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搜索文档
晶科能源中报巨亏29亿、毛利率降至-2% 有息负债半年增加65亿、经营现金净流出额翻倍
新浪财经· 2025-09-02 10:08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318.31亿元同比减少32.63%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较去年同期12亿元大幅转亏[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79.9亿元同比减少25.6% 环比增长29.9% 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5.2亿元同比暴跌6336.8%[1] - 上半年毛利率为-2%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为-9.1%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1] 行业状况 - 多家光伏企业陷入亏损或亏损扩大 包括隆基绿能亏损25.69亿元 天合光能亏损29.18亿元 晶澳科技亏损25.80亿元和通威股份亏损49.55亿元[1] - 阳光电源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6% 正泰电器净利润25.54亿元同比增长33% 横店东磁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59%[2] - 光伏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行业产能过剩引发激烈价格战导致企业普遍陷入亏本销售[1] 运营与现金流 - 资产负债率达74.07%较2024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率达32.47%较2024年末激增5.92个百分点 半年内增加约65亿元[2] - 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8.1亿元净流出金额同比翻番 第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11.9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57.3%和54.5%[2] - 存货余额128.9亿元较年初增加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79.52天同比仍处于高位水平[2] 市场地位与展望 - 组件出货量累计约350GW保持全球第一地位 但面临以价换量的现实[3] - 行业整体复苏需要相当长时间 只有具备规模化优势 品牌溢价 领先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才能度过寒冬[3] - 多元化业务布局或技术优势成为企业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2]
大越期货聚烯烃早报-20250902
大越期货· 2025-09-02 02: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LLDPE今日走势震荡,塑料主力合约盘面震荡,农膜需求回升但仍较往年偏弱,产业库存中性 [4] - 预计PP今日走势震荡,PP主力合约盘面震荡,近期有新产能投放,下游管材、塑编等需求均有所改善,产业库存中性 [8] - 主要逻辑为成本需求,受国内宏观政策推动,主要风险点是原油大幅波动、国际政策博弈 [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LLDPE概述 - 基本面: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7月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7.2%,彭博社报道针对石化与炼油行业的全面改革方案预计9月出台;农膜企业开工小幅回升,整体需求仍较往年偏弱,其余包装膜等受旺季临近影响需求增加,当前LL交割品现货价7250(-20),基本面整体中性 [4] - 基差:LLDPE 2601合约基差-20,升贴水比例-0.3%,中性 [4] - 库存:PE综合库存48.7万吨(-7.8),中性 [4] - 盘面:LLDPE主力合约20日均线向下,收盘价位于20日线下,偏空 [4] - 主力持仓:LLDPE主力持仓净空,减空,偏空 [4] - 利多因素:成本支撑、反内卷政策 [6] - 利空因素:需求偏弱 [6] PP概述 - 基本面: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7月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7.2%,彭博社报道针对石化与炼油行业的全面改革方案预计9月出台;PP有新产能投放,下游逐渐转向旺季,管材、塑编等需求均有所改善,当前PP交割品现货价6950(-50),基本面整体中性 [8] - 基差:PP 2601合约基差-15,升贴水比例-0.2%,中性 [8] - 库存:PP综合库存53.9万吨(-3.4),偏空 [8] - 盘面:PP主力合约20日均线向下,收盘价位于20日线下,偏空 [8] - 主力持仓:PP主力持仓净多,增多,偏多 [8] - 利多因素:成本支撑、反内卷政策 [9] - 利空因素:需求偏弱 [9] 供需平衡表 - 聚乙烯:2018 - 2024年产能不断增长,2019 - 2024年产能增速在5.1% - 19.0%之间;产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净进口量有一定波动;PE进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46.3%逐渐降至2023年的31.1%后在2024年略有回升;表观消费量和实际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费增速有波动 [16] - 聚丙烯:2018 - 2024年产能持续增长,2019 - 2024年产能增速在8.4% - 19.0%之间;产量总体上升;净进口量有波动;PP进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18.6%逐渐降至2023年的8.4%后在2024年略有回升;表观消费量和实际消费量总体上升,消费增速有波动 [18]
海泰新能25Q2营收7.05亿元 环比增长60.23%
搜狐财经· 2025-09-01 10:13
