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报行合一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比64% 预计年底将达7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8:11
银保渠道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保险业新单保费64% 预计年底逼近70% 银保为主的渠道格局基本成型[1] - 银保合作从单一保险代销转向生态 存款 债券 托管 科技等全方位战略协同 银行保险关系从分蛋糕转向共同做蛋糕[1] - 银保合作呈现四大趋势:渠道格局成型 复杂型产品占比提升 生态服务角色重要 数字科技赋能全链条[1] 银保合作对金融机构的价值 - 保险代销是银行中收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来源 有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2] - 保险产品是银行构建金融产品超市不可或缺部分 满足客户风险保障 财富传承和跨周期资产配置需求[2] - 银行具有客群优势和信誉优势 便于保险公司触客获客并提供增信支持[2] 头部公司银保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平安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至59.72亿元[2]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55.97%至36.04亿元[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37.08%至32.67亿元[2] 政策对银保渠道的推动 - 2023年8月《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推动银保渠道从费用驱动转向服务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3] - 报行合一政策要求手续费取值范围与实际使用一致 避免费差损利于公司长期经营[3] - 2024年5月取消银保1+3合作数量限制 为保险公司拓宽合作渠道提供空间[3] 产品结构变化趋势 - 上市保险公司大力推动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 以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4] -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利率下行趋势 银行客户风险偏好更趋保守 青睐保底收益长期储蓄产品[4] - 养老 健康和意外等保障类产品需求持续迸发 复杂型保险产品正成为家庭资产配置必选项[4]
2025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25 05:38
新业务价值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寿险公司合计新业务价值933亿元,同比增长31.3% [1][24] - 除中信保诚外所有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国人寿285亿元(+20.3%)、平安寿险223亿元(+39.8%)、太保寿险95亿元(+32.3%)、新华保险62亿元(+58.4%)、太平人寿62亿元(+22.9%)、人保寿险50亿元(+71.7%)、友邦人寿54亿元(+10%)、阳光人寿40亿元(+47.2%)、人保健康38亿元(+51%) [1][25] 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 行业加权新业务价值率27.6%,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3][30] - 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32.4%(+9.2pct)、平安寿险26.1%(+8.8pct)、太保寿险15%(+0.3pct)、新华保险21.6%(+3.1pct)、友邦人寿58.6%(+2pct) [3][31][32] - 价值率提升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费用管控政策驱动 [4][34] 新单保费结构分化 - 行业新单保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7.8% [7][36] - 太保寿险630亿元(+28.2%)、新华保险424亿元(+100.5%)、人保寿险413亿元(+18%),但平安寿险1222亿元(-6.1%)、友邦人寿92亿元(-8.2%)、阳光人寿190亿元(-3%)出现下滑 [7][36][38] -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238亿元同比下降13.8%,银保渠道1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 [8][10][45] -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主要由新华保险(+150.2%)和中国人寿(+111.1%)驱动 [10][47] 渠道转型特征 - 代理人渠道面临转型压力,主力产品向浮动收益型转变叠加利率下行降低产品吸引力 [47][55]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政策支持下实现规模与价值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49] - 代理人数量160.5万人(-2.9%),人均产能13.9万元(-11.3%),平安寿险代理人产能22.2万元保持行业最高 [51][55][56] 行业发展阶段演变 - 2018-2022年处于"量价齐跌"阶段,受转型改革及疫情影响 [11][59] - 2023年进入"价稳量增"转折点,3.5%增额终身寿产品刺激保费增长 [12][60][61] - 2024年呈现"价升量稳"特征,代理人产能提升抵消人力下降 [13][62] - 2025年进入"量价齐升"恢复期,银保渠道强劲增长驱动整体复苏 [15][63][64]
2025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分析:新业务价值大增31.3%的背后是量价齐升,而新单保费涨7.8%的背后则是渠道切换!
