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媒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科技板块或迎业绩提升与价值重估的双重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2:13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创新突破、流动性持续改善形成三重共振推动投资价值提升 [1]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带来业绩提升与价值重估双重机遇 [1] 资金流向与估值优势 - 港股通持仓占比大幅提升至16.85% [1] - 港股因估值优势和稀缺资产成为资金青睐对象 [1] - 市场从白酒、新能源转向港股科技、半导体及AI驱动的高成长赛道 [1] 投资工具与标的特征 - 港股通科技ETF(159101)聚焦电子、传媒、医药生物等硬核科技行业 [1] - 成份股数量在同类型指数中最少 聚焦港股科技龙头企业及中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1]
267股获杠杆资金大手笔加仓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1:44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3日沪指下跌1.16% [1] - 市场两融余额合计22898.61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09亿元 [1] - 沪市两融余额11684.59亿元 减少8.01亿元 深市两融余额11140.51亿元 增加21.90亿元 北交所两融余额73.51亿元 增加0.19亿元 [1] 行业融资变动 - 融资余额增加的行业有17个 [1] - 电力设备行业融资余额增加最多 达33.38亿元 [1] - 通信行业融资余额增加24.80亿元 房地产行业增加3.96亿元 [1] 个股融资增幅表现 - 1695只个股融资余额增长 占比45.58% [1] - 267股融资余额增幅超过5% [1] - 鸿智科技融资余额899.04万元 增幅94.35% 股价上涨30.00% [1] - 峆一药业融资余额1747.12万元 增幅63.76% [1] - 吉视传媒融资余额59434.82万元 增幅63.66% [1] 融资增幅前20个股市场表现 - 平均上涨4.64% [2] - 鸿智科技上涨30.00% 艾罗能源上涨19.15% 百利天恒上涨13.39% [2] - 荣亿精密下跌7.45% 中航泰达下跌5.17% 派特尔下跌4.41% [2] - 浙江荣泰融资余额86969.99万元 增幅59.46% [2] - 艾罗能源融资余额23772.31万元 增幅54.13% [2] - 德新科技融资余额16919.21万元 增幅38.48% [2] - 国轩高科融资余额367246.56万元 增幅30.94% [2] 融资降幅个股情况 - 2024股融资余额下降 [3] - 290股融资余额降幅超过5% [3] - 新安洁融资余额437.27万元 降幅53.61% [3] - 恒合股份融资余额33.58万元 降幅44.08% [3] - 威贸电子融资余额1990.23万元 降幅34.37% [3] 融资降幅前20个股行业分布 - 环保行业新安洁降幅53.61% 恒合股份降幅44.08% [4] - 医药生物行业热景生物融资余额19150.68万元 降幅25.82% [4] - 国防军工行业长城军工融资余额52316.64万元 降幅24.69% [4] - 家用电器行业民爆光电融资余额7075.59万元 降幅25.17% [4] - 电子行业威贸电子降幅34.37% [4] - 轻工制造行业家联科技融资余额6270.46万元 降幅21.86% [5]
109股二季度获社保基金扎堆持有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01:40
社保基金持股概况 - 二季度末社保基金共现身577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 合计持股量104.38亿股 期末持股市值1659.00亿元 [1] - 持股变动显示新进136只 增持152只 减持171只 不变118只 [1] - 6只个股获4家社保基金集中现身 包括常熟银行(持股27779.13万股) 太阳纸业(持股15111.09万股) 华鲁恒升(持股13268.38万股) [1] 持股比例与数量特征 - 社保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安达智能(11.90%) 其次是常熟银行(8.38%) 比音勒芬 佰奥智能 伟星股份持股比例居前 [1] - 持股数量在1亿股以上的共17只 分众传媒持股量最大(3.34亿股) 常熟银行(2.78亿股)和中国建筑(2.05亿股)紧随其后 [1] - 分众传媒持股33412.35万股(占流通股2.31%) 常熟银行持股27779.13万股(占流通股8.38%) 中国建筑持股20517.00万股(占流通股0.50%) [2] 行业分布与板块特征 - 社保基金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62只) 机械设备(54只) 基础化工(52只)行业 [2] - 按板块分布主板有405只 创业板93只 科创板79只 [2] - 重仓股涵盖银行(常熟银行 成都银行) 有色金属(云铝股份 中国铝业) 钢铁(钒钛股份 宝钢股份)等多个行业 [2][3][4] 持股变动情况 - 通威股份持股环比增长106.84% 中国人保持股环比增长103.91% 万达电影持股环比增长178.64% [3][4][5] - 广汇能源持股环比减少46.80% 国投电力持股环比减少42.26% 新兴铸管持股环比减少35.70% [3][4] - 华发股份持股环比增长40.10% 中国国航持股环比增长40.54% 晶澳科技持股环比增长64.05% [3][4] 业绩表现与市场表现 - 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352家 [2] - *ST松发净利润同比增长15646.55%至6.47亿元 容知日新净利润增长2063.42% 高澜股份净利润增长1438.57% [2] - 社保基金重仓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13.00% 英维克累计涨幅148.23% 大元泵业上涨119.05% 果麦文化上涨105.59% [2]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 大金融及科技股受追捧
