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搜索文档
达飞海运(CMA CGM)首席财务官:集团将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通过红海航行。
快讯· 2025-05-16 15:13
达飞海运红海航行策略 - 公司将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通过红海航行 [1]
业内预计海运价格上涨已是必然 中国出口美国发货量或在6月底迎来高峰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03:43
"现在消息利好,船公司调船回来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运 价)涨价是必然的。"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执行副会长谢 卓亨说。 作者:张锐 封图:图虫创意 5月15日晚,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一场外贸行业线上交流会上获悉,随着中国出口美国货物恢复发 运,业内预计海运价格的上涨潮已拉开序幕。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执行副会长谢卓亨表示,过去这两天,他们通过与船公司会面了解到,因 为4月以来中国出口美国的货量大约下降40%至50%,所以船公司陆续选择停航,这导致当前海运 已出现舱位紧缺的现象。 大形机器人的9个分岔口 内地赴港开户热中的代办生意 "现在消息利好,船公司调船回来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运价)涨价是必然的。"他说。 此外,谢卓亨也提及,有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货量中大约有70%是以FOB条款贸易合同 (由买方支付关税)完成交付,这也是此次关税战受伤最大的群体,尤其以沃尔玛等美国大型进口 商为代表。他同时称,虽然外贸行业目前仍然对90天过渡期以后的形势感到不确定性很强,但经 历过超高关税的极限施压后,从业者们的心态也有了变化。 "就算再有一股小浪花,估计大家应该还是能接受。"他说。 推荐阅读 洞察变化的商业世界 ...
业内预计海运价格上涨已是必然 中国出口美国发货量或在6月底迎来高峰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03:09
海运价格走势 - 中国出口美国货量4月以来下降40%至50%导致船公司停航 当前舱位紧缺推动运价上涨 [1] - 船公司调船需要时间 短期内运价上涨是必然 DHL数据显示亚洲货量停滞致船公司持续取消未来数周航班 [2] - 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告显示5月9日当周北美航线运输需求徘徊低位 [2] 运价恢复时间预期 - 若出口货量恢复常态 船公司重新开航存在时间差 停航损失可能促使5-6月运价上涨弥补损失 [2] - 舱位紧张问题可能持续90天直至形势明朗 运价才趋于平稳 [2] - 运输周期可能占据90天政策窗口期的一半 6月底中国始发货量或迎高峰 [2] 成本与贸易结构影响 - 关税下降部分被运价上涨抵消 当前出口美国总成本与5月12日前相当 类比2021年疫情水平 [3] - 中国出口货量约70%采用FOB条款(买方支付关税) 美国大型进口商如沃尔玛成关税战最大受损群体 [3] - 行业对90天过渡期后形势仍感不确定 但经历超高关税后承受能力提升 [3][4]
关税下调后,美线如何演绎?
2025-05-15 15: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海运行业、电商行业、建材行业、家具行业、汽配行业、钢铝制品行业、太阳能产业、服装行业 - 公司:中远、ICK公司、沃尔玛、开市客、亚马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美国公布高关税后,中美航线货量显著下降,平均跌幅约30%-50%,4月2号生效后一周内货量急剧下降50%,整个4月平均跌幅约30%,今年4月货量比去年平均水平下降约50%;2月2号到3月2号因分摊期关税生效,货量比去年平均水平下降15%-20%;受特朗普时期政策延续影响,企业去年底提前备货,导致今年2月初货量下降15%-20% [1][3][4][5] - 本周一中美签署新贸易协议,超90%关税下调,新增24%关税有90天豁免期,今年加强后的关税幅度约为30%,对出口企业和海运行业特别是中美航线产生显著边际影响,今年预计会有较大波动 [2] 货物品类表现 - 低附加值产品如建材、原材料、家具、地板、服装及商超货品受关税影响大,许多企业停止相关业务或业务停滞;汽配、钢铝制品获豁免,电商产品因有定价权和低报货值操作表现出较强韧性,但电商产量有所减少 [7] 产能转移情况 - 中美贸易战促使企业向东南亚转移产能,但东南亚受政策、产能、质量等因素限制,难以完全承接中国产能转移,今年4月中国出口美国货量减少20%,东南亚仅增加5%-7% [1][8][11] 贸易模式差异 - 传统贸易模式下,CFR条款发货人受关税影响大,FOB条款收货人受影响小;电商模式因出口商有定价权和低报货值操作,表现出更强韧性,但产量减少 [1][10] 市场订舱与运价 - 2025年5月初美国市场订舱量显著增加,由货代公司推动,预计5月底或6月初大型直客将增加订单预报,约20%的FOB客户表示5月底增加货运预报 [1][13] - 多家船公司计划在5月中下旬涨价,6月1日船期运费预计大幅涨至6,000美元左右,6月15日可能达8,000美元,涨幅或超去年;2025年长协谈判完成,签约情况良好,价格较去年上涨200-500美元,最低价位在1,900-2000美元之间 [1][3][14][17][19] 运力调整情况 - 运力调整取决于亚太地区空余船只,大规模运力恢复预计在6月初;美国线码头现代化程度低,设备陈旧,接载能力有限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芬太尼相关关税去年已被预见,客户去年四季度增加库存,使去年10 - 12月美国航线货量维持高位,今年2月初货量急剧下降 [5] - 船公司以长约价格为底线,通过撤出运力和推出多种产品策略维持短期运价在2,400 - 3,500美元之间 [1][4] - 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使部分运力从美线撤回欧线,4月欧线运价松动,但短期内船公司不会大量撤回苏伊士运河,部分运力从欧线返回美国线对欧线是利好 [25][28] - 去年5月中美航线上货量猛增,今年4月因高关税政策货量下降约两成,前期高点运费回落至年度长协水平 [26]
