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合作

搜索文档
石药集团(01093.HK):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创新管线持续投入
格隆汇· 2025-08-30 03: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8.5%至132.7亿元,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15.6%至25.5亿元 [1]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至65.6%,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至23.0% [1] - 成药板块销售额占比从83.2%下降至77.2%,该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24.4%至102.5亿元(含授权费收入10.8亿元) [1][2] 业务板块表现 - 肿瘤产品销售额受集采影响同比下降60.8%至10.5亿元,占成药收入比例10.3% [2] - 神经系统疾病产品销售额因恩必普降价同比下降28.3% [2] - 维生素C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6%至12.0亿元,抗生素原料药收入增长0.9%至8.79亿元 [2] - 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至9.51亿元 [2] BD合作进展 - 2025年2月以来达成四项对外授权协议,首付款合计2.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合计94.5亿美元 [2] - 与阿斯利康就AI药物发现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与Madrigal就口服小分子GLP-1(SYH2086)达成协议 [2] - 三项潜在BD交易正在沟通中,每项交易对价约50亿美元,预计下半年完成两项交易 [2] 研发投入与管线进展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至26.8亿元,研发费用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20.2% [3] - 27项核心管线产品进入II/III期关键临床,包含11款生物制剂、10款化药和6款新型制剂 [3] - SYS6010(EGFR ADC)针对2L EGFR突变NSCLC的三期试验预计2026年递交上市申请 [3] - 正在准备两项海外三期临床试验(3L及以上EGFR突变NSCLC和2L及以上EGFR野生型NSCLC) [3]
创新药出海1%成功率如何破局?商务拓展为何相当于“第二次IPO”?专访泰恩康董事长郑汉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1:00
行业转型与创新药发展逻辑 - 企业成长和研发投入依赖高利润支撑 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是行业必经之路 [3] - 中国创新药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信息化透明化加速技术流动 海外归国人才推动产业进步 企业家意愿强烈 国家全链条政策支持 [4] - 创新药出海成功概率仅1% 国外合作方看重产品独特性 临床数据支撑和国际水平科学背书 [4] 创新药出海策略与价值 - 采用双背书解决方案破局:国家层面获得CDE突破性疗法认定后BD合作概率提升至25% 学术层面在《自然》等顶刊发表论文可增强国际认可度 [4] - BD合作首期付款达几亿美元 可覆盖前期成本并提供现金流支撑 相当于第二次IPO 提升企业风险抵御和研发能力 [5] - 合作关键并非利益最大化 而是合作伙伴具备全球研发销售能力并共同推进产品落地 [5] 公司创新药管线进展 - 核心管线CKBA小分子化合物针对皮肤疾病自免用药领域 涵盖白癜风和玫瑰痤疮适应证 并推进阿尔茨海默症和抗衰研究 [14] - 白癜风适应证完成二期临床并申请突破性疗法认定 玫瑰痤疮适应证采用二三期临床衔接方式缩短研发周期 中国患者超千万人 [14] - 三个三类新药处于待审批阶段 预计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获批 将补充现有产品线并支撑短期现金流 [13] 公司战略与财务状况 - 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10%-20% 未来随营销规模扩大绝对值将增加 [10] - 并购策略聚焦药品批文而非药厂 利用自有生产和销售体系降低不确定性 [11] - 现有品种和胃整肠丸持续增长 沃丽汀为独家代理 爱廷玖因同质化竞争面临价格压力 [11][13] - 股价走高反映市场对管线的长期潜力认可 三类新药支撑1-2年业绩增长 创新药BD合作提供想象空间 [13] - 资金状况良好:现有品种稳定贡献现金流 IPO剩余资金可用 银行授信宽松 机构对管线有信心 [13] 公司转型历程与理念 - 从医药代理商转型创新药企 最困难阶段为下决心做创新 [9] - 决策依赖疾病市场判断 样品效果验证和资金实力三要素 理念强调诚信进取真情 务实且有远见 [9][10] - 2025年为突破元年 创新管线和三类新药进入收获期 发展不求快但求稳 聚焦现有管线再拓展新赛道 [14][16]
