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

搜索文档
全线大跌!近14万人爆仓
搜狐财经· 2025-09-26 00:46
9月25日,加密货币市场全线下跌,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以太坊价格日内暴跌超4%,一度跌破4000 美元,此前已连续4个交易日收跌。比特币也出现多次短时急跌,24小时内跌幅超1%。 行业人士分析称,宏观环境虽然利好加密资产,但交易量显著下滑正在加大强行平仓风险。一旦加密市 场价格跌破关键技术支撑位,止损盘将集中触发,去杠杆过程会迅速展开。在趋势尚不明确的环境下, 控制风险敞口、保持谨慎尤为重要。 以太坊最低价触及3961美元/枚 跌幅超4% 9月25日,据CoinGlass行情数据,以太坊价格持续走低,一度下探至4000美元附近。 截至记者发稿,以太坊报3996.82美元,跌幅达4.39%。 CoinGlass数据显示,最近24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爆仓人数近14万人,爆仓总金额高达4.41亿美元。 其中,多单爆仓金额达3.8亿美元,空单爆仓金额达6466.3万美元。最大单笔爆仓单发生在Hyperliquid— ETH,价值为2911.76万美元。 | 1小时爆仓 | 多单爆仓 | 空单爆仓 | | --- | --- | --- | | $2525万 | $2462.8万 | $62.2万 | | 4小时爆仓 ...
佳明集团控股拟52.5亿港元出售四个数据中心项目的整个组合
智通财经· 2025-09-22 14:30
交易状态与结构 - 佳明集团控股与潜在买方已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指示性条款书 但尚未签署最终协议[1] - 潜在交易涉及出售集团四个数据中心项目的整个组合 包括Wellford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股权及伟丰置业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1] - 潜在出售事项总代价为52.5亿港元 交易须待双方签署最终买卖协议并协定条款后方可作实[1] 资产重组细节 - 交易包含内部重组安排 Wellford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将持有炜创有限公司 悦基发展有限公司 金达富有限公司及佳明汇讯数据中心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2] - 重组后目标集团涵盖iTech Tower2数据中心持有及出租 iTech Tower3.1数据中心发展 iTech Tower3.2数据中心发展以及数据中心场地设施提供业务[2] - 伟丰置业有限公司(持有iTech Tower1数据中心)将从Wellford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剥离 成为独立出售标的[2] 战略动机与资金用途 - 本次交易为针对整个数据中心资产组合的单一综合要约 董事会认为此举具有战略优势且能提升去杠杆目标的确定性[3] - 若交易完成 大部分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偿还集团银行借款 预计可减少大部分债务并降低财务成本[3] - 资金重新分配将支持集团未来发展与增长机遇 董事会认为交易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3]
2024年阿尔及利亚对外债务创六年新低
商务部网站· 2025-09-21 16:21
从债务结构来看,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均出现下降。长期债务由2019年15.68亿美元降至2024年 11.14亿美元,在总额中占比从40.9%降至38.8%。短期债务则由22.64亿美元降至17.56亿美元,占比升至 61.2%,阿对外债务仍以短期商业性融资为主。 (原标题:2024年阿尔及利亚对外债务创六年新低) 据Algérie360网站9月18日报道,截至2024年底,阿尔及利亚对外债务总额降至28.70亿美元,创下 自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与2019年38.32亿美元相比,减少了约9.62亿美元。这一趋势体现了阿政府坚持 谨慎的金融政策和积极的债务管理,旨在减少对国际融资的依赖,强化国家金融主权。值得注意的是, 在2019至2024年间,阿未通过国际市场发行任何债券,显示其规避外部市场波动风险的战略取向。 在长期债务细分项中,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多边贷款由2019年10.09亿美元降至 2024年7.18亿美元,占比从26.3%降至25.0%。双边贷款下降幅度更大,从3.85亿美元降至1.30亿美元, 占比由10.1%降至4.5%。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支持却呈现增长,由2019年1 ...
