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

搜索文档
广发基金苏文杰:以产业周期视角投资成长股看好资源品与“反内卷”主题
上海证券报· 2025-07-20 15:54
基金经理苏文杰的投资框架 - 基金经理苏文杰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和近7年投资经验,从化工研究员入行到管理资源主题基金再到成长风格基金,能力圈不断拓展[1] - 苏文杰形成了"中观比较、周期思维、成长视角"的投资框架,偏好左侧布局,通过美林时钟把握行业投资机遇[3] - 苏文杰认为行业可分为主题、成长、周期三个阶段,最具爆发力的是成长中期,实现戴维斯双击[2] 投资业绩与策略 - 苏文杰任职以来的基金经理业绩指数总回报为195.43%,年化回报为19.77%[1] - 2022年初基于宏观分析研判流动性趋于收缩,采取防守反击策略,配置低估值、偏冷门品种,显著降低组合波动风险[3] - 2022年三季度显著加仓黄金,金价从每盎司1800美元涨至2100美元,2023年三季度选择减仓[4] - 2023年下半年在市场普遍看空铜的情况下重仓配置相关公司,铜价从每吨8000美元涨至2024年5月的11000美元[4] 行业观点与展望 -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康波周期下行阶段,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争夺,应在大方向上保持仓位同时把握结构性机会[6] - 长期看好黄金,认为价格上涨驱动力超越降息预期,深层变量是美元信用削弱[6] - 认为铜在电力传输和电磁转换中地位不可替代,供需矛盾及战略属性使其成为长周期中最具持续性和弹性的品种[6] - 看好"反内卷"主题,认为行业自律或反内卷有望激发制造业盈利弹性,相关板块或迎来超预期反弹机会[1][7] 行业阶段划分 - 主题阶段不确定性较强,以短期交易为主[2] - 成长阶段分早、中、晚期,最具爆发力的是成长中期,实现盈利和估值同时提升[2] - 从成长后期进入周期的界线以竞争格局变化为分水岭[2]
新征程!我的16年生涯回顾与下一站去向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7-16 07:35
职业发展历程 - 2006-2008年在太平洋证券实习期间从营业部调入投行部、资管部,并立志成为国内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2] - 2008-2014年加入海通证券金融工程团队,凭借数学专业背景专注量化研究,助力团队获得2009/2013年新财富、水晶球市场第一 [3] - 2014年受周金涛邀请加入中信建投任金融工程首席,传承康波周期理论体系 [3] 市场研判与策略贡献 - 2018年运用量化基本面宏观择时体系,准确预测上证指数调整400点和300点 [4] - 2018年作为上交所唯一量化专家参与救市会议,提出5条救市建议并被全部采纳 [4] - 2020年3月发布《当下判断全球股市重大拐点的三个核心理由》,主导中信建投自营盘加仓决策,助力公司Q2业绩超预期 [5] 业绩与荣誉 - 2023年获上证报最佳分析师金融工程第一名 [7] - 2024年团队择时观点拟合收益达53.69%,创历史新高,准确提示两次关键拐点 [8] 创业与未来规划 - 2024年创立上海睿成基金,目标打造中国版"桥水基金",融合康波周期、量化行业轮动等策略 [8][9] - 计划通过绝对收益型产品把握未来30年国运增长机遇,实现"Top1基金经理"职业目标 [11] 方法论与核心理念 - 择时体系作为核心能力,结合康波周期理论实现长期资产配置 [9] - 量化选股、行业轮动等策略将复合应用于产品管理,提升收益维度 [9]
宏观周周谈:什么是关税不确定性下的最佳决策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涉及汽车、半钢胎、有色、基建、热卷、PTA、一手房销售、工业企业(涵盖上游采矿业、中游原材料加工业、中游装备制造业、下游消费品制造业、公共事业等细分行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显著** - 观点:美国关税情况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 [3][4] - 论据:美国贸易法院裁决特朗普关税相关事宜,剧情多次反转,上诉期情况意外,6月上旬法院才接受辩词决定最终关税;特朗普号称有plan b,可依据1974年贸易法122条对多数国家多数商品征150天最高15%关税 2. **关税对汽车半钢胎开工率有影响** - 观点:关税税率变化类似疫情冲击,影响半钢胎开工率 [5] - 论据:上海疫情封城期间,半钢胎开工率从封城前70%降至4 - 5月的40%,解封后6月恢复到60%但未达封城前水平;5月3号汽车零部件关税使半钢胎开工率下滑,虽5月12号实质性进展后反弹但仍低于去年水平 3. **关税对美国库存和消费的影响类似疫情期间** - 观点:美国消费者面对关税税率变化的行为与疫情期间女性囤护肤品库存逻辑相似 [7][8] - 论据:2020 - 