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

搜索文档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中概股涨跌不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13:4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道琼斯指数跌0.40% 标普500指数跌0.31%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39% [1] - 沃尔玛二季度营收1774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股价跌超3% [1] - 中概股表现分化 名创优品涨超9% 小鹏汽车和蔚来涨超4% 爱奇艺涨超3% 哔哩哔哩和新氧跌超3% 阿里巴巴和贝壳跌超1% [1] 国际贸易协议 - 美欧达成贸易协议框架 美国预计数周内减免对欧汽车关税 [2] - 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涵盖汽车、医药、半导体和木材 [2] 宏观经济观点 - 罗森伯格研究公司认为美国通缩即将来袭 房地产市场将成为主要推动力 [3] - 预测美国房价大幅下跌 可能将通胀率推低至接近1% 远低于美联储2%目标 [3] 央行会议影响 - 杰克逊霍尔年会举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受关注 [4] - 历史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在年会期间平均上涨0.9% 大部分涨幅出现在美联储主席讲话后 [4] 公司动态 - 小鹏汽车控股股东何小鹏增持310万股港股 平均价格80.49港元 [5] - 京东重启社区团购业务 推出京东拼拼 已覆盖北京、河北、安徽、江苏四地 [6] - 阿里巴巴拟分拆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港交所上市 [7] - 斑马网络专注于汽车系统解决方案 分拆后可体现独立估值并吸引特定领域投资者 [7]
摩根士丹利重磅!亚洲宏观展望十大关键问题之答案
智通财经· 2025-08-21 12:06
亚洲出口与关税影响 - 亚洲非科技出口在4-5月下滑后近两个月趋于稳定 关税税率从年初5%大幅提高至25% [2] - 亚洲对美出口出现两轮提前出货:第一轮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 第二轮2025年6月 [2][4] - 出口商整体未承担过多关税负担 美国从亚洲进口商品价格(不含燃料)仍高于2025年2月水平 [7] - 部分行业出现价格分化:美国工业用品/食品饮料/汽车进口价格下降 资本品/消费品价格上涨 [9] - 亚洲对美出口价格呈现区域差异:东盟经济体较2025年2月上涨2% 日本机械化学品定价能力强 中国下跌1.6% [10] - 亚洲出口商承担部分汇率负担 本币计价出口价格实际下降2.2% 美元计价上涨1.8% [10] 资本支出与本土化投资 - 亚洲资本支出势头趋于平稳 资本货物进口自2025年5月以来按顺序持平或下降 [12] - 韩国对美投资承诺3500亿美元中实际股权承诺低于5%(175亿美元) 占GDP的0.9% [12] - 日本对美投资承诺5500亿美元中实际投资占比12%(660亿美元) 占GDP的1.2% [13] -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5-6月对美直接投资流入冷却 日本7月投资回升至4月水平 [13] 关税对美国通胀传导 - 7月CPI显示核心商品价格继续上涨 汽车及零部件/娱乐商品/家庭家具等类别受关税推动加速上涨 [16] - 关税税率从6月8.9%预计升至16% 核心PCE预计2025年8月达0.39%月度峰值 核心CPI峰值0.45% [16] 亚洲央行政策走向 - 多家亚洲央行选择按兵不动 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和韩国银行 [16] - 预计区域央行将进一步降息:菲律宾央行再降125基点 印尼/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央行降50基点 印度降25基点 中国降15基点 [17] 中国反垄断与通缩挑战 - 关键行业过剩产能为近期形成(如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 私营部门主导行业整合速度更慢 [18] - 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负值 需通过经济再平衡摆脱通缩 [18] - 增长模式需四大转变:停止创造新过剩产能 削减现有产能 接受更低GDP增长目标 提振国内消费 [18][24] 印度经济增长动态 - 关税对印度GDP直接影响仅2% 对美出口中55%(470亿美元)受关税影响 [19] - 企业可能通过转移生产至第三方经济体(如阿联酋/斯里兰卡)减轻贸易影响 [19] - 2025年二季度企业收入增长同比放缓至6.7% 名义GDP增长约8% [21] - 政策支持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宽松措施 商品服务税减免 个人所得税减免 实际工资增长改善 政府资本支出强劲 [21][25] 日本央行政策立场 - 国内需求复苏处于初期 实际私人消费和资本支出低于疫情前水平 [22] - 美国式核心CPI稳定在1.6%同比 核心服务通胀为1.2%同比 [22] - 主要风险包括强于预期的增长和显著日元疲软 12月会议存在加息可能 [22] 亚洲投资多元化与货币走势 - 亚洲投资者减少对美国股票净购买 增量配置转向欧洲股票 同时增加美国头寸外汇对冲 [23] - 周期性利差变化和结构性政策不确定性共同打压美元 [26] - 亚洲货币预计小幅升值 新加坡元/新台币/人民币/马来西亚林吉特受益更多 印尼盾受益较少 [26]