证券时报· 2025-09-03 18:15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成为全球各路资金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内地资金通过港股通持续买入,截至9月3 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达到10057.3亿港元,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年度最高水平。 连续27个月净流入 事实上,回溯历史数据发现,自2023年7月以来,南向资金已连续27个月净流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 呈现加速净流入状态。从历史看,南向资金净流入超千亿港元的仅有9个月,今年就占6个月,其中4月 净流入额1666.72亿港元,为历史第二高,3月、2月净流入均超1500亿港元,分别排在第三、四名。 持续流入为市场注入活力。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提升。截至9月3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 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25%,位居全球重要指数前列。 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的背后,是全球资本"再平衡"的逻辑调整。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出现了不少"稀缺 性"新消费标的,分布于美妆饰品、休闲商品等板块;还有科技股、高息股等,满足了内地投资者多样 化的配置需求。 国泰海通认为,从各类投资主体出发拆解南向资金的结构,个人投资者是主力,在资产荒背景下,机构 资金对稀缺性港股资产仍有增配空间。贝莱德指出,在当前内地利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定 ...
震荡市里的暗线机会,顶流基金经理们在打这些“先手牌”
第一财经· 2025-09-03 12:59
张坤调仓动向 - 易方达蓝筹精选总规模550.47亿元 较去年底下降近一成[2] - 股票仓位由94.14%降至92.63% 创近三年最低水平[2] - 前十大重仓股占比提升至83.84% 隐形重仓股占比由18.05%降至9.22%[2] - 分众传媒持仓增至2.48亿股 占净值比5.18%[2][3] - 美团-W减持780万股 降幅46.43%至900万股[3] - 新纳入贝壳-W等7只个股 均为三年来首次出现[3] - 易方达优质精选同步新进超研股份等6只个股[6] 葛兰调仓动向 - 中欧医疗健康持股142只 较去年同期增加28只[7] - 持股换手率61.3% 同比上升25.53个百分点[7] - 隐形重仓股中创新药个股数量达11只[8] - 艾力斯增持2627.32% 百济神州-U增持2152.55%[9] - 华东医药增持至2443.95万股 成为第一大隐形重仓股[8] - 诺诚健华-U被重新纳入持仓 市值3.19亿元[8] - 中欧医疗健康A在7月1日至9月2日区间回报24.13%[11] 行业配置观点 - 张坤认为内需悲观预期值得商榷 消费能力仍存但预期影响意愿[12] - 房地产价格下行和物价压力影响消费意愿 但长期仍乐观[12] - 葛兰重点配置创新药械产业链 OTC及消费医疗领域[14] - 创新升级 消费复苏及国产替代为医药行业核心驱动力[14] - 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有望持续 消费医疗领域需求增长[14]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发布,关注AI应用以及Agent投资机会
长城证券· 2025-09-03 11:4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6]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超90%,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2] - 政策覆盖六大重点领域(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全文提及"应用"35次,"数据"15次,"模型"11次,"算力"7次,"终端"6次,强调AI应用为主旋律[3] - AI收入已落实在报表层面,商业化落地处于加速阶段,头部公司AI收入显著改善经营,中小企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4] 政策目标与领域覆盖 - 量化目标明确:2027年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3] - 重点覆盖六大领域: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3] - 政策定位为继2015年"互联网+"后新一轮产业变革纲领性文件,加速AI应用落地[3] 商业化进展与投资机会 - 快手25Q2可灵AI收入超2.5亿元,C端创作者数量达4500万,B端覆盖超2万企业和开发者,全年收入目标翻倍[4] - 迈富时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8%至8472万元,AI收入1.1亿元(占AI+SaaS业务超20%),AI Agent收入4530万元,1-7月订单同比增长81%[4] - 焦点科技25Q2购买AI麦可会员超13000位(环比增约2000位),25H2将推广B端AI融合搜索Agent产品Sourcing AI[4] - 建议关注AI+社交(赤子城科技、盛天网络)、AI+游戏(巨人网络、恺英网络)等细分领域标的[4] 细分领域相关标的 - AI+营销:迈富时、蓝色光标、汇量科技[5] - AI+游戏:巨人网络、恺英网络、盛天网络[5] - AI+电商:焦点科技、值得买[5] - AI+社交陪伴:赤子城科技、盛天网络[5] - AI+教育:粉笔[5] - AI+短剧:中文在线[5] - AI+视频:快手、哔哩哔哩[5] - 云计算: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百度集团-W[5]
分众传媒(002027):中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议价能力提升,“碰一碰”构建梯媒场景新生态