2021年中年,女性因疫情和免税折扣囤护肤品库存,后消化库存;美国面对关税,3月耐用品订单同比激增带动全球贸易量跳升,4月同比降至年内最低,一季度进口透支20% 4. **美国部分品类商品进口透支** - 观点:美国部分品类商品进口存在透支,未来需求可能弱化 [11][12][13] - 论据:工业品同比增长53%,能源因未落地对等关税和价格因素无明显进口增长,下游消费品和部分资本品有进口投资;汽车和零部件一季度进口支付多,或因本土生产、出口转口及国内价格战 5. **国内部分行业数据表现及经济趋势** - 观点:国内内外需数据偏弱,经济数据有下滑空间,可考虑基金周期影响 [15][19][20] - 论据:历清开工率有季节性变化,基建数据有变好机会但目前一般;热卷表需比历史同期高但5月下滑,PTA中伏处于今年较低位置;一手房销售有亮点;4月经济数据同比算成实际GDP 5.6,5月不差,全年目标5.0,上半年可达5.2,下半年到4.8也可,允许6 - 7月数据下滑 6. **美国可能再次施压时间及应对** - 观点:7月中旬到8月上旬美国可能再次对中国关税施压,中方会回应 [21][22] - 论据:特朗普此次谈判对象增多,5月中旬与中国达成共识或为与其他国家谈判样本;7月中旬前美国要与非美国家达成共识及推进大美利法案,22号是中国R4豁免deadline 7. **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及趋势** - 观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有望延续回升,但受价格因素压制,若无新政策上行幅度受限 [24][28] - 论据:4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3.2%(3月3.4%),利润累计同比1.4%(3月0.8%);各行业盈利结构分化,中游原材料加工和装备制造业表现较好,上游采矿业走弱,下游消费不温不火;GDI降幅扩大反映中端需求偏弱和产能过剩,5月下旬上中游高频数据提前进入淡季 8. **五月PMI数据情况及后续展望** - 观点:五月三大部门PMI涨跌不一,制造业环比回升但仍在荣枯线下方,6月制造业PMI回升有压力 [29][32] - 论据:综合PMI产出指数50.4,环比上升0.2;制造业环比上行0.5个百分点但仍在荣枯线下方,建筑业环比下跌;五一假期、天气、关税冲击等制约PMI回升幅度;6月年终淡季和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或冲击制造业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电话会议仅面向招商证券专业投资机构客户或受邀客户,嘉宾发言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信息或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未经许可严禁录音等操作 [3] 2. 从康沃周期角度看,这一轮萧条从16年开始尚未结束,中美双向防范,或需用科技穿越周期 [23]
宏观周周谈20250511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谈判底气与形势** - 中国谈判底气十足,4月2号以来中国接触二十几个国家,能形成共识的国家明显多于美国,且中国以对等方式谈判;内部稳定,资产价格和基本面稳定;中国对美国贸易依赖低于美国对中国,腾挪空间大;国内政策增量能助力经济,如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或使商品房成交回暖 [1][2][19][20] - 7月9号之前中美很难达成明确共识,美国发起关税战一是因全球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尾声萧条期,地缘风险升温且夹杂全球老龄化因素,二是特朗普要解决美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用时间换空间防止美国掉队 [2][3][4] 2. **特朗普意图与策略** - 特朗普寻求重现当年广场协议,推动脱虚向实,用意是压低贸易赤字、压缩财政赤字、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但不一定能实现制造业回流 [8] - 美国向欧盟、加墨、中国、英国、日韩等经济体输出关税战,欧盟对美元指数影响大,加墨是美国日常必需品依赖度高的地区,中国是重要生产国且美国对中国贸易依赖较高 [9] 3. **中国经济形势与应对** - 投资受房地产和基建限制,外需到天花板,扩大出口份额会带来外部压力和盟友摩擦,未来收入分配可能向居民部门倾斜以提高消费倾向 [16][17] - 康波周期萧条期可能出现资产价格泡沫,需防范系统性和道德风险,四五月份内需有下行压力,外需预期不稳定,内部政策增量能助力经济 [18][19] 4. **4月进出口数据情况** - 4月出口额3156.9亿美元,同比增速8.1%,进口2195.1亿美元,同比下降0.2%,贸易顺差961.8亿美元,同比增速33.61%,出口增速较3月回落且超市场估算,主要因关税增加高频数据波动大 [24][25] - 