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银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513.00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48
行业资金流向方面,今日有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该行业 今日上涨2.79%,全天净流入资金34.75亿元,其次是通信行业,日涨幅为5.22%,净流入资金为12.91亿 元。 分行业来看,申万所属的一级行业中,今日上涨的有24个,涨幅居前的行业为通信、综合,涨幅为 5.22%、4.27%。跌幅居前的行业为非银金融、银行,跌幅为1.28%、1.03%。 个股方面,全天资金净流入的个股共有1953只,净流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827只,其中,净流入资金 超亿元的有125只,净流入资金最多的是利欧股份,今日上涨10.08%,全天资金净流入19.24亿元,其次 是恒宝股份、中兴通讯等,净流入资金分别为14.95亿、12.59亿。资金净流出超亿元的有248只,净流出 资金规模居前的个股为东方财富、比亚迪、中国稀土,分别净流出资金21.49亿、16.90亿、13.94亿。 (数据宝) 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9月1日,沪指上涨0.46%,深成指上涨1.05%,创业板指上涨2.29%,沪深300指数上涨0.60%。可交易A 股中,上涨的有3208只, ...
主力动向:9月1日特大单净流出260.6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21
市场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全天特大单净流出260.63亿元,其中1922只个股呈净流入,2961只个股呈净流出 [1][2] - 沪指当日收盘上涨0.46% [2] 行业资金分布 - 11个申万一级行业特大单净流入,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25.70亿元,行业指数上涨2.79% [2] - 通信行业净流入24.42亿元,行业指数上涨5.22%,机械设备与房地产行业亦居净流入前列 [2] - 20个行业特大单净流出,非银金融净流出55.05亿元,电力设备净流出51.99亿元,国防军工与计算机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 [2] 个股资金流入 - 51只个股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利欧股份净流入20.24亿元居首,属机械设备行业 [2][4] - 恒宝股份净流入15.28亿元(通信行业),兆易创新净流入13.79亿元(电子行业) [2][4] - 电子、计算机、通信行业在净流入前20只个股中占比最高,分别有8只、6只、6只 [4] 个股资金流出 - 东方财富特大单净流出21.28亿元(非银金融行业),中国稀土净流出13.04亿元(有色金属行业),金力永磁净流出12.30亿元(有色金属行业) [2][5] - 电力设备行业个股宁德时代净流出7.28亿元,汽车行业个股比亚迪净流出6.21亿元 [5][6] 股价表现 - 特大单净流入超2亿元个股当日平均上涨8.57%,表现强于沪指 [3] - 50只相关个股上涨,其中美晨科技、旋极信息等以涨停收盘 [3]
粤开市场日报-20250901
粤开证券· 2025-09-01 08:55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涨 沪指涨046%收报387553点 深证成指涨105%收报1282895点 科创50涨118%收报135715点 创业板指涨229%收报295637点 [1] - 全市场3206只个股上涨 2085只个股下跌 133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27500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8337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 通信、综合、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领涨 [1] - 非银金融、银行、家用电器、交通运输、汽车、国防军工等行业领跌 [1] 概念板块表现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包括光模块(CPO)、黄金珠宝、光芯片、钴矿、先进封装、CRO、创新药、光通信、中芯国际产业链、仿制药、减肥药、高送转、稀有金属精选、锗镓锑墨、半导体设备等 [2]
长城宏观:“AI+”行动蓝图出炉,关注中长期发展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38