13个精算师· 2025-09-24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31.3%,主要驱动因素是量价齐升,其中新单保费增长7.8%,新业务价值率提升6.7个百分点 [16][18][23] - 行业增长呈现结构性分化: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下降13.8%,而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大幅增长61.1%,形成渠道切换态势 [37][39][40] - 新业务价值率提升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和"报行合一"费用管控政策影响,行业从2018-2022年"量价齐跌"过渡至2025年"量价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3][26][48][51] 新业务价值表现 - 10家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合计933亿元,同比增长31.3%,除中信保诚外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6][18]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亿元(+20.3%),平安寿险223亿元(+39.8%),太保寿险95亿元(+32.3%),新华保险增速达58.4% [17][18] - 友邦人寿新业务价值率58.6%为行业最高,中信保诚43%位居第二 [23][24] 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 行业加权新业务价值率27.6%,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23] - 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率32.4%(+9.2ppt),平安寿险26.1%(+8.8ppt),太平人寿21.6%(+3.1ppt) [23][26] - 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新业务价值率分别提升4.0和3.9个百分点 [26] 新单保费结构分析 - 全行业新单保费5227亿元,同比增长7.8%,但公司间分化明显:太保寿险增28.2%,新华保险增100.5%,而平安寿险、友邦人寿和阳光人寿出现下滑 [28][31][32] -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2238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中国人寿739亿元(-21.6%),平安寿险756亿元(-20.1%) [37][39] -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17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新华保险增150.2%,中国人寿增111.1% [39] 渠道转型与代理人状况 - 代理人数量160.5万人,同比下滑2.9%,人均产能13.9万元,同比下降11.3% [42][46][47] - 平安寿险代理人产能22.2万元为行业最高,但同比仍下降20.1% [46][47] -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政策下实现价值与规模同步提升,告别粗放增长模式 [40] 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 2018-2022年:量价齐跌阶段,受业务转型、代理人改革及疫情影响 [48][49] - 2023年:价稳量增转折点,3.5%增额终身寿产品刺激新单保费增长,价值率企稳 [50] - 2024年:价升量稳过渡期,代理人产能提升抵消人力下降,预定利率下调改善价值率 [51] - 2025年:量价齐升恢复期,银保渠道高增长弥补个代渠道下滑,行业呈现韧性发展 [51]
银保渠道崛起!低利率时代,险企如何深耕实现业务增长?
环球网· 2025-09-24 05:20
人身险行业核心趋势 - 人身险行业面临预定利率持续下调形成的低利率环境 分红险成为产品转型重点 [1] - "报行合一"政策向个险渠道全面铺开 推动行业从"高费用驱动"转向"费用透明化"发展模式 [1] - 银保"一对三"合作限制放开 进一步提升银保渠道行业地位 [1] 银保渠道业绩表现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724.44亿元 同比增长45.7% [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92亿元 同比增长65.1% [2] -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规模416.6亿元 同比增长82.6% [2] -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531.04亿元 同比增长24.1% [2]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249.39亿元 同比增长150.3% 其中期交保费111.04亿元 同比增长55.4% [2] - 人保寿险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52.82亿元 同比增长53.9% [2] -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70.32亿元 同比增长34.4% [2] 新业务价值表现 - 太保寿险 人保寿险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均超100% [3] -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超过50% [3] 渠道变革驱动因素 - 银保渠道缓解大型险企个险经营颓势 [4] - "报行合一"政策压缩费用空间 促使险企重新重视银保业务 [4] - 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数量限制取消 激发险企拓展银保渠道热情 [4] - 传统代理人渠道面临转型阵痛 银保渠道成为战略补位 [4] - 银行净息差收窄亟需拓展中收业务 保险代销成为重要抓手 [4]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收益下降 客户资金转向稳健收益保险产品 [4] - 客户更注重长期稳健收益与保障功能 推动银保产品向长期保障型和分红型转型 [4] 分红险产品发展 - 预定利率下行使长期保障型和储蓄型产品面临低性价比挑战 [5] - 分红险凭借"保证收益+浮动收益"特性成为低利率环境下重要战略选项 [6] - 分红险条款相对复杂 需要代理人专业讲解能力 销售依赖长期客户信任关系 [6] - 某国有银行APP显示储蓄型保险产品达78款 其中分红险产品34个 [8] - 分红险提供"保底+分红"收益 契合银行客户对替代存款产品的需求 [8] - 分红险条款相对简单 适合银行柜员快速销售 银行客户对理财型产品接受度高 [8] 中小险企面临挑战 - 中小险企在手续费透明化后难以通过高费用争取银行渠道资源 [9] - 费率趋同后银行更倾向与品牌强服务优的大型险企合作 [9] - 中小险企需转向产品与服务差异化发展路径 [9] - 可采取开发细分领域特色分红险 与区域银行建立独家合作 数字化工具提升渠道效率三类策略 [9] - 银保渠道适合作为基本盘 经代渠道可用于试点创新产品 [9] 渠道协同发展 - 银保渠道与个险渠道在客户群体 产品类型 销售方式上具有互补性 [10] - 险企应推动多元渠道协同发展 银保渠道作为规模与价值增长重要引擎 [10] - 个险渠道需推动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10] - 建立跨渠道客户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机制 避免渠道冲突提升客户体验 [10]
申万宏源:维持阳光保险“买入”评级 目标价5.3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4 01:59