出口增速较高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低、4月存在抢出口抢转口抢转运现象、市场多元化战略奏效,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增长 [25][26][27] - 进口降幅收窄,内需修复不均衡,基建产品进口增长5.7%,初级产品进口量缩减,如大豆缩减14.6%,天然气缩减9.2% [28][29] - 集成电路、新能源领域产品出口保持高增速,4月对美国出口增速为 -21.03%,为2023年8月以来最低,对东盟出口增速为20.8%,为2023年8月以来次高,美国拖累出口增速约3个百分点,东盟拉动3.6个百分点 [30][31] 5. **出口面临压力与趋势** - 全球经济偏弱,4月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9.1%,连续两个月低于50%,出口面临美国高关税负面影响、东盟关税落地可能拖累对东盟出口增速等压力 [32] - 出口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出口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明显,能对冲单一市场需求下降风险 [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英国将非英国居籍居民定义为居籍居民,使该群体需缴纳遗产税,资产向中东和美国迁徙,可能是为降低财政压力、收缩贫富差距和防止资产泡沫化 [7] 2. 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稳定关键,流动性宽松对内债资产利好,长期破局康波周期需靠科技,当前是哑铃型策略为主 [22][23]
全球铜价将如何演绎?
期货日报网· 2025-07-16 01:04
美国加码铜进口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铜征收50%关税 依据为232国家安全调查[1][8] - 关税政策提前3个月公布 原预计11月启动 可能为政治博弈策略[8][9] - 美国商务部232调查流程通常需270天+总统90天决策期 2025年3-5月已启动7起新调查[8] 铜期货市场反应 - COMEX铜期价单日暴涨10%至5.89美元/磅(12342美元/吨) LME铜重挫2%至9553.5美元/吨[2] - COMEX-LME价差创2677美元/吨历史新高 溢价达27.7%[2][4] - 美国铜库存飙升至22.34万吨(100天消费量) LME库存回升至10.71万吨[10][13] 产业影响与贸易流向 - 美国1-6月进口铜68.5万吨 已超2024全年进口量(66.5万吨)[10] - 中国铜社会库存达14.29万吨(环比+1.11万吨) 上期所库存8.46万吨(环比+3039吨)[13] - 美国计划2035年将铜进口依赖度从45%降至30% 亚利桑那Resolution铜矿2027年投产[11] 需求与长期趋势 - 摩根士丹利预估美国铜需求或降5%-8% 但全球电力/新能源/AI需求持续增长[15][16] - 光伏装机单兆瓦耗铜4吨 中国2025年5月光伏装机92.92GW(同比+388%)[16] - 沪铜短期震荡区间77000-83000元/吨 长期72000-88000元/吨 LME铜短期9500-10000美元/吨[18] 地缘政治博弈 - 中国外交部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称关税战无赢家[7] - 美国可能通过关税施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等主要铜来源国[14] - 中美电力领域竞争实质为铜产业链竞争 中国推进"电力+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15]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
36氪· 2025-07-09 02:06
科技产业革命与历史转折点 - 世界正处于三大历史转折点交汇处:科技产业革命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加速 [1] - 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初期,AI革命将带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18][19] - 信息时代主要推动力为摩尔定律(集成电路)和尼尔森定律(光纤通信),AI时代仍依赖计算+通信能力叠加 [22] 对抗不确定性的核心策略 - **熵减组织管理**:华为通过强制淘汰10%管理者/年防止组织熵增,保持创新活力 [4][5] - **液态创新网络**:开放办公环境(如谷歌、苹果)可提升人际碰撞频率,促进创新 [9][11] - **创业战略选择**:需把握工业革命级大势(如AI、空间、生命科技),避免在周期高点投资 [12][17][23] 企业竞争与生存法则 - **压强原理**:华为/苹果通过聚焦资源实现局部突破,避免分散力量 [24] - **生态位思维**:企业需找到独特生存优势(如大熊猫的"可爱"特质),避免同质化竞争 [25][26] - **植物策略**:创业公司应学习耐阴植物,以低成本存活并等待爆发机会 [45][46] - **动物策略**:人类通过认知革命(大脑进化)、合作共赢(红杉树根网)、科技迭代(工具发明)实现物种领先 [51][52][53] 客户价值与创业模型 - **VCT价值模型**:单位价值=产品总价值/(时间成本+价格成本),小米通过价格减半策略颠覆手机/汽车市场 [29][30][32] - **需求强度演变**:从基础需求(吃穿住行)向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递进,催生泡泡玛特等情感消费品牌 [33] - **市场渗透规律**:渗透率10%以内为最佳进入期,20%-80%为高增长阶段,超过80%竞争加剧 [38] 中国硬科技发展关键 - **工程师红利**:中国工程师研发效率达美国4倍(周期减半+成本减半),华为/比亚迪/大疆为典型受益者 [56] - **耐心资本**:需解决科技与资本的三大矛盾(确定vs不确定、短线vs长线、大钱vs小钱),建立"投早投小投硬"机制 [62] - **硬科技精神**:聚焦半导体/量子/核聚变等卡脖子领域,需具备勇担使命、敢为人先、十年磨剑的特质 [64][66][68] 科技经济周期规律 - **康波周期**:60年科技革命周期决定经济波动,当前处于信息革命衰退期向AI革命爆发期过渡 [14][15][16] - **库兹涅兹周期**:中国房地产完成20年周期(1999-2019),科技投资需把握朱格拉周期(10年阶段) [20][22] - **信息时代投资浪潮**:2000年代互联网→2010年代AI/物联网,关键公司从英特尔/微软转向ARM/NVIDIA [21]
A股向资金推动型上涨演化,从经济四周期配置大类资产7月篇
格林期货· 2025-07-01 05: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全球金融资产再配置推动资金流向中国资产,居民储蓄资金加速入市,A股有望向资金推动型上涨演化;中国反内卷、美联储降息预期助工业品价格回升;稳定币使黄金仍处技术调整;债券发行规模大且央行删除“择机降准降息”;贸易和资本有望双顺差,离岸人民币汇率有望走强 [1][2][3][4] 各部分内容总结 国际形势与战争风险 - 以伊停火是为更大规模冲突积蓄力量,伊朗大概率趋于“加沙化”,战争魔盒已打开 [1][10] 原油市场 - 6月原油脉冲或为第一波,未来以色列可能摧毁伊朗石油相关能力,伊朗可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原油价格可能暴涨,引发全球大通胀 [12][16] 全球通胀 - 美国债务货币化、对等关税、原油脉冲、中国反内卷共同推动全球大通胀 [2][14][18] 资产配置流向 - 全球投资机构和央行集体“去美国化”,卖出美股、美债、美元,资金流向中国资产 [20][22][23] 股市资金 - 1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以下,居民储蓄资金和保险资金加速向股市迁移,6月高股息银行ETF连续创新高 [2][3][27] A股走势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增大,中国通胀降低实际利率,国际和国内资金加速入市,A股有望向资金推动型上涨演化 [3][32][35] 工业品价格 - 中国反内卷、美联储降息预期有助于工业品价格回升,部分品种价格已开始走强 [36][40] 稳定币与黄金 - 稳定币对应贸易结算“去美元化”,美元信用加速瓦解,黄金仍在技术调整中 [41][42][43] 债券市场 - 债券发行规模庞大,央行删除“择机降准降息”,国债收益率曲线趋于平坦化,长久期国债面临压力 [44] 外汇市场 - 贸易、资本有望双顺差,离岸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走强 [3][45][46] 7月大类资产展望 - 权益类资产:全球资金流向中国资产,居民储蓄资金加速入市,A股向资金推动型上涨演化 [4][46] - 大宗商品:反内卷、美联储降息预期助工业品价格回升 [4][36] - 黄金资产:稳定币替代美元贸易功能,黄金仍在技术性调整中 [4][41][46] - 债券类资产:央行删除“择机降准降息”,国债发行和通胀预期对长久期国债构成压力 [4][44][46] - 外汇资产:贸易、资本双顺差,离岸人民币有望继续走强 [4][45][46] 经济周期 - 基钦周期:本轮中国基钦周期2025年四季度见顶,美国2025年年底见顶 [6] - 朱格拉周期:中国朱格拉周期当前处于上行期,预期2027年初见顶 [7] - 库兹涅茨周期:预期本轮中国库兹涅茨周期2030年左右见底 [8] - 康波周期:本轮康波萧条期始于2020年,预期2030年左右结束,进入10年左右复苏期;中国是本轮科技创新中心国,人工智能是伟大创新,AI人形机器人是终极代表 [9]
宏观周周谈:清风徐来; 云开月明 - 2025年中期展望
