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流向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 · 晨报0901|宏观、策略、海外策略、化妆品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31 13:59
关税政策对美国通胀的影响 - 6月美国实际平均进口税率较2024年底上升6.6个百分点,明显不及市场预期,主因进口结构变化和应税商品占比偏低 [2] - 4月对等关税落地后,除能源与食品外,美国其他商品进口价格指数无明显回落,进口成本无显著下降,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2] - 截至6月,美国企业承担约63%的关税成本,消费者承担比例不到40%,企业提价进程缓慢 [3] - 若年内美国实际平均进口税率上升10%,在需求稳定情况下,关税可能推升PCE同比增速至3.1%,核心PCE同比增速至3.4% [3] 中国股市行情展望 - 上证站上3800点创十年新高,市场上升动力健康可持续,未来股指还有新高 [6][7] - 看多逻辑包括中国转型进展加快、无风险利率下沉、资本市场改革打开发展空间 [6] - 两融规模/流动市值处于历史均值,整体估值不高,权重股多数在低位,市场未显示过热 [7]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或为中国央行宽松与重启国债交易提供契机,增量经济支持举措有望出台 [7] 市场风格扩散与行业配置 - 行情有望从小市值扩散至滞涨且盈利质量更好的中盘股或低位蓝筹股 [8] - 中国传统行业进入去库存和磨底阶段,政策介入后出险概率降低,L型企稳能见度提高 [8] - 无风险收益下沉后,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入市,有助于优质蓝筹股估值修复 [8] - 继续看好金融与高分红板块(券商/保险/银行/运营商)、新技术与消费需求(AI应用/港股互联网/创新药/电子半导体)、供需改善的周期品(化工/有色/地产) [9] 港股外资流向与偏好 - 5-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累计流入港股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入约162亿港元,8月初因中美贸易谈判关注度升温再度波动 [13] - 外资在港股零售、保险、软件与服务、媒体行业占比分别达77%、75%、74%、69%,偏好科技互联网和大金融板块 [14] - 外资持仓ROE(TTM)中枢值为10.7%,最新为13.4%,明显高于全部港股的6.8%和7.0%,显示外资偏好盈利能力强的板块 [14] - 5月以来外资一致流入软件服务(累计760亿港元,稳定型591亿,灵活型169亿)和技术硬件(累计334亿港元,稳定型246亿,灵活型88亿)等科技板块 [15] 美护板块业绩与持仓 - 1H25美护板块收入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细分板块表现个护 > 化妆品 > 医美 [18] - 个护板块1H25营收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2Q(不含港股)收入同比增长3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 [18] - 化妆品板块1H25营收同比增长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2Q(不含港股)收入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 [18] - 医美板块1H25营收同比增长5.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2Q(不含港股)收入同比增长0.1%,净利润同比下滑14.1% [18] - 2Q美护板块基金持仓占比回升至12.54%,环比增长5.38个百分点,同比提升2.28个百分点 [19]
为什么A股突然涨得这么猛,到底是谁在买?
雪球· 2025-08-29 08:08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近期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外资流入而非散户行为 外资流动受美国货币政策影响显著 表现为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升值且A股上涨 反之则下跌 汇率与股市走势存在明显关联性[6][9][13] 市场资金结构分析 - 散户资金量庞大但力量分散 无法形成统一方向性影响 且普遍存在追涨杀跌行为 难以逆转市场趋势[3][4][5] - 外资是影响A股市场的主力资金 其流向直接决定股市涨跌方向 国内机构投资者通常跟随外资操作[9][10] 汇率与股市关联机制 - 美元升值导致人民币贬值时 资金从中国流向美国 A股市场下跌 例如2022年美国加息期间[13] - 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时 资金从美国流向中国 A股市场上涨 例如2024年9月美国降息后[13][15] - 2024年4月8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42 当前降至7.12 人民币持续升值期间A股表现相对强势[16][17] 近期市场表现分析 - 2024年8月28日人民币升值可能是当天下午A股突然上涨的原因之一[18] - 外资流向存在不确定性 通过汇率预测股市走势难度较大 需持续跟踪观察[19][20]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Q2外围波折下外资撤离了吗——2025Q2股市外资季度动向跟踪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7-09 14:38
港股外资流动情况 - 外资在4-5月加速流出,6月以来有所回流,Q2整体流出港股约1500亿港元 [1] - 长线稳定型外资为主要流出项,流出约1200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出约300亿港元 [1] - 结构上外资主要流入港股软件服务、技术硬件等科技板块,流出银行、零售、医药等红利与消费板块 [1] A股外资流动情况 - Q2北向资金整体流入585亿元,剔除中资托管资金后外资小幅流入约114亿元 [1] - 长线稳定型外资流入510亿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出395亿元 [1] - 结构上外资主要增配A股红利、新能源、非银等板块,减配家电、食饮、机械等板块 [1] 数据差异说明 - 周频数据估算显示Q2外资可能小幅净流出,与季度数据出现分歧,原因或为季度数据不够精细 [1] - 历史上曾出现季度数据大幅偏离高频数据加总的情况 [1]
