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两天涨近14%!特斯拉股价大爆发,发生了什么?
美股IPO· 2025-09-13 00:05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美东时间12日周五收涨约7.4% 创近三个月最大日涨幅 并创1月31日以来收盘新高 [3] - 特斯拉股价最近两日累计上涨逾13.8% 表现远超其他科技巨头及大盘 [5] Robotaxi业务进展 - 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确认于本周向特斯拉发出Robotaxi测试许可 允许其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1][7][8] - 特斯拉需完成运营自我认证流程后方可正式推出商业Robotaxi服务 [8] - 特斯拉已于6月22日在得州奥斯汀首次推出Model Y提供的Robotaxi服务 并于7月末扩展至加州湾区 [9] - 马斯克计划大幅扩展Robotaxi服务范围 目标年底前覆盖美国一半人口 并可能于年底前移除安全驾驶员要求 [10][11] - 特斯拉已开始向加州多个机场申请批准 允许其无人驾驶叫车服务在机场接送乘客 [11] 储能业务突破 - 特斯拉发布新一代储能产品Megapack 3和Megablock系统 采用更新电池技术和电子设备 [12][13] - Megablock系统将电池、开关设备和变压器整合为一体 可实现23%的安装提速和40%的建设成本降低 [13] - 特斯拉储能业务过去12个月销售额达110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储能容量部署达37.9千兆瓦时 同比增长83% [14] - 公司开始生产自主变压器 需关注下半年美国环保税收抵免取消后的利润率变化 [15] 产品市场表现 - 特斯拉在中国推出的加长轴距版六座纯电SUV Model Y L热销 8月19日上市以来已预订12万辆 日均订单近1万辆 10月订单已售罄 新订单预计11月交付 [5] 领导力与薪酬计划 - 特斯拉董事会公布马斯克新薪酬方案 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要求其未来十年实现市值提升至8.5万亿美元 交付2000万辆电动汽车 投产100万辆Robotaxi和100万个人形机器人 [16][19][20] - 方案旨在将马斯克持股比例提升至至少25% 并包含寻找继任者的长期流程 [16][17][18] - 特斯拉董事长强调只有马斯克能领导公司未来十年实现AI和机器人转型 薪酬方案考虑其可能转任首席产品官等职务 [1][6][16] - 薪酬方案将机器人交付量和调整后EBITDA增长作为核心考核 并为与xAI潜在合并预留调整空间 [19][20]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长期价值的80%可能来自Optimus人形机器人业务 [5][20]
想跳槽去具身,还在犹豫...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2 16:03
自动驾驶技术方向与职业发展 - 研一学生在感知背景下面临端到端VLA、具身智能或自动驾驶方向选择 需考虑本科电子通信背景及2-3年后就业前景[1] - 行业关注智驾与具身智能的转换可行性 以及持续学习方向的发展潜力[2] - 技术转型涉及从基于规则到端到端的组织与人员调整过程[2] 行业领先企业与成功要素 - 新势力公司存在裁员情况[1] - 行业关注Momenta等智能驾驶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2] - 传统主机厂如长安、东风、比亚迪、吉利、蔚来在智驾领域的发展受关注[2] 技术发展趋势与就业选择 - 行业讨论L2+L3与L4发展方向的前景比较[2] - 端到端VLA算法主机岗与L4 Robotaxi决策规划岗位的就业选择[2] - 感知迭代快速导致部分从业者考虑转向相对稳定的部署岗位[2] 关键技术应用与仿真 - 3DGS在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中的应用程度受关注[2] - 各家公司的闭环仿真发展状况被讨论[2] - 感知后处理与多目标融合技术仍具应用价值[2] 社区资源与学习体系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拥有超过4000名成员 覆盖近40+技术方向学习路线[5][8] - 社区提供端到端入门、多模态大模型、数据闭环工程实践等实用问题解答[5] - 与近300家机构及自动驾驶公司建立内推机制 提供岗位对接服务[11] 技术领域细分与资源整合 - 汇总国内外自动驾驶高校实验室及企业资源 包括RoboTaxi、重卡、新势力等领域[26] - 整理自动驾驶与CV相关书籍、开源项目及数据集 涵盖3D检测、BEV感知、世界模型等方向[27][28] - 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梳理兼顾学术界与工业界 包含一段式、二段式及量产方案[29] 前沿技术聚焦 - 3DGS与NeRF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场景重建与闭环仿真[30] - 自动驾驶世界模型作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热点 涵盖技术前沿与业界应用[31] - 视觉语言模型(VLM)汇总最新综述、开源数据集及量产方案如DriveVLM[32][33] 量产技术与核心模块 - 自动驾驶VLA技术梳理涵盖2025年最新综述、开源数据集及量产讨论[34] - 在线高精地图作为无图NOA量产方案核心 受学术界与工业界重点关注[41] - BEV感知作为量产基石 覆盖纯视觉、多模态融合及工程部署方案[38] 行业活动与专家交流 - 社区举办超过100场专业技术直播 分享VLA、世界模型、3D检测等前沿工作[55] - 邀请学术界与工业界大佬探讨自动驾驶发展趋势及量产痛点[6] - 会员可获取独享福利视频教程 涵盖世界模型、自动驾驶大模型等技术领域[52]
