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上涨0.43%,前十大权重包含韦尔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3-26 12:27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26日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上涨0.43%,介绍其近月、近三月及年至今表现、持仓等情况 [1] 指数表现 - 3月26日上证指数低开震荡,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上涨0.43%,报5155.99点,成交额204.81亿元 [1] -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近一个月下跌8.74%,近三个月上涨7.11%,年至今上涨9.17% [1] 指数概况 -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选取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以2012年06月29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立讯精密(5.26%)、拓普集团(4.93%)、科大讯飞(4.9%)、韦尔股份(4.88%)、芯原股份(4.63%)、欧菲光(4.61%)、长城汽车(4.41%)、德赛西威(4.27%)、闻泰科技(3.94%)、华域汽车(3.77%) [1] -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1.76%、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8.24% [1] - 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持仓样本的行业中,信息技术占比55.57%、可选消费占比34.00%、通信服务占比10.43% [2] 指数调整 - 指数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跟踪CS智汽车的公募基金包括天弘中证智能汽车A、天弘中证智能汽车C、富国中证智能汽车C、汇添富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华夏中证智能汽车ETF、国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富国中证智能汽车A、富国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华泰柏瑞中证智能汽车ETF [2]
迈向“全域智能”,奇瑞汽车“智能化不客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3-24 06:44
迈向"全域智能",奇瑞汽车"智能化不客气" 3月18日上午,奇瑞全品牌数百辆智驾车辆自主通过芜湖长江三桥,"智敬"奇瑞创业的起点——1997年。车队全程开启NOP导航辅助驾驶,以匀速通过 长江三桥,全程零人工干预,在长江之畔展开了一幅壮美的科技艺术画卷。从过去"人开车"到如今"车带人",变的是过桥方式和与时俱进的智能化技术,不 变的是对技术创新的坚守,这一里程碑时刻全面印证了奇瑞智能化技术的硬核实力。 晚间,奇瑞聚焦"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发布智能化战略规划,并集中展示猎鹰智驾、人形机器人、智舱大模型等最新核心技术成果,兑现"智能化不客 气"的诺言。作为中国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先行者,奇瑞宣布将通过"全域智能"布局,加速向"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生态引领者"转型,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 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此外,奇瑞还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和广度,以前沿视野布局墨甲机器人、飞行汽车、Robotaxi、无人i巴等新业态,多维度诠释"智能化不客气"。 加速实现"四大平权" 技术引领是奇瑞的初心,价值平权是奇瑞的决心,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是奇瑞的答案。到2025年底,奇瑞将有30余款车型搭载猎 鹰智驾, ...
新能源车终极战场!2025上海慕尼黑大咖密谋"智"变出行
半导体芯闻· 2025-03-19 10:34
论坛概况 - 2025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论坛将于4月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议题 [1] - 论坛围绕电动化平台架构、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三大技术主线展开 [1] - 参会企业包括芯驰科技、黑芝麻智能、士兰微等10余家头部企业及整车厂、Tier1供应商 [1][3][5][6][7]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自主化率提升至15%,但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等关键领域仍存技术挑战 [2] - 行业正加速布局先进制程、高性能计算架构及车规级芯片研发 [2] - 论坛将重点探讨智能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SiC/GaN功率半导体等前沿技术 [2] 参会企业核心数据 