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红利

搜索文档
中国制造出海闯三关,工程师红利正在释放
第一财经· 2025-05-07 02:15
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 - 中国制造业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从互联网行业延伸至新能源、医药、餐饮饮料、汽车等多个领域,智能制造成为重点布局方向 [1] - 制造业企业占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年收入的40%,年业务增长率超20% [1] - 行业核心命题为"建班子、塑品牌、拓市场",工程师红利推动"智造全球"新时代 [1] 应对关税壁垒策略 -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冲击电子、汽车零部件及消费品行业,企业转向轻资产模式开拓北美市场 [2] - 康冠科技通过墨西哥工厂和亚马逊电商渠道布局北美,保持品牌声浪的同时控制投资风险 [2] - 墨西哥人工成本持续上涨,2024年最低工资上调20%,2025年再涨12%,企业面临营收平衡挑战 [3] 全球化生产布局 - 企业采取多区域市场策略,重点开拓拉美、北美、印度及中东非、中东欧等增量市场 [4] - 波兰工厂选址考虑劳动力成本(欧洲中下水平)、环保限制(ESG要求)及物流效率(交期缩短至3-4周) [4] - 德赛西威德国工厂已投产,西班牙工厂2025年底竣工,主要服务大众、沃尔沃等欧洲客户 [8] 人才战略升级 - 企业招聘重心转向"技术攻坚+本地化运营"双轨并行,人工智能工程师需求领跑 [8] - 德赛西威海外订单年化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120%,需大量工程技术人员支持 [8] - 新加坡高端人才招聘难度增加,企业需通过本土化机制和文化融合提升吸引力 [9] 品牌建设与营销 - 皓丽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定位"创新精神的价格驱动者",线上(YouTube/Facebook)与线下渠道结合 [11] - 领英中国服务企业客户总数2024年翻倍至2000家,通过数据洞察和本地化实践助力品牌叙事 [12] - 企业需构建"国情、商情、人情"认知体系,将供应链韧性转化为产业链主导力 [12]
二十年坚持不懈 达跬步千里之效
证券时报· 2025-05-06 17:51
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的成功因素 - 集群企业共同的精神基因是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的不懈追求 [1] - 原创性研发的必要性在于特高压领域海外缺乏成熟技术和设备,无法通过购买或学习获得 [1] - 引领性研发的动力来自中国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如电流从5000A提升至8000A、从常规直流到柔性直流、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技术突破 [1] - 中国是全球唯一成功建设并商业化运行交、直流特高压电网的国家,集群技术水平与工程应用同步发展 [1] - 创新转化不仅依赖5%的研发投入强度,更依托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工程师红利和研发人员持续解决问题积累的经验 [1] 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特高压产业发展 - 过去1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2.6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翻倍,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 - "西电东送"工程输电能力超3亿千瓦,支撑东中部地区约20%的用电需求 [2] - 截至3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达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 - 未来特高压产业需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策略 - 集群企业选择打破"内卷式"竞争,加强合作协同,聚焦各自核心优势 [2] - 合作涵盖集群内企业、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间的密集交流 [2] - 从技术创新到产业集群建设,集群将持续支撑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相关企业动态 - 长高电新正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 [3] - 行业通过二十年坚持不懈实现技术积累与突破 [3]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最新出来的一季度出口数据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14 09:19
出口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8%,与去年全年增速5.86%基本持平 [1][7] - 3月单月出口同比增速达12.4%,显著高于1-2月累计增速2.3%,环比1-2月累计值为-41.9%,优于过去十年季节性均值-46.5%和五年均值-44.1%,显示实际表现强劲 [1][7] - 3月出口增速超市场预期(Wind口径预期3.5%)[8] 区域市场结构 - 3月单月对印度、非洲、拉美出口增速均超20%,一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印度13.8%、非洲11.3%、拉美9.6% [2][8] - 其他重点区域一季度增速:中国香港8.3%、东盟8.1%、美国4.5% [2][8] - 出口市场格局:东南亚南亚(东盟17.1%+印度3.7%)、欧洲(欧盟14.3%+英国2.2%)、美国13.5%、日韩8.4%、中国香港8.3%、拉美7.7%、非洲5.4% [2][8] - 东南亚南亚与欧洲合计占比近40%,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 [2][8] 商品结构特征 - 3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7.3%,家电同比12.5%,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纱线/箱包/服装/玩具)合并增速10.1% [3][9] - 工程师红利、规模经济、供应链效率共同支撑高中低端产品竞争力 [3][9] - 汽车及底盘出口一季度同比仅2.2%,显著低于过去四年双位数增长,主因海外渗透率提升和贸易环境波动 [4][11] - 汽车出口占比从2022年1.7%升至2023年3.3%,2024年一季度回落至3.0% [12] 电子产品与关税动态 - 3月电子产品(手机/电脑/集成电路)合并出口增速4.8%,一季度累计增速6.0% [5][13] - 美国4月11日宣布豁免消费电子"对等关税",但4月13日又表示将征收特定行业关税,政策反复增加不确定性 [5][13] - 欧盟与中国正协商为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消2024年反补贴税 [4][11] 政策与趋势展望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将深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 [9] - 需求端对冲策略:激活占GDP40%的居民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能供需比 [6][15] - 制造业护城河源于规模经济(中国/印度)、工程师红利(中国/韩国)、低成本替代(越南)等要素组合 [10]