2025-06-30 01: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有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基建、消费、外贸、能源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股与全球市场** - 观点:美股总市值占全球权益总市值约 60%,存在泡沫化风险,2025 年随着美元走弱,美股下跌 20%并出现脱钩现象;下半年看好 A 股、H 股及非美市场 [1][3] - 论据:美元决定跨境资本流动,美元走强时美股领先,走弱时美股差于非美指数;美国财政扩张、人工智能等产业逻辑发酵,稳定币盘活美元体系导致弱美元,强美股加弱美元使非美权益弹性更好 [1][4][5] 2. **非美市场流动性** - 观点:非美市场流动性可分三阶段分析 [6] - 论据:美元转弱,资金倒流回本土;国际投资者重新布局全球配置;盘活本土增量资金,涉及国内政策和经济环境变化 [6] 3. **国内市场内需与预期** - 观点:提振内需挑战大,提升预期更有效,通过稳定楼市和股市改善国内预期 [1][7][8] - 论据:消费主导群体转变,95 后消费能力有限,财政转移支付效果不佳且可能有负面效应;保持股市稳定、发展科技领域、国家队助力指数上涨可增强信心 [7][8] 4. **居民资产与市场** - 观点:居民资产搬家是牛市动力,若 A 股有赚钱效应,居民存款可能转化为国内权益资产流动性 [2][9][10] - 论据:2021 年起居民新增存款高于新增贷款,资金充裕但缺乏投资和消费意愿 [1][10] 5. **市场走势判断** - 观点:今年下半年权益市场向好,国内需守住政策成果使指数中枢上移 [11] - 论据:强美股和弱美元组合,资金流入助力指数上涨;PPI 低位利好哑铃型配置,科技板块更具机会 [11] 6. **货币政策** - 观点:下半年降准降息不确定性增加,货币政策稳中偏松 [12][16] - 论据:二季度例会删除择机降准降息表述;央行考虑币值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稳增长压力不大,弱美元下人民币贬值难 [12][13] 7. **国内经济展望** - 观点:2025 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 5.0 - 5.1%,目标基本可实现 [2][22] - 论据:上半年经济增长好,下半年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发力,消费增长,投资结构优化 [22] 8. **增量政策预期** - 观点:下半年增量政策补充上半年未落地政策,房地产政策有优化空间,财政有发力空间 [23] - 论据:育儿补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待落地;房地产托举政策效果显现;财政资源充裕,中央财政加力 [23] 9. **各行业表现预测** - 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增速约 6%,传统行业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24] - 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预计 8.5%,基建增速(不含电力)预计 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预计收窄至负 9% [25][2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收入增速预计约 5.5% [27] - 外贸:出口增速预计接近 0,初步预测为负 0.5%,进口增速或许在负 3%左右 [28] - 通胀:全年 CPI 预计维持在 0.1%左右,PPI 增速约为负 2% [29] 10. **美国宏观环境及市场** - 观点:下半年美国库存周期进入主动去库阶段,资本开支周期接近尾声;美股有上行动能,美债利率受通胀约束 [32][33][34] - 论据:抢进口透支需求,资本开支环节接近完成;人工智能突破、业绩兑现、财政法案等因素影响 [32][33] 11. **美元与非美元权益资产** - 观点:中长期美国需弱美元,后续美元贬值逻辑不顺畅;下半年看好全球权益资产,港股表现预计优于 A 股 [35] - 论据:美元跌幅过大可能引发风险,利差因素和美国基本面走弱影响美元;美股上涨且美元偏弱,权益资产波动并溢出流动性 [3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上半年央行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投放近 1.5 万亿,但财政变化对冲投放,资金面偏紧,二季度例会强调防范资金空转 [20] 2. 预计下半年信贷同比多增 5,000 亿元,政府债余额约 3 万亿元,年底社融增速可能回落至 8%以下,货币和信用格局切换到宽货币与紧信用 [21] 3. 美国贸易政策缓和但局部加码,部分国家豁免期延长,参议院版财政法案力度更宽松,美联储官员对降息表态分化 [30][31]
A股的牛来了,又走了?