市场交易情绪 - 上周市场日均成交额约29,831亿元 市场交易情绪处在火热状态[1] - 杠杆资金前四日累计增加888.60亿元 融资余额维持在2.24万亿元台阶[1] - 8月下旬以来融资资金规模加速上涨 主要流向科技成长板块构成结构性行情核心支撑[5] 风格表现与资金动向 - 整体成长风格优于价值风格 大盘表现跑赢小盘[1] - 科技交易拥挤度已接近前期高点 短期资金市背景下难以左侧预测顶部位置[5] 国内宏观经济 - 8月制造业PMI上升0.1个百分点至49.4% 上升幅度低于2016-2017及2022-2023年均值0.4个百分点[2] - 生产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8% 新订单指数上升0.1个百分点至49.5% 新出口订单上升0.1个百分点至47.2%[2] - 建筑业PMI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1% 处于近10年低点 服务业PMI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5%[3] - 8月PPI同比预计回升0.7个百分点至-2.9% 出厂价格指数回升0.8个百分点至49.1%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至53.3%[3] 海外宏观环境 - 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波动 特朗普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引发对美联储独立性担忧[3] - 美债收益率期限利差走阔 全年降息预期有所升温[3] - 9月降息悬念不大 但降息幅度和会议基调将受上旬密集发布数据影响[4]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9月市场风险偏好可能维持 受四中全会和美联储降息预期支撑 保持震荡上行概率较大但斜率较8月放缓[5] - 周线级别主涨段延续 牛市中筹码重要性高于摸顶 需做好客观跟随[5] 行业配置方向 - 短期关注有色金属(铜/锂/钴)、小金属(锡)、固态电池、消费电子等美联储降息受益板块[6] - 科技成长板块为市场公认核心方向 人工智能行业具备3-5年高增长叙事[6] - 科技应用端如智能驾驶、金融科技(稳定币概念)性价比相对较高[7] - 创新药中期看好但短期需等待产业信息发酵 军工板块走势健康建议关注阅兵后承接情况[7] - 非银板块和多元金融可作为底仓中锐度更高的配置选择[7]
东方财富上周获融资资金买入超226亿元丨资金流向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2:53
证券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周内上涨0.84%收于3857.93点 深证成指周内上涨4.36%收于12696.15点 创业板指周内上涨7.74%收于2890.13点 [1] - 全球主要指数多数下跌 纳斯达克综指下跌0.19% 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19% 标普500下跌0.1% [1] - 恒生指数下跌1.03% 日经225指数上涨0.2% [1] 新股发行情况 - 上周共发行2只新股 华新精科(603370.SH)申购日期8月25日 三协电机(920100.BJ)申购日期8月26日 [2] 融资融券动态 - 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22539.77亿元 较前一周增加1062.47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22381.01亿元 融券余额158.77亿元 [3] - 沪市两融余额11519.36亿元增加570.99亿元 深市两融余额11020.41亿元增加491.48亿元 [3] - 融资买入金额超10亿元个股达331只 东方财富(226.77亿元) 胜宏科技(197.72亿元) 寒武纪(175.57亿元)位列前三 [3][4] - 融资买入前十个股集中分布于电子(5只) 通信(3只) 非银金融(1只) 有色金属(1只)行业 [4] 基金发行概况 - 上周新发行11只基金 涵盖混合型(5只) 债券型(3只) 货币型(2只) 股票型(1只) [5] - 华商基金 景顺长城基金 诺安基金 平安基金 银华基金 兴业基金 华夏基金等机构参与新发 [5] 上市公司回购 - 上周共23条回购公告执行 达华智能(9733.49万元) 奥飞娱乐(8080.20万元) 鲁西化工(3778.20万元)金额居前 [6][7] - 计算机行业回购金额最高(达华智能9733.49万元/南天信息3017.63万元) 传媒(奥飞娱乐8080.20万元) 基础化工(鲁西化工3778.20万元)紧随其后 [7]
投资策略专题:2025年中报:结构重于全局、科技为先
开源证券· 2025-09-01 02:49
核心观点 - 市场呈现"双轮驱动"结构:全球科技共舞下的成长品类提供弹性,"反内卷"牵头下周期与顺周期交易PPI修复扩散行情[3] - 与其等待全面经济复苏 更应重视结构性产业成长期 尤其关注科技制造业的盈利高增长和头部企业集中效应[3][4][5] - 全A盈利增速与市值正相关 头部公司盈利增长显著优于中小市值公司[5][21] 2025年中报业绩概览 - 全A营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2025年H1全A营收同比增速0.04% 较Q1的-0.15%改善 全A非金融H1营收同比增速-0.45% 略低于Q1的-0.2%[2][12] - 全A盈利增速放缓:2025年H1全A净利润同比增速2.40% 较Q1的4.02%回落 全A非金融H1净利润同比增速0.96% 大幅低于Q1的5.21%[2][12] - 中国经济总量已从2000年10.13万亿增长至2024年134.9万亿 多数行业难复昔日高增长[13] 行业盈利结构分析 - 扩张型盈利高增长行业:科技制造电子机械设备 消费家用电器 周期有色金属 大金融非银金融[4][19] - 反转型盈利高增长行业:计算机 农林牧渔 钢铁[4][19] - Q1盈利负增长但中报显著改善行业: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 医药生物[4][20] - 科技制造业处于较高盈利增速期 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9.1% 机械设备增速7.3%[23] 市值分层盈利表现 - 市值高于200亿公司815家 净利润增速中位数9.2%[5][21] - 市值100-200亿公司836家 净利润增速中位数5.5%[5][21] - 市值50-100亿公司1381家 净利润增速中位数1.7%[5][21] - 市值50亿以下公司2388家 净利润增速中位数-3.4%[5][21] 行业竞争格局特征 - 盈利高增长且增速均衡行业:非银金融 基础化工 钢铁 行业β强于α[5][22] - 盈利高增长但增速分化显著行业:电子 农林牧渔 机械设备 行业α强于β[5][22] - 电子行业头部企业虹吸效应明显 企业壁垒持续加厚[5][22] 结构性投资机会 -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重要时点 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14] - DeepSeek 宇树机器人 哪吒 创新药等现象级产业显现突破迹象[14] - 经济发展动能从政策依赖转向产业驱动 结构性高增长处于早期阶段[14]