特朗普关税战 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0 01:00
关税战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 中短期内关税战对创投行业有利空影响[1] - 长期来看全球贸易秩序将重塑 形成以漂亮国和中国为核心的两个贸易圈[1] - 中国作为出口主导国家 建立自主贸易圈的难度大于漂亮国[1] - 贸易秩序重塑过程可能为创投行业带来新机会[3] 历史经验与产业突破 - 上世纪末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是漂亮国希望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巩固美元地位[5][6] - 中国在20年内将光伏 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发展至全球第一 超出漂亮国预期[6] - 半导体产业已承受多年打压 中国近10年通过国家大基金和科创板重点发展该产业[8] - 中国半导体产业已实现大部分环节自主替代 解决0-1问题 先进制程通过技术曲线突破[8] - 工程师红利和内卷优势使中国在半导体等产业具备独特竞争力[9] 创投行业案例 - 某成都VC机构因严格执行LP的5000万元资产上限要求 错过10倍回报项目但获得LP持续支持[11][12][13][14][15] - 该案例体现的诚信原则成为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背书[15] - 军工类项目存在资产表外情况导致尽调复杂度增加[12]
特朗普关税战 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10 01:00
关税战对创投行业的影响 - 中短期内关税战对创投行业有利空影响 但长期来看将推动全球贸易秩序重塑 中国以出口为主 建立自身贸易圈的难度大于美国 [1] - 贸易秩序重塑可能为创投行业带来新机会 [3] 历史经验与行业韧性 - 上世纪末美国邀请中国加入WTO的真实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转移通胀并巩固美元地位 但低估了中国在光伏 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速度 20年内实现多个领域全球领先 [5][6] - 半导体行业虽面临关税战后续打压 但中国已通过10年布局实现大部分环节自主替代 国家大基金一期和科创板为关键支持 工程师红利和内卷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8][9][10] 创投行业案例与价值观 - 某成都VC机构因严格执行LP要求(项目资产不超5000万元)而错过10倍回报项目 但诚信赢得LP持续支持 追投率超70% 并成为行业背书 [12][13][14][15][16] - 行业在大是大非面前需坚守立场 半导体等领域的发展印证了长期韧性 [17]
打破“孔雀大厂飞”,如何让中小企业享受工程师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7 15:35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摄图网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在加快释放。新华社近日报道称,有外媒评价: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 产生巨大回报。美国一家智库机构的数据显示,2 0 2 2年,在全球排名前2 0%的人工智能研究 人员中,有4 7%的人本科学业是在中国完成的,而在美国读完本科的仅占1 8%。 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 0 2 4》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世界第1 0位。中国经 济的发展动力正从人口红利向知识红利转变。 这体现出我国工程师人才供需存在"温差"。行业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市 场影响力,其创新研发的诉求也更加体系化,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协同方式还是持 续投入,都有较为清晰、完善的思路。而研发更加灵活、人才需求更加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很 难套用这种培养供应模式,也难以和大型企业集团竞争人才。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工程师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某种程 度上说,工程师的质量决定着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否进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制造业单项 冠军企业。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难以建立起大型企业那样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企业研发创新依赖于高校 ...
【广发宏观团队】规模+效率就是护城河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4-06 10:30
内容 第一, 规模+效率就是护城河。 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数据来看,199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大致比重(Impact of a country on world MVA)为3%左右,当年排名1-10的分别为美国(22%)、日本(14%)、德国(10%)、意大利(5%)、英国(4%)、中国(3%)、法国(3%)、巴西 (3%)、墨西哥(2%)、加拿大(2%)。 同样是UNIDO数据,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大约为31%。2021年排名2-10的分别为美国(16%)、日本(6%)、德国(5%)、印度(3%)、 韩国(3%)、英国(2%)、意大利(2%)、法国(2%)、墨西哥/越南(1%)。 变化的不止是规模,还有效率。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公布的CIP指数(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来看,1990年中国的CIP排名为35 位,德国为第1位,日本、美国分列第2和第3位。2021年中国的CIP排名已处于第2位,德国为第1位,爱尔兰和韩国分列第3第4位,美国为第5位。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第9期) 广发宏观周度述评(第1-8期,复 ...