石药集团(01093):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创新管线持续投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08: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10.2港币上调至12.7港币 对应31%上涨空间 [3][9][16]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收入132.7亿元同比下降18.5% 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15.6% [5][12] - 业绩疲软主要因核心肿瘤产品受集采影响 成药板块销售额下降 [5][12] - 创新管线进展顺利 研发费用26.8亿元同比增长5.5% 研发费用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20.2% [8][15] - 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协议 首付款合计2.6亿美元 里程碑付款合计94.5亿美元 [7][14] - 预计下半年将达成另外两项BD交易 每项交易对价约50亿美元 [7][14] 财务表现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至65.6% [5][12] - 成药板块销售贡献从83.2%下降至77.2% [5][1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至23.0% [5][12] - 每股盈利预测上调:2025年从0.44元至0.46元 2026年从0.46元至0.49元 2027年从0.51元至0.53元 [9][16] 业务板块分析 - 成药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24.4%至102.5亿元 含授权费收入10.8亿元 [6][13] - 肿瘤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60.8%至10.5亿元 占成药板块10.3% [6][13] - 神经系统疾病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8.3% [6][13] - 维生素C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6%至12.0亿元 [6][13] - 抗生素原料药业务收入维持稳定 同比增长0.9%至8.79亿元 [6][13] - 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至9.51亿元 [6][13] 研发管线进展 - 27项核心管线产品进入II/III期关键临床 包含11款生物制剂、10款化药和6款新型制剂 [8][15] - SYS6010(EGFR ADC)正在开发多项适应症 包括EGFR突变NSCLC、EGFR野生型NSCLC、BC、GC等 [8][15] - 国内开发:针对2L EGFR突变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递交上市申请 [8][15] - 与奥希替尼联合疗法针对1L EGFR突变NSCLC的Ib/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底进入三期 [8][15] - 海外开发:正在准备两项三期临床试验 包括3L及以上EGFR突变NSCLC和2L及以上EGFR野生型NSCLC [8][15]
和铂医药-B(02142):全球稀缺抗体平台,InChinaforglobal的BD领军者
东吴证券· 2025-08-26 14:3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8 80港元 [1][3] 核心观点 - 公司拥有全球稀缺的全人源仅重链抗体平台(HCAb Harbour Mice®) 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2] - 平台价值通过BD合作持续兑现 已与阿斯利康 辉瑞等MNC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2][16][69] - 自免领域产品线竞争力突出 巴托利单抗即将上市 HBM9378具BIC潜力 [3][86][96] - 2025H1预计盈利6800-7400万美元 同比提升超47倍 [2][23] 研发平台技术价值 - Harbour Mice®平台可产生经典H2L2形式及HCAb形式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2][12] - HCAb平台衍生出HBICE和HBICA两大平台 可开发双抗/多抗/XDC/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 [2][39] - 平台具备专利壁垒 Frank Grosveld团队完成全面专利布局 [35][37] - 全球唯二的全人源重链抗体平台 稀缺性显著 [38] 技术平台优势 - HCAb抗体具有良好溶解度 热稳定性和高亲和力(纳摩尔至皮摩尔范围) [34] - 单个B细胞克隆技术提升抗体发现效率 Beacon光导技术加速研发进程 [52] - ADC 2 0平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连接子-毒素库和DAR2定点偶联技术 [55] - AI平台Hu-mAtrIx利用全球最大全人源仅重链抗体数据库驱动创新 [58] BD合作成果 - 2025年3月与阿斯利康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包含1 05亿美元股权投资和最高46 8亿美元付款 [16][69][81] - 2025年6月与大塚制药就HBM7020达成合作 最高价值6 7亿美元 [69] - 2023年12月与辉瑞/Seagen就HBM9033达成授权 总金额11 03亿美元 [69] - 2022年10月授权石药集团巴托利单抗大中华区权益 总金额1 48亿美元 [69] 核心产品管线 - 巴托利单抗(FcRn拮抗剂)已递交上市申请 预计2025年获批 国内竞争格局良好 [63][86][88] - HBM9378(长效TSLP单抗)半衰期超竞品2-3倍 已完成NewCo出海 最高价值9 7亿美元 [3][96][102] - HBM7020(BCMAxCD3双抗)采用HBICE®技术 有效解决轻链错配问题 [103][104] - HBM4003(CTLA-4重链抗体)展现优异瘤内Treg清除能力 临床数据优于Yervoy [71][72] 财务表现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1 54/1 10/1 44亿美元 [1][11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 82/0 47/0 63亿美元 [1][115] - 2024年广义现金储备1 69亿美元 预计2025年底达4-5亿美元 [21][22] - 采用FCFF估值法 目标价18 80港元 对应2025年PE 13 73倍 [1][115]
