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周期

搜索文档
破局低利率周期,招商银行的应对之道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00:30
文章核心观点 - 低利率环境对中国银行业构成重大挑战,净息差收窄至1.42%,行业竞争格局面临重构 [2] - 招商银行通过国际化、综合化、差异化竞争、AI技术应用及精益管理等多维度战略应对低利率冲击 [1][2][25] 国际化战略 - 中国企业出海加速,2024年对外直接投资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招行瞄准跨境金融需求 [5] - 境外机构增长显著:2025年中报显示香港机构总资产增9.49%、营收增25.28%,境外整体营收增23.72% [6] - 数字化跨境业务优势突出,国际结算自动化率达97%,推出全流程线上化跨境理财通及人民币结算借记卡 [7] 综合化经营 - 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牌照,完善商业银行、租赁、基金、保险等全牌照布局 [11][12] - 综合化业务贡献提升:子公司营收占集团12.56%(同比增2.95个百分点),招银国际承销40%港股IPO中资企业 [12] - 投商行一体化服务强化,探索"投贷联动"模式以服务科技企业 [13] 差异化竞争 - 零售业务优势巩固:零售客户2.16亿户(增2.86%),AUM超16万亿元(增7.39%),零售营收贡献超55% [15] - 公司金融、资管、投行业务协同发展:公司客户融资总量6.45万亿元,资管规模4.45万亿元 [16] - 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7] AI技术应用 - 全面推广AI技术,落地184个大模型应用场景,节约人工工时475万小时 [19] - 2024年科技投入超130亿元,构建"基础设施-模型-AI中台-应用"全栈技术体系 [19][20] - 业技融合能力成为差异化关键,强调垂直行业数据与模型调优能力 [20][21] 精益管理 - 成本精细化管理:近两年业务管理费同比下降,成立降本增效工作组但保障战略投入 [23] - 净息差管理领先行业约50个基点,负债端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24] - 风控指标优异:不良贷款率0.93%,拨备覆盖率410.93% [24]
五大上市险企如何闯过低利率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8-31 16:02
投资资产规模与增长 - 五大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 [2] - 中国人寿权益类金融资产上半年数额为1.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565亿元 [4] - 中国人寿在权益资产规模配置方面新增超过1500亿元 [5] 投资收益率表现 - 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2] - 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为2.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投资收益金额 - 中国人保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增速42.7% [2] - 中国人寿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增速4.2% [2] - 中国太保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增速1.5% [2] 权益资产配置策略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占比达到10.5%,去年同期为7.6% [4] - 中国人寿股票类资产达6201.37亿元,较年初增加1190.54亿元 [4] - 险企加大权益投资配置力度,重点关注高股息资产和成长性板块 [4][5][6] 高股息资产配置 - 险资锁定兼具稳健现金流与防御属性的高股息资产 [5] - 高股息资产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符合保险资金对稳定收益的需求 [6] - 中国平安投资同业公司坚持"三可"原则: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 [7] 成长性板块投资 - 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等方向 [6] - 中国企业"反内卷"开始,企业净利率下限基本确认,盈利空间正在修复 [4] -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回到50以上,有利于中国优势制造业盈利修复和估值提升 [4] 固收投资策略 - 债券投资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比例处在历史高位 [8] - 强化固收投资交易能力,通过多品种多策略组合实现"固收+" [8] - 加大长期利率债配置,合理延伸固定收益资产久期 [8] 境外市场投资 - 港股市场是权益投资配置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权益指数 [9] - 在美元信用下降背景下,港股在新经济、高股息等优质资产方面具备配置价值 [9] - 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港股市场取得非常好收益,下半年将继续关注港股市场 [9] 创新资产布局 - 加大ABS、公募REITs等创新型优质资产布局 [8] - 稳步增加公开市场权益资产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配置 [8] - 鸿鹄志远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7]