对话小马智行CEO彭军: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丨财之道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30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自动驾驶行业已跨越0到1阶段 产品商业化得到验证 规模处于逐步起量过程中[5] - 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机器驾驶安全性已超过人类 整体事故率远低于人类司机[5] - 在试验区内自动驾驶表现接近人类司机平均水平的10倍 兼顾舒适度等多项指标[5] 商业化进展与成本结构 - Robotaxi行业达到规模化商用拐点 每公里出行成本已与人类司机持平甚至更低[5] - 自动驾驶具有显著规模效应 管理10000辆车的成本并非1000辆车的10倍 可能仅为3倍[9] - 公司计划今年部署1000台车 未来将实现指数级而非线性增长[9] 盈利时间表与政策依赖 - 行业扭亏为盈拐点预计在3-5年内实现 具体时间取决于政策法规推进速度[9] - 政策法规支持 技术通用性提升和用户习惯改变是当前规模化主要限制因素[5]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定位 - 公司最大优势在于创业公司文化带来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 内部协同效率高[10][11] - 坚持聚焦战略 反对"沿途下蛋"的分散模式 认为极致产品需要持续专注打磨[11][12] - 采取生态合作策略 与车厂合作弥补造车短板 在传感器 芯片等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7] 长期发展视角与体系建设 - 行业未来5-10年比拼的是体系化建设能力 复杂度堪比芯片行业[7] - 需要构建完整技术体系包括传感器 芯片 软件 地图 以及车辆运营 充电保养等配套系统[7] - 公司坚持十年期长期目标 能有效拆分为年度执行计划并保持方向一致性[12] 行业价值认知与投资视角 - 自动驾驶社会经济价值确定 若以十年投资窗口看待 行业具备明确发展前景[6] - 当前行业估值受短期不确定性影响 但长期发展轨迹清晰[6]
文远、小马、萝卜,本是同根生?
新财富· 2025-09-12 08:06
文章核心观点 - 百度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企业 其技术人才和战略方向深刻影响行业发展 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和萝卜快跑三家公司的不同发展路径反映了国内Robotaxi商业化的进程差异 [1][20] 公司背景与起源 - 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曾担任百度美国研究院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公司最初脱胎于百度系但遭遇法律纠纷后调整架构并迁至广州 [3] -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架构师 楼天城曾参与谷歌无人车项目 团队具备顶尖技术背景 [8] - 萝卜快跑是百度内部孵化的Robotaxi业务品牌 依托百度全栈AI技术及地图数据优势 政策起点较高 [14] 业务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文远知行初期专注Waymo式Robotaxi路线 后因市场复杂性及资本寒冬转向多场景扩展 包括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 无人清扫车Robosweeper和货运车Robovan [3][4] - 小马智行采用与车企深度合作模式 聚焦Robotaxi和无人重卡双主线 2024年Robotaxi累计订单超百万次 无人重卡商业化运营里程突破200万公里 [11][12] - 萝卜快跑背靠百度资源 规模化推进无人化运营 2024年二季度订单量达220万单 累计服务超1400万次 目标2026年实现收支平衡 [16][1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文远知行2023年一季度营收7244万元 Robotaxi占比22.3% 二季度营收跃升至1.27亿元 Robotaxi占比提升至36.1% [5] - 小马智行2021年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 研发团队保持约1000人规模 2023年底累计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超250万次 [11][12] - 萝卜快跑由百度全资控股 无需外部融资 2024年一季度订单量140万单 二季度220万单 稳居全球第一 [16][18] 技术落地与合作伙伴 - 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合作推出L4级自动驾驶小巴 在新加坡实现无安全员运营 与中通快递开展30城货运试点 [4] - 小马智行与丰田 中远海运 壳牌等合作 无人重卡在广州港 天津港完成50万公里测试 [12] - 萝卜快跑依托百度Apollo平台 在10余个城市落地 北京 武汉 重庆为核心阵地 率先获得无人化牌照 [14][16] 行业地位与差异化 - 文远知行通过多场景业务维持现金流 Robotaxi业务占比逐步提升 [5][20] - 小马智行凭借技术背景和双主线战略 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同步推进 [12][20] - 萝卜快跑凭借规模优势和数据积累 单车成本最低 商业化进程领先 [18][20]
8月市场平稳,斑马智行冲刺港股上市
财通证券· 2025-09-12 07:50