通胀将“腰斩”至接近1%?机构:楼市下跌或重塑物价动态
金十数据· 2025-08-21 07:16
核心观点 - 美国房地产市场将成为推动整体通胀回落的重要因素 房价大幅下跌可能将通胀拉低至接近1% 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1] - 住房市场活动指数显示美国房地产行业出现大幅下滑迹象 正陷入自2009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1] - 住房相关支出在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中占比约三分之一 市场下滑将对2026年通胀产生持续抑制作用[2] 房地产市场状况 - 住房市场活动指数基于11项活动指标衡量 过去六个月中11项指标中的10项均显著下滑[1] - 房屋开工量下降23.9% 新建独栋住宅销售下降23.7% 现有住房销售下降16.1%[4] - 新租户季度租金指数过去两个季度下降14.2% 潜在买家到访量下降7个点[4] - 标普凯斯-席勒20城房价综合指数在过去半年中上涨0.8% 但预计很快转为负值[1] 通胀影响预测 - 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整体CPI同比增幅在1.2%至1.8%之间[2] - 当前低企的租金将在未来12个月的滞后效应下压缩CPI中的居住成本分项[2] - 房价下跌将抵消大约一半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3] - 7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7% 按预测下限计算未来一年通胀率将减半以上[2] 宏观经济背景 - 通缩趋势已初现端倪 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和油价这两个先行指标目前同比均下降了两位数[3] - 移民政策收紧和美国人口老龄化可能削弱消费需求 导致美国面临通缩冲击[2]
首次加息后,植田和男反成日本央行“最鸽派掌门“?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01:24
日本央行政策转向 - 植田和男主导日本央行17年来首次加息 标志着超宽松货币政策出现戏剧性转变 [1] - 政策委员会内部形成鹰派主导格局 田村直树 高田创和小田润子三人因警告食品价格上涨风险被视为鹰派成员 [2] - 副总裁冰见野良三成为领导层中最鹰派成员 警告"长期维持实际负利率是不正常的" [2] 政策立场分化 - 行长植田和男转变为政策委员会中最谨慎成员之一 持续聚焦日本脆弱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 [1][3] - 副手内田真一同样持鸽派立场 反映央行更倾向等待更多数据评估全球经济承受美国关税冲击的能力 [3] - 鹰派与鸽派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7月会议纪要显示部分委员警告食品通胀可能引发第二轮价格效应 而植田强调潜在通胀仍低于央行目标 [2] 美国经济影响因素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日本央行决策关键参考 鲍威尔对美国经济的评估及降息时机暗示将影响日本利率政策 [1] - 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经济造成预期冲击 央行报告指出关税不确定性使下次加息时机决策复杂化 [1][3] - 日美贸易协定同意削减汽车出口关税但未明确时间表 分析师预计出口动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减弱 [3] 内部决策机制 - 行长在核心部门官员支持下拟定政策提案 自1998年以来行长提案从未被委员会否决 [4] - 当前委员会缺乏强硬谈判者 鹰派难以违背行长意愿提出加息 植田行长领导力相当稳固 [5] - 1月反对加息的中村丰明已退休 继任者增井和行持中立立场 野口旭也从鸽派转向中立 [2] 经济数据与展望 - 央行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数月出口和资本支出受损可能加剧 企业利润今年可能因美国关税下滑 [3] - 委员高田创强调需要仔细审视美国关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即使鹰派也承认需要对加息保持谨慎 [3] - 潜在通胀以国内需求和工资为核心 仍低于央行目标 这成为放缓加息步伐的依据 [2]
