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搜索文档
港股市场今日表现亮眼,香港证券ETF(513090)涨超4%
快讯· 2025-06-24 02:22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今日表现亮眼,香港证券ETF(513090)涨超4%,连涨3天 [1] - 香港证券ETF(513090)成交额43.15亿元,较昨日放量225.77% [1] - 香港证券ETF(513090)近1月份额减少1.20亿份 [1] 相关ETF表现 - 恒生消费ETF(513970)涨幅为1.2% [1]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涨幅为1.1% [1] - 港股汽车ETF(159210)涨幅为3.02% [1]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涨幅为1.81% [1] 交易机制 - 香港证券ETF(513090)支持T+0交易 [1] - A股账户无需港股通即可T+0买港股 [1]
全球资产配置每周聚焦:通胀预期升温,全球权益多数回调-2025062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3 02:46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提升通胀预期,叠加油价上涨强化通胀预期,全球权益市场多数回调,资金流向有变动,A股资产ERP性价比高,市场存在风险警示,全球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冷却、中国部分指标走弱 [3]。 各部分总结 全球资产价格回顾 - 本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提升通胀预期,油价上涨强化通胀预期,全球权益市场多数走弱 [3][8] - 利率方面,美十年国债收益率降至4.38%,美元指数为98.8 [3][8] - 权益方面,全球权益多数回调,日经225表现较好,欧股、港股回调明显 [3][8] - 商品方面,黄金下跌1.98%,ICE布油上涨0.80% [3][8] 全球资金流向 - 全球资金大幅流入发达市场股市,流出全球货币市场 [3][14] - 固收类基金中,发达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获大幅流入,美国固收类基金流入64.3亿美元 [3][14] - 权益类基金中,美国权益基金大幅流入371亿美元,是发达权益市场资金流入主力 [3][14] - 美股基金资金流入能源、科技和消费,流出公用事业和金融等行业 [3][14] - 中股基金资金流入科技、金融和消费,流出房地产、公用事业和材料 [3][14] - 外资和内资均流入中国股市,内资流入18.87亿美元,外资流入1.04亿美元 [3][14] - 海外主动流出3.01亿美元,海外被动流入4.05亿美元 [3][14] 全球资产性价比 - A股资产ERP性价比显著高于海外市场,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的ERP分别位于2006年以来的77%和71% [23] -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的动态风险调整收益分位数分别降至33%和23%,沪深300从71%降至68%,恒生指数从86%降至85% [23] - 商品方面,贵金属风险调整收益分位数从98%降至96%,能源从53%升至56% [23] 全球资产风险警示指标 - 美国市场:信用利差方面,投资级企业债利差上升,高收益债利差下降;收益率结构上,美债利率曲线稳定 [28][29] - 美国市场:股票市场中,标普500回到20日滚动均线上方,CBOE波动率震荡,成分股回调明显,期权看跌/看涨比例上升,散户看牛比例下降 [29] - 中国市场: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上升,中债利率曲线稳定,指数年化波动率略降 [43] - 中国市场:股票市场沪深300成分股弱势,仅30%股价高于多日均线,7月看涨期权4000点以下持仓量增加,隐含波动率略降 [43] 全球经济数据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提升2025 - 2027年通胀和失业率预期,今年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涨幅预测中值升至3% [3][76] - 美国经济供给端和需求端数据均显示冷却信号,7月降息概率为10.30%,9月为71.8% [3][76] - 中国5月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全线走弱,下周关注美国相关经济数据 [3][76]
曝光!南向资金“扫货”这类港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12:44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6900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2] - 资金来源从险资转向公募、游资等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配置方向从高股息扩散至科技、新消费赛道 [1][5] - 南向资金净流入集中在非必需消费(占比49%)和资讯科技(占比32%),合计吸引81%的港股通资金 [4] 港股行情驱动因素 - 本轮行情本质是估值修复与长期配置逻辑的共振,政策红利、全球资本再配置和内资流入重塑港股战略地位 [2] - 自下而上的产业技术进步(如DeepSeek、创新药、机器人)驱动中国资产重估,偏向中长期配置逻辑 [2] - 港股生态环境质变,优质企业上市和增量资金流入推动科技、新消费成为主要亮点 [3] 资金结构与配置变化 - 公募基金投资港股规模达4374.8亿元,占全部公募资产净值的14.4%,创历史新高 [6] - 公募基金在成长板块配置比重更高,高股息板块配置比重较低 [6] - 内地投资者(公募、私募、游资)参与港股积极性提高,科技和新消费成长股吸引重仓配置 [4] 港股估值与市场展望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17%,AH溢价指数处于五年来低位,市盈率从9.18倍(2024年末)升至10.35倍(当前) [8] - 风险溢价从7%收敛至6%以内,处于过去3年下沿,估值分位数提升至63.5% [8] - 港股或进入长牛格局,三季度到四季度初有望震荡向上并创新高,盈利能力修复持续性为关键因素 [7][8]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科技和新消费成为港股主要亮点,符合内地投资者长期资产配置需求 [3][4] - 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港股成为分享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红利的重要平台 [4] - 创新药快速修正后仍是布局窗口,AI、稳定币产业链值得关注 [4]
下半年A股怎么走?最新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12:37
