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重估牛”系列之基本面:A股周论:寻找中报的景气线索
长江证券· 2025-09-01 23:30
核心观点 - A股二季度营收和盈利均改善,"双创指数"表现靠前,科创板盈利增速达20.58% [2][7][16] - TMT和地产的盈利(TTM)增速边际改善幅度较大,房地产、计算机、非金属材料、传媒互联网等行业改善显著 [2][7][25] - 未突破前高的板块存在补涨机会,重点关注钢铁、有色金属、农林牧渔及16个二级行业(如医疗服务、能源金属、风电设备等) [8][39][43] - 市场有望延续"慢牛"行情,配置方向聚焦非银金融、科技成长(自主可控、AI算力、创新药)及供需改善板块(金属、化工、交运等) [9][55][56] 业绩表现分析 - 2025Q2全A营收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0.64%,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达11.36%和8.03% [16] - 全A盈利同比增速为1.43%,创业板为5.70%,科创板领先达20.58%,金融行业贡献显著(银行盈利增速18.3%,贡献37.8%) [16][23] - 盈利增速贡献正向的行业包括银行、电信业务、电子、综合金融、保险;拖累行业为房地产、油气石化、食品饮料、煤炭 [23] - 盈利TTM增速靠前的行业:农产品、保险、综合金融;边际改善幅度大的行业:房地产、计算机、非金属材料、传媒互联网 [7][25] 行业景气与边际变化 - TMT行业净利率和ROE显著改善,中上游企业资产负债率承压,资产周转率下降 [27] - 二季报超预期行业:保险、综合金融、金属材料及矿业上调比例较高;电子、机械设备、医疗保健上调个股数量较多 [28][29] - 盈利预期上调幅度较大的行业:综合金融、金属材料及矿业、传媒互联网、农产品、保险 [29] 补涨机会筛选 - 指数层面:深证成指较2021年高点跌幅-14.05%,创业板和"双创"指数补涨空间较大 [36] - 申万一级行业中20个未回到2021年9月高点,顺周期与大消费板块修复较慢 [36] - 补涨潜力行业需满足:未回到2021年9月高位且6月以来盈利预期上调,包括钢铁、环保、有色金属、农林牧渔 [39][43] - 16个二级行业按景气原因分类: - 产业趋势良好:医疗服务(盈利预期上调4.20%)、互联网电商(0.10%)、风电设备(0.83%) [43][46] - 政策改善预期:特钢Ⅱ(4.33%)、能源金属(3.97%)、玻璃玻纤(0.09%)、环境治理(0.38%) [43][46] - 消费政策潜在加码:农化制品(2.41%)、农产品加工(3.42%)、小家电(2.44%) [43][46] 配置方向与市场展望 - 非银金融: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加配权益资产,利好保险资产端修复和券商基本面 [55][56] - 科技成长:自主可控(芯片、军工)、AI算力(光模块、PCB、液冷)、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 [9][55] - 供需改善板块:反内卷政策推动金属、化工、交运、锂电池、生猪养殖等行业格局优化 [9][56] - 市场驱动因素:微观流动性充沛、科技产业政策催化、基本面缓慢回升,参考1999年、2014年和2019年牛市经验 [9][53]
8月份PMI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8-31 17:24
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 8月制造业PMI升至49.4%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1][2] - 生产指数为50.8% 较7月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2] - 新订单指数为49.5%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产需指数均有回升[2] 行业分化表现 -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9% 较7月上升1.3个百分点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行业产需较快释放[2][3]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5%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受"两重"建设及设备更新政策带动[3]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2% 较7月下降0.3个百分点 但生产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3]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2%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连续回升[3] 价格与采购活动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较7月上升1.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2]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较7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改善[2] - 采购量指数升至50.4% 较7月上升0.9个百分点 企业采购活动加快[2][3] 非制造业扩张态势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7月上升0.2个百分点 继续保持扩张[1][5]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较7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升至年内高点[5]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 较7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6] 市场预期向好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较7月上升1.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4]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 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 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乐观[5]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 略高于7月0.1个百分点[6]
8月经济景气水平回升,反内卷扩内需将持续加力
第一财经· 2025-08-31 13:46
