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率市场化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9月国内LPR“按兵不动”
期货日报网· 2025-09-22 23:24
近日,债券市场出现波动,市场对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重回1.8%上方。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13时45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 1.7890%,日内下行0.6个基点。 净息差方面,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分 别为1.31%、1.55%、3.91%,分别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 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我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低位。人民银行数据显示,8月,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月略有下降,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分析人士:目前仍处在政策效果的观察期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
9月LPR按兵不动,专家预测:年底前将有下降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26
具体到金融市场利率表现上,国债收益率方面,近日,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市场对于人民银行重启 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重回1.8%上方。Wind数 据显示,截至9月22日13时45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7890%,日内下行0.6个基点。 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我国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北京商报记者丨廖蒙 自2025年5月双双下行10个基点,1年期LPR由3.10%降至3%,5年期以上LPR由3.60%降至3.50%后, LPR两大报价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不变。 对于9月LPR表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9月以来,作为政策利率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 率保持稳定,意味着当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受"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等影响,近期1 年期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AAA级)、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主要中长端市场利率有所上行,在商业银 行净息差处于历史低点的背景下,报价行也缺乏主动下调LPR加点的动力。 "年初财政政策已经加力,随后5月人民银 ...
美联储降息,中国不跟,9月利率维持不变!今年还有可能降息吗?
搜狐财经· 2025-09-22 10:32
上周,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4%-4.25%区间,这是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此次降息引发市场对中国是否跟进降息的广泛猜测,但9月 22日中国央行发布的LPR数据显示,1年期利率维持在3%、5年期以上维持3.5%,均与8月持平,表明中国并未立即跟随美国降息步伐。 9月19日央行开展3543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与前期持平,意味着这个月LPR不可能下降了。 这种"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取向有着充分的经济依据。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期,虽然物价低迷导致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存在降息需求,但政策 制定更注重节奏把控。 | | | 中国货币政策保持定力背后有着深层的制度逻辑。近年来央行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传统政策利率MLF逐步剥离政策属性,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新的政 策锚定利率。根据现行传导机制,只有当7天逆回购利率率先调整时,LPR、房贷利率等市场化利率才会联动变化。 对普通民众而言,降息将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房贷族和权益市场投资者将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债务压力减轻和资产估值提升;而依赖存款利息的保守型投 资者则需拓宽理财渠道,避免收益因存款利率下调而缩水。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 ...
9月LPR保持“按兵不动”,四季度5年期以上LPR有望单独下行
北京商报· 2025-09-22 07:4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9月22日LPR为:1年 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大报价均与前值保持一致,并在下一次LPR发布前有效。 | | | I | . RA MA | | 员印以束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 | Monetary Policy Department | | | | |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 法律法规 | 货币政策 | 宏观审慎 | 信贷政策 | 金融市场 | 金融稳定 | 调查统计 | 银行 | | | 金融科技 | 人民币 | 经理国库 | 国际交往 | 人员招录 | 学术交流 | 征信管理 | 反洗钱 | 党建 | | 服务互动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公告信息 | 图文直播 | 央行研究 | 音频视频 | 市场动态 | 网上展厅 | 报告 | | | ...
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释放三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25
其二,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型正在持续推进。去年7月份,央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调整 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而是由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确定,以此推动 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同时,央行还增加临时正、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在7天期逆回购操 作利率的基础上加减点确定,进一步突出其政策利率地位,框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范围。在此基础上, 通过延后操作时间、调整中标机制等方式,实现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政策属性的完全淡出。 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的调整,也可以看作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延续。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 策框架转型正在持续推进,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通过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 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充分发挥利率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能够 更好地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效。 其三,央行流动性调控的灵活性与精准度再上一个台阶。从央行以往的操作来看,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通 常在春节以及"十一"这类7天或更长的假期前开展,以满足假期前后市场的流动性需求。眼下"十一"假 期临近,央行或将在假期前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此提前公 ...
存款去哪了?央行数据揭秘:1.1万亿资金大迁徙,银行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41
存款迁移规模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减7800亿元 [3]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期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3] - 单月存款减少额超过2018-2024年历年7月平均增长幅度 [4] 迁移驱动因素 - 主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0.3%,三年期定存利率跌至1.25%左右 [4] - 10万元三年期定存总利息仅3750元,年均1250元 [4] - 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4%,部分权益类产品超6% [4] 资金流向分布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重新站稳30万亿元,固收类产品受青睐 [5] - 东部沿海地区银行理财规模单月增幅约8800亿元,占头部14家理财公司增量一半 [5] - A股市场7月普涨:上证指数涨3.5%,深证成指涨3.8%,创业板指暴涨6.2% [7] - 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4%,固收+类基金募集规模创新高 [9] - 人身险公司超30.51%实现投资收益率超5%,部分公司达8.86% [10] 区域特征 - 一线城市人均存款57.3万元,新一线41.6万元,二线28.5万元,三四线16.7万元,县城9.8万元,农村6.3万元 [12]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居民因金融知识丰富且对收益率敏感,迁移积极性更高 [12] 银行业应对策略 - 银行通过理财经理主动营销自有理财产品以留存客户 [13] - 加速产品创新并拓展代销业务,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满足客户需求 [13] - 通过优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增加非息收入,弥补存款利率下降影响 [13] 行业趋势展望 -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使存款利率维持低位,持续推动资金向高收益产品迁移 [15] - 居民风险偏好渐进提升,金融机构将推出更多适配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 [15][16]
打造利率“定价锚” 外滩15号见证30年金融变迁|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1 14:40
日均成交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突破1亿元 在热播剧《繁花》中,汪小姐因抓住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的机会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一情节,折 射出中国早期外汇市场化改革的缩影——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和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的背景下,中国 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在外汇交易中心二楼的历史展厅里,讲解员向记者讲述了外汇交易中心的诞 生背景。 同年,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入驻外滩15号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这里曾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的所在地。自1994年落户以来,外汇交易中心在承接历史的同时,开启了利率市 场化改革的进程,并逐渐成长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大型基础设施"。 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回忆道,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产品和服务单 一,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银行。而经过30年发展,如今中国银行间市场已跻身全球前列。 目前,外汇交易中心服务范围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市场及各类衍生品,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 在金融市场的脉搏跳动中,有一个数字牵动着所有资金交易员的神经——DR007。作为银行间市场7天 ...
