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C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十年复盘
2025-09-28 14:57
光伏十年复盘 20250926 摘要 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补贴驱动、平价上网和政策支持三个关键阶段,政 策如沙漠戈壁风光大基地项目显著提升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推动国 内光伏装机容量大幅增长。 海外市场通过碳减排目标和 ITC 退税政策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尽管存在 反倾销措施,但美国提高退税比例至 30%显示其对新能源发展的重视, 中国企业需应对贸易壁垒。 技术进步显著影响市场格局,如单晶硅取代多晶硅,隆基股份崛起;电 池片领域,TOPCon 技术由晶科能源引领,加速 PERC 技术退出,未来 BC 和异质结技术可能成为主流。 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乐观,预计到 2050 年太阳能将占可再生能源发 电的 50%,各国政府投资计划将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太阳能在未来能 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十年光伏行业受产能、政策和技术周期引导,经历海外市场补贴退 坡、中国市场崛起、531 政策冲击和海外市场拓展等波动,中国企业通 过创新和国际化实现发展。 Q&A 光伏行业的周期性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光伏行业的周期性主要受到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产能因素三方面的影响。政 策方面,从过去 15 年到现在,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 ...
0924:美财长罕见批评联储主席,芯片再掀涨停潮!
搜狐财经· 2025-09-24 14:49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罕见地公开表达了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满,批评其未能为降息建立清晰的议程,凸显出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在货币政策路径上的分 歧日益加剧。 贝森特周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的利率"限制性过强,需要下调"。他指出,对于鲍威尔未能在年底前释放至少降息100至150个基点的信号,他感 到"有些惊讶"。 贝森特的此番言论,与鲍威尔前一日的审慎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点击下方关注许亚鑫,加★星标★,充值鑫仰! 晚上的直播课,我分别从"鲍威尔讲话与AI版梯云纵","AI的瓶颈与美债持仓解读","三巨头发布会与三弹射","国会代表团与流动性洪流"四个方面解读 了基本面的一些信息,并结合美联储,英伟达,甲骨文,OpenAI,电力,美债,金银油,924行情,福建舰,十五五,人民币,A股,港股等给出了接下 来的布局思路。 | 预测利率 | 2025.10.30 | 2025.12.11 | 2026.01.29 | | --- | --- | --- | --- | | 3.00%-3.25% | | | 0.0% | | 3.25%-3.50% | | 0.0% | 32.1% | | 3.50%-3.75% | 0 ...
晶科与隆基握手言和 但光伏“专利战”远未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23:10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9月19日宣布就全球范围内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协议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1] - 和解协议涉及双方持有的TOPCon和BC技术专利的交叉授权 标志着持续半年的专利纠纷落幕 [1][5] 技术背景与竞争格局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前一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显著提升 [3] - BC电池采用背接触结构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隆基绿能董事长曾预测BC将成为未来5-6年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3] - 晶科能源TOPCon阵营与隆基绿能BC阵营自2023年起形成技术路线竞争 [3] 专利纠纷过程 - 晶科能源于2024年12月在江苏多次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 2025年1月扩展至江西南昌 [4] - 隆基绿能2025年1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TOPCon专利侵权 同月在山东济南起诉晶科能源 [4] - 晶科能源2025年1月至2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起诉隆基绿能当地子公司 [5] - 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专利纠纷案于7月14日开庭 欧洲统一专利法院案件于8月底至9月初暂缓推进 [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两大龙头专利交叉授权形成技术联盟 同质化竞争且无专利保护企业将面临压力 [7] - 全球组件出货前十厂商中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多数企业兼具原告与被告双重身份 [8] - 天合光能2025年2月起诉阿特斯专利侵权索赔超10亿元 截至8月案件处于证据交换阶段 [8] - 工信部2024年11月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 2025年8月座谈会进一步规范竞争秩序 [9] 企业技术布局 - 隆基绿能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晶科能源布局BC产线并实现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27.2% [4]
追光逐能,路在何方
新华网· 2025-09-23 08:17