牛市旗手再起,上证创9.24以来新高丨周度量化观察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18 01:50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延续牛市 指数点位和日均成交额均创年内新高 连续3日成交金额超过2万亿元[2] - 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涨7.66% 电子涨7.02% 非银金融涨6.48%表现突出 银行跌3.19% 钢铁跌2.04% 纺织服装跌1.38%表现落后[2][25][26] - 恒生指数上涨1.65% 但A股整体表现强于港股 周五港股通净流入358.76亿元创近期新高[2] 主要指数表现 - 宽基指数普遍上涨 中证1000涨4.09% 中证500涨3.88% 创业板指涨8.58% 科创100涨7.32%表现突出[13][14] - 指数估值分位数差异明显 科创50PE分位数达99.41% 创业板指仅21.31% 国证2000达74%[14] - 近一年涨幅中证1000达53.09% 国证2000达61.81% 科创100达74.17%[14] 市场交易特征 - 两市成交额20,767亿元 较上周16,729亿元增长24.14%[16] - 沪深300成交占比21.2% 较上周升12.32% 中证500成交占比16.03% 较上周升5.52%[16] - 宽基指数换手率全面上升 中证500换手率181.29% 较上周升25.3% 中证1000换手率300.75% 较上周升19.95%[16] 波动率变化 - 主要指数波动率均上升 中证1000波动率11.73% 较上周升17.99% 中证500波动率11.98% 较上周升11.61%[21] - 当前波动率水平均低于过去三年平均水平[20] 债券市场 - 利率债跌0.43% 信用债跌0.09% 国债期货跌0.27% 纯债基金收益预计为负[2][29] - R001利率升0.11%至1.35% GC001利率大幅上升11%[29] - 7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余额同比降0.2个百分点至6.9% 社融存量同比升0.1个百分点至9.0% M2同比升0.5个百分点至8.8%[37] 商品市场 - 南华商品指数涨0.52% 农产品涨1.25% 有色涨0.99% 能化涨0.59% 贵金属跌1.23%[35][38] - 沪金跌1.28% 较前周2.19%涨幅转弱 布油涨1.25%[38] - 7月CPI同比0% PPI同比-3.6% 显示价格仍在通缩区间[2][37] 海外市场 - 美股继续创新高 标普500涨2.03% 纳斯达克100涨1.89%[4][14] - 美债收益率震荡 2年美债收益率有所下行 美元指数小幅下跌[4] - 美国7月CPI同比2.7% 环比0.2%较前值0.3%放缓[37] 政策与事件驱动 - 中美暂停关税再续90天 外部不确定性风险阶段性降低[6][28]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出台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31] - 国家数据局表示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5G基站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31] 产业动态 - 光伏玻璃价格显著回升 2.0mm光伏玻璃均价较7月30日上涨9.76%[31]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41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同比增长[31]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31]
中国思考-方向对,步伐慢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宏观经济与政策调整[1][6] - 公司未明确提及,但报告由摩根士丹利亚洲团队(邢自强等经济学家)主导分析[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政策动向与消费刺激** - 新增500亿人民币个人消费及服务业贷款贴息,年贴息比例1%,覆盖8类消费领域(餐饮、旅游等)[9] - 此前已推出1,300亿生育补贴及免费学前教育,组合政策旨在缓解家庭负担并提振消费[6][9] - 预计贴息政策可提升消费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但实际效果受贷款用途审核限制[9] **2 通缩与价格分化** - 7月PPI环比增速从-0.4%回升至-0.2%,上游行业价格反弹(如煤炭、有色金属环比改善)[10][12] - 下游价格持续疲软,环比跌幅从-0.1%扩大至-0.2%,上游价格回升或挤压下游利润[10][13] - 历史数据显示下游利润率对上游价格变动的反应滞后约12个月[13][16] **3 社保政策调整** - 强制小微企业参保新规或增加企业年负担1.3-1.6万亿人民币(按最低缴费基数测算)[17][18] - 执行层面预计更灵活,地方政府可能配套税收减免以缓解压力[18] **4 基建与长期投资** - 启动新藏铁路项目,10年总投资3,000-3,500亿人民币,叠加雅江水电站工程体现基建发力[10] **5 风险因素** - 短期经济韧性依赖低基数效应,但下半年出口放缓或拖累增长[19] - 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可控,中国稀土供应链优势或制约美方行动升级[20] --- 