稳固收、抓股息、寻成长,五大上市险企详解低利率周期应对之策
北京商报· 2025-08-31 14:12
行业投资趋势 - 低利率环境推动保险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 特别是高股息资产和成长性标的以应对固收收益承压 [1] - 五大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达19.73万亿元 同比增长7.52% [2] - 险资通过ABS、公募REITs等创新型优质资产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实现多元化布局 [7] 公司投资表现 - 中国人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增速42.7% [2] -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3.29% 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增速4.2% 权益类资产较年初增1565亿元至1.43万亿元 [2][3] - 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2.3%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568.89亿元增速1.5% [2] 资产配置策略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占比达10.5% 较去年同期7.6%显著提升 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 [3][5] - 中国人寿上半年权益配置新增超1500亿元 重点关注港股市场及新经济高股息资产 [4][8] - 新华保险通过优化权益配置结构控制波动 中国太保强化长期利率债配置并延展资产久期 [4][7] 战略投资动向 - 险资举牌同业现象凸显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遵循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原则 [6] - 中国人寿联合新华保险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标的聚焦中证A500成分股中治理良好、股息稳定的大型上市公司 [6] - 行业积极把握利率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 通过多品种固收+策略增厚组合收益 [7]
金融中报观|稳固收、抓股息、寻成长,五大上市险企详解低利率周期应对之策
北京商报· 2025-08-31 13:28
行业投资趋势 - 低利率环境对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提出新要求 在固收类资产收益承压背景下 挖掘多元资产并增配权益类资产成为行业重要策略[1] - 五大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达19.73万亿元 同比增长7.52% 资本市场回暖推动投资收益指标显著增长[3] - 险资持续加大权益投资配置力度 重点关注高股息资产和成长性板块 以捕捉超额收益并平滑利润波动[4][5][6] 公司配置动态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占比达10.5% 较去年同期7.6%提升2.9个百分点 配置策略聚焦新质生产力成长板块和高分红价值股[4][6] - 中国人寿权益类金融资产达1.43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565亿元 其中股票类资产6201.37亿元 较年初增加1190.54亿元[4] - 中国人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实现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 增速达42.7%[3] 资产配置策略 - 固收投资保持"压舱石"地位 债券投资占比处于历史高位 公司通过多品种多策略组合捕捉交易机会实现"固收+"收益增厚[8] - 另类资产配置受到重视 包括ABS、公募REITs及未上市股权 中国太保提及加大创新型优质资产布局以提升收益弹性[8] - 境外市场成为重要补充 中国人寿重点关注港股市场 因其在新经济和高股息资产方面具备配置价值且上半年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指数[9] 投资标准与协作 - 险资投资坚持"三可"原则: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 中国平安举牌同业公司时强调该标准[7] - 行业出现协同投资探索 中国人寿联合新华保险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范围涵盖中证A500成分股中符合股息稳定、流动性好标准的大型上市公司[7]
资管机构圆桌论道:穿透信息壁垒 破局低利率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1:09