专访华泰证券易峘: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AI相关投资或有效推动GDP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13:47
消费表现与政策分析 -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从去年12月的3.8%回升至5%,显示消费需求企稳,餐饮等服务类消费回升更明显[5] - 以旧换新补贴从2024年的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预计拉动社零年化增速0.9-1.2个百分点,1-2月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2%、11.7%和10.9%[6] - 新增补贴品类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及家电(净水器、洗碗机等)可能呈现更强增长,政策对二季度消费拉动效果更显著[7] 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路径 - 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每20bp可减少居民房贷支出约450-500亿元,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零比例约0.1%[9] -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等同降息,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改善居民现金流,提振可支配收入[9] - 稳定房市股市资产价格(如专项债收储、央国企市值管理)有望修复居民未来收入预期[10] 经济增长新引擎 - AI+相关投资进入"井喷"阶段,涵盖软硬件及基础设施,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应用场景优势,投资增速或超美国2023-2024年水平[12] - 出口经工作日调整后1-2月增速为7.6%,但二季度后支撑可能减弱,需依赖地产企稳及促消费政策提升内需[11] - 地产去杠杆周期初现曙光,对经济拖累减缓,但需关注出口波动影响[2]
专访华泰证券易峘: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AI相关投资或有效推动GDP增长|大咖谈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7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商务部将围绕扩消费开展四方面工作,目前消费需求有所企稳,以旧换新补贴扩容或拉动二季度消费,相关政策有望改善居民收入现金流和未来收入预期;地产去杠杆周期初现曙光,需关注出口波动,AI+相关投资有望推动GDP增长 [1][2] 消费表现 - 目前社零增速回升,餐饮及通讯器材类消费领跑,消费需求有所企稳,服务类消费回升明显 [3] - 2024年以旧换新补贴1500亿元拉动1.3万亿元相关产品销售额,今年补贴拟增至3000亿元,1月初已下达810亿元 [4] - 今年1 - 2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2%、11.7%和10.9%,汽车销售“量增价跌” [4] - “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拉动系数或在1.3 - 2.3,补贴扩至3000亿元或带动社零年化增速0.9 - 1.2个百分点 [4] 政策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效果 - 《方案》从多维度发力,多部门配合推出消费补贴计划,“以旧换新”等政策二季度对消费提振效果或明显 [5] - 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或改善居民收入现金流 [6] - 调降房贷利率每20bp有望每年减少居民房贷支出约450 - 500亿元,占居民房贷总支出约1.5%,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年度社零比例均约0.1% [6] - 稳定房市股市等资产价格,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有望提振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7] 经济形势及关注领域 - 出口与消费拉动经济的动能转换需关注,地产周期、财政支出、私有部门信贷需求是经济周期筑底关键变量 [8] - 经工作日调整后1 - 2月出口增速7.6%,二季度后出口对经济支撑或减弱,需加码稳内需政策 [8] 经济增长重要增长点 - AI相关投资增量可能推动GDP增长,私有部门主导的AI+相关投资有望进入“井喷”阶段 [2][9] - 中国具备工程师红利等优势,AI投资周期可能比美国2023 - 24年间速度更快、热度更高、影响更大 [9]
近2000万工程师!我国第二波“人口红利”如何充分释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5 11:47
中国工程师红利与产业升级 - 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总量接近2000万人,规模与G7国家总和相当,其中AI研究人员占全球50% [1] - 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人增至2020年1765.3万人,年均增速6.3%,规模为欧盟1.2倍、美国2.6倍 [2] - 比亚迪工程师数量从1万增至2024年超10万,吉利通过"左厂右校"模式培养20万毕业生中4万成为技术骨干 [2][3] 工程师队伍结构现状与挑战 - 当前工程师专科占比近40%,硕士博士不足9%,梯度不合理需优化 [3] - 卓越工程师被列为国家战略人才,2024年首次表彰国家级团队,32所高校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4] - 教育部推动"四新"2.0建设,聚焦18个关键领域与企业共建200多门核心课程 [4][5] 产教融合培养机制创新 -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校企"三共同四贯通"模式(招生/培养/选题/成果共享) [5] - 高校联合央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等特色学院,聘任2万余名企业导师 [5] - 培养方式强调科教融汇,学生需在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创新实践 [5]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扩大优质本科及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弥补卓越工程师短缺 [6] - 工程师红利推动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典型案例为新能源车企技术突破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