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通山跨海架金桥 八闽勇毅立潮头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金融开放 - 厦门国际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于1985年成立 在港澳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 国际化业务占比超总业务三分之一[2] - 华侨金融业务量达2100亿元 客户数超9.7万户 跨境金融业务余额约450亿元 同比增幅超100%[3] - 厦门自贸片区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外汇和印花税优惠试点 推动跨境结算便利化和离岸转手买卖印花税免征[5] - 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 落地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政策 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5] - 飞机租赁业务实现突破 厦航租赁完成22架飞机和5台发动机融资租赁项目 投放规模超58亿元[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福州高新区集聚2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占福建省18% 福州市54% 光电产业集群入选国家试点[6] - 中科芯源研制全球首个千瓦级K-COB光源 通过美国倍科实验室600W大功率认证 产品应用全球多个领域[7] - 高新区汇集金融机构近百家 基金管理公司15家 基金超60只 管理规模约500亿元[7] - 成立海峡金控和国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 设立20家市场化平台公司 产业基金领投宽腾医疗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亿元[8] - 科创金融服务基地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中科芯源获1500万元股权融资及等额信用贷款 设立2.5亿元国改绿盈基金[8] - 兴业银行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 为芯片光学量检测企业提供300万元专项融资[9] 资本市场与基金投资 - 厦门金圆集团发行科创投资类公司债 投向新材料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10] - 组建厦门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整合产业引导基金和重大产业项目资源[10] - 厦门创投与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 通过母子基金方式投资早期和成长期企业[10] - 全市基金注册规模从2016年490亿元增长至2024年5400亿元 吸引中金 鼎辉 红杉等头部机构[11] - 备案私募基金规模逆势同比增长5% 得益于股权投资行业优惠和支持政策[11] 两岸金融融合 - 厦门银行服务台胞客户8.68万户 台企客户3569户 台企授信750户 台胞信用卡发卡8794张[13] - 推出大陆首款台胞线上薪资汇出产品"薪速汇" 实现免手续费跨境汇款和台湾地区免手续费提现[13] - 金圆统一证券作为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 服务台资企业A股上市[14] - 金圆集团合作设立9只涉台参股基金 规模近60亿元 投资140余个项目金额超40亿元[14] - 中国人民银行和外管局推出12条政策措施 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15]
国家外汇局启动新一轮QDII额度发放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7
QDII额度发放 - 国家外汇局近期向合格QDII机构发放投资额度合计30.8亿美元 [1] - 额度发放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五类金融机构 [4] -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发放新额度是持续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 [1] QDII制度功能与成效 - QDII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运行平稳有序,有效平衡扩大开放和防控风险关系 [2] - 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金融机构在额度内汇出本外币资金投资境外金融市场 [2] - 境内持牌金融机构通过QDII业务增强国际化资产管理和投资研究能力,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 [3]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新额度发放将有序满足境内投资者海外财富配置需求,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 [4] - QDII机制以普惠性降低个人投资者参与全球市场的门槛,境内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已成常态 [3] - 额度扩容将推动境内资管机构提升全球竞争力,与QFII等政策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展格局 [5] 监管框架与未来方向 - 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负责QDII机构资格准入、投资范围和风险监管,外汇局负责额度核定和汇兑管理 [2] - 外汇局将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跨境证券投资平稳健康发展 [6] - 未来将有序发放额度,支持投资管理能力强、产品认可度高、合规意识强的市场机构 [6]
金融赋能 南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6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南沙作为其中的关键合作平台,战略意义非 凡。2022年,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总体 方案》),明确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创新科技金 融服务新业务新模式,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等要求。 2025年是《南沙总体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验收之年,也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挂牌10 周年的重要节点,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 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为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南沙区的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时报》围绕相关问题,对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兼国家外汇管 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张奎进行了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南沙金融30条"推出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从哪些方向重点发力推动 落实? 张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紧紧围绕南沙建设的目标定位,找准立足南沙所能、服务国家所 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动"南沙金融30条"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 ...