中原证券· 2025-09-03 11: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未来6个月内公司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15%以上 [1][10][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61.12亿元 同比增长2.43% 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 同比增长6.87% 扣非归母净利润24.65亿元 同比增长12.17% [6] - 2025Q2营业收入32.55亿元 同比增长0.52% 环比增长13.89% 归母净利润15.30亿元 同比增长5.25% 环比增长34.75% [6] - 半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元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4.44亿元 分红比例54.18% [6] - 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5H1毛利率达68.29% 同比提升3.16个百分点 创2018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Q2单季度毛利率71.43% 创2018Q2以来新高 [9] 业务结构分析 - 楼宇媒体收入56.32亿元 同比增长2.30% 营业成本18.54亿元 同比下降5.65% 毛利率67.08% 同比提升2.77个百分点 [9] - 影院媒体收入4.69亿元 同比增长3.12% 营业成本7758.17万元 同比下降27.66% 毛利率83.44% 同比大幅提升7.04个百分点 [9] - 日用消费品客户收入34.00亿元 同比下降10.87% 占比55.63% 仍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9] - 互联网客户收入9.8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9.23% 占比从2024H1的8.72%提升至16.12% [9] 点位运营与客户结构 - 电梯电视媒体点位总量达128.7万台 较2024年末增加6.7万台 其中一二线城市分别增加2万台和4.1万台 [9] - 电梯海报点位总量297.2万台 较2024年末减少11.5万台 持续优化点位结构 [9] - 娱乐及休闲、商业及服务、通讯行业收入分别增长28.83%、16.25%、63.28% 交通、房产家居行业收入分别下降13.97%和30.46% [9] 战略合作与创新生态 - 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碰一碰"项目 已覆盖约50万台设备 预计年底达100万台 [9] - 累计参与品牌66个 待上线品牌22个 覆盖食品饮料、美妆护肤、生活服务等多领域 [9] - 通过"技术创新+场景渗透"构建电梯场景新生态 提升线上线下品效协同能力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7亿元、60.66亿元和64.63亿元 [10] - 对应PE分别为17.92倍、16.83倍、15.80倍(按2025年9月2日收盘价8.52元计算) [10]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9元、0.42元、0.45元 [10]
焦点科技(002315):主站流量以及AI麦可收入增长亮眼,即将上线买家侧AI产品
长城证券· 2025-09-03 11: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网流量增长显著 主站流量同比增长35% 其中中东地区流量增幅达45% [2] - AI业务收入增长亮眼 AI麦可收入达0.22亿元 同比增长92.4% 购买会员超13000位 环比增长约2000位 [3] - 公司预计25H2推出全新升级的Sourcing AI产品 以精准响应海外买家需求 [3] - 财务表现强劲 25H1营业收入9.15亿元 同比增长15.9%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增长26.1% [1] - 分红比例达65%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 共计派发1.90亿元 [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19.66/23.29/26.98亿元 同比增长17.8%/18.4%/15.9% [1][3] - 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 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5.16/5.79/7.18亿元 同比增长14.3%/12.2%/24.1% [1][3] - 盈利能力增强 ROE从2023年15.4%提升至2027年19.7% [1] - 估值水平合理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0.7/27.4/22.0倍 [1][3] 业务发展 - 中国制造网会员数量达28699位 同比增加2966位 环比增加581位 [2] - 平台行业优化成效显著 机械制造、计算机产品、医药卫生、运动健身等行业流量增长迅猛 [2] - AI产品持续升级 AI麦可实现多语言接待和企业专属知识库搭建等功能优化 [3] - 轻工行业拓展加速 线上营销产品丰富推动会员数量和货币化水平提升 [2] 行业地位 - 跨境B2B电商头部企业 AI Agent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8] - 总市值158.40亿元 流通市值101.02亿元 [5] - 近3月日均成交额5.05亿元 [5]
哔哩哔哩-W(09626):利润持续释放,AI驱动广告商业化效率持续提升