历史的镜鉴: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
2025-09-18 14:41
**日本150年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历史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重工业(钢铁 机械)[9] 银行业[2] 出口导向型产业(金属 机械 化学品)[11] 房地产[27][33] * 公司涉及国营企业(后被出售给民企)[2] 民营企业(在松方财政时期得到扶持)[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政政策演变与宏观经济影响** * 明治维新初期(1868-1890年)通过发行纸币和借债筹资推动产业发展 但引发通货膨胀[1][2] 随后松方财政通过回收旧币 统一货币发行 增税和出售国企控制通胀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但贸易逆差依然存在[1][2][4] * 1890-1910年财政政策转向支持军事扩张 通过甲午战争获取2.3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 相当于日本三年财政收入)的赔款 用于基础设施和重工业发展 伴随企业勃兴[1][5][9] * 一战期间(1914-1918年)经济景气 出口金属 机械和化学品成为顺差国 但战后迅速陷入萧条并转为逆差 政党政策分歧导致政治理困难和经济萧条[1][11] * 二战后受美国制约财政紧缩 几乎不发国债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开始加杠杆 经济表现优异 80年代全球供给侧改革下略微降杠杆 泡沫破裂后再次加杠杆 目前杠杆率已超二战水平[1][6] * 9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持续降息至零利率并实施量化宽松(QE) 安倍政府推行QQE 引入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YCC) 缓解金融体系不良债权但导致工资停滞 投资效益下降及失业率上升[1][28] **战争与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 战争是推动日本财税改革和工业化的重要因素 甲午战争赔款极大促进经济发展[9][10] 战时迫使政府实施所得税制(二战期间最高税率达70%) 财税体系从地租为主转向消费税和所得税为主[10] * 二战期间军费支出占正常财政支出近100% 资源高度集中于军事用途[16] 战后美国态度转变 通过道奇方针(保持综合预算平衡 不允许发债)扶持日本经济 朝鲜战争期间通过提供军火物资获得资金支持 至1955年经济指标恢复至战前水平[20] * 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体 经济增长依赖外部因素和财政支持 易受外部冲击(如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互联网泡沫)影响[31][37] 中国加入WTO后对其出口份额产生竞争压力[31] **应对危机与结构性问题** * 应对地产危机采取去杠杆措施 包括桥本改革时期紧缩政策(提高消费税 削减公务员 约束赤字率) 小泉内阁时期零利率和QE 限制地方举债 降低居民和企业杠杆率 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安倍内阁时期通过宽松政策实现股市反转[3][29][30][33] * 人口增速放缓及老龄化严重(2010年左右人口增速转负)加剧劳动力短缺和社会福利支出压力 对长期经济增长构成挑战[31][35] * 错过IT革命主因美国70-80年代制裁及自身地产危机处理不当 制度缺陷(主银行制 间接融资为主)也限制其抓住技术创新机会[31][34] * 去杠杆过程困难 日本历史上三次成功去杠杆:一战后通过财富积累 二战后通过恶性通胀(通胀率翻约98倍)和财产税(最高比例90%)及美国扶持 八九十年代泡沫破灭后通过通胀[17][18][39] **财政与税收结构特点** * 日本是中央集权型国家 地方杠杆率较低 骨子里偏向大财政(仅在甲午战争前 二战后及全球改革阶段实行小财政) 二战前实行战争财政推动近代工业化[32] * 税收结构从间接税转向直接税 再到消费税改革后间接税提高 但整体仍以直接税为主[3][32] 中国则以间接税为主 缺少财产税和房产税等直接税种[36] * 加杠杆核心目的是提升经济增速 需确保经济增速高于利率水平才能保持健康[40] 加大财政投入应对危机效果因阶段而异 效果好可顺利去杠杆 否则化债过程麻烦[41] **其他重要内容** * 50年代至70年代高速增长期(GDP增速10%-15%)特点:大规模设备投资 私人消费增加 婴儿潮和城市化加快 消费革命 美国技术扶持 出口结构出现产业优势(汽车 机械 精密仪器) 政府实施减税和基建投资并布局福利体系[21] * 滞胀期间(70-80年代)各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加息应对通胀 美国货币与财政政策同步 日本则反复调整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始终偏宽松 德国紧缩货币宽松财政 80年代初期各国普遍进行供给侧改革和税制改革(如降低个税税率)[25] * 广场协议后日本扩大内需(以住房市场为重点)导致地产泡沫形成 最终泡沫破裂[27] 90年代后货币政策演变:90-95年降息(政策利率从6%降至0.5% 年均降幅超100基点) 98年零利率 01-03年小泉推行QE 08年后再实施QE 10年购买ETF 12年安倍推行QQE 负利率和YCC[28] * 高桥财政在全球大萧条期间采用凯恩斯主义需求侧管理(脱离金本位 降低汇率 刺激出口 赤字财政)推动经济复苏 但因军费支出要求被刺杀[15] 紧缩性政策和加税在经济衰退时期效果不佳 曾导致日本20年代长达十年萧条[13][14]
威富集团忙化债