核心观点 - 申万宏源维持阳光保险买入评级 目标价5.35港元 基于绝对和相对估值法测算公司价值为573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7.34亿元、60.56亿元和67.8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5.2%、5.6%和12.1% [1] - 调降2025年盈利预期 主因FVOCI股票占比较高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8%至54.49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8%至33.89亿元 [2] - 2024年股利支付率达40.1% 位居上市险企第一 [2] - 以9月22日收盘价测算股息率达5.4% 位居同业第二 [2] 业务发展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3% 2025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3%至40.08亿元 [3] - 银保渠道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3.6%至28.68亿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0%至24.52亿元 [3] - 银保渠道贡献六成新业务价值总量 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上市险企 [3] - 2024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至14.2% 2025年上半年同比提升7.2个百分点至19.1% [3] 投资与负债 - 截至6月末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提升1.28个百分点至15.1% [4] - 股票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提升1.8个百分点至14.1% [4] - FVOCI股票占比较2024年末提升1.4个百分点至70.38% [4] - 2024年新增负债打平收益率同比下降80个基点至2.91% 存量负债打平收益率同比下降11个基点至2.85% [4] - 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与负债打平收益率的利差分别为1.29%和1.35% 同比扩大100个基点和31个基点 [4] 经营质量 - 2024年末合同服务边际同比增长12.6%至509亿元 [4] - 2024年合同服务边际摊销规模为40.56亿元 摊销比率为8.45% [4]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占有效业务价值比例为12.79% 位居上市险企第三 [4]
申万宏源:维持阳光保险(06963)“买入”评级 目标价5.3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1:57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8%至54.4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8%至33.89亿元[2]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7.34/60.56/67.8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5.2%/5.6%/12.1%[1] 2024年股利支付率达40.1%位居上市险企第一 以9月22日收盘价测算股息率达5.4%位居同业第二[2] 估值与评级 绝对及相对估值法测算公司价值为573亿元人民币 目标价5.35港元/股 维持买入评级[1] 新业务价值表现 2024年NBV同比增长43.3% 2025年上半年NBV同比增长47.3%至40.08亿元 增幅位居同业前列[3] 2020-2022年行业下行阶段NBV逆势增长 2023-2024年上市险企NBV重回正增长[3] 银保渠道2024年/2025年上半年NBVM同比提升6.4/7.2个百分点至14.2%/19.1%[3] 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43.6%/53.0%至28.68/24.52亿元 贡献六成NBV总量[3] 资产负债结构 2024年NBV/有效业务价值为12.79%位居上市险企第三[4] 2024年NBV/VIF打平收益率同比下降80/11个基点至2.91%/2.85% 降幅位居同业前列[4] 2024年净投资收益率与NBV/VIF打平收益率差值分别为1.29%/1.35% 同比扩大100/31个基点[4] 2025年第二季度提前推出预定利率1.75%/1.5%的分红型产品[4] 投资配置特征 截至6月末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提升1.28个百分点至15.1%[5] 股票配置比例较2024末提升1.8个百分点至14.1% 其中FVOCI股票占比达70.38%[5] 2024年末CSM同比增长12.6%至509亿元 当年CSM摊销规模40.56亿元 摊销比率8.45%[5]
21专访|复旦大学许闲:四支柱支撑保险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8:33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平安人寿联合复旦大学发布《新纪元·新价值:迎接黄金发展期》寿险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或"报 告")。《白皮书》指出,中国保险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为保险代理人迈向专业"顾问"的身份跃迁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性机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闲教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并指出,保险业正处于跨越周期、重塑价值的关键节点。中国 保险代理人职业正在发生一场根本性的范式转移——从过去以产品推销为导向的"人海战术",向以客户价值为核心、专业精深 的"精英模式"转型。在驱动这一变革的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中国寿险市场已进入历史性的黄金发展期。 图:许闲 黄金发展期背后的四大支柱 《21世纪》:白皮书名称中提到了"黄金发展期",你认为保险业当前迎来这一阶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许闲:我们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目前,尽管行业发展遇到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克服。我们认为短期可能面临一些挑 战,然而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保险行业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报告里提到了4个原因。其一,国家大量政策的组合拳直接针对过去的保险业务进行了规范。我们需要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更加 注重质量的增长。 ...
面朝“大海”,保险科技突围“报行合一”寻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1:1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孙诗卉 近日,由卢旻和众安在线共同创立和管理的国内保险AI科技头部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暖哇科技")正式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暖哇科技收入主要来自利用AI技术帮保险公司做前端承保和后端理赔。招股书显示,暖哇科技从2023 年开始实现盈利,在去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后,暖哇科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 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851万元、5750万元和2490万元。 随着暖哇科技冲刺港股IPO,保险科技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在当前"报行合 一"、利率下行等监管与市场双重压力下,保险科技公司如何借助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又如何寻找第 二增长曲线?21世纪经济报道结合多家代表性上市保险科技企业的最新财报及战略动向,试图勾勒这一 行业的发展全景。 AI全面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化应用,AI已成为保险科技公司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的核心引擎。 以暖哇科技为例,该公司多智能体系统"阿拉莫斯"及"罗布泊"提供AI承保及AI理赔解决方案。其中"阿 拉莫斯"系统针对传统保险业流程繁琐、转化率低的痛点,通 ...