A股晚间热点 | 高层发声!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14:26
以下为晚报正文: 1、李强:把做强国内大循环作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重要程度:★★★★★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李强指出,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 有优势。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经济循环的质量 和层次。 做强国内大循环重点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 合;三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完备;四是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2、中办、国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重要程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到,到2030 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 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 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重点任务方面,《意见》首先提到,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加快拆除改造D级危 险住房,通过加固、改建、重建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实施国有土地上C级危险住房和国 ...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受对华关税影响减少3成
36氪· 2025-05-15 04:00
关税政策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 美国主要港口集装箱进口量同比减少34.5% [1] - 中美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减少30-40% [1] - 预计6月从中国抵达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将同比减少60% [4] 抢搭末班车效应 - 4月亚洲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长9.7%至167.6706万个 [4] - 中国发货量增长6.4%,越南和印度等地运输量也有所增加 [4] - 家具类和服装等消费品货物增加明显 [4] 运费行情变化 - 上海至美国西海岸运费上涨6%至2272美元/40英尺集装箱 [6] - 3月中旬运费曾跌至1800美元左右 [6] - 船公司通过取消航线或更换小型船只减少舱位供应 [6] 行业应对措施 - 集装箱船公司观察到运输预约相继被取消 [1] - 船公司联盟调整舱位供应,洛杉矶和长滩港集装箱船数量减少 [6] - 行业通过库存分批销售应对当前局面 [6] 未来趋势预测 - 美国将从确保库存转向释放积压库存 [6] - 关税下调可能导致货物运输恢复和船舶供应不足 [7] - 货物量急剧增加可能引发全球集装箱运输网连锁混乱 [7]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受对华关税影响减少3成
日经中文网· 2025-05-15 03:06
中美关税调整对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影响 - 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受加征关税影响显著下滑 主要港口5月4-10日当周同比减少34.5% [1][3] - 4月中美集装箱运输量同比锐减30-40% 预计6月9-15日当周中国抵美集装箱数量将同比减少60% [3] - 特朗普政府4月10日启动125%加征关税 对华关税累计达145% 5月起适用新税率的货物开始抵美 [1] 抢搭末班车效应与库存周期变化 - 亚洲发往美国集装箱4月总量达167.6706万TEU 同比增长9.7% 其中中国发货增长6.4% 越南印度等地增幅明显 [3] - 家具服装等消费品运输量在关税生效前集中出货 行业预计美国将进入库存消化阶段 [3][4] - 日本邮船指出库存分批销售后 补库时点将成为下一阶段运输需求变化关键节点 [4] 海运市场供需动态 - 上海至美国西海岸40英尺集装箱现货运费4月30日报2272美元 较前周上涨131美元(6%) 较3月低点回升约26% [4] - 海运联盟通过取消航线或改用小型船舶调整舱位供应 洛杉矶/长滩港到港集装箱船数量自4月中旬持续减少 [4] - 行业警告若关税下调后需求快速反弹 船舶供应恢复滞后可能导致全球集装箱运输网络连锁混乱 [5] 关税政策最新进展 - 中美磋商取得进展 5月14日起对华加征关税从145%下调至30% 可能刺激运输需求回升 [5]
