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

搜索文档
医疗辅助技术(AT)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9-29 02:16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 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 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医疗辅助技术(AT)是指"为人们维持或改善功能从而促进福祉而开发的辅助产品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 它允许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在社会参与方面受 到限制的人通过参与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过上独立、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 AT 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以及对正规健康和支持服务的需求。 医疗辅助技术能够促进包容和参与,特别是残疾人、老龄化人口和非传染性疾病患者。 辅助产品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改善个人的功能和独立性,从而促进 他们的福祉。 它们使人们能够过上健康、富有成效、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并参与教育、劳动力市场和公民生活。 辅助产品维持或改善个人的功能和独立性,从而促进他们的福祉。 辅助设备和技术的示例包括轮椅、假肢、助听器、视觉辅 ...
你的听力还好吗?10个关键问题自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8 01:29
今天是国际聋人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 损失影响超15亿人。那么,如何才能早点发现听力受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 李永新:这10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如果有3到4道题出现问 题,我们就建议到医院就诊,怀疑是听力受损。 新生儿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所有的孩子出生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必须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检测,可以使更多的耳聋患儿得到更早的干预和康复。 那么,新生儿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呢?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个出生后满48小时至72小时的新生儿,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无创听 力检测,筛查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耳聋基因检测一般在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进行,主要通过采集足跟血的方式进行检测。 对于听力障碍群体,助听器是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市面上的助听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选择 适合自己的助听器? 首先,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耳科检查,并进行听力检测以确定听力损失性质、程度; 然后,预约具有资质的听力验配师进行助听器咨询、选配,以便达到最好助听效果。 首 ...
背背佳不是“万能药”!可孚医疗上半年业绩双降,2024年分红金额超净利润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5亿元同比下滑4% 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9.5% [3][9] - 2020至2024年营收从24亿元增长至30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从4.24亿元降至3.12亿元 [7] - 业绩下滑主因呼吸类产品销售额下降及康复辅具类收入同比下滑6.41% [9][15] 产品与业务结构 - 背背佳2024年带动矫姿带产品收入达5亿元 康复辅具板块营收占比近40% 毛利率超60% [15] - 公司产品覆盖5大类200个品类 包括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中医理疗 [15][17] - 矫姿带产品市场份额近30%排名第一 家用康复辅具类排名第一 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二 [5] 客户与市场风险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在2022-2025H1期间达40.8%/43.8%/33.7%/36.7% [9] - 第一大客户(客户A)收入从2022年8.57亿元降至2024年5.64亿元 三年降幅超34% [9] - 客户A收入减少3亿元期间 公司整体营收仅增长0.06亿元 [10] 研发与收购策略 - 2024年研发费用9641万元同比缩减16% 2025H1研发费用4005万元同比降13% [18] - 2025年6月末研发人员389人 较2024年末减少35人 [18] - 2025年收购上海华舟耗资1.5亿元 收购喜曼拿医疗耗资1.6亿元 [18][19] - 截至2025年6月末商誉达3.67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8% [19] 财务与资金状况 - 货币资金12.6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11.63亿元 短期借款5.3亿元 无长期借款 [23] - 资产负债率2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23] - 2021年A股IPO募资37.24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未使用募集资金仅剩1.5亿元 [22] - 当前股价约39元/股较发行价93.09元下跌超58% [2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上市后累计分红12.35亿元 2024年分红3.66亿元超过同期归母净利润 [21][22] - 实控人张敏聂娟夫妇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合计53.94% 累计获得分红收益超6亿元 [21][22] - 聂娟已不在公司任职 [21] 品牌与营销动态 - 2022年以1.77亿元收购背背佳运营主体橡果贸易 [2] - 2024年广告费用2595.6万元同比增51% 曾赞助综艺及签约品牌代言人 [15] - 背背佳产品在社交媒体存在口碑争议 被投诉无矫正效果 [10][12]
湖南夫妇卖背背佳:年入29.83亿,全国第一,港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22 10:57