资产管理行业适配性服务 - 资产管理行业核心症结是严重信息不对称 约三分之二管理人能取得超额收益但缺乏适配性匹配[2] - 中泰资管构建系统化真实信息输出机制 通过反复阐述自身观点与框架消弭信息鸿沟[2] - 期货公司应成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协助将生产经营不确定性转化为可管理风险敞口[2] - 中泰期货为公募提供两地三中心异构柜台 为私募提供最优托管机房接入及行情服务[3] - 策略研究服务平台聚焦截面量化CTA 时序量化CTA及量化期权三大领域 显著缩短机构策略回测周期[3] 人工智能重塑量化投资 - AI赋能三大维度变革:非结构化数据应用 传统数据非线性关系挖掘 非线性模型框架突破线性局限[3] - 深度学习模型可融合不同跨度时间维度信息源 带来模型性能重大改进[3] - AI编程工具极大提高量化研究员开发效率 但实际应用效果差异巨大[3] - 量化私募属于技术驱动型公司 正处于数据+AI驱动技术革命起点[4] - 技术进步催生四大趋势:顶级人才争夺白热化 高效协作团队成护城河 底层基础设施战略价值凸显 成长型机构需差异化突破[4] 低利率环境破局路径 - 理财公司通过收益重构 服务重构 风控重构三方面帮助投资者穿越低利率周期[4] - 收益重构突破固收依赖 深耕基础设施REITs稳定现金流资产 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5] - 服务重构建立三分定制化体系:按人生阶段分阶段设计 按特定目标分场景定制 依托三级投顾体系分层次匹配[5] - 风控重构升级智能信用评估体系 打造机器学习驱动预警平台 实现从事后应对到事前预防范式跃迁[6] - 未来3至5年更看好权益类资产 中国权益市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在AI创新药消费及先进制造领域涌现全球竞争力企业[6]
今年要有牛市思维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5-21 07:28
宁德时代市场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涨幅达7%,最高涨幅超10%,A股跟涨4%,两者估值倒挂加剧[1] - 宁德时代占创业板指权重近20%,单只股票贡献创业板指0.84%涨幅,剔除后创业板指涨幅为0[2] - 市场70%个股下跌,创业板指整体涨幅0.83%[2] 牛市思维与熊市思维 - 核心观点为今年需具备牛市思维,长期看好股市及风险资产[3][4] - 熊市思维特征包括:否定股市长期价值、过度警惕被割韭菜、将个人微观体感投射到宏观市场[6] - 需破除熊市思维,关注宏观环境变化及主线机会[5][7] 港股投资逻辑 - 港股四大周期支撑投资机会:低利率周期、险资政策松绑周期、平台经济松绑周期、供给错位周期[9] - 险资加速南向买入港股高股息个股,如建行H股和中国移动H股[10] - 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从2024Q1的6.78%升至2025Q1的8.43%,加仓金额超6000亿元[14][15] -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3600亿元,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趋势明显[15] - 险资减仓基金,转向直接持股及港股配置[16]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重回3300美元,黄金股ETF(159562)单日涨幅4.85%[24] - 华夏黄金ETF(518850)及黄金股ETF(159562)管理费降至0.15%,为全市场最低[25][26] - 黄金ETF场外A份额代码008701(30天免赎回费),黄金股ETF场外C份额代码021075(7天免赎回费)[29] 债券市场波动 - 30年国债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消息触发量化交易波动,国债期货短暂大跌后修复[30][31][33] - 债市波动未传导至股市,券商资金区间走势异常反映量化交易影响[34]
我买基金投顾的一周年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6 13:28
基金投顾业务发展 - 基金投顾业务更适合年轻投资者群体 因80/90/00后更相信专业分工和理性判断 将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核心需求端[5] - 业务发展周期需以20-30年为维度观察 与人口代际财富转移周期同步[5] - 标准化资产配置载体作用凸显 符合从房地产向股债黄金等资产转移的大趋势[24] 组合业绩表现 - 表韭量化指增精选近1年收益7.89% 年初以来收益1.97% 跑赢沪深300指数(-3.76%)[9][10] - 表韭全球资产配置近1年收益8.06% 年初以来收益-0.5% 跑赢标普500指数(-6%)[9][10] - 表韭纯纯的债近6月收益1.58% 年化约3% 主要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9][28] 资产配置逻辑 - 四大核心周期决定配置方向:人口下行周期推动标准化资产配置 低利率周期利好优质股权资产 逆全球化周期需全球化布局 被动投资时代带来指数化机遇[24][25] - 三大组合定位清晰:全球资产配置组合实现多资产分散 量化指增精选组合聚焦指增与行业指数 纯债组合用于闲钱管理[26][27][28] - 资产配置权重建议采用1:1:1均衡分配 权益类组合建议采用左侧配置策略[31][21]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内容驱动模式 通过每日债券/海外市场解读消除信息差 区别于传统业绩营销[35][37] - 建立专属微信群提供调仓提醒 市场解读等陪伴服务 由国联证券负责运营[38][40] - 当前个人跟投规模达110万元 主要通过雪球 天天基金等平台实施[33][34]