虎嗅· 2025-06-26 12:59
市场行情分析 - A股近期强势突破,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最高触及3462点,权重金融股带动指数上涨 [1] - 国泰君安国际获得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允许客户交易比特币、以太坊及USDT等稳定币,成为市场催化剂 [1] - 26日午后市场出现跳水,短期节奏把握难度较大 [1] 长期投资逻辑 - A股长期投资核心逻辑为低估值,市场分歧在于对"戴维斯双杀"的担忧 [2] - 泡沫和低估源于对未来盈利的线性或过度悲观预期 [2] 基本面表现 - 4月中美贸易战后,Q2经济未如预期承压,出口数据因抢出口表现较好,消费"以旧换新"政策延续,经济数据定性为"稳弱" [4] - 指数经历大幅低开后缓慢修复,反弹至贸易冲突前水平 [5] - 下半年出口压力预计延续,需关注欧盟和东南亚出口替代能否对冲 [5] - 消费和投资在地产疲弱背景下仅起托底作用,非增长点 [6] 科技领域机会 - 科技被视为增长点,中国在科技强国和新能源领域加大政策红利和资源支持 [7] - 科技进步是康波周期核心,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前沿科技已实现0-1突破,人工智能接近大规模应用 [8] 轮动行情特征 - 2023年以来经济基本面下行但斜率收敛,市场表现"老态龙钟",行业轮动进入2021年以来极致状态 [9] - 指数在轮动中震荡上行,2024年9月底普涨行情被视为牛市第一浪,后续调整浪2,主升浪3是否展开待观察 [10] - 轮动从熊市指标转为牛市指标,指数在阻力位蠢蠢欲动,驱动因素为低估值、基本面平稳及地缘冲突缓解 [10] 近期行情观察 - 金融股带动指数突破,科技股企稳回升,行情持续性取决于金融股表现 [11] - 当前市场乐观但操作难度大,轮动加剧易导致追涨杀跌 [11] - 建议投资者在牛市保持心态平稳,避免追涨杀跌 [11]
2025年海外宏观中期展望:守得云开见月明
招商证券· 2025-06-24 07:02
海外宏观环境 - 全球叙事逻辑由“美国例外论”转向“美元体系崩溃论”,跨境资本转向非美国家[4][13]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资本市场波动[4][17] - 财政扩张积极论变成债务上行风险论,投资者担忧美国债务风险[4][20] - 稳定币或稳定美元体系,缓解全球对美元体系及美国高财政赤字的担忧[4][26] - 美国大概率需弱美元,但会控制贬值节奏,防止美股等资产迅速转熊[4][41] 主要经济体预测 - 美国全年实际增速预计1.5%,下半年增长动力转弱[7][57] - 欧元区全年实际经济增速预计0.7%,下半年继续弱复苏[7][61] - 日本全年实际经济增速预计0.8%,景气向下[7][66] 海外资产走势判断 - 美股上行趋势延续,仍有新高,估值存在上行空间[6][69] - 美债收益率难大幅下行,可借助稳定币实现流动性释放[8][73] - 美国需要弱美元,但年内未必快速贬值,或重现“广场协议2.0”[8][76] - 美股上涨和美元偏弱利好非美权益,预计港股表现好于A股[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