作者 | 铅笔道 阿欣 背背佳,你听过吗?最近,它的母公司——可孚医疗悄然走到聚光灯下。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若IPO成功,可孚医疗将实现 "A+H" 两地上市的局面。 这家总部来自湖南的公司,主攻业务是家庭健康用品。 可孚医疗于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截至9月22日收盘,其市值82.41亿。 我们来看看:家庭健康赛道还有哪些新机会? 01 可孚医疗创始人是张敏先生,他出生于197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2007 年,张敏夫妇在湖南益阳开设了一家小型医疗器械零售店,名为 "好护士"。 起初,他们专注于家用医疗器械零售业务,这在当时尚属新鲜领域,能让人们在社区门口就便捷买到血压计、雾化器、理疗仪等产品。 彼时,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有限。但张敏夫妇通过持续布局线下门店、深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起 良好的用户口碑。 两年后,他们正式成立湖南可孚医疗,并着手打造 "可孚" 自有品牌。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可孚医疗始终紧跟家庭健康消费升级浪潮。 例如家里用到的血压计、血糖仪、助听器、轮椅、雾化器,甚至疫情期间必备的口罩和抗原检测试剂,很多都来自可孚。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
今年以来瑞士对华投资增长37.2%,瑞企如何借力中国实现全球创新反哺
第一财经· 2025-09-22 09:58
瑞士在华企业也正扩大本地业务和研发中心。 今年是中瑞建交75周年,两国经贸关系正步入更加紧密的新阶段。 瑞士高端护肤品牌瑞妍自2013年进入中国以来,增长态势显著。"目前,瑞妍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销 售,中国市场业绩稳居前三。"瑞妍中国总经理孙亚宏表示,中国消费者群体广泛,尤其是年轻消费者 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市场变化极快,这与欧洲市场截然不同。为此,瑞妍中国团队必须快速适应市场动 态,灵活调整策略,包括市场推广、价格策略和跨界合作,并积极拥抱电商和新零售模式,这些在中国 领先的商业模式为其提供了宝贵经验。 瑞士创新听力保健解决方案供应商索诺瓦在2022年正式成立中国区总部,这将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提升 至与美国、欧盟、亚太市场同等高度。 该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方芳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拥有庞大人 口基数和实际购买力全球领先的经济体地位,教育资源丰富,储蓄率高,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市 场的表现位居全球前列,增长潜力巨大。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听力健康认知增强,未来消费需求有望接 近欧美水平。"她表示。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增长了37.2%,增幅 ...
可孚医疗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华泰国际、BNP PARIBAS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0:28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华泰国际和BNP PARIBAS担任联席保荐人 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进行全球性投资收购 研发创新以及国内市场推广[1]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领先企业 产品涵盖超200个品类 2024年中国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二[1] - 线上销售覆盖所有主流电商平台 2024年线上销售额位列行业第二[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738家自有门店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覆盖全国135个城市[1] 核心增长板块 - 康复辅具类产品是营收增长最显著的业务板块 在矫正矫姿产品和助听器方面表现突出[1] 资金用途规划 - 募集资金将用于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进行全球性投资收购 研发创新以及国内市场推广[1]
新股前瞻|登陆创业板三年后再闯关港股 可孚医疗寻求国际化新跳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1 03:33
上市计划与背景 - 可孚医疗在创业板上市不到四年后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华泰国际和BNP PARIBAS担任联席保荐人 寻求"A+H"双资本平台布局 [1][9] - 完成A股融资三年多后启动港股IPO 战略意图可能超越单纯二次融资 涉及全球化拓展和行业竞争考量 [2][9]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专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 产品组合覆盖超200个产品类别和上万个品规 按2024年中国销售额计在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 [3] - 业务辐射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19.81亿元 在中国家用医疗器械线上销售收入排名第二 [3][8] - 自有门店达738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覆盖中国135个城市 按助听器验配中心数量计居行业前三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96亿元 [3]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润1.67亿元 整体盈利能力稳定 [3] 产品结构与发展重点 - 医疗健康类产品贡献约九成营收 细分为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中医理疗五大品类 [4] - 康复辅具类产品增长显著: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6亿元、7.18亿元、10.39亿元 占比从17.7%提升至34.8% [6]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矫正矫姿产品线上营销加强(2024年)及助听器线下门店网络扩张 [6] - 2025年上半年因策略性调整线上推广时间表(重点放在下半年) 导致矫正矫姿产品/轮椅/护理床销量同比略微减少 [6] 行业格局与趋势 - 2024年全球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中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设备共同占据63.3%份额 预计2030年升至64.1% [7] - 中国市场线上渠道占比44.3%(2024年) 预计2030年线上渗透率将增至67.1% 受社交媒体电商和即时零售模式推动 [7][8] - 行业竞争激烈:鱼跃医疗2024年营收75.66亿元/归母净利润18.06亿元稳居龙头 竞争对手包括三诺生物/欧姆龙/罗氏等国内外企业 [8] 全球化战略与资金用途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从2022年1.4%增至2024年2.0% 2025年上半年显著攀升至6.5% [8] - 通过TikTok Shop/Temu/Amazon等跨境电商平台扩张 但境外销售毛利率仅21.79%(约为境内四成) 处于以利润换市场份额阶段 [9] - 港股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海外销售渠道推广/建立全球经销网络/战略收购/智能呼吸产品研发/国内渠道拓展及品牌营销 [9]
