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88天过会背后:每年一代GPU芯片,国产智算生态共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0:16
国产GPU芯片企业上市进展 - 摩尔线程在招股书披露后88天进入上会阶段 符合发行和上市条件[1] - 沐曦股份披露第二轮问询函内容 国产GPU芯片企业上市进入加速阶段[1] 财务表现与增长 - 摩尔线程2024年营业收入4.38亿元 净亏损14.92亿元 亏损持续缓解[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2亿元 同比增长238.71% 环比增长203.44% 为2024年全年1.6倍[4]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71亿元 同比下降56.02% 环比下降69.07%[4] - 沐曦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7.42亿元 同比暴增1354.9%[9]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09亿元 亏损幅度较2023年8.71亿元进一步放大[9]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亿元 达2024年全年收入43%[9] 收入结构演变 - 摩尔线程2023年核心收入来源为专业图形加速集群产品 前五大客户包括百度网讯科技和京东平台[5] - 2024年AI智算及专业图形加速产品构成核心收入来源[5] - 2025年上半年AI智算集群类收入占比接近80% 收入增长218.19% 成为核心收入来源[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主要来自AI智算产品 智能SoC产品保持快速增长[5] - 沐曦股份2024年训推一体系列为核心收入来源 GPU板卡占比68.99% GPU服务器占比28.29%[9] - 2025年一季度训推一体GPU板卡收入占比飙升到97.55%[9] 产品技术迭代 - 摩尔线程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苏堤(2021)、春晓(2022)、曲院(2023)、平湖(2024)[6] - 苏堤和春晓主要用于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产品[6] - 曲院和平湖主要用于AI智算产品[6] - 春晓架构单精度浮点性能14.7 TFLOPS 达到英伟达RTX 3060同等水平[13] - 曲院架构芯片性能较春晓提升80% 超过英伟达RTX 4060水平[13] - 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 竞争力较强单价较高[8] 毛利率改善 - 摩尔线程2022年综合毛利率-70.08% 2023年提升至25.87% 2024年达到70.71%[7] - 毛利率提升原因: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产品单价提高[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以平湖和曲院为主 性能大幅提高[7] 客户市场拓展 - 客户从早期信创市场(政务、金融)向智算中心、AI企业扩展[8] - 大型客户导入及批量采购需要验证周期[8] - 沐曦股份重点开拓两家互联网企业 与国内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业务[15] - 预计2025年内有望实现首个互联网企业订单签署[15] - 已进入中国电信集采短名单 参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集采项目入围测试[15] 订单与合同负债 - 摩尔线程AI智算领域洽谈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7亿元[12] - 截至9月5日预计订单金额约20亿元[13] - AI智算业务收入预计2025年及2026年实现[13] - 沐曦股份在手订单金额14.3亿元(不含税) 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13] - 部分订单预计2026年发货和确收[13] - 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5.43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6.45%[11] - 海光信息合同负债大幅增加242.1%至30.91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9.57%[11] 生态建设与合作 - 摩尔线程深度参与OISA标准制定 旗舰AI训推产品全面支持OISA 1.1标准[19] - 沐曦股份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建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研究及开源生态创新联合实验室[19] - 推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求索2.0"[19] - 阶跃星辰联合沐曦等近10家头部芯片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19] - 阶跃星辰Step 3多模态大模型与沐曦GPU深度软硬协同优化 实现模型效率3倍提升[20] 行业市场格局 - 国内智算中心投资建设主导方:互联网企业35.0%、运营商25.6%、地方政府14.2%、其他25.2%[14] - 互联网企业采购国产产品主要用于推理侧 少量用于后训练[13] - 推理侧是国内AI芯片厂商重要增长点 训练侧处于快速国产化过程中[1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摩尔线程最新一代产品原生支持FP8 在推理市场有能力打开市场空间[17] - 互联能力突破是国产智算效率突破的关键[18] - OISA 2.0协议支持AI芯片数量提升至1024张 带宽突破TB/s级别[19]
关于投资OpenAI、AI泡沫、ASIC的竞争...刚刚,黄仁勋回答了这一切
水皮More· 2025-09-27 07:41
AI时代,快人一步~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AI ,作者专注科技产研的 硬AI . 作者 | 硬 AI 编辑 | 硬 AI 近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做客「Bg2 Pod」双周对话节目,与主持人Brad Gerstne和Clark Tang进行了一场广泛的对话。 硬·AI 对谈中,黄仁勋谈及了和OpenAI价值1000亿美元的合作,并就AI竞赛格局、主权AI前景等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黄仁勋表示,现在的AI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市场已从简单的"GPU"演变为复杂的、持续进化的"AI工厂",需要处理多样化的工作负载和呈指数级增长的推 理任务。 他预计,如果未来AI为全球GDP带来10万亿美元的增值,那么背后的AI工厂每年的资本支出需要达到5万亿美元级别。 谈及和OpenAI的合作,黄仁勋表示,OpenAI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超大规模公司,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早点多投资一些,"应该把所有钱都给他们"。 以下为对谈的亮点内容: • OpenAI想和英伟达建立起类似于马斯克和X那样的"直接关系",包括直接的工作关系和直接的采购关系。 • 即使不考虑AI创造的新机会,仅仅是AI改变了做事方式就有巨大价值。 ...