行业整体状况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行双重压力 主产业链制造类企业经营整体承压[1] - 行业处于阶段性供给过剩格局 低价无序竞争影响正常产业生态和健康发展[1]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保持稳定增长 2025年1-6月国内新增装机212.21GW 同比增长107%[1] - 2025年1月政策修订引发抢装潮 5月国内新增装机达92.92GW 同比增长388.03%创历史新高[1] - 政策过渡期结束后装机量出现下滑[1] 公司经营表现 - 海泰新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45亿元 第二季度营收7.05亿元环比第一季度4.40亿元大幅增长60.23%[1] - 行业存在增产不增利现象 产品销售价格与成本倒挂导致企业产生亏损[1] 政策与行业治理 - 国家层面主管部门提出明确指导意见 开展全方位专项反内卷治理工作[2] - 企业通过自发倡议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加速推动产能整合与价格自律措施落地[2] - 支持技术创新以实现产品差异化 市场高端化和制造品牌化的行业格局[2] - 以技术引领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 公司发展战略 - 强化国内市场渠道建设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2] - 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2] - 充分挖掘当地客户与资源[2] - 在光伏电站业务基础上推动支架 储能和电站运维板块发展 打造新利润增长点[2]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
大越期货聚烯烃早报-20250901
大越期货· 2025-09-01 02: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LLDPE今日走势震荡,其主力合约盘面震荡,农膜需求回升但仍较往年偏弱,产业库存中性 [4] - 预计PP今日走势震荡,其主力合约盘面震荡,近期有新产能投放,下游管材、塑编等需求均有改善,产业库存中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LLDPE情况 - 基本面: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7月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7.2%;针对石化与炼油行业的全面改革方案拟9月出台;农膜企业开工小幅回升,整体需求仍偏弱,包装膜等需求增加;当前LL交割品现货价7270(-10),基本面整体中性 [4] - 基差:LLDPE 2601合约基差-17,升贴水比例-0.2%,中性 [4] - 库存:PE综合库存48.7万吨(-7.8),中性 [4] - 盘面:LLDPE主力合约20日均线走平,收盘价位于20日线下,偏空 [4] - 主力持仓:LLDPE主力持仓净空,减空,偏空 [4] - 利多因素:成本支撑、反内卷政策 [6] - 利空因素:需求偏弱 [6] PP情况 - 基本面: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7月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7.2%;针对石化与炼油行业的全面改革方案拟9月出台;PP有新产能投放,下游逐渐转向旺季,管材、塑编等需求均有改善;当前PP交割品现货价7000(-0),基本面整体中性 [8] - 基差:PP 2601合约基差26,升贴水比例0.4%,中性 [8] - 库存:PP综合库存53.9万吨(-3.4),中性 [8] - 盘面:PP主力合约20日均线向下,收盘价位于20日线下,偏空 [8] - 主力持仓:PP主力持仓净多,翻多,偏多 [8] - 利多因素:成本支撑、反内卷政策 [9] - 利空因素:需求偏弱 [9] 现货与期货数据 - LLDPE:现货交割品价格7270(-10),01合约价格7287(-71),基差-17,仓单8067(+398) [11] - PP:现货交割品价格7000(0),01合约价格6974(-46),基差26,仓单12925(-1130) [11] 供需平衡表 - 聚乙烯:2018 - 2024年产能逐年增长,2025E产能预计达4319.5;产量、净进口量、表观消费量等数据有相应变化 [16] - 聚丙烯:2018 - 2024年产能逐年增长,2025E产能预计达4906;产量、净进口量、表观消费量等数据有相应变化 [18] 主要逻辑与风险点 - 主要逻辑:成本需求,国内宏观政策推动 [7][10] - 主要风险点:原油大幅波动、国际政策博弈 [7][10]
万润新能上半年营收增长50.49%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增九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1:17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增速大幅领先行业整体水平 [1] - 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二 通过拿下宁德大单预计年均贡献20万吨以上销售量 [1] -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减亏 受益于产品质量 市场开拓能力及海外战略布局 [2] 技术研发与创新进展 - 在固态电池材料 钠离子电池材料 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剂等新产品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2] - 固态电池材料在聚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等路线布局研发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2] - 补锂剂适配磷酸铁锂电池体系 能有效减缓容量衰减 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2] - 报告期内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2] 行业动态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比近77% [1] - 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双重驱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增长势头强劲 [1] - 行业竞争激烈 头部企业举行闭门会议商讨应对产能过剩 倡议抵制恶性价格竞争并推动建立高标准行业准入门槛 [3] - 市场观点认为成功的反内卷有望带动锂电产业价格全面回升 [3]
双星新材Q225业绩符合业绩预告;行业产能依然过剩
2025-08-31 16:21