中国平安郭晓涛:低利率周期下的投资密钥
搜狐财经· 2025-04-07 08:57
文章核心观点 - 探讨低利率周期下中国平安的破局之道,涉及投资体系改革、寿险改革及AI应用等方面,公司在多领域取得成果且前景被看好 [3][9] 投资体系 - 险资资产配置占投资回报80%,另20%为具体投资标的等,投资要考虑资产和负债两端匹配,使利差最大化 [3][6][7] - 2024年公司实施投资体系改革,加强资产和负债联动,去除中间利差,不追逐高风险回报 [3][7] - 2024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升2.2个百分点,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收益率6.0%,同比升2.4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3.8%,同比降0.4个百分点 [2][7]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4%,近10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0%,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5.1% [7] - 预定利率或短期调至2.0%,公司无利差损问题,但低利率下资产和负债联动对保险公司是挑战 [8] - 摩根大通将公司评级升至“增持”,目标价由50港元上调至70港元,认为公司有充足资本支持派息增长,估值折让将消退 [9] 寿险改革 - 2019年开启寿险改革,2024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85.34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8.8%,保单继续率改善,代理人相关指标提升 [10] - 改革方向是“4 + 3”,渠道包括代理人、银保、社区网络和兼职代理人渠道 [11] - 代理人规模从高峰130万降至36.3万,未来不再压降,要推进高品质转型,提高产能和绩优占比 [11] - 2025年从增员端找高素质人才、整合产品服务并AI赋能、营业部考核转向团队作战三方面提升代理人竞争力和产能 [12] AI应用 - 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使AI应用达临界爆发点,将给保险业带来巨大变化,在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创造价值 [14] - 公司旗下平安银行、平安人寿等已完成DeepSeek布局并取得成果 [15] - 国内养老存在三方面不匹配,公司可利用资源与社保、医保配合弥补,AI能在金融、医疗、养老领域赋能 [15] - 公司聚焦核心技术研究,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构建实验室、数据库和大模型体系,推动大模型与业务融合 [15]
港股买了2000多亿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2-25 13:30
中概股及港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中概股遭遇大幅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超5%,阿里巴巴跌超10%,拼多多跌近9%,京东和腾讯跌7%以上[1][2] - 港股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恒生科技指数开盘跌4%后盘中拉红,最终仅跌1.5%,A股主要股指跌幅约1%,表现优于隔夜美股中概股[2]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20亿港元,创2021年初以来第二大单日净买入记录,其中90亿港元买入阿里巴巴和腾讯[3][4] 南向资金流向及港股定价权 - 年初以来南向资金累计买入港股突破2000亿港元,资金流向呈现加速趋势[3] - 南向资金主要买入方向:信息技术(700亿港元)、金融/能源/电信/公用事业(700亿港元)、可选消费(300亿港元)[11] - 南向资金占港股成交比例从2019年不足10%升至当前超30%,内资在港股流通股话语权可能已接近或超过50%[32] AH股溢价及资金配置逻辑 - AH股溢价从34%缩窄至14%,处于历史99%分位极值区间[8] - 资金从A股宽基ETF流出超1000亿,转而配置港股高股息资产和互联网巨头,导致A股宽基指数持续失血而港股相关板块跑赢[12] - 保险资金成为主要配置力量,受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松绑驱动,通过OCI账户重点配置港股银行、能源及互联网科技板块[14] 行业配置及市场趋势 - 金融行业成为南向资金最大配置方向,2024年买入1700亿港元,2025年前两月继续增持435亿港元[33][34] - 港股银行板块2024年上涨33%,2025年继续上涨8%,显著跑赢A股银行板块近10个百分点[34] - 市场形成"港股红利+港股大科技"的哑铃型配置结构,反映资金对高股息和稀缺互联网资产的双重偏好[17][20] 债券市场动态 - 10年和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4bps,但波动过程较为戏剧化[22] - 债市短期走势取决于央行净投放力度、银行存单收益率变化及股市表现[24] - 债市出现右侧介入机会信号,需关注资金面变化和市场情绪转折[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