制造业PMI改善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2] - 生产指数为50.8%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生产活动稳定扩张 [6] - 新订单指数为49.5%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需求端趋稳 [6] 价格指数回升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 [5]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创年内新高 [5][8] - 采购量指数为50.4% 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原材料采购增加 [9] 企业分化与恢复 - 大型企业PMI为50.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供需两端较快扩张 [6] - 小型企业PMI为46.6%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供需降幅收窄 [6]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全面上升 [7] 非制造业持续扩张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2][11]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升至年内高点 [1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 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14] 政策效果显现 - 反内卷政策优化市场竞争秩序 缓解供需矛盾 [9] -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 整治低于成本倾销等行为 [10] - 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需加大 扩大政府投资规模 [5]
反内卷、通胀与市场展望
天风证券· 2025-08-31 08: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当前“低通胀”问题是政策关注核心,产出缺口为负和实际利率高位抑制总需求致物价低位运行;“反内卷”或成政策主线,下半年物价或低位温和回升,CPI同比预计温和回升,PPI预计震荡修复、同比降幅收窄,债市受基本面和货币宽松支撑但有利率上移压力 [2][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如何理解当前低位的通胀 - 通胀由供需关系决定,产出缺口为负时物价有下行压力,通胀与产出缺口存在交替关系,部分国家产出缺口与核心通胀走势一致且领先通胀 [11][12][14] - 我国产出缺口为负,GDP实际增长与潜在增速有落差,青年失业率高,工业产能利用率低,CPI和PPI低位运行显示总需求低于总供给 [18] - 我国实际利率处于高位,虽名义利率下调但通胀和GDP平减指数极低使实际利率上升,抑制企业和居民需求,形成“被动紧缩”效应 [21][22] 当前通胀市场的几个特征 - CPI和PPI剪刀差扩大,2025年7月二者剪刀差达3.6个百分点,源于CPI平稳与PPI降幅加深,反映价格传导不畅和经济修复不平衡,挤压中下游制造业利润 [26] - 核心CPI回升,2025年7月同比上涨0.8%创2024年3月以来新高,得益于服务价格涨幅扩大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企稳回升 [27][29] - “反内卷”推动商品价格上涨但未推动PPI上行,期货价格反映未来供需预期,PPI基于现货成交价格,上游涨价未有效传导至中下游反映终端需求不足 [33][34][35] 反内卷下的通胀与债市展望 - 政策聚焦“反内卷”和“扩内需”,促进物价回升是宏观政策目标,预计下半年价格低位温和回升 [41] - CPI方面,预计三、四季度同比分别为0.1%、0.5%,全年同比在0%附近,核心CPI有望维持韧性,食品价格前低后高,能源价格有回落风险 [5][41][42] - PPI方面,预计维持震荡修复、同比降幅收窄态势,三、四季度同比分别为 -2.7%、 -1.5%,全年同比在 -2%左右,转正可能性低,需关注“反内卷”政策、国内需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5][49][50] - 债市受基本面和货币宽松支撑,但权益市场升温、“反内卷”和“扩内需”政策或使利率中枢上移,“反内卷”政策效果取决于需求承接情况 [6][57]
中国银河证券:PMI为何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8-31 08:05
核心观点 - 8月PMI制造业指数回升至49.4%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显示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1] - 供需双涨体现经济韧性 生产指数50.8% 新订单指数49.5% 但供需缺口扩大至1.3个百分点 [2] - 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上涨 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上升至49.1%和53.3% [3] - 企业或进入被动去库阶段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采购量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4% [4] - 大型企业扩张显著 指数达50.8% 服务业受暑期消费带动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体娱乐业指数均超55% [5][6] - 政策需持续加码 重点转向服务消费刺激 包括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文旅赛事等领域 [1][7] 供需分析 - 生产指数50.8% 较前值50.5%上升 新订单指数49.5% 较前值49.4%微升 [2] - 出口商存在"抢出货"行为 因10月起出口政策规范化 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上升6.3% [2] - 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出口指数显著上行 幅度介于8.4-33.5个百分点 [2] 价格动态 - 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8个百分点 [3] - 16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出厂价格环比上行 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通用设备等中下游行业回升明显 [3] - 线材价格上涨4.05%至3342元/吨 纯碱期货价格上涨3.93%至1296元/吨 [3] 库存与采购 - 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3个百分点至48% 采购量指数进入扩张区间达50.4% [4] - 企业维持低库存水平 产成品库存下降0.6个百分点至46.8% [4] - 生产与订单持续上行可能推动库存周期开启 [4]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50.8% 中型企业下降0.6个百分点至48.9% [5] - 小型企业微升0.2个百分点至46.6% 仍处收缩区间 [5] 非制造业表现 - 建筑业活动指数下降1.5个百分点至49.1% 受天气及地产销售低迷影响 [5][6] - 服务业活动指数50.5% 暑期消费带动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显著提升 [1][6] 政策展望 - 发改委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接续 加速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1][7] - 服务消费刺激政策或加大 重点覆盖文旅/赛事/露营等分类领域 [1][7]
2025年8月PMI分析:PMI为何回升?