核心观点 - 7-8月车市呈现高基数减速特征 全年走势符合"前低中高后平"的判断 8月零售销量199.5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4.6% 环比增长8.2% [4][9] - 反内卷浪潮推动车市向"降价减少、促销平缓"方向转变 8月仅23款车型降价 较去年同期29款明显减少 市场运行日益平稳 [4][9] - 智能驾驶领域重大事件频发 斑马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禾赛科技启动港股IPO 拟募集最高38.76亿港元 [5][30] 8月车市表现 - 1-8月累计零售1474.1万辆 同比增长9.5% 其中8月零售199.5万辆 较2023年8月192万历史最高水平增长3.7% [4][9] - 新能源车8月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55.2% 1-8月自主新能源出口114万辆 同比增长123% 占自主出口总量38.8% [13][14] - 8月纯电动市场批发同比增速38.5% 插混同比增5.0% 增程同比下降9.5% 新势力中纯电动与增程结构占比从56%:10.2%变为64%:7.7% [13] - 自主品牌8月零售132万辆 同比增长9% 市场份额65.7% 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合资品牌零售47万辆 同比下降2% [16] 智能化指数与OTA更新 - 2025年7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34.2 环比下降1.4个单位 主要受销售淡季和特斯拉销量环比下降34%影响 [18][21] - 7月共7家新势力品牌推送OTA升级 均涉及辅助驾驶功能优化 15家自主品牌完成OTA更新 其中腾势、阿维塔、启源推送重要版本 [23] - 合资品牌中仅别克维持OTA更新 豪华品牌7月无OTA推送 与新势力品牌形成明显差距 [26] 智能驾驶重大事件 - 斑马智行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 2024年同比下降5.4% 同期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29] - 按2024年收入计算 斑马智行是中国最大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按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排名第一 [29] - 禾赛科技拟发行1700万股B类普通股 每股最高发行价228港元 约合人民币208.6元 合计募集约38.76亿港元 约合人民币35.4亿元 [5][3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汽车智能化中具有优势地位且软件能力领先的公司 包括锐明技术、道通科技、华测导航、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等 [6][32]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拓展全球第11国市场
巨潮资讯· 2025-09-12 07:47
国际业务拓展 - 公司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鲁汶市 标志着正式打开全球第十一国市场[2] - 该项目由公司与佛兰德公共交通公司DeLijn 鲁汶市政府及出行咨询机构Espaces-Mobilités合作开展[2] - 继法国 西班牙和瑞士之后进一步拓展欧洲业务版图[2] 项目运营规划 - 计划于2024年9月中旬开启公共道路测试 首期配备安全员[2] - 合作方DeLijn预计2025年11月中旬至2026年1月底开展试运营[2] - 试运营结束后有望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 补齐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2] 技术实施里程碑 - 比利时首次在混合复杂交通环境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部署[2] - 市民可通过手机App 短信或订阅服务购票乘车[2] - 8月在瑞士三地区开展Robotaxi测绘工作 为正式运营做准备[3] 欧洲市场进展 - 2月在法国德龙省启动欧洲首个公开道路Robobus纯无人商业运营项目[3] - 该项目与雷诺集团 法国自动驾驶运营商beti及保险集团Macif合作开展[3] - 瑞士项目作为iamo智能自动化出行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3]
文远知行再拓欧洲业务版图 无人小巴驶入比利时
证券日报· 2025-09-12 06:12
文远知行CFO兼国际负责人李璇表示:"进入比利时是文远知行国际拓展的战略性举措。凭借雄厚的公 共投资和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欧洲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市场,而比利时作为聚焦移动出行的创新 枢纽尤为突出。我们很高兴能与当地公共交通的关键参与者De Lijn和Espaces-Mobilités,以及对自动驾 驶提供大力支持的鲁汶市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将携手在欧洲扩展自动驾驶服务,最终实现完全 无人驾驶运营。" 除比利时外,文远知行也正加速拓展欧洲其他国家市场。8月份,作为瑞士iamo(Intelligent Automated Mobility)智能自动化出行试点项目的重要参与方,文远知行Robotaxi在苏黎世州弗尔塔尔地区、阿尔 高州维伦洛斯地区和基尔旺根地区开启测绘工作,为后续正式运营做准备。今年2月份,文远知行携手 雷诺集团、法国自动驾驶运营商beti及保险集团Macif,在法国德龙省(Drme)启动了欧洲首个公开道 路Robobus纯无人商业运营项目。 9月11日,文远知行WeRide(Nasdaq:WRD)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下称"文远小巴")落 地比利时鲁汶市,标志着文远知行正 ...
