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W(09868)2024年净亏损同比收窄44.19%至57.9亿元 毛利率提升至14.3%
智通财经· 2025-03-18 10:25
文章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2024年业绩向好,净亏损收窄、毛利率提升,交付量和收入增长,对2025年发展有信心且给出一季度预期 [1][2] 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 - 总收入161.1亿元,按季增加59.4%,同比上升23.4% [1] - 季度毛利率14.4%,较2023年同期上升8.2个百分点 [1] - 季度汽车毛利率10.0%,较2023年同期上升5.9个百分点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13.3亿元,2023年同期为13.5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为18.1亿元 [1] 2024年全年业绩 - 汽车交付量达190,068辆,按年上升34.2% [1] - 全年总收入达408.7亿元,按年上升33.2% [1] - 全年毛利率为14.3%,按年上升12.8个百分点 [1] - 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57.9亿元,同比收窄44.19%;每股普通股净亏损3.06元 [1] - 汽车销售收入为358.3亿元,同比上升27.9%,主要因交付量增加 [2] 公司高层观点 - 董事长何小鹏称2024年第四季度成绩亮眼,验证规模化、体系化能力蜕变,准备扩张市场份额,相信AI驱动汽车行业实现L3和L4级自动驾驶,要把公司打造成全球AI汽车公司 [2] - 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汽车毛利率提至10%,实现连续六个季度持续改善,公司毛利率稳定在中双位数水平,2025年有更多新品推出,有信心改善盈利和现金流 [2] 2025年第一季度预期 - 汽车交付量91,000至93,000辆,按年增加约317.0%至326.2% [2] - 总收入150亿元至157亿元,按年增加约129.1%至139.8% [2]
曾毓群,要投李斌25亿
投资界· 2025-03-18 09:15
战略合作 - 蔚来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覆盖全系乘用车的换电网络,宁德时代计划对蔚来能源进行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3][6] - 双方将联合推动换电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电池兼容,并构建"电池研发-换电服务-电池资产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全生命周期闭环 [6] - 此次合作标志着换电模式进入全新阶段,蔚来换电网络将扩展到更多区域,双方在技术标准与服务体系上实现双向赋能 [6] 换电业务发展 - 蔚来已累计建成3172座换电站,布局近1000座高速公路换电站,连通全国超700个城市 [12] - 蔚来一代换电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二代约200万元,三代和四代约150万元 [12] - 蔚来换电站盈亏平衡点为日均60单,上海换电业务日单量已达9000单,接近1万单 [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2月蔚来交付13192辆,同比增长62.2%,但相比小鹏汽车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和理想汽车交付26263辆有所落后 [12][13] - 李斌提出2025年销量翻番至44万辆的目标,平均月销量需近4万辆 [12] - 行业淘汰赛加速,李斌认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阶段已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 [15] 行业融资动态 - 北汽蓝谷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引入11家外部战略投资者及北京汽车,总计增资101.5亿元 [15] - 智己汽车完成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由国有和市场化投资机构共同参与 [15] - 阿维塔科技完成C轮融资超110亿元,估值超300亿元,并开启上市准备工作 [15] 行业发展趋势 - 宁德时代预测到2030年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7] - 行业将经历残酷价格战,进入成熟期后并购整合,少数企业成为赢家,一批汽车厂商将倒闭 [15]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可能呈现双雄争锋格局,传统车企和科技巨头将占据主导地位 [15]
蔚来掀起变革风暴: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36氪· 2025-03-10 11:15