**公司:双星新材** [1][3][4][6][8][10][11][13][21][24] * **业绩表现** * H125营收26.26亿元,同比下滑7% [1] * H125净亏损1.49亿元,落在业绩预告低端 [1] * Q225营收环比下滑10%,净亏损扩大至1.07亿元,较Q1翻一倍多 [1] * Q225毛利率/净利率为-1.5%/-8.6%,而Q1分别为+3.9%/-3.1% [1] * H125毛利率回升至1% [1] * 公司未提供业绩指引 [3] * **分业务表现** * H125光学膜收入11.83亿元,占总收入45%,同比下降8%,毛利率5% [8] * H125新能源膜收入同比下降98%,收入贡献从H124的8%降至几乎为零,毛利率同比进一步下降2.87个百分点至-7% [8] * BOPET收入同比增长10%,但毛利率为-13% [8] *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7.30元不变 [3][4][21] * 股价对应19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PE)以及0.7倍市净率(PB) [3][8] * 市场预测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UBS稀释后)分别为0.10/0.31/0.41元 [4] * **风险因素** * 基膜、涂布产能爬坡慢于预期 [11] * 光学膜和光伏背板膜行业竞争超预期 [11] * 面板和MLCC行业需求差于预期 [11] * 来自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加剧 [11] * PET铜箔进展慢于预期,传统铜箔价格下降快于预期 [11] * **量化评估** * 未来六个月行业结构、监管环境、股票各方面情况、下一期每股收益相较于市场预期、下一次盈利业绩的风险均评估为“3”(不变/均衡/相符) [13] **行业:BOPET(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8] * **行业状况** * 尽管近期出台反内卷政策,但产能过剩依然存在 [8] * H125国内BOPET产能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24年的14%有所放缓 [8] * 行业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74%、2024年的66.1%进一步降至H125的65.6% [8]
天洋新材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39.15%,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30 23: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4.68亿元,同比下降28.88%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056.26万元,同比下降139.1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9亿元,同比下降32.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02.47万元,同比收窄18.71% [1] - 毛利率22.36%,同比提升30.42%,但净利率-1.95%,同比下降392.48% [1] - 三费占营收比16.98%,同比上升53.05%,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计7951.77万元 [1] - 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100%,每股净资产3.53元,同比下降12.6%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1元,同比改善90.44% [1] - 货币资金2.45亿元,同比下降13.24%,应收账款3.58亿元,同比下降24.28% [1] - 有息负债5.57亿元,同比下降30.25% [1] 业务运营 - 光伏封装胶膜业务因行业低价竞争导致"量增价减",2024年销量增长31.79%但亏损加剧 [7] - 公司调整光伏业务策略,优化组织结构、暂停低效产线、升级设备,提升人均效能 [7] - 电子胶业务2024年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30.88%,年产能约1730吨 [8] - 电子胶业务重点开拓新能源汽车、摄像/声学模组、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客户 [8] - 电子胶主要客户包括歌尔、欧菲光、丘钛、华勤、汇川技术等,年供货量约2000万元 [6] - 公司针对TOPCon等N型组件开发的专用封装胶膜已投入市场,并持续研发新产品 [5]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 - 控股股东和控制权拟变更,股份转让协议已于2025年4月签署,5月取得交易所确认表 [6][9] - 公司历史上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7.75%,但2024年ROIC为-8.29%,投资回报较差 [3] - 公司上市以来已有7份年报,亏损年份3次,生意模式较为脆弱 [3]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比例为47.45%,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为-7.5% [4]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3.06%,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值为负 [4] 行业与战略 - 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公司以减亏、扭亏为目标,动态调整产销平衡点 [5][7] - 公司放缓新产能投产速度,聚焦内部降本提效和外部新机会拓展 [7] - 依托高分子材料技术积累,开拓高毛利、高增长的新型膜类材料应用市场 [7] - 电子胶业务增量集中在智能穿戴、声学模组、汽车电子、电机工控等领域 [8]
半年巨亏29亿,152亿江西首富李仙德“压力山大”
搜狐财经· 2025-08-30 12:56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318.31亿元 同比减少32.63% [2][5] - 归母净利润-29.09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且降幅达342.38% [2][5] - 扣非净利润-31.75亿元 同比暴跌1560.33%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8.12亿元 主要因销货款减少 [7] - 总资产1191亿元较上年末减1.66% 净资产294.04亿元减8.99% [7] - 资产负债率74.07% 较上年末上升2.08个百分点且高于行业平均 [7] 行业环境状况 -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主因市场竞争加剧及产能过剩 [2][6][8] -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超1100GW 而全球与中国乐观需求仅600GW/250GW [8] - 2025年一季度31家A股光伏企业净亏损125.8亿元 亏损幅度同比增274.3% [7] - 2024年以来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7] - 电池片与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 多晶硅与硅片出现负增长 [8] - 三大环节主流型号价格较2020年高点降幅超80% [8] 同业对比情况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 