资金透视:资金共识仍待凝聚
华泰证券· 2025-05-20 03:19
核心观点 - 上周中美关税缓和,市场修复至“对等关税”冲击前位置,但主线能见度仍偏低,国内投资者配置分化,市场共识待凝聚,配置型外资持续净流入但结构分化,ETF持续净流出4周,产业资本对A股形成支撑 [1] 关注点1:资金配置分化,市场主线尚待形成 - 上周日内瓦声明落地,受外部扰动反复、基本面复苏动力偏弱等影响,成交量未显著修复,资金配置分化,市场主线未形成 [2] - 散户资金上周配置偏红利防御,净流入银行、交通运输等方向 [2] - 融资资金关注基本面底部改善且有主题催化的行业,如国防军工等 [2] - 私募基金调研聚焦医药、电子等大盘成长方向 [2] - 公募基金除加仓主题外,关注关税缓和下部分出口链补涨机会 [2] 关注点2: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扩大,全球配置型基金仓位相对偏低 - 上期外资交易占比环比回落,5月8日 - 5月14日,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1.8亿元,内部结构分化,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扩大至7.2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9亿元 [3] - 截至5月初,亚洲配置等区域型基金持续加仓A股,亚洲配置型基金的A股仓位回升至2020年以来89%的分位水平,全球配置型基金仓位低于去年9月水平 [3] 关注点3:产业资本对A股形成支撑 - 4月中下旬以来,ETF资金持续净流出四周,上周净流出263亿元,其中宽基ETF净流出192亿元 [4] - 产业资本对A股支撑增强,公司回购金额、回购预案规模趋势性回升,2025年单周回购规模均值68亿元高于2024年的43亿元 [4] 各类资金边际变化一览 散户资金 - 上周散户资金净流出408亿元,上期净流入银行、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行业,净流出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等方向 [5][11] 杠杆资金 - 上周净流入24亿元,融资交易活跃度边际回升至9.1%,资金净流入机械、国防军工、医药行业,净流出计算机、汽车、电子等行业 [5][19] 公募基金 - 上周普通型、偏股型基金权益仓位环比基本持平,新发强度回落 [5][32] 外资 - 5.7 - 5.14,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1.8亿元,其中主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出7.2亿元,被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9亿元,5月初,区域和全球配置型外资对A股的仓位环比均有回升 [5][3] ETF - 上周股票型ETF持续净流出,宽基ETF净流出192亿元,行业中电子、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等行业净流入居前 [5][41] 险资 - 2025Q1,财产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回落至15.80%,人身险公司中权益资产占资金运用比例回升至13.09% [5][52] 资金流向周观察 二级市场 - 上期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净减持43亿元,本周解禁市值306亿元,供给端压力环比小幅回升,上期二级市场股票回购金额73亿元,回购预案金额为52亿元 [65] 一级市场 - 上周一级市场募资金额环比回升,新增IPO 2支,募资16亿元 [83] QDII ETF - 上周QDII ETF净流出44亿元,主要净流出中国香港,溢价率环比小幅回落 [89]
中金:预计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2000-3000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5-10 07:22
南向资金动态 - 4月下旬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明显放缓 4月23日起10个交易日中有5日净流出 与2月至4月中旬的快速大幅流入形成分化 [1] - 截至一季度末内地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达30.8%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年内南向增量资金约2000-3000亿港元 全年累计流入规模约8000-10000亿港元 [1] - 本周四个交易日南向累计净流入72.7亿港元 日均流入18.2亿港元(上周日均4.1亿港元) [2] - 个股层面美团、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获最多流入 腾讯、小米集团与中芯国际遭卖出 [2] 外资流动情况 - 主动外资流出扩大 A股净流出0.4亿美元(上周0.2亿美元) 港股和ADR净流出1.2亿美元(上周0.8亿美元) 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基金流出较多 [3] - 被动外资转为流入 A股净流入2.6亿美元(上周流出4.3亿美元) 港股和ADR净流入3.7亿美元(上周流出0.5亿美元) 流入主要来自专注中国、新兴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基金 [3] - 亚洲货币走强但长线外资未现明显流入迹象 [3] - 截至3月底全球主动基金持仓中国比例6.8% 低于基准1.21个百分点 较2月底6.5%小幅提升但低配程度扩大(2月低配1.16个百分点) 显示此前反弹以被动和交易型资金为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