首批获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将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7:25
金融开放政策与外资准入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1]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推动金融开放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友邦人寿资管公司战略意义 - 友邦保险资管公司获批彰显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承诺 是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体现 [2] - 公司旨在提升资金运用效能 提供专业化投资管理服务 拓展长期投资能力 支持保险业务并服务中国客户 [2] - 资管公司将依托友邦保险集团全球化投资视野和完善的投资治理框架 承接成熟投资理念在中国落地 并作为中国内地投资专家中心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2] 友邦保险中国市场布局 - 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坚定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价值 积极把握制度型开放机遇 [3] - 资管公司有利于实现长期资产端和负债端匹配 达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 [3]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投资理念 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特性 支持实体经济 [3] - 友邦保险1919年起源于上海 1992年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执照的非本土机构 2005年成立中国区资产管理中心 2020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3] - 此次获批保险资管牌照标志资管专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将构建适应中国市场的多行业泛资产覆盖的投资体系 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3] 荷兰全球人寿中国市场拓展 - 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是国际金融服务集团 在阿姆斯特丹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旗下包括欧美全资子公司及全球资产管理公司 并在西班牙、葡萄牙、巴西和中国设有合资公司 [4] - 集团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 现有同方全球人寿、兴证全球基金两家合资公司及一家全资私募基金公司荷全投资管理 [5] - 此次获批全资筹备保险资管公司进一步加速其在中国资管市场布局 [5] 保险资管行业政策与战略 - 2022年8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 取消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上限 [5] - 荷兰全球人寿首席执行官2023年表示中国是战略增长市场 公司正密切推进设立保险资管公司 [5] - 保险资管公司能提供更广泛资产类别管理服务 业务拓宽和投资多元化对提高中长期资金配置能力、增强寿险产品竞争力、客户服务及股东回报能力有深远意义 [5]
持续深化投资中国 两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筹建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体现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 外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有利于增强外资金融机构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促进长期资金管理、资本市场投资和服务实体经济 [1][2] - 中国金融开放政策持续深化 吸引国际优秀机构参与市场发展 中外资机构优势互补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 [4] 外资机构市场布局 - 友邦人寿获批筹建友邦保险资管公司 彰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承诺 成为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2] - 友邦保险资管将建设多行业、泛资产覆盖的业务体系 赋能资产负债匹配 更好服务中国经济发展 [2][5] - 荷兰全球人寿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 旗下已有两家合资公司和一家全资子公司 此次获批将加速其在华资管市场布局 [2] 金融开放政策环境 - 2022年8月5日原银保监会发布新规 取消外资持股保险资管公司比例上限 统一境内外股东资质条件 [4]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 [4] - 政策导向将持续深化 健全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4] 市场影响与发展前景 - 中国寿险市场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政策为外资加大投资提供便利 多家外资保险机构近年加大布局 [3] - 设立保险资管公司有利于引入外资全球经验和投资能力 满足保险资金专业化管理需求 [3] - 外资机构带来先进管理经验、成熟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 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 [4][5]
富时罗素指数新增129只 国际指数对A股认可度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8-08 06:59
国际指数纳入A股进展 - 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新增129只A股标的 其中11家科创板公司首次进入全球指数 变动将于3月19日收盘后生效[1] - 科创板股票以25%纳入因子一次性纳入 预计带来1亿美元增量资金[1] - MSCI于2019年11月将部分科创板股票纳入中国全股票指数及中国A股在岸指数 但未进入旗舰指数[2] 外资配置提升动因 - 国际指数新增A股标的直接提升外资配置比例 指数功能引导被动投资者买入涵盖标的[1] - 外资近一年通过沪深股通净买入2171.78亿元 其中沪股通721.13亿元 深股通1450.66亿元[3] - 金融开放提升资本项下外资进出灵活性 经济基本面和庞大需求形成发展红利吸引力[3] 市场影响评估 - 纳入举措提升外资配置比例及力度 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1] - 海外指数投资带来被动增量资金 极大提振科创板交易量和流动性并带动估值提升[2] - 国际指数纳入A股进程持续 富时罗素2020年3月将纳A因子提至25% MSCI2019年11月提至20% 标普道琼斯2019年9月启动纳入[2] 未来趋势展望 - 海外投资者对科创板投资需求提升 富时罗素指数有望纳入更多科创板股票 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2] - 国际指数继续提升A股配置比例是大势所趋 源于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改革推进及制度完善[3] - 国际指数覆盖从大市值向小市值扩展 从主要行业向细分行业延伸 形成持续纳入标的的渐进过程[3]
海南自贸港EF账户
海南日报· 2025-08-08 01:24