芯驰科技 - 产品覆盖智能座舱和车控领域,已完成超百万片量产,服务260家客户 [3] - 拥有超200个定点项目,覆盖中国90%以上车厂及国际主流车企 [3] 黑芝麻智能 - 产品组合包括华山系列(自动驾驶)和武当系列(跨域计算) [5] 南芯半导体 - 专注电源/电池管理芯片,产品线覆盖消费、汽车等领域 [6] 士兰微电子 - 实现从5吋到12吋产线跨越,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主驱、智能座舱等 [7] - 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检验中心通过CNAS认定 [7] 纳芯微电子 - 2024年营收近20亿元,汽车业务占比35% [8] - 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超5亿颗,获ISO 26262 ASIL D认证 [8] 华大半导体 - 业务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点布局汽车电子等领域 [9] 概伦电子 - 国内首家EDA上市公司,提供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联动解决方案 [10] 华太电子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大功率场景 [11] 论坛议程亮点 - 芯驰科技将分享AI驱动量产场景的实践 [12] - 黑芝麻智能探讨智能汽车"芯"平台架构 [12] - 士兰微展示功率器件如何驱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 [12] - 纳芯微发布HSMT高速音视频接口技术 [12]
拓普集团(601689):首次覆盖深度报告:智能汽车+机器人部件双产业发展,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甬兴证券· 2025-03-18 02: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拓普集团,给予“买入”评级 [6][8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拓普集团是 Tier0.5 平台型供应商,在汽车行业专注 40 余年,2023 年营收约 197.01 亿元,同比约 +23.18%,2015 - 2023 年 CAGR 约 26.49%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加速,2025 年或成量产元年,拓普集团 2023 年设立电驱事业部研发机器人执行器,已多次送样,2 条生产线 2024 年 1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套 [3][4] - 汽车零部件方面,NVH 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国内领先,前瞻布局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传统业务稳步推进,汽车电子加速放量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拓普集团:Tier0.5 平台型供应商 1.1 公司概况 - 拓普集团 1983 年创立,总部在宁波,设有四大事业部,拥有 9 大系列产品,单车配套金额约 3 万元,产品线有扩大空间 [18][19] - 采用 Tier0.5 级合作模式,与国内外众多车企合作,业务网络全球化,产能布局持续推进 [20][22] 1.2 财务分析 - 下游优质客户放量,营收稳健增长,2023 年营收约 197.01 亿元,2015 - 2023 年 CAGR 约 26.49%,2024 年 Q1 - Q3 营收约 193.52 亿元,同比 +36.75% [25] - 分产品看,减震器和内饰功能件是传统核心业务,占比下降;分地区看,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海外毛利率整体高于国内 [28][31] - 2016 - 2019 年毛利率、净利率波动下行,2020 年后净利润率在 10% - 12% 波动,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归母净利润增长 [33][34] 2.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加速,2025 或将成为量产元年 2.1 企业布局加码,加速产业化落地 - 特斯拉、宇树等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落地,2025 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36] - 特斯拉 2025 年目标生产 1 万台机器人,2026 年月产能达 1 万台,2027 年月产能达 10 万台;Figure 计划未来四年交付 10 万台 [39] -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至 750 亿元,占全球 32.7%,2035 年有望达 3000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3 年约 21.6 亿美元提至 2029 年约 324 亿美元 [41] 2.2 拓普集团:前瞻储备核心技术,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或迎行业红利 - 拓普集团凭借智能刹车 IBS 项目技术切入机器人电驱系统,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领域具备优势 [47] - 2023 年设立电驱事业部研发机器人执行器,已多次送样获认可,每台机器人需数十个执行器,单机价值数万元,市场空间大 [47][48] - 2 条电驱系统生产线 2024 年 1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套,新增产能启动规划设计 [51] 3. 