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资产

搜索文档
南方基金何典鸿: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改革正促使行业更加重视权益类资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37
他还表示,南方基金目前已转变思路,从过去的"重首发"转向"重持营",构建完整策略体系,提供长期 陪伴。在客户维度上,何典鸿认为需将客户属性融入其全生命周期投资规划中,使策略供给与具体场景 (如养老、教育)紧密结合,提升产品适配性。此外,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改革正促使行业更加重视权益类 资产。 人民财讯9月24日电,9月24日,在由证券时报与南方基金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证券业财富经纪高峰论坛 上,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何典鸿表示,ETF近年数量和规模增长显著,大型管理人应侧重产品 线补齐,中小管理人则倾向精品化。产品创设需基于行业趋势、投资者长期理念和获得感,核心目标是 提升投资者价值。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已超300只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37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扩容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从6月末297只增至8月21日303只 新增6只产品 [1][2] - 新增产品主要为指数增强型基金 涉及华夏基金 天弘基金 招商基金等大型机构 [2] - 博道基金首次进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其在量化领域具特色 [2] 指数增强型基金发展现状 - 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的指增基金数量增至24只 覆盖上证50 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800等指数 [2] - 24只指增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接近12% 最早产品成立于2024年12月 [3] - 指增基金具备风格清晰稳定特征 追求可持续超额收益 适合长期资金配置 [3] 投资者偏好与产品适配性 - 养老基金Y份额投资者中77%愿意承担有限或较大本金损失以获取高收益 仅23%无法接受大幅收益波动 [3] - 指增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偏好匹配 支持结合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 [3] - 权益类资产中长期复合回报率高于纯债类资产 当前经济复苏阶段权益市场有望产生超额收益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监管明确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标准 允许每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申请纳入 [2] - 产品扩容丰富养老产品矩阵 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优化市场结构 [1][4]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享受递延纳税优惠和低费率优势 建议通过分散配置控制投资节奏 [4]
股市走高带动银行理财收益冲高6%,上车时机到了吗
贝壳财经· 2025-07-30 12:27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期表现 -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率普遍在5%以上 部分进取型产品达6%以上 大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1][3] - 具体产品表现:中邮理财某混合类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6.73% 光大理财某产品达6.49% 工银理财某混合型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7.17% [3] 收益率走高的驱动因素 - 收益率上涨主要源于含权产品底层资产配置权益类资产 近期股市上涨带动理财收益 [1][3] - 上证指数近60日上涨9.03% 深证成指上涨11.12% 形成小牛市行情 [1] - 政策面反内卷、强基建等政策有力支持 增强资本市场信心 [4]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提早布局权益类资产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77万亿元 占比2.51% 较年初增0.07个百分点 [5][6] - 二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400亿至7700亿 权益类产品增长100亿至700亿 [6] - 工银理财部分产品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最高达40% 光大理财部分产品权益头寸配置0-5% [3] 行业机构战略布局 - 工银理财通过打新、定增、红利、REITs等多策略提升收益 率先推出"固收+港股IPO"策略产品 上半年参与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港股IPO项目 [6] - 光大理财表示将深度参与A股打新、定增投资、可转债投资 加大入市力度 [7] - 理财公司提升含权产品占比是大势所趋 但过程中可能出现震荡反复 [6] 投资者结构与产品选择 - 银行理财客群风险偏好保持低位 PR1和PR2风险等级产品合计占比96.6% PR3及以上产品不足3.5% [8] - 当前银行存款利率降至1%附近 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 部分投资者转向含权理财产品 [8] - 含权产品波动显著高于纯固收产品 投资者需具备较强投资定力和择时能力 [1][8] 市场前景与产品定位 - 下半年在资产荒背景下含权"固收+"理财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有望成为理财规模增长点 [9] - 理财产品净值随底层资产价格变动 "固收+"产品呈现高波动高收益特征 [9] - 投资者需结合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周期选择产品 可通过"目标赢"类产品锁定收益 [9]