翰森制药(3692.HK):创新和BD共振 业绩及管线稳进
格隆汇· 2025-08-21 19: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公司实现收入74.34亿元 同比增长14% 净利润31.35亿元 同比增长15% [1] - 创新药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3% [1] - 剔除合作收入影响后 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约13% 其中创新药产品销售收入增速超20% [1] - 预计2025年创新药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收入占比突破80% [1] 治疗领域收入构成 - 抗肿瘤领域收入45.31亿元 同比增长1% 剔除合作收入影响后产品销售收入增速超20% 主要驱动为阿美替尼、氟马替尼及GSK里程碑付款 [1] - 抗感染领域收入7.35亿元 同比增长5% 主要驱动为艾米替诺福韦 [1] - CNS领域收入7.68亿元 同比增长5% 主要驱动为伊奈利珠单抗 [1] - 代谢及其他疾病收入14.00亿元 同比增长142% 主要驱动包括确认对MSD授权小分子GLP-1首付款1.12亿美元 [1] 创新研发与对外授权 - 已有8+1款创新药、12+2个适应症获批 另有3个新适应症已NDA 共有40+个新分子实体在研 [1] - 连续3年每年至少达成一项高质量对外授权 涉及4个项目总金额达73亿美元 [1] - 首付款0.85/1.85/1.12/0.80亿美元分别计入2023/24/25/25年 里程碑收入自2024年起陆续实现 [1] - 对再生元授权HS-20094的首付款8000万美元于7月到账 [1] 重点在研产品进展 - 阿美替尼预计2025年底实现多治疗线全覆盖 2025年销售额有望达60亿级 [2] - HS-20093国内SCLC、骨肉瘤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 GSK于8月登记海外SCLC III期临床 Q4正式启动 [2] - HS-20089国内进入卵巢癌III期临床 GSK预计2026年启动海外关键临床 [2] - HS-20094国内降糖/减重适应症分别处于IIb期/III期临床 预计2027年国内商业化 再生元预计2026年启动海外关键临床 [2] - HS-20117联用阿美替尼进入III期阶段 皮下给药剂型将进入临床开发 [2] - HS-10374、HS-20137用于治疗银屑病均已启动III期临床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52.02/54.80/57.27亿元 上调10/30/21% 主因上调BD里程碑收入预测 [3] - 对应EPS为0.88/0.92/0.96元 [3] - SOTP估值2529.44亿港币 其中创新药DCF估值2483.38亿港币 仿制药PE估值46.06亿港币 [3] - 目标价42.53港币 前值28.95港币 [3] - 估值调整基于更积极的合作收入预期 上调对外授权里程碑收入预测 补充海外销售额及成功率预测 [3]
翰森制药(03692.HK):1H25业绩超预期 BD出海持续推进
格隆汇· 2025-08-21 19: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3%至74.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0%至31.4亿元,超出预期 [1] - 综合毛利率稳定维持在91.1%,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至24.5% [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0.4%至14.4亿元,研发费用率从18.4%提升至19.4% [1] 收入结构 - 创新药及合作收入同比增长22.1%至61.5亿元,收入贡献从77.3%提升至82.7% [2] - 肿瘤产品销售额达45.3亿元,占总收入61%,主要受益于阿美乐和豪森昕福销售放量 [2] - 中枢神经板块销售额7.68亿元(同比增长4.8%),抗感染产品销售额7.35亿元(同比增长4.9%),合计占比20% [2] 产品进展 - 阿美乐新增两项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获批,预计进一步带动销售增长 [2] - HS-20094(GLP-1/GIP)全球权益授权再生元,首付款8000万美元,总里程碑付款19.3亿美元,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4] - 两款ADC药物(HS-20089、HS-20093)授权GSK,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授权MSD [4] 研发管线 - 超40款创新药在研,超70项临床试验进行中,覆盖肿瘤和非肿瘤领域 [3] - 2025年上半年8款创新药首次进入临床,包括HS-10561(BTK抑制剂)、HS-20108(ADC)、HS-20122(EGFR/c-Met ADC)等 [3] - 新增三项三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HS-20093(骨与软组织肉瘤)、HS-20089(卵巢癌)、HS-20137(银屑病) [3] - HS-20093正在开展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及多项实体瘤概念验证研究 [4] - HS-20089开展卵巢癌三期临床及子宫内膜癌概念验证研究 [4] - HS-20094(GLP-1/GIP)推进肥胖治疗三期临床,HS-10374(TYK2)推进银屑病三期临床 [4]