长城证券· 2025-09-03 10: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公司流量侧实现稳健增长,AI技术显著提升广告商业化效率,游戏业务表现强劲,利润加速释放 [2][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持续增长,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1][3][7] 财务表现 - 2025Q2营业总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4.8%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5.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且环比增长55.0%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2.61亿元/331.87亿元/357.06亿元,同比增长12.78%/9.67%/7.59% [1][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9亿元/17.97亿元/24.97亿元,同比增长159.3%/124.9%/39.0% [1][7]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2亿元/30.97亿元/38.68亿元 [3][7] - 毛利率持续改善,预计从2024年的32.7%提升至2027年的38.5% [7] - ROE显著改善,从2024年的-9.5%提升至2027年的13.0% [1][7] 业务运营 - 2025Q2 DAU达1.09亿,同比增长7%,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105分钟,同比增加6分钟 [2] - 广告业务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20%,效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约30% [2] - 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超20%,eCPM同比增长超10% [2] - AI工具广泛应用于广告创建,约10%的新广告标题和超过30%的开屏广告使用AI工具生成 [2] - 游戏业务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60%,主要受益于《三谋》强劲表现 [3] - 正在试点《三谋》小游戏版本,并准备在2025H2推出国际版本 [3] - 目前有4到5款游戏正在等待版号,包括一款三国IP休闲游戏 [3]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PE)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86.2倍/38.3倍/27.6倍 [1][3][7] - 当前市净率(PB)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4.6倍/4.1倍/3.6倍 [1][7] - 总市值750.35亿港元,流通市值736.12亿港元 [4] - 近3月日均成交额10.43亿港元 [4] 行业地位 - 属于传媒行业,在视频平台领域具有重要市场地位 [4] - 通过AI技术提升广告效率,在行业内保持竞争优势 [2] - 游戏业务通过《三谋》等产品展现强劲增长潜力 [3]
快手-W(01024):调整后净利润超市场预期,可灵AI商业化领跑视频生成赛道
长城证券· 2025-09-03 09: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可灵AI商业化进展超预期 收入超2.5亿元 C端创作者达4500万 B端覆盖超2万家企业 [2][7] - AI全面赋能内容生态及广告营销、电商等核心业务 [3][4][7] - 25Q2业绩表现强劲 营业收入350.46亿元同比增长13.1%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56.18亿元同比增长20.1% [1] - 宣布上市以来首次特别股息每股0.46港元 合计约20亿港元 [1] 财务表现 - 2025E营业收入1432.55亿元 同比增长12.89% [1][7] - 2025E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99.9亿元 对应PE 16.2倍 [7] - 2027E营业收入1734.82亿元 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0% [1][7] - ROE保持较高水平 2025E为22.03% 2027E为20.19% [1] 可灵AI发展 - 2025年5月推出可灵AI 2.1系列模型 质量、动态表现、物理模拟等方面全面提升 [2] - 2025年7月底发布灵动画布功能 支持无限可视化空间和多人实时协作 [2] - 应用场景涵盖广告营销、影视短剧、游戏互动和智能硬件等领域 [2] - 25H2推出灵动画布及2B订阅服务 预计推动商业化进一步提速 [2] 用户与流量表现 - 25Q2 DAU达4.09亿 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 [3] - 日均使用时长126.8分钟 同比增长7.5% [3] - OneRec推荐大模型提升用户时长和留存率 [3] 广告业务 - 25Q2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98亿元 同比增长12.8% 较25Q1的8.0%显著提升 [3] - OneRec直接生成营销素材 提高点击率和转化率 [3] - 新增外卖入口拓宽流量变现渠道 [3] - 预计25H2在AI、外卖及低基数效应驱动下加速回暖 [3] 电商业务 - 25Q2 GMV达3589亿元 同比增长17.6%超预期 [4] - 泛货架电商GMV占比超32% 持续超大盘增长 [4] - AI赋能商品信息提炼和人货匹配 降低商家经营成本 [4][7] - 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商品描述能力 优化全链路经营效率 [4][7] 财务指标预测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计4.06/5.13/5.96元 [1][7] - 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3A的50.58%提升至2027E的58.24% [8] - 经营现金流稳健增长 2027E预计达377.75亿元 [8] - 现金储备充足 2027E现金及等价物预计达896.54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