北京商报· 2025-09-17 16:24
降低债务危机 为了还债,威富集团选择再次出售旗下品牌。9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威富集团宣布已与私人 控股品牌管理公司Bluestar Alliance达成协议,将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工装品牌Dickies,交易预计 于今年底前完成。一年前,威富集团为了降低债务,曾出售旗下品牌Supreme。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9日,威富集团的未偿债务约40亿美元。同时,威富集团方面表示,债务和利 息支付要求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显然,威富集团偿还债务迫在眉睫。对于此番出售Dickies品牌,威富集团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能减轻债 务危机。"我们不断评估我们的投资组合,这笔交易将使我们能够降低净债务水平,并将在形式上增加 我们的增长。"威富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racken Darrell表示。 在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看来,威富集团此时出售Dickies能 卖个好价钱。"目前Dickies的发展还算不错,尤其在国内市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都不错。此时选择出 售,威富集团能够卖个好价钱。当然,此时威富集团紧急出售Dickies,也从侧面说明其债务危机比较 严重 ...
洪灏:中国、日本、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周期观察 25博鳌房地产论坛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01
房地产债务周期国际比较 - 中国非金融部门负债率在2021年达到顶峰 与日本1993年及美国2008年房地产泡沫顶峰时相似[2] - 日本非金融部门负债率从1970年至1992年经历20年扩张周期 完整债务周期约65年[3] - 美国通过暴力去杠杆方式实现债务出清 2008-2012年间每年数百家银行及数十家房地产公司倒闭[3] 中国债务结构特征 - 中国家庭部门负债率轨迹与日本高度相似 均经历20-30年扩张后于2021年见顶[4] - 2014-2016年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直线飙升 与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及恒大等企业全国化扩张同步[5] - 2023年推出的三年十万亿化债计划仅为债务延期 并未实质性消化原有债务[4] 政府部门债务影响差异 - 美国公共部门负债率创历史新高 导致国债收益率持续走升及拍卖市场供过于求[5] - 高政府负债率推升通胀压力 因货币超发成为债务解决手段[6] - 美国家庭部门负债率自2008年后持续走低 支撑消费能力持续上升[6] 房地产价格走势分析 - 日本房价从峰值下跌80% 香港1998-2003年间房价平均下跌75%[7] - 中国房价2021年见顶后下行轨迹与日本高度相似 房价收入比已消化一半[7] - 一线城市房价保持坚挺(尤其上海豪宅需验资摇号) 低线城市房价下跌约50%[8] 经济周期运行态势 - 中国经济短周期约3-4年 2022年11月进入修复阶段后低点持续上移[9] - 股市底部拾级而上 A股达3600多点 恒指维持在25000点以上[10] - 当前周期受疫情干扰及政策决心影响 修复轨迹明确但面临去杠杆与稳增长平衡挑战[10]
螺丝钉精华文章汇总|2025年8月
银行螺丝钉· 2025-09-01 04:01
投资策略与市场分析 - 市场处于4点几星级估值水平 代表整体估值仍较低廉 [8][9][17] - 建议采用定投 分散配置 控制仓位策略降低波动风险 其中月薪宝投顾组合采用40%股票+60%债券的资产配置结构 [9] - 提出"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投资原则 即在安全边际高时买入 耐心积累资产 不急于获利了结 [12] 产品与工具创新 - 推出螺丝钉股市牛熊信号板和指数地图工具 提供实时市场估值数据和指数成分分析 [16][17][20] - 主动优选和指数增强投顾组合具备自动调仓功能 可自动止盈高估品种并加仓低估品种 [23] - 月薪宝和365天投顾组合采用"固收+"策略 在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多次创历史新高 [15] 资产配置研究 - 全天候策略中国版自2016年7月实施至2025年7月累计上涨60% 年化收益率5.3% 最大回撤9% [29] - 自由现金流指数于2024年12月成立 