背背佳翻红背后,可孚医疗寻求「A+H」上市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20 07:21
赴港IPO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国内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2] - 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境外融资能力并促进国际化策略 拓展全球市场 [1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6.5% 较2022年1.4%显著提升 主要得益于收购香港喜曼拿和上海华舟 [13] 财务表现与业绩趋势 - 2021年疫情窗口期营收达22.76亿元 净利润4.29亿元 随后增长放缓 2024年营收29.83亿元 净利润3.12亿元 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4% 净利润下降9.7% 短期业绩承压 [3] - 毛利率从2022年37.8%提升至2024年50.6% 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 [4] 产品结构与业务重点 - 康复辅具类产品成为最大收入板块 2025年上半年贡献38.8%营收 毛利率达61.99% [5] - 背背佳矫姿产品2024年实现收入约5亿元 市场份额27.2% 位居行业第一 [7][8] - 医疗护理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收入4.24亿元 同比增长9.67% 健康监测类产品收入2.71亿元 增长12.89% [6] 营销策略与渠道分布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4.8亿元 占总收入32.1% 研发费用仅4004.88万元 占比2.68% [9] -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67.9%提升至2024年66.4% 其中线上直销占比从29.8%增至35.8% [10][11] - 线下覆盖超20万家药店 自建700余家直营门店 包括"好护士"、"健耳听力"等专业渠道 [12] 研发投入与行业竞争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从1.18亿元降至9640万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为鱼跃医疗的1/7 [9][10] - 在天猫医疗器械品牌榜排名第二 血压计和雾化器排名第七 助听器排名第三 呼吸机产品排名第八/九位 [8] - 呼吸机产品定价2000元左右 走性价比路线 但与高端品牌存在价格差距 [8] 并购与海外扩张 - 2022年收购背背佳品牌 重新定位为全年龄段体态管理产品 [7] - 2025年完成收购香港喜曼拿87.6%股权 该公司拥有30多家医疗零售中心及诊疗机构 [13] - 2024年5月投资脑机接口企业纽聆氪医疗 布局创新技术领域 [14]
医保新规下!2025年开始,这5项费用或将不能再报销
搜狐财经· 2025-09-18 22:38
医保新规下的就医选择:一场关乎你我钱包的博弈 上个月,我的姑父经历了一场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出院结算时,医院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他愣住了:"有几项费用医保不报销了。" 姑父不解,过去这些 费用不都是医保覆盖的吗?工作人员解释说,医保目录刚刚调整,一些项目被剔除了。无奈之下,姑父掏出医保卡,自费支付了那部分费用,心中不禁涌 起"看病越来越贵"的感慨。 姑父的经历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类似的场景正在悄然上演。随着2025年医保新规的落地,一些过去被纳入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项目正经历着调整,部分 支出被"移出"了医保的保护伞。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究竟哪些费用不再在报销之列?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动?作为普通参保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医保 新规下的就医博弈? 医保基金的"压力测试":为何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13.7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然而,医保基金年支出也随之飙 升至2.8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6%。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都让医保基金的"钱袋子"面临前所未有的支付压力。为了确保医保制度的长 远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新一轮医 ...
“邪修进补”爆火:9月15日晚8点京东买药超级品类日推千元健康补贴
中金在线· 2025-09-16 01:41
消费趋势变化 - 年轻消费者采用灵芝孢子粉馒头、生姜口罩敷腿、艾灸香梨等非传统养生方式,体现健康管理个性化、场景化和效率化新需求 [1] - 消费者追求高效率低负担养生体验,要求功效到位且过程有趣,形成"一边耗一边补"和"精准养护"的新型消费模式 [3][6] - 年轻群体在中秋国庆送礼场景中摒弃传统烟酒糖茶,转向血压仪、血糖仪、助听器等实用型健康礼盒 [9] 平台营销策略 - 京东买药于9月15日晚8点至9月16日开展超级品类日活动,提供千元健康补贴和7.2折起优惠 [3] - 活动设置完成任务领取金贴与健康手串机制,实现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进补体验 [3] - 平台推出1元起拍价值15万元花少之旅礼盒系列拍卖活动,包含滋补之旅、养生之旅、无忧之旅三大礼包 [11][12] 产品组合创新 - 针对熬夜压力大体虚畏寒场景,组合燕窝、阿胶、参茸、养生茶饮和灵芝孢子粉等传统滋补品与辅酶Q10、鱼油、抗氧化胶囊等现代营养制剂 [6] - 针对换季健康问题提供维生素、益生菌、清热降火茶、脾胃调理颗粒、抗过敏神器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8] - 智能健康设备品类包含动态血糖仪、电动轮椅车等产品,其中电动轮椅车标价1696元,燕之屋鲜炖燕窝标价25998元(10盒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