恒瑞医药上半年营收157.6亿,国际化BD签约金额超百亿美元
观察者网· 2025-08-21 11:5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3.00亿元,同比增长41.80%,三项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创新药业务 - 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合计95.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60% [1] - 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对外许可收入近20亿元 [2] - 多款已上市创新药包括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通过临床数据与医保支持快速放量 [2] - 较早上市品种如吡咯替尼、氟唑帕利通过新适应症拓展持续贡献增量 [2] 研发投入与产出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部分32.28亿元 [2] -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80亿元 [2] - 报告期内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涵盖肿瘤、代谢、免疫等领域,另有6项新适应症获批 [2] - 目前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超过400项临床试验在全球推进 [2] 研发平台与知识产权 - 建立恒瑞-灵枢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及AI辅助药物研发平台 [3] - 报告期内15个自主研发新分子进入临床阶段,涵盖小分子、抗体、ADC等多种类型 [3] - ADC平台已有10余个分子进入临床,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有9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3] - 累计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超1900件 [3] 国际化战略 - 与默沙东就HRS-5346达成全球授权协议,获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7.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 [4] - 将SHR7280部分权益授予德国默克,获1500万欧元首付款 [4] - 与GSK共同开发至多12款创新药物,获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交易总额约120亿美元 [4] - 在美、欧、日、韩等地区开展超20项临床试验 [4] - 瑞康曲妥珠单抗联合方案用于胃癌治疗的适应症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公司获此认定的创新药数量增至5款 [4] 学术影响与人才建设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73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累计影响因子达1351分 [5] - 在ASCO等顶级会议上公布重大临床数据,如达尔西利用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的DAWNA-A研究 [5] - 超过3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具备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连续四年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 [5] 资本市场 - 2025年5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约114亿港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规模的IPO [1][5] - 形成"A+H"双资本平台,有助于拓展国际融资渠道和支持全球布局 [1][5]
翰森制药(03692.HK):创新管线驱动 业绩稳健增长
格隆汇· 2025-08-20 03:0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74.34亿元 同比增长14.3% [1]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占总收入比例82.7% [1] - 净利润31.35亿元 同比增长15.0% [1] 核心产品进展 - 抗肿瘤板块收入45.31亿元 占总收入60.9% [1] - 阿美替尼新获批III期不可切NSCLC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维持治疗及NSCLC辅助治疗两项适应症 [1] - 阿美替尼在英国获批上市 成为首个海外上市的中国原研EGFR-TKI药物 [1] - 术后辅助治疗NSCLC及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适应症在AACR会议披露临床数据 [1] 研发管线布局 - 围绕40余款创新药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 [2] - B7-H3 ADC针对骨与软组织肉瘤、SCLC进入III期临床 头颈癌等多项概念验证研究推进中 [2] - B7-H4 