新基金发行全面提速 增量资金快速进场
快讯· 2025-07-24 22:41
新基金发行提速 - 15只基金于7月24日集中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1] - 多只基金将募集期压缩至3至5天 [1] 增量资金与市场动能 - 增量资金快速进场 [1] - 机构对市场持积极判断 [1] - 权益类资产吸引力上升 [1] - 资金面形成正向循环 [1] - 为后续市场行情积蓄动能 [1]
睿远基金饶刚、侯振新:优选高性价比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7-17 13:05
经济表现 - 2025年1-5月美元口径出口金额增速达+6.0%,受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驱动的抢出口带动 [1] - 2025年1-5月社零累计同比+5.0%,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增速中枢回升 [1] - 投资端在国内有效需求偏弱背景下延续2024年来低位波动态势 [1] 市场表现 - 二季度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分别上涨4.1%和3.3%,呈现V型走势 [1] - 二季度1年和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从季初1.54%、1.81%下降至季末1.34%、1.65% [1] - 美元指数显著走弱推动国内降息降准落地,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 [1] 基金配置 - 股票仓位维持较高水平,加仓方向为估值低位且预期收益率高的消费电子龙头和优质保险股 [2] - 减仓互联网龙头和电网相关公司,前者因DeepSeek事件推动估值快速上行,后者因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2] - 转债仓位进一步降低,持仓以低估值的债性转债品种为主 [2] - 纯债方面及时加仓长端利率债,对冲权益资产波动 [2] 后市展望 - 下半年经济挑战来自抢出口和抢生产效应导致的需求前置,以及以旧换新政策面临高基数压力 [3] - 机遇来自中美关税谈判可能下调税率,以及美国降息概率提升带来的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 [3] - 继续看好无风险利率低位环境下性价比更优的权益类资产,重视股债组合对风险收益比的改善作用 [3]
6.6犀牛财经早报:前五月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7.46% 中芯国际子公司拟出售中芯宁波14.83%股权
犀牛财经· 2025-06-06 01:36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 - 年内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突破4264.37亿份,权益类基金占比超46% [1] - 5月份单月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15只,连续第三个月突破百只关口,平均认购周期为20.97天 [1] - 机构加速布局权益类资产,因A股盈利增速边际改善预期与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共振 [1] 私募证券产品表现 - 前五个月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达7.46%,量化股票多头表现相对突出 [1] - 前5个月私募行业累计备案私募证券产品达4361只,同比增长45.03%,头部量化私募旗下产品发行火爆 [2] - 中长期资金大量进场有望推动A股走出结构性牛市 [2] 债券市场动态 - 5月7日至6月5日全市场发行202只科创债,规模超3883亿元,银行机构发行规模达2010亿元占比超50% [2] - 6月6日至6月10日还有6只科创债即将启动发行 [2] 港股市场趋势 - 中资企业赴港IPO迎来大爆发,呈现"A to H"加速势头,港股折价情形逐渐转变 [3] - 港股市场当前兼具估值安全边际、产业升级动能与流动性支撑,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3]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出现超越A股的"倒挂"现象,显示港股流动性大幅改善 [3] 制冷剂行业 - 第三代制冷剂R32国内均价突破5万元/吨,同比增长42%,行业毛利润达3.5万元/吨同比增加超1万元/吨 [4] - 配额管理下第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4] 科技企业动态 - 快手旗下可灵AI月度付费金额连续两月破1亿元,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 [5] - OPPO与大众汽车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将5G等蜂窝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予大众全球产品线 [5] - 名创优品被传已聘请摩根大通和瑞银安排分拆TOP TOY在港IPO,公司不予置评 [5] 公司股权变动 - 中芯国际全资子公司拟向国科微出售中芯宁波14.83%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中芯宁波股权 [6] 高管人事变动 - 万联证券解聘刘康莉财务总监职务,聘任蔡荣为财务总监,刘康莉继续担任副总裁等职务 [8] - 大族激光管理与决策委员会副主任赵光辉辞职,将继续担任IT大客户市场总部总经理等职务 [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25%,标普500跌0.53%,纳指跌0.83% [9] - 特斯拉股价暴跌14%,盘中一度跌近18%,科技七巨头多数下跌 [9] - 美债收益率全线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约3个基点 [9]
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2期:固收类理财占主导,权益类基金成主流