汽车零部件:NVH 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国内领先,前瞻布局智能电动汽车赛道 3.1 基盘业务 - NVH 业务:2023 年全球汽车悬挂减震器市场规模约 130.9 亿美元,2030 年预计达 165.4 亿美元;2024 年全球内饰件市场规模约 1324.3 亿美元,2029 年预计达 1676.5 亿美元。公司在该领域领先,2021 年减震器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 [52] - 底盘业务:2023 年全球汽车底盘市场规模约 1476.8 亿美元,2032 年预计达 4396.2 亿美元。公司布局多年,完善产品线,拓展配套项目,底盘销售均价从 2021 年约 935 元提至 2024Q1 约 1095 元,提升约 17.11% [63][66] 3.2 汽车电子&热管理 - 汽车电子:2023 年全球汽车线控制动市场规模约 248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787 亿元;2023 年全球汽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约 1194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1988 亿元。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包括空气悬架等,销售均价从 2021 年约 265 元提至 2024Q1 约 3544 元,提升约 1237.36% [69][71][73] - 热管理:2023 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约 4088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5324 亿元。公司依托汽车电子技术开发热管理系统,产品可满足不同需求 [76][78]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 基盘业务:内饰件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20%、15%、6%,毛利率分别约为 20%、20%、21%;减震器收入同比增速维持 10%,毛利率约为 25%;底盘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40%、31%、11%,毛利率分别约为 24%、24%、25% [83] - 新业务:汽车电子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906%、30%、30%,毛利率分别约为 22%、22%、23%;热管理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19%、51%、51%,毛利率分别约 19%、19%、20% [83] - 电驱业务:2024 - 2026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600%、700%、900%,毛利率分别约为 80%、30%、30%;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速维持 40%,毛利率维持 43% [85]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33.12%、+24.53%、+18.75%,毛利率分别约为 23.25%、23.64%、24.30% [85] 4.2 估值 - 选取三花智控、科博达、伯特利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客户及品类拓展,传统业务推进,汽车电子放量,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1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7]
拓普集团首次覆盖深度报告:智能汽车+机器人部件双产业发展,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甬兴证券· 2025-03-18 01: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拓普集团,给予“买入”评级 [6][8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拓普集团是 Tier0.5 平台型供应商,在汽车行业专注 40 余年,2023 年营收约 197.01 亿元,同比约 +23.18%,2015 - 2023 年 CAGR 约 26.49%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加速,2025 年或成量产元年,拓普集团 2023 年设立电驱事业部研发机器人执行器,已多次送样,2 条生产线 2024 年 1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套 [3][4] - 汽车零部件方面,NVH 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国内领先,前瞻布局智能电动汽车赛道,基盘业务稳固,汽车电子和热管理业务发展良好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拓普集团:Tier0.5 平台型供应商 1.1 公司概况 - 拓普集团 1983 年创立,总部在宁波,设有四大事业部,拥有 9 大系列产品,单车配套金额约 3 万元,产品线有扩大空间 [18][19] - 采用 Tier0.5 级合作模式,与国内外众多车企合作,业务网络全球化,产能布局持续推进 [20][22] 1.2 财务分析 - 下游优质客户放量,公司营收稳健增长,2023 年营收约 197.01 亿元,2024 年 Q1 - Q3 约 193.52 亿元,同比 +36.75% [25] - 分产品看,减震器和内饰功能件是传统核心业务,占比下降;分地区看,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海外毛利率整体高于国内 [28][31] - 2016 - 2019 年毛利率、净利率波动下行,2020 年后净利润率在 10% - 12% 波动,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归母净利润增长 [33][34] 2.