核心观点 - 蔚来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连续4个季度亏损超50亿元,2024年三季度累计亏损224亿元,亟需从"长期主义"转向务实经营,通过CBU机制推动全员降本增效 [4][11] - 公司启动"战时状态"改革,核心举措包括:供应链成本精细化管理、服务业务优化、手机等非核心业务收缩、销售体系变革,目标2025年Q4实现单季度盈利 [7][8][13][21] -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同期新势力小鹏/零跑/理想已实现销量突破或盈利,蔚来2024年销量22.19万辆但仍未解决亏损问题 [4] 组织变革与CBU机制 - 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全面推行:将公司所有工作拆分为独立核算单元,每个单元需明确ROI指标和奖惩制度,从"要预算"转向"拼经营" [8][9] - 具体实施:按员工工时核算用人成本、建立联合经营报表(如供应链降本10%)、废除无效考核指标(减少近80个),服务团队人效提升至"1人管3店" [9][26][32] - 变革效果:APP车商城GMV增5倍,换电专员闲置时间转为销售线索,试点区域单店年省30-40万元成本 [48][50][52] 供应链深度改革 - 李斌直接参与核心零部件谈判,要求按"百万倍成本思维"抠细节(如省100元/车=1亿元总成本) [15][18] - 技术降本:座椅骨架平台化(零部件复用率提升)、接口标准化(单车成本从2000元降至1000元)、ET9搭载自研芯片(单车降本超1万元) [16][17] - 对标立讯精密:学习小数点后四位成本管控法,设立采购价格上限和特殊审批机制 [15][18] 业务调整与资源聚焦 - 非核心业务收缩:手机团队并入座舱部门,3年以上长期项目暂缓,"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项目该停就停" [21][22] - 服务优化:售后总仓搬迁节省2亿元,75%喷漆维修时长缩至24小时内,外包洗车/代驾等非核心服务 [24][25][26] - 双品牌协同:蔚来与乐道交付渠道合并,偏远地区销售负责人兼任 [23] 销售体系转型 - 考核机制变革:废除试驾量/电话量等过程指标,建立"fellow直通车"快速响应渠道,2月锁单量增1000+单 [41][42][43] - 营销策略调整:全国600家门店新增7000个广告位,话术简化(如"2万公里免费换电"替代48张换电券) [44][45] - 销售文化转变:从"和用户做朋友"转向主动外拓,允许销售引导用户横向对比竞品 [44][45] 产品与竞争策略 - 设计风格调整:ET9增加真皮/金属等豪华元素,从"北欧克制"转向更接地气的豪华感 [38][39] - 竞争意识强化:深入研究友商成功案例,"谁能打就研究谁",消除"闭门造车"惯性 [37][38] - 门店体验优化:加强技术亮点视觉呈现,减少"素净清爽"导致的营销氛围不足 [40]
雷军:穿皮衣的“价格屠夫”
混沌学园· 2025-02-28 11:59
产品定价策略 - Xiaomi SU7 Ultra起售价52.99万元 较预售价81.49万元直降28.5万元 降幅达35% [1] - 定价策略核心为"让更多喜欢的人买得起" 通过降低豪华车溢价实现价值回归 [2][12] - 性价比模型并非绝对低价 而是同等性能价格最低或同等价格性能最优 如Redmi 98英寸电视定价19999元仅为行业均价15万元的13% [17][18] 商业模式分析 - 公司采用"加强型"性价比模型 结合创新与效率 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不超过5% [10][15] - 商业本质是粉碎不合理溢价 通过提升效率解决"好"与"便宜"矛盾 如福特T型车案例 [12][41] - 三大铁律包括技术为本 性价比为纲 做最酷产品 其中性价比是连接用户与爆品模式的核心抓手 [45][46] 产品方法论 - 极致标准包含产品惊艳度与超预期体验 需达到产业阶段最优解 [23][24] - 口碑产生于超预期产品 用户评价为唯一评判标准 需建立群众基础与有生力量 [29][31] - "快"能力体系包含洞察 响应 决策 改善四维度 需平衡战略耐心与战术执行速度 [32][33] 技术战略 - 技术发展路径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创新 最终实现底层颠覆 需主导关键技术而非单纯组装 [34] - 技术把控力体现在自研领先或深度合作 需吃透技术细节与制造方案 [35] - 智能汽车被定义为消费电子产品 行业终局将是前5品牌占据80%份额 年出货需达1000万台级 [51] 用户运营 - 用户关系核心是"交朋友" 通过互联网思维践行群众路线 [36][37] - 产品理念为"感动人心 价格厚道" 需同时满足超预期体验与定价诚意 [39][40] - 造车决策关键依据是千万米粉基础 1%转化率即可支撑梦幻开局 [53] 行业终局判断 - 智能汽车行业将遵循消费电子规律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制高点 电池成本仍有50%下降空间 [51] - 汽车工业内核从机械转向信息工业 商业模式演变为硬件 软件 服务组合的"铁人三项" [51] - 行业竞争残酷性在于只有全球前5品牌能存活 公司需争夺"终极船票" [52]
小米王炸!雷军宣布:SU7 Ultra,52.99万元!10分钟狂揽6900单,“让喜欢的人买得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7 15:00
作 者丨雷晨 编 辑丨张伟贤,江佩佩 视 频 丨许婷婷 王炸来了! 2月2 7日晚间,小米召开"史上最高端"发布会,带来两款旗舰产品——小米1 5 Ultr a和小米SU7 Ultr a。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结束不久,小米汽车官微便透漏,小米SU7 Ultr a,1 0分钟大定突破6 9 0 0台。 有 业 内 人 士 对 2 1 世 纪 经 济 报 道 记 者 表 示 , " 此 次 发 布 会 不 仅 是 产 品 的 展 示 , 更 是 小 米 高 端 化 战 略 的 重 要 一 步 。 从 6 k+ 的 手 机 到 8 0 万 豪 车 , 再 到"米家全家桶"智能生态产品,小米正全方位进军高端市场。" 小米S U 7 U lt r a发布,定价5 2 . 9 9万元 令 围 观 者 兴 奋 的 是 , 小 米 SU7 Ult r a 的 最 终 售 价 公 布 为 5 2 . 9 9 万 元 起 , 相 比 去 年 1 0 月 公 布 的 8 1 . 4 5 9 万 调 低 了 近 3 0 万 。 而 小 米 1 5 Ult r a 则 是 6 4 9 9元起,"不涨价"。 雷军表示,小米的使命是:哪 ...