恒丰银行荣获2025年度金牌银保渠道综合实力奖
齐鲁晚报· 2025-09-22 03:15
在"报行合一"政策与利率周期共振下,国内银保渠道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从"规模导向"向"价值重构"的战 略转型。面对行业全新发展阶段,恒丰银行坚持"精准适配"与"协作共赢"的银保合作新理念,围绕渠道 协同、科技赋能、队伍建设等核心,积极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5年度"金貔貅奖"颁奖盛典在京举办。恒丰银行凭借出色的银保业务协同能力,荣获"2025年 度金牌银保渠道综合实力奖",体现了客户和业界对恒丰银行银保渠道经营成果的高度肯定。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能力。以内外部培训为依托,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并将外部优 质培训资源进行内化吸收,构建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极大提升了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金貔貅奖"评选已连续举办十六届,行业公信力和影响力突出。本届评选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 财》杂志社和《险企高参》共同主办,其中金貔貅银保渠道奖项围绕综合实力、队伍、产品和服务等维 度,经过数据调研、线上投票及专家评审,全面剖析银行、保险机构在渠道管理、产品创新、客户服务 等方面的经营表现,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业务高速发展,潜力全面释放。通过机制优化、资源倾斜、模式创新,推动代理保险业务实现"量质齐 ...
保险行业周报(20250915-20250919):8月寿险显著增长,预计9月增速或承压-20250921
华创证券· 2025-09-21 11:33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6] 核心观点 - 8月是预定利率从2.5%转向2.0%的最后过渡期 短期利好销售端 单月保费显著增长[3][4] - 预定利率调整前夕对销售端产生短期利好 8月单月保费增速亮眼 太保寿险单8月同比+47.1%[3] - 从成本角度看 报行合一下2.5%预定利率的新单成本预计能对存量产生稀释作用[4] - 在利率不显著下行的假设下 本轮"炒停售"销售的保单后续"利差"压力相对可控[4] - 保险行业经营质量逐步改善 稳中向好 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下行 资产端权益配置中枢有望上行[4] 本周行情表现 - 保险指数下跌4.8% 跑输大盘4.36个百分点[1] - 保险个股表现分化:众安在线+1.89% 中国人寿-2.45% 中国平安-4.47% 中国财险-4.85% 中国太平-5.06% 友邦保险-5.28% 中国人保-5.95% 中国太保-6.51% 阳光保险-7.35% 新华保险-7.39%[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8% 较上周末上升1个基点[1] 公司动态与股权变动 - 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众安在线披露2025年1-8月保费公告[2] - 中国太保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上海国际划转5559万股(占总股本0.58%)至上海久事 同时划转1000万股(占总股本0.10%)至上海电气[2] - 划转后上海国际及子公司持股9.97% 上海久事持股1.52% 上海电气持股0.10%[2] - 长城人寿增持秦港股份218.45万股 持股比例由31.79%上升至32.05%[2] 上市险企保费表现 **中国太保**[3] - 1-8月累计保费3599亿元 同比+7.8% 增速环比+2.3个百分点 - 寿险:累计保费2171亿元 同比+13.2% 增速环比+4.2个百分点;单8月保费311亿元 同比+47.1% 增速环比+44.1个百分点 - 财险:累计保费1428亿元 同比+0.4% 增速环比-0.44个百分点;单8月保费142亿元 同比-2.8% 增速环比-2.8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3] - 1-8月累计寿险保费1581亿元 同比+21.3% 增速环比-1.9个百分点 - 单8月保费203亿元 同比+10.2% 增速环比-16.6个百分点 **众安在线**[3] - 1-8月累计保费236亿元 同比+6.4% 增速环比+0.6个百分点 - 单8月保费37亿元 同比+9.4% 增速转正 环比+18.5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与估值水平 **推荐顺序**[5] - 首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H、中国人保H、阳光保险H - 若权益市场持续超预期:推荐新华保险H - 若地产出现回暖信号:推荐中国平安 **估值水平**[4][5] - A股人身险PEV:中国人寿0.73x、新华保险0.66x、中国平安0.66x、中国太保0.57x - H股人身险PEV:中国平安0.64x、新华保险0.49x、中国太保0.49x、阳光保险0.43x、中国人寿0.42x、中国太平0.29x、友邦保险1.32x、保诚1.03x - 财险PB:中国财险1.3x、中国人保A1.2x、中国人保H0.91x、众安在线1.31x、中国再保险0.55x 行业基本数据 - 行业股票家数6只 总市值29482.64亿元 占A股2.53% 流通市值20274.13亿元 占A股2.16%[6] - 相对指数表现:1个月绝对表现-6.9% 相对表现-13.5%;6个月绝对表现+5.2% 相对表现-7.1%;12个月绝对表现+28.4% 相对表现-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