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进程加速,2025 或将成为量产元年 2.1 企业布局加码,加速产业化落地 - 以特斯拉、宇树为代表的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落地 [36] - 2025 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特斯拉 2025 年目标生产 1 万台,2026 年月产能达 1 万台,2027 年月产能达 10 万台;Figure 计划未来四年交付 10 万台 [39] - 2029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 750 亿元,占全球 32.7%,2035 年有望达 3000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3 年约 21.6 亿美元提至 2029 年约 324 亿美元 [41] 2.2 拓普集团:前瞻储备核心技术,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或迎行业红利 - 拓普集团凭借智能刹车 IBS 项目技术切入机器人电驱系统,在机器人执行器业务有优势 [47] - 2023 年设立电驱事业部研发执行器,已多次送样获认可,每台机器人需数十个执行器,单机价值数万元,市场空间大 [47][48] - 2 条生产线 2024 年 1 月投产,年产能 30 万套,新增产能启动规划设计 [51] 3. 汽车零部件:NVH 减震系统与整车声学套组国内领先,前瞻布局智能电动汽车赛道 3.1 基盘业务 - NVH 业务:2023 年全球汽车悬挂减震器市场规模约 130.9 亿美元,2030 年预计达 165.4 亿美元;2024 年全球内饰件市场规模约 1324.3 亿美元,2029 年预计达 1676.5 亿美元。公司在该领域领先,2021 年减震器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 [52] - 底盘业务:2023 年全球汽车底盘市场规模约 1476.8 亿美元,2032 年预计达 4396.2 亿美元。公司布局多年,掌握多种工艺,拓展中高端车型配套项目,底盘销售均价从 2021 年约 935 元提至 2024Q1 约 1095 元,提升约 17.11% [63][66] 3.2 汽车电子&热管理 - 汽车电子:2023 年全球汽车线控制动市场规模约 248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787 亿元;2023 年全球汽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约 1194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1988 亿元。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包括空气悬架等,EVP 技术成熟,IBS 达业内领先水平,销售均价从 2021 年约 265 元提至 2024Q1 约 3544 元,提升约 1237.36% [69][73] - 热管理:2023 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约 4088 亿元,2030 年预计达 5324 亿元。公司依托汽车电子技术开发热管理系统,产品可满足不同需求 [76][77]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盈利预测 - 基盘业务:内饰件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20%、15%、6%,毛利率分别约为 20%、20%、21%;减震器收入同比增速维持 10%,毛利率约为 25%;底盘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40%、31%、11%,毛利率分别约为 24%、24%、25% [82] - 新业务:汽车电子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906%、30%、30%,毛利率分别约为 22%、22%、23%;热管理 2024 - 2026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19%、51%、51%,毛利率分别约 19%、19%、20% [82] - 电驱业务:2024 - 2026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600%、700%、900%,毛利率分别约为 80%、30%、30%;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速维持 40%,毛利率维持 43% [84]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 +33.12%、+24.53%、+18.75%,毛利率分别约为 23.25%、23.64%、24.30% [84] 4.2 估值 - 选取三花智控、科博达、伯特利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客户及品类拓展,传统业务推进,汽车电子放量,机器人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具备较高成长性,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 CAGR 约 1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6]