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的“上车”回忆录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6:5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汽车芯片市场曾长期被欧美巨头垄断 国产芯片在五年前仍处于无人问津状态[2] - 2024年纳芯微以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成为中国模拟芯片代表性企业[2] - 公司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起步 因较早聚焦汽车电子市场而抓住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机遇[2] 战略转型与技术突破 - 2015年公司决定转向门槛更高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 避开消费电子红海竞争[3]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15年以上生命周期要求 认证周期漫长且可靠性标准极高[4] - 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级芯片 2018年后国际贸易摩擦促使芯片国产化成为必选项[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叠加全球芯片短缺 推动公司隔离类芯片切入三电系统[4] 产品布局与市场表现 - 隔离产品基于AdaptiveOOK信号调制技术 解决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痛点[5] - 2023年数字隔离器与隔离采样芯片国内市场份额居前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5] - 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研发中心建设[5] - 2023年推出国内首颗车用小电机驱动SoC芯片NSUC1610 用于车窗座椅等控制[5] - 2025年发布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支持智能座舱多屏互联与ADAS高清摄像头[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后缺芯潮退去 海外巨头以威胁性价格冲击中国芯片企业[7] - 2025年竞争趋于缓和 中国芯片进入与海外巨头正面较量阶段[7] - 在三电系统主驱逆变器等高压领域 竞争重点转向性能可靠性及功能安全全面对标[8] - 公司隔离类产品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接近一半市场份额 质量表现可比国际大厂[9]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该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9] - 累计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9.8亿颗 目标单辆车提供价值超2000元芯片产品[9] 产业链协同创新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关系变革 链式结构转向扁平网状协同新模式[12] - 主机厂为掌握定义权将触角伸向底层芯片 要求芯片选型进入审批流程[13] - 公司组建专门服务主机厂的销售团队 提前介入新车型规划阶段[13] - 建立以车型为维度的项目管理机制 拉通信息减少牛鞭效应[13] 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 - 2024年10月收购磁传感器企业麦歌恩 实现技术协同与市场互补[15][16] - 并购后公司成为中国磁传感器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16] - 选择全面整合而非独立经营 一年内完成人员业务及IT系统融合[17] - 2025年4月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拟香港主板上市加速国际化发展[18]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约15% 需境外融资渠道支持海外市场经营[20]
摩尔线程IPO三个月过会 量产五颗GPU急需战略资金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4:58
据了解,摩尔线程IPO自6月30日获受理到过会,历时不到三个月。这一速度充分体现了上交所对硬科 技企业的大力支持,更凸显政策层面对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摩尔线程IPO自获受理到 过会,历时不到三个月,除了体现上交所对硬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也展示该企业在国内类GPU芯片科 技的领先地位。"行业研究机构Omdia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师苏廉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9月26日,上交所官网披露,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科创板 IPO首发上市获得通过。本次发行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竞天公诚、安永华明分别提供法律及审计 服务。 自2020年成立以来,摩尔线程始终专注于全功能GPU的研发与创新。基于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率先 实现单芯片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的技术突破。 不过,苏廉节还指出,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摩尔线程急需战略资金。"摩尔线程现在也面临激烈竞争, GPU类创业公司越早上市就能越快筹集需要的资金。"他表示,通过科创板"1+6"政策的深入推进,摩尔 线程或将获得更多助力支持,为中国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算力芯片。 国产G ...