选取中证全指中现金流率最高的100只非金融地产股票 [25] - 建议通过房产租金现金流定投金融资产 逐步转换现金流构成比例 [28] 市场周期与行为分析 - 指出2024年以来A股成长风格表现强势 价值风格相对低迷 [25] - 分析投资者在熊市中的四种行为模式:割肉 开始投资 配置不足 担忧上涨 [12] - 强调长期投资需应对市场周期性波动 盈利增长不均导致微笑曲线循环 [26] 基金投资方法论 - 提出三种止盈策略:按收益率止盈 按高估值止盈 长期持有靠分红盈利 [23] - 智能定投与价值平均定投法可结合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0] - 基金季报分析显示主动基金经理分为深度价值 成长价值 均衡与成长四种风格 [18][19] 政策与宏观环境 - 国家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每名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补贴3600元 [7] - 去杠杆周期往往导致高估资产腰斩级下跌并引发长熊市 建议避免融资投资 [32]
为什么会有长熊市:桥水创始人揭示去杠杆对市场的影响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8-30 13:56
核心观点 - 长熊市通常与高杠杆资产泡沫破裂后的去杠杆过程相关 通过降低利率和借新还旧的方式化解债务危机 过程中往往伴随通货膨胀 持有低估优质资产是应对通胀的有效策略 [3][49][54][58] 债务与杠杆机制 - 家庭负债率(负债规模/资产规模)控制在30%-50%较稳妥 月供还款额不宜超过月收入50% 否则收入下降将影响日常生活 [11][12][13][15] - 资产大涨时上杠杆导致大规模负债 日本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时期东京房产总价可购买整个美国 股市市盈率达90倍以上 [19][20]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源于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宽松贷款条件 金融机构在次级贷款上叠加高杠杆最终引发危机 [21] 去杠杆过程与市场表现 - 日本股市1989年高点38957点 2008年跌至7000点以下 累计跌幅80% 期间实施零利率政策缓解还款压力 [23][24][25] - 欧美市场2000-2012年出现10年级别长熊市 涵盖互联网泡沫破裂、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等多重因素 [2][29][30] - 中国房地产去杠杆导致地产产业链股票持续下跌 间接引发2022-2024年A股长熊市 [32][33] 政策应对与通胀影响 - 去杠杆核心方式是降低利率和借新还旧 纸币本位制下货币发行不再绑定黄金 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35][36][38][39] - 日本实施零利率 中国大幅降低贷款利率 美联储2024年9月开启降息 将利率从4%以上降至历史平均2%-3%水平 [41][42][43] - 降息导致美元贬值并推动全球非美元资产上涨 A股港股等市场涨幅更为显著 [43] - 纸币本位时代长期通货紧缩难以出现 通货膨胀成为主旋律 持有低估优质资产可跑赢通胀 [46][47][58] 投资策略建议 - 需关注资产估值 避免参与泡沫化资产 强调买入价格合理性的重要性 [56] - 避免融资和做空等杠杆操作 防止高位杠杆导致本金永久性损失 [57] - 在低估阶段配置优质股票基金 长期具备抗通胀特性 [48][58]
潘向东:人民币贬值着地了,股市行情可能也就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30 06:05
股市影响因素分析 - 股市走势受经济增长、流动性状况、资本市场政策、国际市场和投资者情绪共同影响 但不同阶段主导因素不同 例如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和流动性适度宽松背景下 因资本市场加杠杆导致股市异常火爆 日成交额突破两万亿[1] 当前经济状况 - 经济增速在一季度回升后小幅回落但保持偏稳格局 消费增速平稳 进出口低迷 投资增速回落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前5个月同比增长32.2%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重回正增长[1] - PMI位于荣枯线上方 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表现较好 对经济形成支撑[1] 工业与投资结构变化 - 工业增速回升主要依赖周期性行业拉动 3月水泥日均产量同比增长24%[2] - 前5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2% 销售额同比增长50.7% 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8.3% 多地出现"地王"现象[2] - 国有控股企业前5个月投资增速达23.3% 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6% 而民间投资增速仅3.9% 为2000年以来首次低于整体增速[2] - 