打造利率“定价锚”,外滩15号见证30年金融变迁|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1 11:53
银行间市场规模与地位 - 银行间本外币市场2024年成交规模达2617万亿元 日均成交量超10.5万亿元 平均每秒交易金额逾1亿元 占中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交易的七成 [8]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190万亿元 位居全球第二位 [10] - 服务范围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 业务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及衍生品 [7] 市场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4年成立 从初期人工报价电话经纪发展为第四代交易系统 支持每秒撮合10万笔交易 全链路延迟仅毫秒级 [8] - 创设DR007等基准利率指标 成为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及衍生品定价锚点 [1] - 推出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FDR)和利率互换业务 塑造金融市场利率体系 [1] 对外开放机制创新 - 债券"北向通"2017年落地 境外机构可通过香港直接接入境内债券市场 截至7月末有834家境外机构通过该渠道入市 [10][17] - "互换通"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国际电子交易平台直接接入在岸利率互换市场 累计交易量超7万亿元 涉及82家境外投资者和20家境内报价商 [17] - 建立南向通、离岸回购等创新业务 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与风险对冲需求 [11] 境外机构参与情况 - 11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持有债券规模约4.23万亿元 [17] - 超1100家外资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 [1][10] -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 [7] 产品体系演进 - 1994年推出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 2006年新增人民币外汇掉期 2011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 [13] - 2005年开展外币对即期交易 2007年扩展至外币对掉期 2019年新增外币对期权 [14] - 2015年推出外币拆借业务 2019年启动外币同业存款 2020年建立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 [14]
【新华解读】经济稳健运行LPR如期持稳 改革6年持续释放效能
新华财经· 2025-08-20 13:55
LPR改革六周年成效 - LPR改革已满6年 期间两期限LPR均下行超过130个基点 带动实际贷款利率降幅远超自身降幅[1] - 改革体现六"新"特点 包括新的报价原则 形成方式 期限品种 报价行 报价频率和运用要求[6] - 利率传导机制逐步完善 打通政策利率-LPR-市场利率的传导路径 形成利率走廊[7] 当前LPR报价情况 - 8月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均为连续第三个月保持不变[3] - 持稳原因包括7天期逆回购利率稳定 银行息差收窄压力加大缺乏下调动力[3] - 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 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续创新低[3] 贷款利率水平现状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4] - 相比2019年末 企业贷款利率下降139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比2020年末下降256个基点[7]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9年末下降205个基点[7] 改革具体成效 - 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行131BP和135BP[7] - 绝大部分贷款已参考LPR定价 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7] - 建立以LPR为基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升[7] 未来改革方向 - 央行提出持续改革完善LPR 着重提高报价质量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8] - 建议扩大报价行范围至民营银行 外资行 实施动态调整机制[8] - 建议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与LPR挂钩的浮动区间" 增强存贷款利率协调联动[9] - 探索增加LPR在科创 绿色 普惠等领域结构性支持功能[9] 政策展望 - 预计年内LPR还有约10个基点的下行空间[5] - 若美联储9月再次降息 将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创造相对宽松空间[5] - 推动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需从降低抵押担保费 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4]
宽松继续,落实落细 ——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17 05:51
货币政策基调 - 央行定调国内形势更加积极,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1] - 政策强调"稳中求进",重点提及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4] - 宽松货币政策持续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护航,新增政策"连续性"和"预见性"表述以应对外部波动 [2][5] 信贷与金融结构 - 信贷结构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超60%提升至当前约70% [5] - 政策重心转向"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规模扩张,强调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等结构性工具实施效果 [2][5] - 八大重点任务包括科技创新再贷款、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 [8] 利率与汇率政策 - 利率政策强调执行监管,开展金融机构利率政策现场评估以提升定价能力,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3.3% [7] - 汇率表述缓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贬值6.0%至95.35,政策节奏"以我为主" [7] 关键经济数据 - 6月末M2余额330.3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融存量430.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9] - 超额准备金率1.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15.1%和12.2% [9] 金融改革与开放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支持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 [9] -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离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9] 房地产与风险防控 - 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落地,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9] -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启动2025年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