英伟达vs阿里云,决战数据之巅?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7 03:40
中国IT服务市场与算力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达525.6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3] - 算力主导权竞争成为行业核心焦点 英伟达与阿里云分别从芯片和数据生态切入 [3][4] 英伟达的战略布局 - 2025年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持股超4% 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之一 推动双方在PC和数据中心AI芯片联合开发 [5] - 与OpenAI合作建设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 使用数百万块GPU训练下一代AI模型 首阶段2026年下半年上线 [10] - 通过合作弥补数据生态短板 借助英特尔CPU技术强化全链算力能力 [13] 阿里云的技术突破与投入 - 自研芯片PPU性能超越英伟达A800 接近H20水平 2025年平头哥芯片进入流通市场 [16] - Qwen3-Next模型性能提升10倍 构建成本仅为前代1/10 [16] -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投入超1000亿元 本季度资本支出达386亿元 [34] - 研发AI推理芯片对标英伟达高端GPU 推动"AI+云"融合战略 [34][37] 数据中心AI转型现状 - 2024年下半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273.6亿美元(1963.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3% [21] - 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超1000万标准机架 算力总规模280EFLOPS 智算占比32% [21] - 智算专业服务市场规模90.1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集成服务63.3亿元(同比增76.2%) 解决方案实施服务26.8亿元 [26][27] 行业代表企业动态 - 奥飞数据2024年收入21.65亿元 传统机柜租赁收入13.87亿元 自营数据中心14个 机柜4.3万个 [23] - 资产负债率达72.7% 投资48亿元布局AI算力中心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5.41% [25][26][29] - 数据港浸没式液冷技术PUE低至1.09 节能40% 预计承接阿里云超50%新增算力订单 [40] -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建设 数据港预计承接百亿级别订单 [40] 技术发展趋势 - 液冷技术成为高密度算力必选项 解决单柜功率密度突破100kW的散热瓶颈 [38][40] - 华为发布灵衢超节点互联技术 实现数万芯片联接 重构AI基础设施范式 [31][33] - 云计算竞争从基础设施规模转向全栈技术能力 包括芯片设计、能效管理和生态构建 [16][19][37] 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云占据中国AI云市场35.8%份额 位居行业第一 [41] - 腾讯云聚焦音视频与游戏领域 火山引擎依托字节跳动算力投入快速增长 [37][38] - 三大运营商凭借资源优势入场IDC市场 加剧行业竞争 [26]
兆易创新携多套解决方案亮相CIIF2025,助力人形机器人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03:31
公司动态 - 兆易创新于9月23日至9月27日参加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2025) [1] - 公司在展会集中呈现MCU、模拟芯片等全栈解决方案 [1] - 公司产品方案直击人形机器人技术需求 [1] 行业活动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1]
北京君正正式递表港交所,为全球前四车规级NOR Flash供应商
巨潮资讯· 2025-09-27 02:23
公司上市计划 - 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6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拟募集资金用于加强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和模拟芯片三条核心产品线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资金将主要用于招募研发人才、采购研发设备工具和服务 以及与上下游行业参与者合作[2]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无晶圆厂经营模式 专注于芯片研发与设计 与领先晶圆代工厂及封测代工公司合作确保制造水平和业务可扩展性[2] - 通过内生增长与战略收购 公司已成为拥有全面产品组合的全球公司[2]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利基型DRAM领域排名全球第六 中国大陆公司中排名第一 全球车规级利基型DRAM供应商中排名第四[2]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SRAM领域排名全球第二 中国大陆公司中排名第一 全球车规级SRAM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NOR Flash领域排名全球第七 中国大陆公司中排名第三 全球车规级NOR Flash供应商中排名第四[2] - 以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IP-Cam SoC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全球电池类IP-Cam SoC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 - 公司产品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3] 研发能力 - 公司拥有792项专利[3] - 研发人员760名 占员工总数比重64%[3] - 研发开支达人民币24亿元[3] 业务表现 - 境外收入占比83%[3] - 汽车电子芯片累计出货量10亿颗[3] - 芯片累计总出货量27亿颗[3] 产品组合 - 计算芯片产品线包括基于自研核心计算单元的高性能低功耗SoC 涵盖智能视觉SoC、嵌入式MPU和AI-MCU三个子产品线 主要应用于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铃、智能眼镜、扫地机器人、二维码/条形码识别及人脸指纹识别等领域[4] - 公司正采用RISC-V作为计算芯片主要架构 以提升技术竞争力[4] - 存储芯片产品线包括DRAM、SRAM、NOR Flash和NAND Flash 专为汽车电子及工业医疗领域设计 满足严苛工作环境下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能效需求[5] - 模拟芯片产品线包括LED驱动芯片和Combo芯片 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及智能家电领域的照明、触控、声控、电源与控制应用 Combo芯片将MCU、LED驱动器、电源管理及通信接口集成到单一芯片[6] 产品特色 - 公司产品符合车规级及工业级标准 具备高品质、高可靠性、低能耗和产品寿命长的特色[3]