20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1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2:16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20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达48.09亿元 [1] - 通信 电力设备 非银金融 交通运输行业净买入金额均超10亿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1729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1] - 56股净买入金额超1亿元 [1] - 11股融资净买入额超3亿元 [1] - 东方财富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达15.23亿元 [1] - 宁德时代 工业富联 新易盛 中际旭创 顺丰控股 天孚通信 胜宏科技等股净买入金额均超6亿元 [1]
2025港交所上市公司多元包容指数DIIndex研究报告与100强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9-01 00:35
核心观点 - 香港760家市值超50亿港元上市公司多元包容(D&I)平均得分48.52分(满分100),中位数47.11分,呈现"初步发展,分化明显"格局[1][13] - 28%公司得分低于40分,51%公司处于40-60分区间,仅7%公司超过70分[1][44] - 金融行业表现领先,银行业得分65.8分,非银金融业得分62.5分,房地产(45.6分)和电子(43.2分)行业落后[2][13] - 公司规模与D&I表现呈正相关,恒生指数成分股等大型企业平均得分更高[1][47] 评估框架与方法论 - 评估框架融合ISO 30415:2021国际标准与港交所ESG指引,涵盖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人员发展四大支柱及34项细分指标[1][12][29] - 采用百分位排名法对定量指标评分,对定性指标采用基础赋值加文本分析加分的机制[33] - 权重分配遵循治理层级优先、结果导向和实质性与前瞻性三大原则[34] - 数据缺失处理采取审慎原则,强制性披露指标缺失给0分,自愿披露指标缺失给中性偏低分数[33] 多元化支柱表现 - 董事会女性占比17.5%,未达30%的"关键少数"门槛[2][13] - 女性高管占比仅18.9%,存在明显的"玻璃天花板"现象[2][13] - 独立董事占比作为重要评估指标,采用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5] - 多数公司有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但缺乏具体量化目标[1] 公平性支柱表现 - 超90%公司有性别平等政策和机会平等政策[2][37] - 性别薪酬比率数据几乎空白,披露率极低[1][2][38] - 平等对待中小企业指标数据普遍缺失[38] - 首席执行官薪酬比例采用逆向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8] 包容性支柱表现 - 基础女性关怀政策普及,但女性领导力提升措施稀缺[2] - 超85%公司有员工心理健康援助措施[2][38] - 部分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悬殊[2] - 女性哺乳便利保障、女性三期制度执行情况等基础福利指标采用基础赋值法评分[38] 人员发展支柱表现 - 超95%公司有人才发展机制和员工晋升政策[2][38] - 员工培训投入和流失率差异大,部分企业流失率超30%[2][38] - 员工流失率作为负向指标采用逆向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8] - 员工平均培训时长采用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9] 行业表现差异 - 金融业基础好但高管晋升存在障碍,科技行业包容性强但董事会多元化不足[2] - 公用事业得分58.3分,综合类得分55.1分,表现稳健[2] - 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和人才结构深刻塑造了多元包容表现形态[13] - 银行业在多元化支柱得分92.1分(汇丰控股),表现突出[54] 领先企业特征 - 汇丰控股得分85.3分,友邦保险得分83.7分,渣打集团得分82.1分位列前三[1][54] - 领先企业治理完善,独立董事占比高,国际化程度高[1][13] - 金融企业在50强中占据显著席位,体现行业优势[55] - 领先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信息披露详尽透明[1][13] 改进方向与建议 - 企业应强化治理层承诺、数据驱动决策、嵌入人力资源全流程[2] - 需要提升性别薪酬比率、残疾员工比例等实质性指标披露率[1] - 投资者应将D&I评估纳入投资框架,开展行业内对比[2] - 以ISO 30415为指引,建立自上而下的多元包容治理架构[14]