隆基、捷泰等光伏组件、电池生产企业加速布局BC电池(背接触电池)、晶硅—钙钛矿叠层等新 技术,并通过"智改数转""机器换人",实现降本增效; 天合等一批传统光伏企业正加速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通过储能业务打造新的增长点; 滁宁城际铁路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侧、电网侧储能电站,虚拟电厂、微电网、光储充一体、零碳 园区等新场景加速构建,为光伏(储能)产业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 今年9月18日至19日,"光伏储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在滁州市举办,以"光储融合应用 筑就零碳 未来"为主题,分析供需形势、寻求协同发展。 去年以来,作为我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的"双极"之一,滁州市政企携手,通过技术 创新提质升级、光储一体寻找出路、创新场景积极消纳,助力光伏产业穿越行业第四次周期。 行业反内卷,技术创新如何赋能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是追光逐日、向绿而行的新兴产业,也是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 的重要战略支撑。近年来,我省聚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已经形成从硅片、光伏玻璃、电池片、 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系统集成等光储全产业链集群。2024年9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光储 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两大光伏龙头握手言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0:25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就全球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3] - 和解协议涉及双方TOPCon与BC技术专利的交叉授权 可能终结技术路线之争 [5] 技术背景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前一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大幅提升 [7] - BC技术采用背接触结构提升转换效率 隆基绿能曾宣称BC将成为未来5-6年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7] - 晶科能源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隆基绿能亦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8][9] 专利纠纷过程 - 晶科能源2024年12月在江苏发起多次专利侵权诉讼 2025年1月扩展至江西南昌 [9] - 隆基绿能2025年1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TOPCon专利侵权 同月在山东济南起诉 [9] - 晶科能源2025年1-2月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起诉隆基当地子公司 山东济南案件于7月14日开庭 [9] - 2025年8月底晶科能源在欧洲申请中止诉讼程序 9月19日双方正式达成和解 [9] 行业影响 - 两大龙头核心专利交叉授权形成技术联盟 同质化竞争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12] - 全球组件出货前十厂商中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企业多兼具原告被告双重身份 [13] - 天合光能诉阿特斯专利侵权索赔超10亿元 案件截至8月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 [13] 政策环境 - 工信部2024年11月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 [14] - 2025年8月多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 明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不规范行为 [14] - 专利诉讼因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结构等交叉学科 需依赖第三方技术鉴定机构 [14]
两大光伏龙头握手言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就全球专利纠纷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结束全部专利法律程序并达成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涉及TOPCon和BC技术路线[3][5] - 专利和解可能形成技术联盟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 缺乏专利保护的同质化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11] - 事件标志着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阶段 专利诉讼已成为龙头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11][12] 技术路线竞争背景 - 光伏电池技术进入N型阶段 TOPCon与BC技术路线竞争始于2023年[7] - TOPCon技术2023年市场占有率约23% 较上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大幅提升[7] - 隆基绿能董事长2023年9月宣称BC电池将在5-6年内成为晶硅电池绝对主流 引发两大阵营正面交锋[7] 企业实际技术布局 - 隆基绿能拥有部分TOPCon产能 晶科能源也布局BC产线并披露研发进展[8] - 晶科能源N型BC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27.2% 显示双方均涉足对方技术领域[8] 专利纠纷过程 - 专利争斗始于2024年12月 晶科能源在江苏发起多起诉讼起诉隆基专利侵权[9] - 2025年1月隆基在美国反诉晶科侵犯TOPCon专利 并在山东济南起诉[9] - 晶科能源将诉讼延伸至日本和澳大利亚 隆基在山东的专利纠纷案于7月14日开庭[9] - 今年8月底晶科在欧洲提出中止诉讼程序 最终于9月19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和解[9] 行业影响分析 - 全球组件出货量前十厂商中已有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大部分企业兼具原告和被告双重身份[12] - 天合光能向阿特斯发起专利侵权指控 索赔金额超过10亿元 案件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12][13] - 专利诉讼技术复杂度高 涉及材料科学、纳米结构等交叉学科 需第三方技术机构鉴定[13] 政策监管环境 - 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 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13] - 今年8月19日多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 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不规范行为[13]