其他重要细节 - **数据修正预期**:8-9月PPI同比或回升至-2.5%以上(7月为-3.6%),M1增速因基数效应波动[21] - **反内卷政策影响**:上游供给收缩推动价格反弹,但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利润承压[10][13] - **社保改革矛盾**:低收入群体参保率下滑,但全面强制执行可能性低[17][18] --- 数据引用 - 非信用卡消费贷款余额12万亿人民币(总消费贷款21万亿)[9] - 服务业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8万亿,年发放量1-1.5万亿[9] - 7月上游PPI环比从-0.6%升至-0.2%,下游从-0.1%降至-0.2%[10][12]
重要数据突然下滑,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胡子说房· 2025-08-16 05:11
CPI数据 - 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同比持平,时隔半年再次环比上涨[4][6] - CPI回暖反映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通缩出现反转迹象[6][7] 新增人民币贷款 -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00亿元,为2005年7月以来首次负值[9][12] - 银行主动压低票据融资是主因,7月票据融资减少4500亿元,同比多减3800亿元[15][16] - 6月末银行通过票据贴现冲量完成信贷考核,7月集中赎回导致数据下滑[17][18] - 反内卷政策抑制企业无序扩张,企业贷款需求减少加剧贷款规模下降[19][20][21] 经济政策与通缩 - 反内卷政策短期带来经济阵痛,体现为GDP和贷款数据承压,但长期有助于产业出清[23][24] - 彻底结束通缩需政府加杠杆,当前政府部门杠杆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提升空间[29][31][32] - 外汇外挂问题导致2-3万亿美元滞留海外,资金回流对解决通缩比财政刺激更关键[35][36][39][42] 资本市场 - 政策支持港股和大A市场,旨在吸引外挂资金回流,争夺流动性[43][45][47] - 伴随美联储降息预期,资本市场或迎来牛市,部分板块已创新高[46][48] - 未大涨板块存在爆发机会,具体投资方向需通过直播课获取[49][50]
大摩闭门会:中国的 “反内卷” 能否奏效?
2025-08-13 14:5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电动汽车、太阳能等先进产业[1] * 公司未明确提及,但涉及民营新经济领域企业[3] 核心政策与背景 * "反内卷"政策旨在遏制电动汽车、太阳能等行业过度竞争导致的利润压缩[1][2] * 政策背景:2021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引发需求疲软,叠加供给导向激励机制导致产能过剩[1][2] * 与2016年产能过剩治理的差异: - 价格压力集中于下游先进产业(非上游)[3] - 产能过剩主体为民营部门(非国有部门)[3] - 宏观环境更严峻(债务高企、人口老龄化、外部周期不利)[3] 政策措施 * **供给端清理**:避免一刀切削减,保护高效企业[6] * **需求刺激**: - 贸易信贷计划:2025年下半年额度1380亿元人民币[3] - 生育补贴:总额1000亿元人民币[4] - 学费减免:总额300亿元人民币[5] - 2026年起财政转向社会福利(如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5] 经济预测与指标 * **GDP增长**: - 2025年下半年实际GDP增长率或低于4.5%[1][5] - 名义GDP增长率约3.5%,GDP平减指数-0.8%至-0.9%[1][5] * **改革成功标志**: - PPI与核心CPI回升(服务CPI向2%目标改善)[5] - 企业利润率、银行净息差稳定,招聘与工资增长[5] - 消费占GDP比重上升,家庭储蓄率下降[5] 风险因素 * 无需求刺激的产能削减可能损害下游行业[2][6] * 美国关税等外部因素威胁出口与通胀回升[2][6] 结构性改革需求 * 调整地方政府考核机制(转向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环境指标)[6] * 税制改革:减少增值税依赖,推广直接税[6] * 资源重分配以支持创新与消费导向经济[6] 关键时间节点 * 2024年9月:政策层对通缩认识深化,应对决心强化[7] * 2025年初:通缩加剧推动"反内卷"议程[2]
大摩闭门会-牛市亦真亦幻-纪要