吉利“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发布,预计2月乘用车零售140万辆
长城证券· 2025-03-11 11: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3] - 长安汽车、中鼎股份、亚太股份等多只股票投资评级为增持,地平线机器人 -W、豪恩汽电投资评级为买入[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板块本周(2025.3.3 - 2025.3.7)上涨 3.0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69 个百分点,但整体表现有所下滑;各子板块表现有差异,零部件和服务板块跑赢,部分整车子板块跑输[1][9][37] - 截至 3 月 3 日汽车行业 PE - TTM 为 28.92,较上周上涨 0.81,各子板块估值有不同程度上涨;相关概念板块本周表现上涨;原材料价格有变动[2][10][38]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有 5 个不同层级方案;预计 2 月乘用车零售 140 万辆,同比增 26%、环比降 22%,新能源零售和批发同比大幅增长[3][6][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汽车板块本周涨 3.08%,整车各子板块表现不一,零部件涨 5%,服务涨 2.21%;上证综指高于沪深 300 指数 0.17 个百分点[1][9][37] - 截至 3 月 3 日,汽车行业 PE - TTM 为 28.92,较上周涨 0.81,乘用车、商用车和零部件板块估值分别为 31.53、37.02 和 25.96,本周分别上涨 0.21、0.54 和 1.18[2][10][38] - 本周汽车相关概念板块表现上涨,智能汽车等涨幅在 1.14% - 9.83%;上证综指涨 1.56%,汽车板块在 30 个行业中排第 7 名[14][15][38] - 重点关注个股整体上涨,精锻科技、凌云股份涨幅靠前,远东传动等跌幅较大;截至 3 月 7 日,部分原材料指数和价格有变动[17][19][38] 公司、行业重大事项 公司公告回顾 - 江铃汽车 2 月产量 2.24 万辆、销量 2.16 万辆,1 - 2 月累计产销量同比有增长[31] - 汇通控股 3 月 4 日 A 股上市,从事汽车相关业务[31] - 长安汽车 2 月产量 15.85 万辆、销量 16.14 万辆,本年累计产量同比降、销量同比增[31] - 宇通客车 2 月产量 1578 辆、销量 1571 辆,本年累计产销量同比有降[31] - 福田汽车 2 月产量 5.22 辆、销量 4.72 辆,本年累计产销量同比增[31] - 东风股份 2 月产量 8075 辆、销量 10027 辆,本年累计产销量同比降[31] - 广汽集团 2 月产量 10.60 万辆、销量 9.87 万辆,本年累计产销量同比降[31] - 登云股份全资子公司拟自筹资金对外投资,不超 1 亿元[32] 行业新闻 - 3 月 3 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涉及研发和资本合作[34] - 3 月 3 日理想汽车宣布首款纯电 SUV 理想 i8 7 月发布上市[34] - 3 月 4 日理想汽车发布 2025 年第 9 周销量榜[34] - 3 月 5 日乘联会统计 2 月乘用车零售情况[34] - 3 月 6 日鸿蒙智行问界 M8 开启预售,1 小时小订突破 7500 台[34] - 3 月 6 日广汽昊铂公布 NDA4.0 智驾,昊铂 HL 车型 3 月 18 日预售[34] 新上市车型 - 本周(3.3 - 3.7)有 36 款新车和改款车上市,涉及上汽通用别克、Audi Sport、长城汽车等厂商,价格从 2.98 万 - 190.66 万不等[34][35] 投资建议 - 汽车板块本周表现及各子板块情况;估值、概念板块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吉利智驾系统发布及 2 月乘用车零售预期[37][38][39]
小米SU7 Ultra颠覆性能车市场
Canalys· 2025-03-10 06:16
小米SU7 Ultra的发布标志着其首次进军高性能汽车市场。SU7 Ultra以在中国主要赛道上打破圈速纪录为中 心,进行几场营销活动,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在小米CEO雷军主导的发布会中,最具冲击力的是SU7 最终零 售价为52.99万元(约合73,000美元)的发布时刻,比2024年10月公布的预估发布价低了35%。雷军表示,降价 的决定是为了确保更多爱车人士(即宝马5系、奥迪A6和奔驰E级的买家)能够拥有这款"梦想之车"。他快速 展示了其定价策略的成功,透露50%-60%的首批买家来自这些重点人群。 小米,性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除了之前提到的豪华车品牌外,保时捷、路特斯和特斯拉等高性能新能源车企也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强大而意料 之外的竞争对手。小米轻松超越了最初销售1万辆SU7 Ultra的年度目标,在发布仅几天后,这一数字就几乎翻 了一番。小米在一个小众类别中迅速登顶,巩固了其作为颠覆者的声誉,并证明了市场对其高端车型的强烈认 可。这种新获得的信心使小米能够在更高端的细分市场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但其须继续在产品中强调智能化、 工程品质、驾驶动态和性能。 小米的崛起突显了一个重要趋势 :全球车企和汽车技术供应商 ...