新关税落地,开往美国的货船都快不够用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5-14 17:56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撤销91%对华新增关税并暂停24%对等关税90天[2] - 小包裹税率从120%降至54%[3] - 海运订单量增长35%[6] - 集运指数(欧线)主力合约涨停[6] - 沪指重返3400点[6] 企业出海战略 - 出海节奏更趋理性,倾向先租赁土地而非直接购买[10] - 建议建立"第二个越南""第三个马来西亚"等备用产能地[10] - 大企业采取"摊大饼"方式多区域出海[14] - 中小企业集中在东南亚文化圈[14] - 90天窗口期应做好实地调研和备案[16] - 供应链分散与产能转移是关键[17] - 需明确行业定位和竞争力边界[18] - 强化法律支持和合规意识[19][21] - 避免依赖"绕道出口"等灰色操作[20] 行业发展趋势 - 经济增长模式转向"科技创新""内需刺激""稳企业"[10] - 国内消费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10] - 居民资产配置增量将主要在资本市场[11] - 资本市场两大主线:科技创新和大消费[31] - 人民币升值概念存在机会[31] - 供给端国产替代和需求端政策刺激是核心投资逻辑[33] 供应链与物流动态 - 美线爆单导致运价上涨[3] - 港口进入"与时间赛跑模式"[4] - 码头工人连夜加班[4] - 集卡车排起长龙[4] - 美国客户激情下单补回被砍订单[5] - 上海企业接到超百万元美国订单[6]
【帮主郑重】5月14日热门涨停股解读 这几个板块才是真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14 16:50
金融行业 - 券商保险板块集体涨停 但龙虎榜显示游资左手倒右手 机构趁机调仓跑路[3] - 农业银行出现缩量创新高走势 历史上八成概率是陷阱[3] - 权重股拉升指数可能不是市场冲锋信号 而是撤退烟雾弹[3] 航运行业 - 中美关税暂停推动航运股上涨 宁波海运4天3板[3] - 上海至洛杉矶集装箱运费一周跳涨1000美元[3] - 中远海发等龙头企业手握长协订单 具备穿越周期能力[3] 化工行业 - 溴素价格半年内翻两倍[3] - 红墙股份17天11板 受新能源车和半导体需求驱动[3] - 部分化工企业订单排至明年春节 生产线24小时运转[3] 科技行业 - 北证50逆势上涨 显示资金开始布局被错杀硬核资产[3] - 华力创通卫星导航芯片进入军方采购体系[3] - 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获AI巨头大量订单[3] 消费行业 - 智能家居和预制菜赛道受老龄化推动 未来可能出现万亿市值企业[3] 市场操作建议 - 金融股反弹提供减仓机会 不宜恋战[4] - 航运化工回调是布局良机 重点关注宁波海运和红墙股份[4] - 建议保留两成现金 等待美联储会议后的抄底机会[4]
李迅雷专栏 | 这轮中美关税战可能只是中美之争的起始点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14 11:23
中美贸易谈判背景 - 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温和方式开启 双方经过13轮谈判后于2019年12月签署第一阶段协议 中方承诺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 美方承诺分阶段取消部分关税 [2] - 2025年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对华关税政策激进 三个月内累计加征54%关税 包括2月10%、3月追加10%、4月34% 且未事先沟通 [2][3] - 当前美方关税税率达145% 中方反制税率为125% 差额20%源于美方2-3月单边加征后中方未立即反制 [6] 谈判核心分歧 - 美方政策打压呈全方位态势 除关税外还包括《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 限制双向投资并加大中概股监管压力与退市风险 [6][7] - 美国301调查针对中国海运及造船业 计划2025年起征收港口费 2028年实施LNG运输船比例限制 中国造船业2024年全球订单占比超60% 政策将显著增加航运成本 [7][8] - 中方要求谈判前提是美方取消所有单边关税 但5月初表态对接触持开放态度 强调接触不等于正式谈判 [3][6] 美方政策制定者分析 - 特朗普内阁对华强硬派主导政策 包括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提出争议性关税计算公式)、国务卿卢比奥(干涉台海)、经济顾问米兰(主张对华60%关税)、财长贝森特(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贸易赤字) [11][12] - 政策组合包括提升平均关税至20-50%、美元贬值、强制置换美债为100年期零息债 意图重塑全球供应链 [12][13] 经济影响评估 - 中国商品在美国CPI权重仅3% 高关税对美国通胀直接影响有限 美债规模达36万亿美元 年利息支出超1万亿 借新还旧压力巨大 [16][17] - 中国持有美债超8000亿美元 具备做空能力但需权衡贸易战升级至金融战的风险 [17] - 美元霸权短期难撼动 美债信用仍稳固 美国短期内无危机压力 降低主动求和可能性 [18] 中长期战略应对 - 中国已为"脱钩"风险准备7年 在芯片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 系统性布局粮食、能源、科技、金融安全 [19] - 需加速经济转型 重点投入稳就业与促消费 中美博弈将长期持续 谈判结果对全局影响有限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