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谐的去杠杆化
icon
搜索文档
达利欧:美国债务的大船很难转向,个人应配置一定黄金对冲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3:53
瑞·达利欧分析道,历史中反复出现的国家兴衰与秩序更迭,主要由五大力量共同驱动:债务/信贷/货 币/经济周期、国内政治秩序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以及人类的学习和新技术。他将信贷 系统比作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强调债务积累将挤压购买力,进而引发经济乃至政治危机。 他强调,债务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与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偿债成本挤压实体经济、激化 内部矛盾时,国家便可能陷入衰退甚至冲突。他进一步指出,GDP并非衡量债务规模的理想指标,更应 关注政府收入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如果大家都知道多元化自己的资产组合,我们就能在涨跌周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 ·达利欧在北京对投资者建议道,"10%—15%的黄金配置,对于一个人的资产组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 的平衡和风险对冲。" 9月23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原则、大周期与秩序重构——《国家为什么 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瑞·达利欧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多国面临债务高企、 偿债压力攀升的挑战,需通过"和谐的去杠杆化"等方式实现软着陆。他以美国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赤字 高企、利率攀升与债券供需失衡背后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达利欧谈全球债务危机
经济网· 2025-09-25 10:09
2025年9月23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原则、大周期与秩序重构——《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 行。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王一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高西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 事王波明等嘉宾出席活动,围绕债务周期、国家兴衰与全球秩序演变展开深度对话。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在致辞中表示,达利欧先生作为全球顶尖的投资者,在50余年的宏观投资实践中多次穿越经济周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他 对宏观经济、世界秩序、历史大周期的深度研究,尤其是对大债务周期与"和谐的去杠杆化"的长期探索,在当下尤显意义重大,既为化解全球经济困境提供 了思路,也为理解世界秩序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 编辑:谢玮 在回应中国债务问题时,瑞·达利欧指出,中国债务主要以本币计价且债权人集中于国内,具备一定的政策缓冲空间。但他也提醒,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 行业调整及外部关税压力等挑战仍需通过结构性改革与科技赋能积极应对。 高西庆结合在美国华尔街和中投公司的实战经验提到,在中投刚成立的第二年就经历了2008年巨大的金融危机。回过头看这段经历, ...
好书推荐·赠书|瑞·达利欧《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8 10:27
书籍核心观点 - 瑞·达利欧通过研究过去100年35个货币市场,提出"大债务周期"模型及其五大阶段,揭示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内外秩序周期、自然力量、科技力量五大力量如何推动世界秩序变化 [1][2] - 书中指出债务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国家破产或政体崩溃,并提出"和谐去杠杆化"财政策略,强调需重视历史规律以应对潜在危机 [2][4] - 达利欧结合50年全球投资实践,构建应对债务危机与大周期的框架,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等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2][4] 作者背景 - 瑞·达利欧是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桥水位列《财富》"美国最重要私营公司"第5位,其投资准则被CIO称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3] - 曾出版《原则》《债务危机》等畅销书,入选《时代》"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及《福布斯》全球前100富豪 [3] 内容框架 第一部分:大债务周期理论 - 通过文字、概念及数学方程阐释债务周期机制,划分典型演进路径的9个阶段 [6] 第二部分:历史案例分析 - 回顾1865-2020年全球债务周期,包括1945年后挂钩货币体系、1971年法定货币政策、2008年债务货币化及2020年疫情财政赤字 [6] - 单独分析中国大周期及日本案例启示 [6]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 - 提出"3%三部分"解决方案,基于指标预测未来经济变局与治理挑战 [5][6] 专家评价 - 朱民认为该书以历史数据揭示长期债务周期,逻辑严谨且案例生动,提出"整体大周期"概念 [4] - 高西庆指出该书为百年转折点提供明确应对之道,对政策制定者与投资者具有关键价值 [5]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大债务周期”追踪
财经网· 2025-06-30 06:16
大债务周期理论 - 长期债务周期未被主流经济学充分研究,但通过分析过去100年35个重大债务周期案例和500年历史数据,发现其存在约80年(±25年)的规律性波动[2][3][4] - 自1700年以来约750个债务/货币市场中仅20%幸存,且幸存者均经历严重货币贬值[3] - 大债务周期与国内政治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和技术突破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7] 当前债务风险 - 储备货币国家(如美国)债务高企引发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央行可通过印钞偿债,另一派则认为将触发重大危机但无法预测具体形式[1] - 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被误判为孤立事件,实则为更大债务周期风暴的前兆[5] - 当前政府债务水平与历史重大危机前兆高度相似,中央政府和央行可能面临"破产"风险[6] 研究方法论 - 采用全球宏观投资者视角,结合50年市场实战经验建立分析框架,通过35个案例提炼典型事件序列模板[2][9] - 构建数学模型量化债务周期规律,包含9阶段演进路径(私人部门危机→央行危机→新周期开启)[9][15] - 分析框架已通过历史回溯测试,成功预测多次市场转折[4][6] 书籍内容架构 - 第一部分建立大债务周期理论模型,包含文字概念和数学方程两种阐释方式[15] - 第二部分聚焦1945年后全球货币体系演变,重点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案例[9][16] - 第三部分提出"3%三部分"解决方案应对债务困局,并预测五大驱动力量未来演变[16][19] 核心数据指标 - 研究覆盖1865-2020年完整债务周期,特别关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法定货币时代[15] - 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大规模财政赤字货币化被列为独立分析阶段[14] - 通过债务/GDP、利率、货币贬值幅度等量化指标判断周期位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