市场整体展望 - 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1][4] - 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市场中枢逐渐上移,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时间 [4][5] - 从全球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市场拐点或将在外围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后逐步显现 [4][5] 投资策略 - 继续看好杠铃策略,一头是稳定高ROE、高分红等稀缺类资产,另一头是估值弹性较大的成长类资产,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 [7][12] - 计划在港股市场中挖掘符合产业趋势的方向,包括AI、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港股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7][19] - 更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及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的优势制造企业,国内制造业正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跃迁 [7] 投资主线与板块 - 下半年投资主线预计聚焦成长性行业,优质的科技资产、新兴消费行业都值得关注,成长风格或继续占优 [11][12] - 科技领域关注AI算力、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医药领域创新药有望成为核心主线 [11] - 稳定类资产方面看好交运、城农商行、消费、出版、游戏、有色等ROE高且分红率稳定的板块 [12] 热门板块分析 - 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水平,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3倍PS附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3] - 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部分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其中有些公司股价上涨有基本面的坚实支撑 [13][14] - 这类资产经过前期大幅上涨,面临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其中的优质资产长期仍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14] 结构性机会 -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下游招标中产品价格表现超预期,或对未来企业毛利率形成正向支撑 [16] - 港股的小市值医药公司目前定价尚未充分,部分公司拥有良好的创新药产品布局和梯队,但市值仅和账面现金相当 [16] - 高分红细分方向中,中等市值、具备较大分红潜力的细分个股存在机会,大制造领域也有被"错杀"的方向 [16] 港股市场机会 - 港股当前整体估值分位仍处于低位,在消费、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领域均存在机会 [19] - 科技企业受益于AI产业催化,互联网板块估值较纳斯达克板块折价超50%,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19] - 港股下半年依然会受益于全球资金再平衡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关注高股息、新消费和金融板块 [19] 影响因素 - 政策推动、产业催化作用、流动性状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流入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5] - 需关注海外经济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汇率、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影响 [25] - 国内经济刺激政策执行与预期若出现错配,可能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及对结构性占优板块的判断 [25]
亚洲股市估值仍具吸引力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14:42
亚洲市场宏观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亚洲股市波动较大 受全球贸易及经济动荡影响 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势是关键因素 [3] - 美元持续走弱对亚洲有积极影响 韩元等货币升值吸引资金流入 支撑当地消费 [4] - 亚洲通胀基本受控 近90%国家整体通胀率维持在央行目标区间内 2025年3月通胀率接近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6] 贸易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国暂缓对亚洲其他国家实施对等关税90天 保留10%关税税率 中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 [4] - 韩国 印度及日本等有望通过谈判获得更优惠关税条款 [4] - 亚洲企业已调整供应链并增强财政实力 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彰显韧性 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长 [11] 行业与投资机会 - 人工智能 创新 数字基建及当地消费是亚洲经济增长重要支柱 [8] - 中国和韩国市场受益于人工智能行业扩张 印度 东盟及中国通过中等收入人口推动消费增长 [8] - MSCI亚洲(日本除外)指数4月初见底 5月反弹15%以上 [8] 市场估值与流动性 - 亚洲股市估值较发达市场存在大幅折让 估值差距为长线投资者提供机会 [11] - 强劲流动性(尤其在美元走弱环境下)支持市场 盈利增长预期趋于稳定 [11]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上涨,可选消费ETF、网络股指数ETF涨幅居前。
快讯· 2025-06-20 13:44
行业ETF表现 -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上涨,可选消费ETF和网络股指数ETF涨幅居前 [1] - 可选消费ETF(XLY)上涨0.93%至212.38美元,成交量为30.12万股 [2] - 网络股指数ETF(FDN)上涨0.90%至258.03美元,成交量为6937股 [2] - 区域银行ETF(KRE)上涨0.80%至56.98美元,成交量为44.25万股 [2] - 日常消费品ETF(XLP)上涨0.72%至81.01美元,成交量为132.27万股 [2] - 半导体ETF(SMH)上涨0.67%至264.34美元,成交量为38.86万股 [2] - 科技行业ETF(XLK)上涨0.66%至243.21美元,成交量为28.45万股 [2] - 全球航空业ETF(JETS)上涨0.60%至21.76美元,成交量为75932股 [2] - 公用事业ETF(XLU)上涨0.57%至81.02美元,成交量为126.87万股 [2] - 能源业ETF(XLE)上涨0.57%至88.58美元,成交量为241.62万股 [2]
德勤:上半年港交所IPO融资额升至全球第一,新股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底
IPO早知道· 2025-06-20 01:45
