亿元 同比增长1.38%、2.58%、2.59%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9亿元、45.82亿元、49.52亿元 同比增长14.04%、7.60%、8.07% [1] - 2024年营收806.51亿元 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4.48% 归母净利润37.34亿元 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10.82% [1] - 近12个月股息率达6.37% 保持高比例分红政策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方便面行业2024年规模1240亿元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3.27% [2] - 方便面市占率连续十年保持第一 2024年达31% 显著领先第二名统一企业的11% [2] - 碳酸饮料、即饮茶和果汁行业市占率第一 即饮咖啡和瓶装水市占率位居前列 [2] - 覆盖终端网点超500万个 渠道控制力远超同类食品饮料品牌 [3] 产品战略与创新 - 方便面产品价格带全覆盖 包括1元干脆面至18元超高端面 [1] - 方便面高端化成效显著 容器面和高价袋面占比达88% [3] - 持续推进饮品健康化升级 包括无糖茶系列、NFC果汁和运动饮料 [2][3] - 产品线涵盖即饮茶、碳酸饮料、果汁、包装水、咖啡等多元品类 [1] 品牌营销与渠道建设 - 实行全渠道覆盖战略 经过多轮渠道改革强化终端控制力 [3] - 通过签约明星、体育赛事合作和航天主题包装推动品牌年轻化 [3] - 开展场景精准营销 如迷你桶方便面针对户外/宵夜场景 [3] - 2015年以来持续推出汤大师、速达面馆等高端产品线强化市场地位 [2]
方正证券:予康师傅控股(00322)“推荐”评级 重视股东回报保持高分红比例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5:53
公司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7.64亿元、838.70亿元、860.39亿元,同比增长1.38%、2.58%、2.59%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9亿元、45.82亿元、49.52亿元,同比增长14.04%、7.60%、8.07% [1] - 2024年营收806.51亿元,2017-2024年CAGR为4.48%,归母净利润37.34亿元,2017-2024年CAGR为10.82% [1] - 近12个月股息率达6.37% [1] 行业市场地位 - 2024年方便面行业规模1240亿元,预计2024-2029年CAGR为3.27% [2] - 康师傅方便面市占率31%居行业首位,大幅领先第二名统一(11%) [2] - 在碳酸即饮茶和果汁行业连续多年市占率第一,碳酸饮料、即饮咖啡和瓶装水市占率靠前 [2] 产品战略布局 - 方便面产品覆盖多元价格带,包括干脆面(1元)、中价面(2.5元)、高价面(袋装3元/桶装5元)、高端面(6-7元)、超高端面(12-18元) [1] - 饮品组合包括即饮茶、碳酸饮料、果汁、包装水、咖啡、运动饮料等 [1] - 容器面和高价袋面占方便面营收比重达88% [3] - 推出汤大师、速达面馆、鲜Q面等高端产品线 [2] 渠道与营销优势 - 覆盖终端网点超500万个,远超其他食品饮料品牌 [3] - 签约契合品牌调性的明星覆盖年轻消费群体与泛人群,合作中国女排、马拉松赛事,推出航天主题包装 [3] - 推出迷你桶方便面精准投放户外/宵夜场景 [3] 行业发展趋势 - 方便面行业高端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2] - 软饮料行业健康化成为重要驱动力量,无糖茶、NFC果汁、运动饮料等细分品类快速增长 [2] - 公司推出无糖茶系列、加强无糖碳酸饮料推广、进行果汁原料升级 [3]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福建晋江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5:51
核心观点 - 晋江市通过系统化质量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3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9] 质量战略演进 - 1996年率先提出"质量立市"战略 开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5] - 1998年升级为"品牌立市" 引导企业从做产品转向创品牌[6] - 2002年提出打造"品牌之都" 推动晋江制造走向国际[6] - 2009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7] - 2016年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7] - 2024年优化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官"高位推动机制[7] 产业体系构建 - 形成"434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饮料) 三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 四大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创意) 一批未来产业[8] - 拥有1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鞋服产业集群 1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纺织产业集群 多个百亿元产业集群[9] - 获16项"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包括"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9] - 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第三 连续30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9] 品牌建设成果 -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0万件居全国县域榜首[12] - 两家企业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 - 2025年1-7月鞋服产业增长7.9% 安踏、三六一度等主品牌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2] 标准制定成就 - 企业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 491项国家标准 357项行业标准[13] - 设立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13] - 27家企业获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13] - 安踏主导制定《可持续性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鞋类》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13] 知识产权发展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19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48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4] - 16个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4] - 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设计专利加快预审数量居全国前列[14] - "知创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0推动专利技术转化[14] 创新平台建设 - 引进"四大高校"和11家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研发与检测平台[16]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暨"质量之光"展厅 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16] - 线上"闽质通"晋江模块同步运行[16] 企业服务措施 - 实施"民营企业质量合作伙伴计划" 提供8个服务项目46项具体内容[17] - 累计培育首席质量官320人次[17] - 开展"扶龙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质量诊断与帮扶[17] -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案例入选全国优良辅导案例[17] 金融支持创新 - 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 将质量信用、品牌价值、标准话语权、专利数量纳入银行授信评估[18] - 累计为93家企业提供265亿元授信额度 实际发放贷款54.37亿元[18] - 2024年推动30家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5亿元[18] 产业链协同 - 实施"链长+链主+链辅"协同工作机制[23] - 建立12条由"链主"企业牵头的示范产业链[23] - 安踏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3000余家核心供应商[25] - 为供应商提供培训超万人次[25] - 建立QMPP持续供应链量化评价体系和SPAR自主质量管控体系[25] 技术攻关突破 - 安踏牵头10家供应商攻克羽绒服"钻绒"行业难题[26] - 通过优化设备参数与工艺 建立"设计开发标准库" 完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26] - 大幅降低"钻绒"率并提升生产稳定性[26] 绿色转型进展 - 列为全国4个纺织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之一[27] - 构建"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碳标识认证体系[27] - 首批21家重点企业参与试点 安踏等15家龙头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27] - 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7]
周黑鸭(01458.HK):门店单店同比增长 新渠道持续发展
格隆汇· 2025-09-12 05:30
公司业绩表现 - 1H25门店总数净减少167家至2864家 其中自营店减少18家 特许店减少149家[1] - 1H25自营店平均单店收入同比增长12% 特许店平均单店收入同比增长14%[1] - 1H25其他收入同比增长27.5%至0.7亿元 主要来自包装食品等经销业务[1] - 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58.6% 主要受益于原料价格低位和门店质量改善[1] - 1H25归母净利率达8.8% 较1H24和2H24分别提升6.2和3.3个百分点[1] 经营策略 - 公司持续提升门店质量并重视单店收入策略 2H25将继续进行门店装修升级[1] - 强化专业化管理和服务 加强私域会员运营 深化外卖合作及门店直播等新兴渠道[1] - 针对商超、会员店、零食量贩、便利店等渠道优化产品矩阵匹配度[1] - 2H25-2026年新兴渠道规模放量有望进一步提速[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和2026年利润预期 目标价3.0港币[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24.7/22.3倍市盈率[2] - 目标价对应2025/2026年约32/29倍市盈率[2] - 现价距目标价存在28.8%上涨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