华为,到账115亿
商业洞察· 2025-03-09 08:04
华为引望股权交易 - 赛力斯和阿维塔分别向华为支付第二笔"引望"股权转让款57.5亿元,合计115亿元 [5] - 两家车企计划分三期各支付115亿元购入引望10%股份,2024年10月已支付第一笔款项 [7] - 引望估值达1150亿元,完成专利、商标及员工转移等实质性装载条件 [13][8] 引望业务发展 - 引望前身为华为车BU,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2023年11月独立运营 [15][17][25] - 2024年1-6月引望营收104.4亿元,净利润22.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31] - 研发团队超7000人,累计投入400多亿元,2023年亏损收窄至60亿元 [29][26] 鸿蒙智行合作模式 -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问界品牌后,市值从亏损23亿元飙升至1800亿元 [21] - 鸿蒙智行2024年销量44.5万辆,M9车型上市一年获超20万台大定 [39][40] - 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加入合作,推出智界、享界、尊界品牌 [22][41] 战略投资者布局 - 长安汽车为引望预留20%股权,阿维塔先购10%,未来或调整剩余10%股权安排 [36][37] - 投资者需为战略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引望将平等对待所有客户 [36] - 赛力斯目标三年实现问界年产销百万台,带动引望百万台套供应 [35] 智能化技术进展 - 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搭载于20万元内车型,2025年将推出超10款新车 [44][45] - 研发下一代高阶智能驾驶系统,L3级自动驾驶预计2025年商用 [46][48] - 智驾系统实现"全国都能开、有位就能停",为L3商用做准备 [50]
都盯上了HB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9 03:26
文章核心观点 - 存储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正将HBM技术从数据中心拓展至智能汽车和移动设备领域,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1][3][6] - 移动HBM(LPW DRAM)通过3D堆叠和先进封装技术实现高性能与低功耗,将成为端侧AI设备的核心内存解决方案 [9][15][25] - 汽车HBM市场增长迅猛,预计从2023年47.6亿美元增至2028年102.5亿美元,SK海力士已率先推出车规级HBM2E芯片 [3][5] - 三星计划2028年推出带宽200GB/s、功耗1.9pJ/bit的LPW DRAM,性能较LPDDR5x提升166% [15][16] - SK海力士开发VFO技术实现27%厚度缩减和4.9%能效提升,与三星形成差异化竞争 [18][19][20] HBM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 - 智能汽车"新四化"趋势催生对高带宽内存的需求,ADAS、智能座舱等系统需实时处理高分辨率数据 [2] - SK海力士HBM2E已应用于Waymo自动驾驶汽车,容量8GB、带宽410GB/s,符合AEC-Q车规标准 [3] - 汽车HBM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102.5亿美元,增速可能超越数据中心 [5] - 特斯拉等车企正积极寻求与HBM厂商合作,行业竞争加速技术落地 [4][5] 移动HBM技术发展 - 移动HBM采用阶梯状堆叠LPDDR DRAM,通过垂直引线键合实现高I/O密度,带宽提升8倍 [9][14] - 三星VCS技术使I/O密度和带宽分别提升8倍和2.6倍,生产效率提高9倍 [14] - LPW DRAM带宽达200GB/s,较LPDDR5x提升166%,功耗降低54%至1.9pJ/bit [15][16] - SK海力士VFO技术缩短信号路径至1/4以下,能效提高4.9%,封装厚度减少27% [18][19] 市场竞争格局 - 三星侧重高带宽设计(LP Wide I/O),SK海力士聚焦低功耗与轻薄化(VFO) [20] - 移动HBM可能采用定制化生产模式,类似SK海力士为苹果Vision Pro供应专用DRAM [21] - 预计2027年超50%的AI手机将集成HBM,平板和笔记本市场快速跟进 [20] - 两家公司技术路线差异将影响移动AI市场格局,量产能力与客户生态成竞争关键 [20][26] 技术差异与趋势 - 传统HBM采用TSV技术,移动HBM通过垂直引线键合实现中带宽低功耗 [25] - 移动HBM推动端侧AI设备升级,传统HBM向16层HBM4演进 [25] - 成本与良率仍是短期挑战,但技术创新将重塑智能手机、AR/VR设备性能边界 [26]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8周):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多家车企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2-25 01:26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根据中汽协数据,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7.2%和30.5%,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 辆和213.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4%和31.6%,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 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汽车出口47万辆,环比下降6.8%,同比增长6.1%。 周度数据 :根据上险数据,2月10日-2月16日,国内乘用车上牌33.85万辆,同比+220.7%,环比+35.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13万辆,同比+420.3%,环比+63.8%。2月累 计更新(2.3-2.16):2月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58.83万辆,同比+61.2%;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牌27.59万辆,同比+157.4%。 本周行情: 本周(20250217-20250221)CS汽车上涨4.45%,CS乘用车上涨3.05%,CS商用车上涨2.3%,CS汽车零部件上涨6.16%,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0.73%,CS摩托车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