全球IPO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排名全球第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列第二第三,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五,上交所和深交所第七第八 [2] - 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7% [2] - 香港市场2025年上半年预计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数量同比增加33%,融资额飙升673% [2] - 约80%融资额来自第二季度上市新股,73%融资额集中于4只超大型A+H股及1只H股 [2] 香港IPO市场动态 - 医疗医药行业在新经济新股数量领先,制造业在融资金额占优 [3] - 2025年上半年6只未盈利生物科技新股上市,较2024年同期2只显著增加 [3] - 当前香港有超170宗上市申请,含5家潜在融资超10亿美元企业 [4] - 德勤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股,TMT及消费行业为主力 [4] A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50只新股融资371亿元,数量及融资额同比均上升14% [1][4] - 上交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深交所26只融资150亿元,北交所5只融资19亿元 [4] - 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4] - 监管趋严导致一季度放缓,二季度复苏迹象显现,部分中小企业转向美国上市 [4] 中概股美股上市情况 - 2025年上半年36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融资8.69亿美元,数量同比增57%,融资额升28% [5] - 除1家茶饮公司和1家医药公司大型项目外,其余新股均为小型规模 [5]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香港"科企专线"政策将吸引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5] - A股上市公司加速利用香港国际融资平台实现全球化战略 [5]
德勤:上半年A股新股数量和融资总额将迎双升
国际金融报· 2025-06-19 16:28
A股市场表现与展望 - 2025年首季A股市场因监管趋严放缓,第二季度呈现复苏迹象,更多小型中资企业转向美国上市融资 [1] - 2025年下半年A股表现预计与上半年相近,全年新股发行或与2024年持平 [1] - 科创板"1+6"改革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启用将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带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1] - 2025年上半年A股50只新股融资371亿元,同比上升14%(2024年同期44只融资325亿元) [2] - 上交所19只新股融资202亿元,深交所26只融资150亿元,北交所5只融资19亿元,创业板新股数量最活跃,上海主板融资金额领先 [2] - 科技、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将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亮点 [2] 香港新股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香港市场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同比新股数量增33%,融资额飙升673%(2024年同期30只融资132亿港元) [2] - 73%融资额来自4只A+H超大型新股及1只H股上市 [2] - 香港重夺全球新股融资冠军,得益于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简化A股公司申请程序及市场流动性改善 [3] - 当前香港有超170宗上市申请,含5家潜在10亿美元以上融资企业 [3] - 2025年全年预计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25只为A+H股,TMT及消费行业为主力 [3] 政策与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证监会科创板改革及创业板标准调整直接利好高科技企业融资 [1] - A+H上市模式成为香港市场主要增长动力 [1][3] - 国家政策对科技、创新行业的支持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募资活动 [2]
A股终于出现一波流畅的下跌了,后市怎么看?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47
A股下跌原因分析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且鲍威尔将通胀压力归咎于贸易政策 导致美元反弹和美股下跌 [1] - 中东局势升级导致以色列证券交易中心遇袭 引发市场避险情绪 [2] - 港股持续回调 创新药和新消费板块调整 海天味业港股首日破发 [2] 市场交易数据 - 两市成交额达1.28万亿元 较前日增加591亿元 [3] - 大盘资金净流出739亿元 个股4646家下跌 20只跌停 39只涨停 [3] - 油气板块受国际油价带动上涨 其余板块普跌 科技板块未能延续昨日涨势 [5] 技术面观察 - 中证1000等指数出现5分钟级别底部结构 但120分钟顶部结构仍未扭转 [11] - 市场自6月10日形成顶部结构后 当前下跌属预期内技术调整 [11] - 需关注指数能否重返趋势线及6100点阻力位 [11] 市场特征 - 微盘股未出现类似2024年前四次崩盘的征兆 [6] - 部分ETF出现疑似GJD护盘迹象 [6] - 期权市场对冲需求上升 反映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强 [8]
南向资金捧红港股“五朵金花”
环球网· 2025-06-19 03:04
港股市场结构性亮点 - 港股市场医疗、科技、消费、红利、金融五大板块持续走强,形成"五朵金花"格局 [1]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创近五年新低,部分龙头股H股溢价反映折价大幅收窄 [1]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逾6900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的85%,资金集中流向五大板块 [1] 板块表现与驱动因素 - ETF产品中港股医药ETF、港股科技ETF、港股消费ETF涨幅居前,部分区间涨幅超过40% [1] - 主动型基金重仓港股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的产品回报率普遍超过60% [1] - 香港交易所受益于新经济公司IPO热潮,业绩创历史新高,带动金融ETF上涨 [1] - 科技和消费板块受业绩驱动(AI爆发、悦己经济),医疗板块受估值驱动(政策优化、业绩好转),红利和金融板块受估值修复驱动(险资配置低波动品种) [2] 机构观点与长期趋势 - AH溢价收窄被多数机构视为价值回归,港股五大行业上涨趋势有望维持 [3] - 科技板块(尤其人工智能)在五大板块中确定性最高,港股整体估值仍处全球低位 [3] - 沪深港通机制优化或进一步收敛AH股价差,高分红低估值蓝筹股更具潜力 [3] - 美元周期下行、中国基本面韧性、AI产业趋势及低廉估值支持港股价值重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