雷军回应“成为新首富”!“王炸”要来了,就在今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7 10:47
小米股价与市值表现 - 2月27日上午小米股价冲高至58.7港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度逼近1.5万亿港元 [1] - 创始人雷军财富对应市值超过3400亿元,叠加"金山系"上市公司及顺为资本投资,总财富估值接近4400亿元 [14] - 盘中雷军身家短暂超越钟睒睒,但彭博实时榜单显示其以424亿美元(约3079亿元人民币)资产位列全球第36位,仍低于钟睒睒 [2] 高端产品发布会 - 发布小米15 Ultra手机和小米SU7 Ultra汽车两款旗舰产品,定位超高端市场 [3][4] - 小米15 Ultra配备徕卡2亿超级长焦、骁龙8Elite处理器,支持天通卫星通话,目标突破6000元+价格段 [8] - 小米SU7 Ultra预售价81.49万元,搭载三电机系统,零百加速1.98秒,性能对标百万级超跑,全年销量目标1万台 [8][12] - 同步推出AIPC、智能耳机、智能音箱Pro等生态链产品,构建"米家全家桶"智能生态 [13] 高端化战略转型 - 公司业务从手机单一驱动转向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智能电动汽车多元化发展 [15] - 手机业务估值逻辑从销量驱动转向技术含量、高端机型占比及品牌影响力综合考量 [15] - 汽车业务估值因素扩展至交付量、产能扩张、自动驾驶研发等,SU7 Ultra标志豪车市场突破 [16] - 通过底层技术自研(影像、芯片等)实现产品差异化,AI技术融入操作系统及物联网生态 [16] 市场定位与竞争策略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性能、特斯拉科技、BBA豪华度,团队对销量目标有90%把握 [12] - 手机高端化目标明确,未来5年重点突破6000元+价格段,Ultra系列是关键产品 [8] - 产品矩阵覆盖6K+手机至80万豪车,形成全方位高端市场布局 [5][14]
特斯拉FSD「突袭」中国,或只需两个季度即可做到类北美水平
雷峰网· 2025-02-26 10:04
特斯拉FSD中国落地进展 - 特斯拉FSD于2月25日在中国部分车主中推送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升级,功能定义从"完全自动驾驶"调整为"自动辅助驾驶套件"[2] - 本次升级被视为全功能FSD落地中国的重要信号,但实际功能与美国版存在差异[2][3] - 特斯拉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和欧洲推出FSD,但仍需监管部门批准[6] FSD技术现状与挑战 - 美国版FSD可实现90%驾驶场景覆盖,下半年将推出无需监督的Unsupervised FSD版本[7] - 中国落地面临数据出境限制和芯片供应两大难题,无法大规模出口训练数据或使用英伟达芯片进行本地训练[8] - 特斯拉已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安全审核,但本地化模型效果尚未达到马斯克要求[8] 行业竞争格局 - 小鹏汽车计划上半年与特斯拉FSD进行全方位比较,显示国内企业竞争意愿[4] - 特斯拉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电动车销量优势,数据闭环和迭代速度远超国内企业[12] - 国内从业者认为特斯拉可能带来"降维打击",部分企业或面临经营困难[13] 产业链影响 - FSD本地化将利好数据标注公司,特斯拉标注预算通常过亿[13] -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摄像头、雷达、域控制器等将受益[13] - 国内车企可能加速学习特斯拉技术,理想汽车已开始研究FSD[14] 用户体验与市场反应 - 中国用户对FSD期待度高,升级后社交平台涌现大量实测视频[3] - 初期测试显示中国版FSD存在交通规则适应问题[11] - 特斯拉内部预测2-3个季度可达到北美水平,已销售近200万辆车辆提供数据基础[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