中报收官近八成公司盈利 上千家净利增速超五成
深圳商报· 2025-08-31 16:57
整体业绩表现 - 全部A股上半年实现营收34.96万亿元 同比增长0.02% 归母净利润2.99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1] - 5424家A股公司公布中报 其中4178家盈利 占比77% [1] - 2908家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54% 其中1116家净利润增速超50% 占比21% 661家净利润翻倍 [2] 行业盈利分布 - 综合 农林牧渔 钢铁 建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 地产 煤炭 轻工等行业净利润下降较大 [1] - 银行 非银金融 石油石化 通信 食品饮料行业净利润规模位居前五 [2] - 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合计1.1万亿元 占全部A股净利润约37% 非银金融净利润3005亿元 金融行业合计净利润约1.4万亿元 占A股净利润近五成 [2] 头部企业营收规模 - 56家A股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000亿元 [1] - 营收前十企业分别为中国石油(1.45万亿元) 中国石化(1.41万亿元) 中国建筑(1.11万亿元) 中国移动(0.54万亿元) 中国中铁(0.51万亿元) 中国平安(0.50万亿元) 中国铁建(0.49万亿元) 工商银行(0.43万亿元) 建设银行(0.39万亿元) 比亚迪(0.37万亿元) [1] 头部企业盈利规模 - 48家A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超100亿元 [2] - 净利润前五企业为工商银行(1681.03亿元) 建设银行(1620.76亿元) 农业银行(1395.1亿元) 中国银行(1175.91亿元) 中国移动(842.35亿元) [2] 高增长企业表现 - 万辰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增长503倍 位居增速榜首 该股年内涨幅达165% [2] - 新特电气 南方精工 *ST松发 富士莱净利润增速均超100倍 位列增速前五 [2] 龙头企业业绩稳定性 - 贵州茅台上半年净利润454亿元 同比增长8.9% 在白酒行业整体不佳背景下保持稳定 [3] - 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营收与净利双增长 [3] - 中国移动上半年净利润842.35亿元 同比增长5% [3]
中金公司(03908):受益于境内境外市场活跃,净利润增速超90%
东吴证券· 2025-08-31 06: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业绩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94.4%至43.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44.0%至128.3亿元 [8]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港股市场活跃、IPO发行回暖及衍生品业务高收益 [8]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90/95亿元(前值66/71/74亿元)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EPS为0.81元,ROE为4.2%(同比+2.0pct) [8]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41.1%,环比+24.2%),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131.3%,环比+12.1%) [8]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401.67亿元(同比+21.09%),2026年394.45亿元(同比-1.80%) [1] 业务分项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49.9%),占营业收入20.7%,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5703亿元(同比+63.3%) [8] - 投行业务收入16.7亿元(同比+30.2%),A股股权主承销规模639.7亿元(同比+289.4%),债券主承销规模6583亿元(同比+33.0%) [8] - 资管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22.3%),资产管理规模5867亿元(同比+7.5%) [8] - 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72.5亿元(同比+70.7%),调整后投资净收益72.8亿元(同比+39.1%) [8] 市场与估值 - 港股收盘价21.18港元,市净率0.97倍,港股流通市值367.56亿港元 [6]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B(H)估值分别为0.91/0.86/0.82倍 [8] - 预测2025年P/E(现价&最新摊薄)为9.25倍,2026年为10.31倍 [1] 行业地位 - A股股权承销规模排名第2,债券承销排名第4,IPO储备项目18家排名第4 [8] - 港股IPO作为保荐人主承销13家(承销规模29亿美元)、再融资10家(承销规模26亿美元),均排名第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