晶科与隆基握手言和,但光伏“专利战”远未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2:13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9月19日宣布就全球范围内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达成和解 双方同意结束专利诉讼并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1] 技术背景 - 光伏电池技术进入N型阶段 TOPCon与BC技术路线竞争激烈 TOPCon在2023年市占率达23% 较前一年N型电池不足10%的市占率显著提升 [4] - 隆基绿能董事长于2023年9月表示BC技术将成为未来5-6年主流 晶科能源则主导TOPCon阵营 但两家公司实际业务均涉足对方技术路线 [5] 专利纠纷过程 - 晶科能源于2024年12月在江苏发起对隆基绿能的专利侵权诉讼 2025年1月又在江西南昌提起诉讼 [5] - 隆基绿能于2025年1月在美国反诉晶科能源TOPCon专利侵权 并在山东济南起诉晶科能源 [6] - 晶科能源将诉讼延伸至日本和澳大利亚 于2025年1-2月起诉隆基绿能当地子公司 [6] - 纠纷持续至2025年9月 晶科能源曾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申请中止诉讼程序 [6] 行业影响 - 两家公司分别持有BC和TOPCon最多专利 交叉许可形成技术联盟 可能加剧行业分化 无专利保护企业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8] - 此次和解成为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标志性事件 全球组件出货前十厂商中已有七家卷入专利纠纷 多数企业兼具原告被告双重身份 [8] - 天合光能于2025年2月起诉阿特斯专利侵权 索赔金额超10亿元 案件截至8月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 [9] 政策环境 - 工信部2024年11月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应用和保护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9] - 2025年8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 明确要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 [10] 行业现状 - 技术路线争论声量减弱 主流组件厂商不再单一展示特定技术产品 有企业明确表示技术优劣争论已无意义 [7] - 专利诉讼技术门槛高 涉及材料科学 纳米结构等多学科 需第三方技术鉴定机构详细比对 过程存在不确定性 [9]
光伏:反内卷持续推进,价格改善迎布局良机
2025-09-22 01:00
光伏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光伏行业 包括硅料 硅片 电池片 组件 辅材等环节[1] * 头部企业包括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福莱特 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 晶澳 晶科 隆基等[6][7] * 辅材企业包括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 赛特新材等[23][27] * 新技术企业包括帝科 聚和 铂纤 美畅等[24][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驱动与反内卷行动 * 光伏行业受政策驱动 旨在解决内卷式竞争 通过设定最低投标指导价和能耗标准促进行业落后产能出清[1] * 反内卷行动已形成长期方向正确 短期行动加速 趋势持续向好的态势[2] * 工信部和市场监督总局在2025年9月4日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明确提到在光伏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2] * 政策对短期价格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 使行业出现稳定预期[12] 需求增长与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装机约为530GW 组件需求约为650GW[4] * 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量达580GW 同比增长10% 组件需求600-700GW[1][4] * 未来三年行业增速预计保持在10%-15%左右[1][4] * 从2025年9月份开始需求有望企稳并抬升[4] 价格走势与产业链传导 * 光伏产业链价格自2025年7月起抬升 硅料和硅片率先反弹[5] * 硅料价格目前已经涨到了4万多到5万2千元左右[16] * 9月和10月有望继续维持涨势[5] * 组件招标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 表明反内卷效果逐步体现[1][5] * 硅片涨幅在三季度甚至超过了硅料[19] 供给侧优化与产能出清 * 新能耗标准设定较为严厉 多晶硅三级指标卡在6.4标准煤每公斤消耗量 相当于电耗50度每公斤[14] * 约30%的产能不符合标准 部分老旧产能可能无法改造[14] * 在200万吨基础上 有可能再退出二三十或四五十万吨产能[13] * 头部企业可达标 如协鑫科技2025年二季度现金成本降至2.5万元/吨 大全二季度现金成本为3.9万元/吨[15] 合理价格展望 * 长期来看 硅料合理价格应在7万元左右[15] * 6万元价位只能保证龙头企业盈亏平衡 不符合反内卷精神[15] * 保持60%-80%开工率 全成本范围大致为4万到5.4万之间 加上增值税后超过6万[15] 投资机会与推荐板块 * 推荐三个板块:硅料和玻璃环节 各个环节格局较优的龙头企业 新技术领域[6][7] * 硅料环节推荐通威 协鑫等头部企业[18] * 中游环节推荐中环 双良 上机 钧达 爱旭等[6] * 组件环节推荐晶澳 晶科等[6] * 新技术推荐隆基 爱旭等BC电池技术企业[7] * 辅材领域推荐信义玻璃 福莱特 福斯特等[23][27] 储能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在光伏组件企业中将成为重要增长点[3] * 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的储能业务显示显著增长潜力[21] * 晶科能源2025年储能出货目标为8-11GWh[21] * 阿特斯在美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其储能利润已超过光伏业务[20] 