华创证券· 2025-06-05 1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19 - 30日,理财产品新发以封闭式净值型、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为主,理财公司发行领先,投资者偏爱中短期产品;基金新发权益类主导但情绪审慎,工具化与主题化产品扩容,头部效应强化;保险产品新发略降,分红险占比有变化,年金险浮动收益型占比提升,预计预定利率后续或下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全市场新发3088款理财产品,封闭式净值型占72.38%,风险集中于二级产品 [10] - 固定收益类产品新发2991只,占96.86%,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1% [13] - 理财公司发行2681只,占86.82%,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5% [13] - 期限3年以下产品新发占98.06%,1 - 3年产品数量最多 [13] - 投资起点1元及以下产品新发1966款,占63.67%,业绩比较基准2.59% [13] 新发市场规律总结 - 固收 + 策略成主流,权益配置谨慎,机构用“非标增厚”及衍生品策略维持竞争力 [18] - 渠道优势分化,策略分层清晰,行业集中度较高,国有理财公司推动大规模、主题化产品发行,中小银行产品同质化明显 [20][21]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农银理财“理财农银同心·灵珑优选配置第47期理财产品(优享)”多资产配置和渠道优势提升收益弹性 [22] - 招银理财“招睿焦点联动黄金定开1号”挂钩黄金衍生品,分级设计拓展收益边界 [22] - 浙江富阳农商行“丰收富盈2025年第103期”业绩基准低,募集受限 [23] - 贝莱德建信“贝远美元固收产品”契合跨境配置需求,但规模扩张受渠道短板制约 [24]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57只,合计发行规模354.10亿份,呈“数增量减”走势 [25] - 股票型基金发行38只,份额167.58亿元,占47.32%,平均单只规模4.41亿元 [28] - 债券型基金新发14只,合计规模166.96亿元,受利率波动影响,平均发行份额11.93亿元 [28] 新发市场规律总结 - 权益类产品主导发行,但市场情绪趋于审慎,投资者乐观预期与短期流动性压力矛盾 [31] - 工具化与主题化产品加速扩容,指数型基金占新发权益产品主流,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批 [32] - 头部效应持续强化,头部机构在发行和托管方面集中度高,中小机构募资难 [33]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中航中债 - 投资级公司绿色精选指数A发行规模34.50亿元,契合“双碳”政策下ESG资产配置需求 [38] - 西部利得月月兴30天持有A满足个人投资者流动性与收益诉求,但发行规模不大 [38] - 博时中证A50ETF发行规模低,反映宽基ETF赛道同质化竞争严重 [40] - 泰信智选量化选股A发行份额低,体现投资者对策略透明性与稳定性的要求 [40] 保险产品 - 人寿保险上市新产品18款,分红险6款占33%,传统险12款占67%,无新发万能型产品,分红险占比有变化 [41] - 年金险新品上市15款,分红和万能合计浮动收益型占比约50%,养老型年金保险占比持续提升 [42] - 预计7月下旬大概率调降预定利率研究值,当前大部分产品维持预定利率上限,小部分浮动型产品已下调 [46]
合理优化银行理财资产配置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16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5月26日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1] - 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 其中银行机构贡献320亿元 理财公司贡献1740亿元 [1] - 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 债券投资占比43.9% 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3.3% 同业存单占比13.5% [2] 存款利率调整影响 - 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1/2年期定期利率分别降至0.95%和1.05% 3/5年期分别降至1.25%和1.3% [1]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理财以稳健特征吸引投资者关注 [1] 产品结构与发展趋势 - 银行理财市场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日益多元化 [2] - 理财公司积极拓展母行外代销渠道 30家公司实现跨行代销 [2] - 多家理财公司推出多资产系列产品 结合权益类资产成长性构建科学配置模型 [2] 权益类资产配置建议 - 权益类资产在低利率时代配置价值凸显 但需结合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配置比例 [3] - 建议构建现金/债券等防御性资产与权益类成长性资产的多元化组合 [3] - 应树立长期投资观念 通过持有周期熨平短期波动 [3] 行业创新方向 - 理财公司深化权益市场投资布局 优化产品设计适配不同风险偏好 [1] - 中小银行通过代销产品布局财富业务 提升投资者吸引力 [2]
险资一季度买爆债券股票,机构持续看好长久期债券和高分红股票
广州日报· 2025-06-02 14:16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1] - 一季度持续加大债券和股票投资力度 [1] - 拓宽保险投资渠道成为稳定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 [1] 债券投资情况 - 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达16.1万亿元,环比增加超1万亿元,占比首次突破51%,创历史新高 [2] - 财险公司债券配置规模达9093亿元,占比突破40% [2] - 我国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分别上升20.5bp及18.3bp [2] 权益类资产投资情况 - 一季度人身险及财险机构股票配置比例分别达8.4%及7.6%,创近年来新高 [3] - 权益类资产成为险资收益突围的关键 [3] - 保险资金在A股的前十大重仓行业包括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电信服务、硬件设备、电气设备、有色金属、化工,持仓市值均同比大幅提升 [3]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获批规模已达2420亿元 [3] - 试点基金主要投向境内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优质上市公司,追求中长期稳健增值 [3] - 以鸿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股及H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