奔驰成立一家芯片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7 01:38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来自 investing,谢谢 。 梅赛德斯-奔驰周五将硅谷的一群芯片专家分拆成一家新公司,致力于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 其他车辆打造新一代计算大脑。 Athos Silicon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其工程师团队曾在梅赛德斯-奔驰北美研发中心工 作五年,致力于开发新型芯片,旨在确保新芯片足够安全,可用于汽车,同时比现有芯片能耗更 低。 Athos Silicon 首席执行官 Charnjiv Bangar 在周五的采访中表示,将芯片封装在一个封装中,比 起必须通过电路板相互通信的独立芯片,功耗可降低 10 到 20 倍。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这种节能 效果至关重要,因为汽车的计算核心必须与车轮争夺有限的电池电量。 "对于电气化的未来,电力是一种新的货币," Bangar说。 Athos Silicon 计划从其他投资者处筹集风险投资。Bangar 拒绝透露梅赛德斯-奔驰的具体持股比 例,但表示这家汽车制造商将是少数股东,而 Athos Silicon 将拥有独立的董事会。 "独立对Athos来说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接触到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就 ...
新华财经早报:9月27日
新华财经· 2025-09-27 01:29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1] - 央行指出将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1]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业务[1] - 香港金管局自10月9日起推出“人民币业务资金安排”,第一阶段参加行可以更低利率使用该安排,计算基准是SHIBOR,免去此前附加的25基点溢价[1] 行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 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目标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并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1] -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发布“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1]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出台,以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促进网络餐饮外卖行业规范健康发展[1]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措施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1] - 商务部等四部门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1] 经济与贸易数据 - 2025年8月我国国际收支口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818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货物贸易顺差6193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129亿元[1] - 按美元计值,2025年8月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3357亿美元,进口2647亿美元,顺差710亿美元[1] - 美国8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录得2.9%,较上月维持不变[1] - 巴西8月经常账户赤字47亿美元,为年内最小,同比收窄35%,商品顺差扩大至55亿美元[1] - 加拿大7月GDP环比升0.2%,前值降0.1%,同比升0.9%[1] 能源与资源 - 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48.5%,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1] - 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0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3小时[1] - 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增1.58亿吨页岩油探明储量[1] - 印尼自由港公司2026年产量可能比事故前预测低35%,此前预测是接近17亿磅铜和160万盎司黄金[2] 公司动态与市场表现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上交所上市委会议通过,拟募集资金80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1] - 中际旭创控股股东计划未来三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9%[1] - 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关闭数百家门店,裁减大约900名员工以进行业务重组[1]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有限度授权波音公司为部分737 MAX和787飞机颁发适航证书[1] 金融市场表现 - 主要中国股指下跌,上证指数跌0.65%至3828.11点,深证成指跌1.76%,创业板指跌2.6%[4] - 美股主要指数上涨,道琼斯指数涨0.65%,标普500涨0.5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44%[4] - WTI原油报65.19美元,布伦特原油报68.82美元,COMEX黄金报3789.8美元[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8768%,下降0.72个基点[4]
阿里PPU、百度昆仑芯,中国AI迎「华为时刻」
36氪· 2025-09-27 01:05
国内AI芯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去英伟达化"成为热词。 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以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巨头,正积极推动AI芯片的自主研发,试图挑战英伟达在国内AI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 9月以来,国产AI芯片捷报频传: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宣布,其核心AI模型的训练将部分采用自研芯片。与此同时,阿里平头哥和华为昇腾 的新一代产品性能曝光,性能追赶甚至部分超越了英伟达。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除了多家投行上调阿里、百度等国内科技巨头的估值外,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更是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股票表现 上,自8月底以来,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港股股价累计涨幅均在50%左右。 图:阿里巴巴和百度港股表现数据来源:wind,36氪整理 那么,国内AI芯片从外购到自研背后究竟出于何种原因? 国产芯片加速"去英伟达化" 这场"去英伟达化"运动,背后最直接的动力源于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AI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深层担忧。 今年4月,美国政府一度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尽管7月恢复出口,却附加了15%的收入上缴条件。面对美国的限制,中国的反制也接连升级: 7月底H20被曝"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