银河证券· 2025-08-31 06:26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2025年8月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区间[1] 供需状况 - 生产指数为50.8%(前值50.5%),新订单指数为49.5%(前值49.4%),供需双升但缺口扩大至1.3个百分点[2]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前值47.1%),出口商因政策调整存在"抢出货"行为[2] - 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上升6.3%,纺织服装(+33.5pct)、汽车制造(+10.8pct)等行业出口指数显著上行[2] 价格动态 - 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8pct至49.1%,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8pct至53.3%,价差扩大至4.2个百分点[3] - 线材价格上涨4.05%至3342元/吨,纯碱期货价格上涨3.93%至1296元/吨[3] 库存与采购 -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6pct至46.8%,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3pct至48%,采购量指数上升0.9pct至50.4%[4]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PMI上升0.5pct至50.8%,小型企业微升0.2pct至46.6%,中型企业下降0.6pct至48.9%[5] 非制造业表现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1.5pct至49.1%,服务业指数上升0.5pct至50.5%[1][5]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文体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55%[5] 政策与风险 - 经济仍需政策支持,需关注国内政策时滞及海外经济衰退风险[6][7] - 未来政策可能聚焦服务消费领域,如文旅、数字消费和"人工智能+消费"[7]
制造业PMI回升至49.4%,“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31 06:10
制造业PMI指数回升 - 8月份制造业PMI为49.4%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3] - 新订单指数为49.5% 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出口需求缓中趋稳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 上升0.1个百分点[6] - 生产指数为50.8% 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活动稳定扩张[6] 价格指数持续改善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 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回升且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3][6]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 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 连续三个月上升并创年内新高[6] - 采购量指数为50.4% 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 反映原材料采购增加和市场需求回稳[7] 企业规模分化明显 - 大型企业PMI为50.8%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上升1.2个百分点至接近52% 供需两端较快扩张[8] - 小型企业PMI为46.6%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1.4和0.1个百分点 供需降幅收窄[8]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 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四大行业及大中小企业预期指数全面上升[8] 非制造业保持扩张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继续处于扩张区间[3][12]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 上升0.5个百分点至年内高点 资本市场服务、铁路运输等行业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区间[13]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 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生产施工有所放缓[13] 市场预期与政策效果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0% 上升0.4个百分点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7% 略升0.1个百分点[13] - 暑期消费带动交通运输和文体娱乐行业 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 餐饮业指数升至50%以上[13] - 扩内需、反内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市场价格改善比较普遍 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将继续稳中向好恢复[6][9][14]
制造业PMI回升至49.4% “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
第一财经· 2025-08-31 04:16
制造业PMI指数 - 8月份制造业PMI为49.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改善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 [1][4] - 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需求端趋稳 [4]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出口需求缓中趋稳 [4] 生产活动 - 生产指数为50.8%,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生产活动稳定扩张 [4] - 采购量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原材料采购增加 [5] 价格指数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3.3%,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且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1][4] - 出厂价格指数为49.1%,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并创年内新高 [1][4] - 制造业四大行业价格指数普遍上升,市场价格改善范围扩大 [4] 企业规模分化 - 大型企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供需两端较快扩张 [6] - 小型企业PMI为46.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供需降幅收窄 [6] 市场预期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7%,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4个月低于53%的局面 [6] - 四大行业及大中小企业预期指数全面上升,市场信心改善 [6]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保持扩张态势 [1][9]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9] - 资本市场服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60%,处于高景气区间 [9] 建筑业与消费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1%,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受极端天气影响生产放缓 [10] - 暑期消费带动交通运输、文体娱乐行业,住宿业指数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 [9] - 餐饮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0%以上,居民消费热度较高 [9] 政策效果与展望 - 扩内需、反内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需求不足压力仍存 [1][5] - 预计9月及四季度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制造业需求趋稳回升,非制造业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7][10]