私营企业1-4月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5.3%和6.1% 但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4.7%[2] 制造业与对外贸易 - 前5个月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2% 制造业投资持续下行[3] - 前5个月FDI同比增速仅3.8%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速达61.9%[3] 债务与杠杆状况 - 非金融企业部门2015年杠杆率快速攀升至全球高位 钢铁、石油、石化等传统行业负债率高企[4] -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基建房地产投资回升延缓传统行业出清 降低大面积债务违约风险[4] 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 - 全社会流动性维持充裕 经济未完全企稳且物价压力较小[5] - 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和广州小额贷市场平均利率显示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企[5] - 资金追逐理财产品、股票、债券、期货及房地产市场轮动上涨 资产回报率高于实体经济[6] 汇率影响因素 - 人民币汇率受经济增长、出口、贸易顺差、外汇占款变化及中美博弈综合影响[7] - "北上广深"房地产总市值达美国和欧盟总市值的三分之二[7] - 非贸易品价格上涨抑制贸易部门国际竞争力[7] - 依据"巴萨效应" 可通过汇率调整或非贸易部门价格调节平衡 但非贸易部门价格调整不现实[8] 政策与市场展望 - 资本市场政策规范市场利于中长期发展 短期对活跃资金有抑制作用但可通过证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增持平抑[5] - 股市中长期走势依赖改革红利释放 短期需观察流动性波动特别是汇率变化影响[6] - 人民币汇率波动适应性增强 当前汇率6.67水平市场反应平淡[6]
邢自强:出口消费承压下市场仍活跃,杠杆可控 + 资金入市成核心底气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27
经济增长观察 - 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或降至4.5% [1] - 8月出口同比增速预计从7月的7.2%放缓至5%-6% 受高基数效应与前期出口前置需求回调影响 [1] - 驶往美国的集装箱船数量明显减少 反映出口需求回落 [1] - 8月前10天国内汽车销量与家电线上销量同比大幅下滑 尽管中央已向地方政府拨付约6000亿元补贴资金 [3] - 消费疲软与部分地区加强补贴使用监管及每日配额管理有关 房地产市场下行通过负财富效应抑制消费者信心 [5] - 二手住宅销量持续低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 交易价格同比环比均下跌 [5] - 8月基建资本支出同比小幅回升 受益于天气干扰减少及政府债券前置发行资金拨付 水泥周发货量数据印证边际改善 [5] - 基建反弹或为短期现象 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不含特殊融资债券较前期明显下降 财政推动力减弱可能制约持续性 [7] 市场情绪支撑因素 - 市场情绪未受经济放缓明显冲击 核心支撑来自充裕流动性与积极政策导向 [10] - 自由流动性指标显示自2025年6月起中国金融投资领域自由流动性同比变化由负转正 标志市场资金面进入宽松区间 [10] - 7月居民存款出现超季节性下降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如券商客户结算资金、资管产品存款、保险及信托存款大幅增长 指向居民资产从储蓄向资本市场迁移 [13] - 政策围绕3D挑战去杠杆、需求不足、结构转型发力 国务院会议维持周期性政策连续性并加快落实消费支持措施 [17] - 政府考虑对国内炼化及石化行业进行产能整顿以解决过剩问题 可能推动运营年限超20年的老旧产能退出或升级 [17] - 2025-2028年仍有大量大宗商品石化新项目处于审批或建设阶段 未来新增产能管控是关键政策点 [17] 央行立场 -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提防范资金空转 将通过互换工具支持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及股票回购贷款 释放重视信贷质量、弱化流动性工具托股市的信号 [18] - 6月以来央行逐步减少流动性净注入规模 7天期银行间市场利率DR007逐步回落至7天逆回购利率政策基准水平 反映央行对当前流动性宽松程度的认可 [18] 杠杆水平评估 - A股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900亿美元 为2015年以来高位 但两融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当前约4.8% 略低于10年均值4.9% 远低于2015年峰值约10% [21] - 两融交易额占A股日成交额比重虽近期回升 但仍低于2020年峰值且显著低于2015年水平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