2025-08-11 14:0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行业包括汽车、金融、互联网电商及外卖行业[3][39][43][45] - 涉及公司包括港股与A股上市公司、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14][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速预计放缓至4.5%以下,通缩压力延续至明年上半年,GDP平减指数预计为-0.9%[2][6] - 反内卷政策旨在改善产能过剩及价格挤压,长期有望提升企业ROE,但短期效果有限[2][5][17] - 四中全会将触及削减重复建设、财税体系改革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转变,相关内容将在十五五规划纲要中明确[9] - 新社保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预计全国1.26亿个体户需缴纳1.3万亿至1.6万亿元人民币社保,短期内负担较大[36]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 - 港股与A股表现差异巨大,港股受益于高质量板块权重(金融、互联网及硬核科技占80%)、IPO市场活跃及南下资金流入(年初以来超1,100亿美金)[14] - 6月中旬建议增加A股配置,因估值溢价降低及反内卷政策激励作用更强[16] - 外国资金流入中国市场趋势未止,但主动选股公募基金仍净流出,中国在新兴市场中仍被低配[19] 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反内卷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短期阵痛难免,长期将抑制降价竞争、优化供应链及投入核心技术创新[3][24] - 汽车行业供给端改革通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配置及资源向电动化、智能化集中,传统燃油车生产资质约80家,新能源车约60-70家,实际活跃企业仅20-30家[25] - 互联网电商行业补贴大战激烈,三季度补贴金额达顶峰,美团占外卖市场70%份额,京东与阿里巴巴面临竞争压力[43][45] 国际环境 - 美国下半年可能出现轻度滞胀(通胀上升、经济回落),但全球投资者仍关注中国权益资产潜力[4][8] - 中美关税谈判风险存在,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预计从6%回落至0,美国可能小幅加征10%-20%关税[37][38] 其他重要内容 - 家庭金融资产积累速度快(2024-2025年增速12%),存款增速11%,保险资产增速16%,支持慢牛行情[42] - 金融行业反内卷政策通过市场化分配资金改善资源分配,政府引导基金余额达7万多亿元,每年投资几千亿元[39] - 电商与外卖行业竞争促进消费与就业,二季度服务业蓝领招工需求强劲,监管层警惕无序竞争[46] 数据与百分比引用 - GDP平减指数:上半年-1%,下半年预计-0.9%,明年预期-0.7[6] - 旧换新消费刺激额度:1,380亿(七八月690亿,十月、十一月690亿)[7] - 港股南下资金:年初以来超1,100亿美金[14] - 个体户社保缴纳:1.26亿个体户需缴纳1.3万亿至1.6万亿元人民币[36] - 电商市场规模:40万亿元,利润约4,000亿元(2% GTV margin)[45]
还在等上证指数突破?“聪明钱”早已猛攻这些风格
天天基金网· 2025-08-11 11:51
CPI趋势分析 - 7月CPI环比上涨0.4%,扭转6月下降0.1%的趋势,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成为主要驱动力 [2] - 2025年1-6月CPI环比波动:1月-0.1%、2月-0.2%、3-5月+0.1%、6月-0.1%,7月增速扩大预示政策刺激下或进入温和通胀期 [2] - 2015-2024年CPI上升期特征:连续3个月及以上环比增速上行,伴随经济复苏、需求增加及政策刺激,如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食品价格驱动通胀转正 [2] - 通胀下降期特征:连续3个月环比增速下行,如2015年、2023年内需不足导致通缩,2024年下半年CPI同比仍低位显示复苏不稳 [3] 行业板块影响 - CPI上升期行业逻辑:必需消费品(需求刚性提价能力强)、上游资源(通胀预期弹性大)、金融(利率敏感型)表现占优 [4] - CPI下降期行业逻辑:防御性板块(抗周期性强)、成长板块(流动性宽松预期)、能源及公用事业(政策支持)相对受益 [4] - 历史案例:2016年供给侧改革推动建材(+45.92%)、建筑装饰(+43.11%)、食品饮料(+42.94%)领涨,传媒(-0.86%)垫底 [7] 市值风格表现 - 三次CPI上升期小市值占优:2016年沪深300涨19.99% vs 中证2000涨31.56% [7];2021年沪深300跌12.08% vs 中证2000涨18.85% [11] - 例外情况:2019年CPI上升期市值风格均衡,沪深300涨25.06% vs 中证2000涨28.04%,电子(+93.89%)、计算机(+58.06%)领涨 [9] - 当前市场特征:中证2000创8年新高,科创综指近1年涨60%,显示"慢牛"实为小市值结构性行情而非普涨 [12] 历史阶段特征 | 时间段 | CPI趋势 | 变动区间 | 关键驱动因素 | |--------|---------|----------|--------------| | 2016.03-2017.02 | 上升期 | 2.3%→2.5% | 供给侧改革 [5] | | 2019.02-2020.01 | 上升期 | 1.5%→5.4% | 非洲猪瘟冲击食品价格 [5] | | 2021.01-2022.02 | 上升期 | -0.5%→2.3% | 疫后复苏+全球通胀传导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