三大指数均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重要数据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2:46
制造业PMI指数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较7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景气水平改善 [1][2] - 生产指数为50.8% 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生产扩张加快 [4] - 新订单指数为49.5%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需求端有所恢复 [4]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3.3% 出厂价格指数49.1% 分别环比上升1.8和0.8个百分点 价格连续三个月回升 [4] - 大型企业PMI为50.8%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 扩张加速 [4] - 小型企业PMI为46.6%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度边际改善 [4]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3.7% 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 [4] - 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预期指数均位于58%以上高景气区间 [4] 非制造业PMI指数 - 8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3%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继续处于扩张区间 [1][6][7]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5%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创年内新高 [9] - 资本市场服务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70%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指数均超60% [9] - 零售、房地产等行业指数低于临界点 景气度偏弱 [9]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7% 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向好 [9]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49.1% 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生产放缓 [9]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51.7% 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 [9] 综合PMI与政策影响 - 8月综合PMI产出指数50.5% 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经济景气水平保持扩张 [1] - 扩内需、反内卷等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带动市场订单增加和企业生产活跃 [4][5] - 政策驱动叠加市场自我修复 非制造业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10]
碳酸锂市场周报:供给放缓需求回暖,锂价或将有所支撑-20250829
瑞达期货· 2025-08-29 08: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主力周线震荡偏弱,涨跌幅为 -2.25%,振幅 7.37%,截止本周主力合约收盘报价 77180 元/吨 [7] - 宏观上国家完善扩内需政策,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基本面原料端海外矿商挺价惜售,国内矿区扰动影响原料供应使锂矿价格坚挺;供给上矿价为锂价提供成本支撑,行业“反内卷”下供给增速或放缓;需求上“金九银十”旺季来临,下游有备货补库需求,整体基本面或呈现供给增速收敛、需求逐步回暖局面 [7] - 策略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注意控制交易节奏和风险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要点小结 - 行情回顾:碳酸锂主力周线震荡偏弱,涨跌幅 -2.25%,振幅 7.37%,收盘报价 77180 元/吨 [7] - 后市展望:宏观政策利好企业,原料端矿价坚挺,供给增速或放缓,需求旺季下游有备货需求,基本面供给收敛、需求回暖 [7] - 策略建议:轻仓逢低短多,控制节奏与风险 [8] 期现市场情况 - 期价震荡走弱: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近远月跨期价差 -180 元/吨,周环比减少 740 元/吨;主力合约收盘价 77180 元/吨,周环比减少 1780 元/吨 [14] - 现货价格走弱: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 79650 元/吨,周环比减少 4250 元/吨;主力合约基差 2470 元/吨,较上周环比下降 2470 元/吨 [20] 产业情况 上游市场情况 - 锂辉石价格走弱: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锂辉石精矿(6%-6.5%)均价 950 美元/吨,周环比减少 20 美元/吨;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 7.1385,周环比降幅 0.55% [24] - 锂云母报价持平: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锂云母(Li₂O:2.0%-3%)均价 2645 元/吨,周环比持平;磷锂铝石均价 7650 元/吨,周环比减少 175 元/吨 [29] 供应端 - 进口环比减少,产量减少:截至 2025 年 7 月,碳酸锂当月进口量 13845.31 吨,较 6 月减少 3852.31 吨,降幅 21.77%,同比降幅 42.67%;出口量 366.347 吨,较 6 月减少 63.31 吨,降幅 14.74%,同比增幅 37.2%;当月产量 44600 吨,较 6 月增加 500 吨,增幅 1.13%,同比增幅 14.36%;当月开工率 43%,环比降幅 5%,同比降幅 32% [34] 下游情况 - 六氟磷酸锂报价持平,电解液产量环比增加: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六氟磷酸锂均价 5.575 万元/吨,周环比持平;截至 2025 年 7 月,电解液当月产量 179450 吨,较 6 月增加 6800 吨,增幅 3.94%,同比增幅 44.16% [37] - 磷酸铁锂价格持平,月度产量增加:截至本周,磷酸铁锂(动力型)均价 3.43 万元/吨,周环比持平;截至 2025 年 7 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当月产量 213960 吨,较 6 月增加 10660 吨,增幅 5.24%,同比增幅 26.6%;当月开工率 51%,环比 -1%,同比 -5% [42] - 三元材料价格走弱,产量增加:截至 2025 年 7 月,三元材料当月产量 61920 吨,较 6 月增加 2920 吨,增幅 4.95%,同比增幅 24.09%;当月开工率 52%,环比 1%,同比 -1%;本周三元材料 811 型、622 型、523 型持续走弱 [45] - 锰酸锂价格减少,月度产量减少:截至 2025 年 7 月,锰酸锂当月产量 10120 吨,较 6 月减少 680 吨,降幅 6.3%,同比增幅 11.21%;本周锰酸锂均价 33000 元/吨,周环比减少 1000 元/吨 [50] - 钴酸锂报价减少,月度产量增加:截至本周,钴酸锂均价 233000 元/吨,周环比减少 2000 元/吨;截至 2025 年 7 月,钴酸锂当月产量 12870 吨,较 6 月增加 470 吨,增幅 3.79%,同比增幅 71.14% [5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减少:截至 2025 年 7 月,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 1243000 辆,环比 -1.97%;销量 1262000 辆,环比 -5.04%;累销/汽车累销(渗透率)为 44.99%,环比 0.68%,同比 8.61% [55] -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截至 2025 年 7 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为 130.8 万辆,同比增幅 84.75% [60] 期权市场 - 建议构建买入跨式期权做多波动率,合成标的升贴水为 -0.04,存在逆向套利机会,根据期权平值合约表现和基本面情况建议做多波动率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