海南自贸港EF账户制度安排 - 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推进金融开放特别是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的制度安排 [1] EF账户核心优势 - 资金"跨一线"可依法自由划转 包括EF账户与境外账户 OSA账户 NRA账户之间以及EF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凭收付款指令办理 [1] - 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 允许同一经营主体EF账户与自身境内普通账户在额度内自由划转满足资金摆布需求 [1] - 同名渗透资金不得用于负面清单内用途 [1] EF账户服务对象 - 包括符合条件的自贸港内企业 境外企业 境外个人和金融机构 [2]
海南自贸港EF账户红利释放 金融开放提速
海南日报· 2025-08-08 01:09
海南自贸港EF账户发展现状 - EF账户自2024年5月6日上线以来累计完成超1700亿元跨境资金流动结算,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 [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立账户273个,较2024年全年增加115个 [8] - 2025年上半年EF账户业务量达917.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全年增加256.9亿元 [8] EF账户政策设计与功能 - 账户遵循"一线放开、二线按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构建资金"电子围栏" [5][10] - 作为封关运作核心金融基础设施,支持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相比传统路径减少管理关卡 [5][10] -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2024年4月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管理办法》 [5] 企业应用案例与业务创新 - 海南澳斯卡粮油在EF账户上线首日完成开户、人民币贷款接收及跨境支付等五笔业务 [6] - 中信银行海口分行通过EFN账户为某集团发放4840万元人民币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耗时9小时 [8] - 首笔EF账户期权业务标的50万美元,首笔境外放款业务落地时间不足24小时 [2][4] 资金流动结构与行业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跨一线资金划转占比73%(673.39亿元),跨二线资金划转占比27%(244.58亿元) [8] - 企业应用场景从基础跨境结算扩展至全球财资管理,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资金流动性 [9] - EFN账户贷款案例为行业提供跨境融资新范式,推动整体资金融通效率提升 [9] 封关运作准备 - EF账户已完成全岛封关运作的金融基础设施准备,2025年12月18日将正式启用 [10] - 账户设计兼顾开放与风控,通过"电子围栏"机制实现"管得住、放得开" [10]
站在二十周年节点,看阳光保险(06963.HK)的百年企业梦
格隆汇· 2025-07-30 08:11
行业背景与时代机遇 - 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达570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但车险定价仍依赖粗放式"吨位论英雄"模式[1] - 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突破60%中产阶层规模达4亿推动风险形态从财产损失向健康焦虑和财富传承演变[1] - 中国入世后向全球开放保险市场国际巨头涌入而2004年末国内保险行业总资产仅1.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中大型国际险企规模[3] 公司创立与治理结构 - 阳光财险于2005年7月开业采用纯市场化创业模式创业团队自筹资金历时8个月跨17省谈判389家企业最终锁定5大股东各出资2亿元[4] - 公司独创"股权分散无实控人"架构打破一股独大模式为敏捷决策和治理透明奠定基础[4] - 创始人张维功以"打造受人尊重的百年企业"为目标强调股东需认同"现代企业制度"理念[3][4] 业务创新与增长表现 - 阳光财险成立23个月实现盈利阳光人寿成立6年实现盈利公司5年内跻身中国企业500强[5][6] - 创新推出"红黄蓝"车险定价模式通过对车辆和驾驶员细分实现精准风险定价[6] - 2009年研发中国财险业首张"车险生命表"后升级为"车险智能生命表"实现一人一车一价[7] - 开创"伙伴行动"风险减量模式从风险承担者转变为风险管理服务商[7] - 阳光人寿设计"三五七"产品体系通过三层递进结构解决伤残亡、健康养老、子女教育及资产传承需求[7] 社会价值与实践 - 实施员工父母赡养津贴制度自2010年起惠及超7万名员工父母缓解"421"家庭结构下的赡养焦虑[8] - 2024年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13亿元绿色投资金额超200亿元为绿色产业提供保障近16万亿元支付赔款52亿元[9] - 2024年普惠保险风险保障达33.6万亿元支付赔款60.6亿元[9] - 养老金融领域开发养老年金、税优健康险等产品并构建机构养老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10] 发展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从单一财险公司发展为综合金融集团其成长轨迹反映中国保险业在时代浪潮中的演进[11] - 行业需应对老龄化、双碳目标、共同富裕等命题呼唤具备创新韧劲和社会担当的实践者[11]
国信证券助力摩根士丹利 首发20亿元熊猫债
中国基金报· 2025-07-29 08:57
发行概况 - 摩根士丹利私人有限公司于7月24日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首期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债券通)"25摩根士丹利PPN001BC" [1] - 本期债券由摩根士丹利提供全额保证担保 注册批文额度100亿元 首期发行规模20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1.98% [1] - 债券获得1.7倍认购 成为首单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发行的熊猫债券 [1] 承销安排 - 国信证券作为本期债券唯一的券商主承销商 与银行机构共同承担承销重任 [1] - 公司依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及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 在发行结构设计和境内外投资者对接中表现突出 [2] - 积极发挥承销与投资协同、境内外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优势 踊跃参与认购并提供强力支持 [2] 战略意义 - 本期发行标志着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坚定信心 印证市场对国际发行人的开放成效与持续吸引力 [1] - 摩根士丹利等跨国机构通过熊猫债工具推进融资多元化战略 深度融入人民币市场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 - 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树立新标杆 国信证券作为核心金融力量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2] 公司发展 - 国信证券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 积极布局包括国信香港在内的国际化业务 [2] - 稳步构建跨境综合服务体系 着力提升投行业务国际化水平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 -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国资国企"与"植根湾区"双重优势 强化跨境跨业务线协同合作效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