天合光能-29.18亿元 晶澳科技-25.8亿元 通威股份-49.55亿元 [7] - 多家光伏巨头上半年均出现重大亏损 [7] 公司运营动态 - 产品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 累计组件出货量达350GW [4][5] - 费用化研发投入11.75亿元 同比减少56.95% 研发费用率降至3.69% [7] - 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高效管理为核心战略应对行业挑战 [8][9] - 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升级及精益运营降本增效 [9] 创始人财富变动 - 实控人李仙德家族财富152亿元 较上年缩水63.1亿元 较高点2023年353亿元缩水201亿元 [3][10] - 目前位列江西富豪榜首 新财富500创富榜第222名 [3][10] 公司发展历程 - 2006年由李仙德与李仙华共同创立 最初为昱辉阳光做产业配套 [11] - 2010年于纽交所上市 系金融危机后国内首家在美上市光伏企业 [13] - 2015年组件出货量4.51GW 成为全球第三大组件制造商 [16] - 2023年组件出货量78.52GW 第五次登顶全球出货冠军 [17] - 2024年营收924.71亿元同比降22.08% 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降98.67% [18]
碳酸锂数据日报-20250829
国贸期货· 2025-08-29 0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能源“反内卷”背景下,磷酸铁锂产能出清受关注,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商讨应对产能过剩方案及低碳转型路径 [3] - 虽江西云母端减产,但海外矿、海外盐湖及国内合规矿形成补充,供给端呈内部结构调整;需求端周产基本维稳,上游向下游转移但实际消耗有限;基本面期价支撑性弱,预计震荡偏弱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价格 - SMM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80000元/吨,跌1600元;SMM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7700元/吨,跌1600元 [1] - 碳酸锂期货合约收盘价均下跌,如碳酸锂2605收盘价76300元/吨,跌2.38% [1] 锂矿价格 -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平均价889美元/吨,跌31美元 [1] - 锂云母(Li20:1.5%-2.0%)平均价1205元/吨,跌40元;锂云母(Li20:2.0%-2.5%)平均价1915元/吨,跌55元 [2] - 磷锂铝石(Li20:6%-7%)平均价6425元/吨,跌285元;磷锂铝石(Li20:7%-8%)平均价7500元/吨,跌275元 [2] 正极材料价格 - 磷酸铁锂(动力型)平均价35205元/吨,跌385元 [2] - 三元材料523(单晶/动力型)平均价119100元/吨,跌300元 [2] 价差情况 - 电碳 - 工碳价差2300元/吨 [2] - 电碳 - 主力合约价差1860元/吨,跌880元 [2] 库存情况 - 总库存(周,吨)141136吨,降407吨 [2] - 下游库存(周,吨)52800吨,增1293吨;其他库存(周,吨)45000吨,增1810吨 [2] - 注册仓单(日,吨)28957吨,增1480吨 [2] 利润估算 - 外购锂辉石精矿现金成本76440元,利润2418元;外购锂云母精矿现金成本80022元,利润 - 3245元 [3]
锂电行业洗牌加速
投中网· 2025-08-29 02:35
文章核心观点 - 锂电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和资金压力,推动企业赴港上市寻求融资和全球化发展 [5][7][9] - 港股市场提供更高效的融资渠道、国际资本对接和更高的估值容忍度,支持企业海外扩张和技术迭代 [14][17][18] - 地缘政治和政策红利(如欧盟碳足迹法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产能布局 [11][12] 行业结构性压力 - 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预计1000-1200GWh,但行业规划总产能达4800GWh,为实际需求的四倍 [8] - 二线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50%,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9.86% [8] - 碳酸锂价格下跌32.11%,从2024年同期的10.37万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4万元/吨 [8] - 储能电芯价格跌至0.3-0.4元/Wh,部分中标价格低至0.26元/Wh [8] - 行业平均收款周期103天,付款周期255天,账期差达152天,多家公司账期差接近200天 [8] - 2025年上半年有22家上市公司调整锂电项目,跨界企业如宝明科技、黑芝麻等退出市场 [9] 资本市场需求 -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IPO集资额同比激增近三倍,创2021年以来最佳开局 [5] - 港交所IPO申请数量达240家,较2024年增长近两倍 [5]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超350亿港元,创上半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5] - 亿纬锂能、欣旺达、星源材质等企业2025年相继启动港股IPO [5] 全球化战略驱动 - 欧盟电池法规要求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强制本土化产能建设 [11] - 欧洲Northvolt破产、美国Fluence亏损为中国企业留下市场空窗期 [11] - 欧盟碳中和资金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依赖本地化项目 [11][12] -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建厂,亿纬锂能进入马来西亚,国轩高科布局阿根廷锂资源 [12] 资本市场差异 - 2024年A股430家企业终止IPO,较2023年245家大幅增加 [14] - 港股为A股上市公司提供快速通道,2025年推出"科企专线"支持新能源企业 [14] - 港股机构投资者更看重全球化能力、技术壁垒和海外增长叙事 [17] - H股对"战略性亏损"容忍度更高,尤其支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投资 [17] - 港股外汇融资直接匹配海外项目需求(如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需数十亿欧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