辅材领域发展趋势 * 玻璃环节受益于供给结构优化[23] * 2025年7月起头部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 日熔量从9.8万吨降至8.9万吨[23] * 截至2025年8月底 头部玻璃企业库存天数下降至10-20天[23] * 9月初新单报价较8月上涨2元每平米 目前2.0mm厚度玻璃报价回升至12.5-14元每平米区间[23] 技术迭代进展 * 铜浆和钨丝金刚线的应用进程显著加快[3][24] * 聚和的纯铜浆已经实现了小批量出货 即将推出第二代铜浆[24] * 帝科的高铜路线在头部大厂速度非常快 2025年第三季度已经实现车间级上量[24] * 美畅公司钨丝金刚线销量占比从2025年一季度的40%提升至8月的85%[24][26] * 美畅二季度市占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 总体市占率达到50%[26] 估值状况 * 光伏行业目前处于相对低估状态[9] * 根据10年期历史估值以及当前主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 配置比例非常低[9][22] * 二季度主动持仓基金占比已回到2018年的历史水平[22] 其他重要内容 成本影响分析 * 硅料价格上涨将导致组件成本上升[17] * 在当前硅料成本约为45,000元的情况下 组件含税全成本约为0.75-0.78元/W[17] * 如果考虑硅片涨价 组件平衡线可能达到0.8-0.85元/W[17] * 即使组件价格涨到0.85元/W 对整个光伏系统安装成本影响不大 因为在2-2.5元/W的全系统成本中 组件仅占30%左右[17] 企业并购与第二成长曲线 * 聚和收购SK-II旗下空白眼膜业务 进军先进制程领域[25] * 帝科收购伊梦控股 布局存储芯片业务[25] * 这些收购精准卡位半导体国产替代及先进制造关键赛道[25] 具体企业表现 * 美畅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单公里物资成本环比降幅超过10%[26] * 预计到2025年第四季度 美畅全流程自制比例将提升至50% 带来进一步5%-10%的降本空间[26] * 测算乌斯业务终局盈利可望为美畅贡献7-10亿元利润[26]
协鑫科技拟定增募资约54亿港元 欲布局的硅烷气为何与固态电池、BC电池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0:42
融资概况 - 公司进行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定向增发 配售约47.36亿股 对象为无极资本 意向锁定6个月 [1][2] - 融资目的包括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资金储备 硅烷气业务拓展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 [2] - 无极资本为中东主权基金背景投资机构 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投资布局涵盖战略新兴科技领域 [2] 硅烷气业务战略 - 公司首次提出BC电池转型及固态/半固态电池对硅烷气的应用需求 将硅烷气定位为新增长极 [2][3] - 硅烷气可用于硅碳负极材料 是固态电池负极技术路线之一 同时满足显示面板对气体品质的高要求 [1][4] - 公司以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推进海外替代 强调该业务相较于传统硅料业务的增量需求更明显 [2][3] 多晶硅产能调整 - 融资部分用于多晶硅行业产能改革方案资金储备 具体改革方案尚未完全确定 [1][3] - 公司需拿出部分现金支持行业产能整合 涉及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等方式 [3][5] 技术应用与行业观点 - BC电池与TOPCon电池均需大量高纯度硅烷气 但技术换代不会导致整体用量大幅增长 因BC电池规模增大会对应压缩TOPCon规模 [1][4] - 固态电池技术路径仍在发展中 硅碳负极材料是其中具有竞争力的路线 但具体发展需行业验证 [4] - 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打破同质竞争格局 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低效产能 引导行业回归价值创造 [5] 业务背景 - 公司硅烷气技术可追溯至颗粒硅工艺 该气体可作为硅基材料提升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 [4] - 当前颗粒硅业务面临行业周期性挑战 公司需在"反内卷"关键时期储备资金 [5]
重磅!“光伏泰斗”沈文忠教授出任中环新能源首席科学家
智通财经· 2025-09-11 11:49
核心事件 - 沈文忠教授正式加盟公司出任首席科学家 沈文忠教授为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半导体光电子物理研究 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在SCI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0多篇 [1]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公司凭借无P型旧产能负担优势轻装上阵 在光伏电池技术迭代风口占得先机 [2] - 战略目标为成为新一代电池专业制造品牌商及绿色能源系统集成服务商 [2] - 持续深耕新能源高端制造业 积极发展光储充 BC 氢氨醇油(航空煤油) 钙钛矿等多维技术路线 [2] - 构建从生产制造到光伏电站 零碳园区 数字能源服务等应用端产业化的完整生态 [2] - 已与阳光电源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等多个企业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光伏核心科技生态圈 [2] 人才团队建设 - 持续强化核心团队升级建设 近期多位行业资深高管加入 包括拥有三星20余年资深管理经验及阿特斯高管履历的邹珉 原晶科人力资源总经理郭耀辉 曾任东方日升CFO的杨钰 [2] - 沈文忠教授加盟预计将通过深度参与研发战略制定 指导技术升级等方式 为公司TOPCon BC 叠层电池等技术路线突破提供方向引领 [2] - 沈文忠教授将在科研梯队人才培养 外部合作资源整合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团队打造与人才培养 此次合作被定位为科研智慧与产业理想的双向奔赴 [3] -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 企业需打开学术视野 拥抱前沿技术 汇聚顶尖人才以立于不败之地 [3] 未来发展展望 - 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 聚力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 [3] - 未来将有望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3] -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