渐进式路线筑基 地平线机器人携手哈啰切入Robotaxi主航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06:09
战略合作与产品规划 - 地平线与哈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基于Robotaxi运营需求打造端到端L4级自动驾驶核心系统 加速城市部署与商业化落地[1] - 哈啰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全球首发 计划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量产 覆盖超10个城市 国际首城规模落地 达到万辆规模 2027年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3] - 哈啰Robotaxi业务依托哈啰 蚂蚁集团 宁德时代等投资方赋能 具备强劲资金动力 庞大用户基础 成熟运营经验和丰富服务生态 可高效支持规模化商业应用[3] 技术方案与系统能力 - 地平线提供覆盖L4级别自动驾驶的整套核心能力系统 由征程6P芯片 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域控制器平台等关键组件构成 具备高算力冗余 高集成效率和平台化适配能力[3] - 系统能在多个城市 车型 运营方之间实现快速部署与规模化扩展 地平线将技术优势提炼为系统能力 构建可持续授权 支持商业复制的智能驾驶技术基座[3] - 地平线采用以L2为起点的渐进式路线 通过真实场景数据迭代验证 依托海量场景数据和功能闭环逐步覆盖城区和长尾场景 以快速迭代与扩展能力赢得市场[4] 行业战略与发展前景 - 渐进式路线以量产为基础 边落地边迭代 积累真实道路数据 降低试错成本 在监管逐步成熟过程中保持与政策环境高度契合[4] - 跨越式路线直接面向L4 受限于成本高企 ODD边界模糊 体验不稳定等问题 难以规模化落地[4] - 地平线角色从软硬件方案提供商向技术基础设施平台构建者跃迁 带来产业话语权改变 增长空间与估值模型重构[5] - 行业未来五至十年最终会走向全场景无人驾驶[4]
黄仁勋投了个复旦学霸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2 05:13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蒲凡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2022年5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一组让人费解的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全美的 汽车行驶总里程相较于2019年的3.3万英里下降了1%,但2021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却达到了4.29万 在这波革命性的创业潮里,还有一位中国小伙子的身影,他所创办的Nuro已经成为了自动驾驶领域的超级 独角兽,2021年巅峰时期估值一度高达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4.35亿元)。而最近,他又争取到了Uber和 英伟达的支持,顺利完成了E轮系列融资,在这一轮中拿到了2.03亿美元(约合14.5亿元人民币)——算上 这笔钱,Nuro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融资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 从复旦学霸到硅谷天才 这位抓住红利的中国小伙子名叫朱佳俊,是一位非常"标准"的硅谷华人精英: 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2021年的总死亡人数相较于2020年上涨了10.5%,这个数字也 创造了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增幅。 车开得少了,事故却多 ...
广东智驾大航海:规模化落地,全链条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5:01
公司业务拓展 -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落地比利时鲁汶市 标志着公司正式打开全球第十一国市场[1] - 公司计划9月中旬在比利时开启公共道路测试 首期配备安全员 预计11月中旬至2026年1月底开展试运营[2] - 公司通过加速出海形成更具盈利潜力的业务增长空间 在中东、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推进从技术测试到商业化运营的全链条布局[1][3] 技术发展 - 公司推出与博世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WePilot 3.0 已完成核心功能验证 预计2025年内实现量产上车[2] - WePilot 3.0具备三个关键优势:可伸缩算力适配能力、多传感器构型适配能力以及以天为单位的快速迭代能力[3] - 公司将AI大模型引进感知端 使感知端能力飞速提升 同时对决策端起到很好帮助[2] 运营规模 - 公司L4级自动驾驶车辆在全球几十座城市已落地超1300辆[3] - 企业通过与优步等海外平台建立合作借力庞大网络加速落地 或联动当地公共交通关键参与者及政府部门推进全链条布局[3] 市场战略 - 公司选择拓展欧洲市场因当地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难题 且有向绿色低碳公共交通转型升级的诉求[4] - 欧洲市场道路规划复杂且数据安全要求严格 在此走通将对企业拓展其他国家市场形成极大利好和权威背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