ADC针对卵巢癌进入III期临床 并纳入CDE突破性治疗药物 [2] - 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针对肥胖/超重适应症推进III期临床 [2] - TYK2抑制剂与IL-23p19单抗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均进入III期临床 [2] - EGFR/c-Met ADC、KRAS G12D抑制剂、BTK抑制剂等多款创新药陆续进入临床阶段 [2] 商业合作拓展 - 2025年6月将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的海外权益授予Regeneron公司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42亿元 2026年158亿元 2027年178亿元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47亿元 2026年53亿元 2027年61亿元 [2]
石药集团(01093.HK):BD再下一城 创新转型可期
格隆汇· 2025-08-16 19:08
授权协议与BD合作 - 公司与Madrigal Pharmaceuticals达成SYH2086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涵盖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保留中国区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产品的权益 [1] - 协议总代价最高达20.75亿美元,包括1.2亿美元预付款、最高19.5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双位数销售提成 [1] - SYH2086为临床前阶段口服GLP-1药物,具有完整知识产权,合作方Madrigal为MASH领域标杆企业,有望在减重和MASH领域拓展全球市场 [1] 研发管线与临床试验 - 公司正在就SYS6010(EGFRADC)等三项潜在交易磋商,每项交易潜在总金额约50亿美元 [1] - SYS6010已获3项FDA快速通道认定(FTD),针对2L EGFR突变NSCLC、联合奥希替尼1L NSCLC等适应症开展Ib/III期试验 [1] - 2024年研发费用达51.91亿元(YOY+7.5%),占成药收入比重21.9%,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24个项目处于II/III期关键临床,9个项目处于上市审评阶段 [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巴托利单抗、美洛昔康纳晶注射液处于国内上市审评阶段,伊立替康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处于美国上市审评阶段 [2] - 公司年内有望迎来多款新药获批及多项BD合作落地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9.2/52.5亿元(原预测65.5/69.0亿元,下调24.9%/23.9%),新增2027年预测54.7亿元 [2] - 对应PE分别为22x/21x/20x,当前估值具吸引力 [2]
和铂医药20250813
2025-08-13 14:53
和铂医药关键要点总结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和铂医药2025年进入收获期,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亿人民币,自2023年以来持续盈利[2] - 核心收入来源包括分子许可费、平台研究费及技术授权,2025年亮点包括库林南授权合作及与Winword、AZ等高质量交易[2][5] - 累计达成100亿美元里程碑,保守估计未来收入峰值可达5-10亿美元[17] 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AZ战略入股9%成为第一大股东,优化股权结构[2] - 创始人王劲松持股8-9%,对公司长期发展起稳定作用[2][6] - 管理层经验丰富,包括首席科学官荣博等资深人士[6] 核心技术平台 - Hubermix平台可开发复杂分子(单双抗体、ADC、XDC、mRNA),具有低免疫原性和穿透复杂屏障优势[2][7] - 全球仅三家公司拥有类似平台,专利受全球保护[7] - 诺娜生物抗体开发平台已交付17个项目,与国内外知名药企合作[3][15] 自免管线进展 - FCRN靶点已提交NDA,有望2025下半年至2026年初获批,成为首款商业化产品[2][10] - TSLP靶点产品9378为全球首个长效TSLP哮喘临床试验药物,给药间隔3-6个月[2][12] - 与Winword达成4500万美元首付款BD交易,海外哮喘适应症首例给药已完成[10][12] 肿瘤管线布局 - 覆盖CTIL-4、B7H7、CCR8等多个靶点,与AZ、辉瑞等跨国企业合作[2][13] - 2025年10月ISMO会议将披露CRC数据,2026下半年预计18.2CD3 TCE数据读出[13] - 与AZ合作的Claudin 18.2 CD3 TCE项目开启TCE交易浪潮[13] 战略合作与BD能力 - 与AZ合作包括1.75亿首付款和46亿总包财务贡献,共建创新中心加速临床转化[16] - 已落地17个BD交易,总金额达100亿美元[4] - 平台转化能力受AZ、辉瑞、艾伯维等认可,AZ以50%溢价认购股权[16][18] 其他重要事项 - 巴托地单抗(引进韩澳产品)中国开发进度前三,2025下半年进入NDA流程[11] - 安庆子公司涉及600项专利侵权诉讼,正在美国处理[8] - chrysanthe human body技术平台授权增强专利保护[9] 未来发展预期 - 2025-2026年关键数据节点:CTI-4数据(2025)、AZ合作数据(2026)、自研TSLP数据[17] - 研发转化能力持续验证将提升平台价值[18][19] - 平台高效交付能力有望带来持续惊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