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
icon
搜索文档
货币、金融与道德的再思考 ——专访《货币、金融、现实与道德》作者爱德华·哈达斯
国际金融报· 2025-09-13 12:50
在全球经济频繁经历危机的背景下,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哈达斯教授在《货币、金融、现实与道德》一书中,提出了不同寻常的经济学视角:货币和 金融并非单纯的数值体系,而是一种深刻的道德与社会现象。 哈达斯强调,金融作为人类制度设计的一部分,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而非成为逐利的竞技场。 学界常把经济学视为高度数学化或统计化的学科,不过如果换个视角,将经济学作为一门道德学科来研究,则可得到另一个维度的思考。 哈达斯认为,金融的核心问题源于对其经济角色的误解,贪婪不仅扭曲了市场,也影响了政策与社会共识。通过哲学、人类学乃至宗教伦理的跨学科 思考,他试图揭示金融体系背后的道德困境:危机频发、财富追逐、社会分配失衡,其根源在于缺乏对金融贪婪的伦理约束。 如何基于道德与现实兼顾的思考框架去评估现代金融实践?9月上旬,哈达斯教授来到中国之际,与《国际金融报》记者做了一次深度探讨。 摄影:陈莺 货币的"中立"与异化:价值数字化的代价 在哈达斯教授看来,"货币"和"金融"是两个常被混用但实际截然不同的概念。 金融的双重性:跨期筹资还是投机陷阱 与货币相比,金融更为复杂,也更具诱惑力。 哈达斯将其定义为"一种跨越时间的金钱关系"。在理想状态 ...
爱德华·哈达斯:当金融与道德在现实中碰撞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41
货币与金融概念区分 - 货币被定义为有用但存在问题且在伦理上中性的工具 它促进劳动力与消费品交换 管理分散生产链并辅助经济地位分配 但将货币数字等同真实价值可能导致非人道化[4] - 金融被定义为随时间持续的金钱关系 它为工厂和公司等有用投资筹集资金 在快速扩张经济体中尤其有效 但仅关注资金而非个人属性易引发贪婪倾向[5] 金融体系的经济作用与局限性 - 消费贷款和土地抵押贷款等金融类型几乎缺乏实际经济用途 但通过为实体资产筹资支持经济活动[5] - 金融财富具有无限制特性 当人们在股票市场或房地产投资时 优先考虑资金而非人的价值 这种机制助长社会对贪婪的普遍接受[5] 道德对金融贪婪的约束机制 - 贪婪被视为扭曲判断且永不满足的力量 需通过道德准则将其视为敌人加以控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支持这一观点[5] - 人类社会存在接受贪婪的倾向 表现为普遍追求收益最大化及房产致富等言论 凸显道德准绳在金融活动中的必要性[5]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变称呼了?这叫法确实高大上
搜狐财经· 2025-05-26 04:59
货币的功能与历史演变 - 货币最基本功能是用于商品和服务交换 从物物交换时代演变而来 简化了交易流程 [4] - 中国古代货币种类包括交子 元宝 金银 铜钱和贝壳 这些物品被社会广泛认可其价值 [4] - 秦始皇首次实现全国货币统一 奠定经济交流基础 货币成为国家实力象征 [5] 货币的国际作用 - 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在全球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反映美国经济影响力 [9] - 汇率体现各国货币相对价值 与经济实力挂钩 经济强国货币汇率更高 [9] - 货币发行量影响汇率 过度印刷会导致货币贬值 购买力下降 [10] 人民币的发展与国际化 - 人民币经历五次改版 纸币设计展示中国山河和伟人形象 [11]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流通货币 仅次于美元 欧元和英镑 [11]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国际贸易中使用日益广泛 国际代码为CNY [12] - CNY代表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崛起 象征中国迈向更广阔舞台 [12]
好书推荐·赠书|《金钱的力量》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11 10:30
书籍内容概述 - 书籍《金钱的力量》探讨货币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涵盖政府债务、中央银行政策、量化宽松、财富分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及加密货币等议题 [2] - 作者提出货币与实体经济互动机制的新解读,旨在改变读者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框架 [2] 作者背景 - 保罗·谢尔德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曾任标准普尔全球执行副总裁、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具有学术界与金融业双重经验 [3][4] 核心章节分析 货币创造机制 - 政府通过预算赤字创造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控两个货币龙头(基础货币与信贷)控制货币供应 [5] - 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扩张实现货币乘数效应,形成"钱生钱"循环 [5] 政府债务理论 - 驳斥"政府债务需家庭式偿还"的观点,提出债务可通过经济增长和货币发行持续滚动 [5] - 国民核算等式证明债务/GDP比率的局限性,国外债券持有不影响主权货币国家的偿债能力 [5] 货币政策框架 - 2%通胀目标平衡通缩风险与经济活力,央行通过短期利率调控实现价格稳定 [5] - 量化宽松本质是债务再融资工具,但可能加剧财富不平等 [6] 财富分配效应 - 股票市场财富源于未来现金流贴现,高管薪酬和赢者通吃机制放大市场不平等 [6] - 对富人征税存在经济效率边界,需通过转移支付改善底层福利 [6] 金融危机治理 - 流动性错配与偿付能力危机需区别应对,存款保险和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是关键防线 [7] - 美联储第13条第3款赋予特殊时期直接救助非银机构的权力 [7] 国际货币体系 - 美元霸权通过石油美元循环和美联储全球央行角色维持 [7] - 欧元区因财政主权与货币主权分离导致结构性缺陷 [7] 加密货币前景 - 加密货币挑战传统支付体系,但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成为更可行的替代方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