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波动周期

搜索文档
三大周期决定兴衰,你的企业走到了哪一步|吴晓波激荡讲堂
吴晓波频道· 2025-09-25 00:29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战略制定需关注三大周期:宏观波动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 [2][3] - 通过周期分析可确定企业发展阶段 选择激进扩张或收缩聚焦策略 [3] - 课程参与人数创三年新高 包括连续三年参与者及国际学员 [4] 宏观波动周期分析 - 中国处于康波周期第三阶段"结构调整与经济突围" 经济发展趋于理性 [12] - 改革开放47年经历三大周期红利:制度周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口周期(最大人口国) 供需周期(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 [12] - 未来仍存机遇:生产力未完全释放 中生代市场与银发经济有潜力 新需求待满足 [12] - 当前面临四大战略挑战:中低速周期中谋求高速发展 产业全球化突围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实现财富沉淀及二代传承 [13][14] 产业生命周期战略角度 - 行业转折点出现大规模并购 新专利申请井喷 风险投资涌入等现象 [16] - 存量与增长抉择需关注积木式创新 单点创新撕开市场 [19] - 增量改革执行三新原则:新团队 新治理 新资本 [20] - 多元化战略优缺点并存:分散风险与寻找增长曲线 vs 管理层注意力分散与整合风险 [22] - 先发优势需长期主义:构建核心技术城墙(产品创新)与护城河(无形资产/成本优势) [26] - 速度魔力掩盖管理问题 但考验现金流与战略方向 [28][30] - 产业生命周期四大要点:选择有吸引力行业 警惕高增长转折点 保持组织灵活性 企业家决策决定命运 [31][32][33] 企业生命周期陷阱 - 初创期六大错误:入错行 梦太大 伪需求 盈利难 人同质 追风忙 [35] - 青春期四大迷恋:速度 规模 自我 资本 [36] - 百年企业需持续自我革命而非追求不死 [36] - 创新者窘境:管理卓越公司难放弃既得利益 [36] - 资本化魔咒:上市可能是新灾难开始 [36] - 政商关系破局:建立健康亲清关系 [36] 跨国周期视角 - 美国制造业回归与中国企业出海体现地域周期差异 [42] - 不出海企业可深耕中国内需市场 [43] - 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化时代 与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相关 [43] - 企业需判断所处产业周期:创业期 盛年期或衰退期 [44] 课程案例与反馈 - 学员收获包括企业多元化运营思路 商业逻辑与IP落地新想法 [5] - 宏观角度回看中国经济规律减少焦虑感 [6] - 企业家需提升认知能力 避免成为创新阻碍 [45] - 过去企业成功靠胆量与运气 现在需依靠智慧 [45]
低增长时代,企业该如何驾驭三大周期
吴晓波频道· 2025-08-19 00:29
经济周期与敏感性 -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GDP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用几十年完成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发展历程 [4] - 当前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速明显放缓 [4] - 长期上行周期导致对周期规律选择性忽视 下行周期凸显钟摆效应 全球动荡时代带来心理冲击 引发短视和焦虑行为 [4][5] 周期规律与历史参照 - 霍华德·马克思提出周期波动基本模式具有相似性 当前经济困境与1929-1945年历史阶段高度相似 [8][10] - 20世纪20年代债务推高生产率导致泡沫 零利率引发印钞 经济萧条演变为世界大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相同特征(债务泡沫 负利率 多国印钞 内外部冲突) [10] - 美国针对中国是国力增长见顶国家对最大挑战者的必然反应 需通过周期思维判断趋势变化 [10][11] 企业三大周期战略 - 企业存活于三大周期:宏观波动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 战略需围绕三者展开 [13][15] - **宏观周期**:中国经济能否在回落中完成转型升级 景气长线持续时间存疑 [15] - **产业周期**:不同行业因技术创新差异呈现不同规律(芯片摩尔定律 手机十年一G) 产业变化导致企业边缘化 [15] - **企业周期**:经历创业期 盛年期 老化期 当前环境呈现宏观低速 产业整合 消费K型分化 科技突破等特征 [15] - 未来商业竞争核心是驾驭周期艺术 需建立极限生存模式 结合战略定力应对 [16] 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聚焦三大问题:宏观波动周期困境 产业生命周期五个战略角度 企业生命周期六个中国式陷阱 [18] - 提出"宏观不乐观 微观不悲观"观点 企业仍可实现高韧性成长 [19] - 课程案例解析包括:陌生政经图景应对 产业周期战略转折点预兆 速与度辩证关系等 [19] 课程结构与特色 - 四堂季度课(含《周期与中国企业战略范式》)+六次专题课 两年学制16 8万元/人 [29][35] - 课程日包含宏观周期 产业周期 企业陷阱等模块 结合案例演练和导师互动 [27][28] - 特色社群文化日融入自然人文体验 形成"永续陪伴"学习社群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