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智驾

搜索文档
2000亿,今年最大造车IPO来了
投资界· 2025-04-05 07:24
赛力斯赴港IPO及融资动态 - 公司拟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股票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同时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拟引入多位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不超过50亿元 [3] - 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已完成与工银投资、交银投资、农银投资的协议签署,其他投资者正在内部审批流程中 [8] - 若成功登陆港股,将成为今年最大造车IPO,当前A股市值已突破2000亿元 [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创始人张兴海从汽车零部件起家,经历摩托车制造后于2003年进军汽车工业,2016年小康股份登陆A股 [5] - 2021年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关键转折点,联合推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实现渠道共享 [6] - 2022年完成品牌升级,公司名称从"重庆小康工业集团"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证券简称同步变更 [8]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4年营收达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净利润59.4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0] - 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问界系列贡献显著:M9全年交付超15万辆,新M7交付超20万辆 [11] - 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成为全球第4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11] 战略投资与产能布局 - 投资115亿元入股华为车BU独立实体引望公司,持股后引望估值达1150亿元 [13] - 以81.64亿元收购重庆龙盛新能源100%股权,获得问界M9生产基地所有权 [13] - 提出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百万辆级销量目标,需在2024年基础上翻番 [13] 行业竞争格局与智驾趋势 - 行业融资活跃:北汽新能源获101.5亿元增资,智己汽车B轮融资94亿元,阿维塔科技C轮融资超110亿元 [15] - 车企加速智驾技术布局,比亚迪推出覆盖7-20万元区间的"天神之眼"系统,吉利发布"千里浩瀚"解决方案 [15] - 行业存在智驾宣传过度问题,需警惕技术局限性和用户认知偏差带来的安全隐患 [15]
13大车企3月新能源销量:比亚迪37.7万辆领跑,吉利小鹏零跑增长超一倍
36氪· 2025-04-01 23:4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13家车企销量同环比均正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强者恒强”,随着上海车展临近,市场格局或存变数 [1][2][32] 新势力车企表现 - 零跑走性价比路线销量持续走高,3月以3.71万辆超理想421辆,同比增154%,环比增47%,零跑B10预定量超3.1万台或成新增长点 [4] - 理想2月底降价后3月销量环比增40%至3.67万辆,同比增速26.5%不及新势力平均,纯电SUV理想i8预计7月上市,“增程+纯电”打法竞争力或增强 [6] - 小鹏3月交付3.32万辆,同比增268%,连续5个月站稳3万+,主力车型MONA M03及新车G6、G9促进销量增长,小鹏G7待发或提升今年销量 [8] - 小米3月交付超2.9万辆,环比增45%,雷军定2025年交付KPI为30万辆,小米SU7 Ultra交付增加或使均价突破30万 [10] - 蔚来3月交付1.5万辆,同比增40%,环比增14%,同比增速在蔚小理中排第二,改款车型有望升级平台架构 [12]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埃安3月全球销量3.41万辆,环比增63% [15] - 深蓝3月全球交付2.44万辆,环比增30%,预计2025年覆盖81个国家,海外销量10万辆 [17] - 阿维塔3月交付1.05万辆,同比增108%,环比增102%,阿维塔06预售订单超2万台或成新增长点 [19] - 岚图3月交付1万辆,同比增64%,环比增25%,今年将推动智能化,2025年用华为方案高阶智驾覆盖全系 [20] - 智己3月交付5029台,同环比双增长 [23] 传统车企整体表现 - 比亚迪3月销量37.7万辆居首,同比增23.1%,环比增17%,新车黑科技增配提升智能化,混动与纯电战略奏效,预计今年全球销量从427万增至550万,海外超80万 [25][27] - 极氪3月交付1.54万辆,同比增19%,环比增10%,2025年将推3款新车 [28] - 吉利3月销量232177辆,新能源销量119696辆,同比增167%,占比52%,集团新能源与燃油车布局维持6:4,投入进入收获期 [28][30]
直击百人会论坛 |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已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前布局L3架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31 06:36
文章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动智驾技术升级,L3级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落地规划阶段,其智驾战略特点为“场景化创新”与“数据闭环”,最终能否在“技术内卷”中突围待市场检验 [1][4][5] 长城汽车智驾技术发展战略 -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动智驾技术从功能创新向场景化、全链路覆盖升级 [1] - 搭建RAG知识平台与算法中枢,整合企业内部35年造车经验与外部开源数据,形成垂域知识体系 [4] - 打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路数据,使隐性知识流失率降低30%,为智驾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4] - 通过用户共创与低成本技术方案降低体验门槛,让哈弗枭龙Max搭载高阶智驾功能 [4] L3级自动驾驶技术情况 - L3级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落地规划阶段,落地需法规、交通环境和冗余技术同步支撑,长城已提前布局L3架构并完成各系统冗余设计,法规允许后将快速推进商业化应用 [1][4] - 长城汽车的CP Ultra系统已支持高速NOA、城市通勤及跨层记忆泊车功能,2025年将进一步下探至主流车型 [4] 生态合作情况 - 与宇树科技达成战略协议,探索具身智能在工业与户外场景的应用,宇树科技主导运动控制和本体研发,长城汽车聚焦上层应用开发 [5] - 以坦克用户越野为例,无人机与机器狗可协同探路、运输装备,车辆大电池为其补电,形成智能出行闭环 [5] 行业发展预测 - 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工业与家庭场景的实质性应用阶段,但实现工业场景规模化部署与家庭场景普及化应用面临成本、场景等多维度挑战 [5]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超92亿元,重点倾斜智能驾驶与全球化布局 [5]
起售价降低4万元!广汽传祺向往S7上市,欲挑战理想L7、问界M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31 04:38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广汽传祺向往S7于3月30日上市 共推出6款车型 上市限时价16.98万至22.38万元 起售价较预售价20.98万元降低4万元 [1] - 新车定位五座中大型SUV 与理想L7和问界M7同级别 车身尺寸相近 但知名度较低 公司通过更低售价策略争取市场认可 [1] - 上市12小时后大定数突破10258辆 显示低价策略取得初步成效 [5] 技术配置与性能特点 - 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 配备11个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共27组车规级传感器 [3] - 采用广汽联合Momenta开发的"一段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支持城区和高速NOA 暑期OTA升级后将实现跨层泊车和ETC通行功能 [3] - 采用插混动力系统 提供智能混动+超级增程双模式 具备纯电/插混/增程三种能源选择 最高纯电续航205km 综合续航1150km 支持17分钟30%至80%快充 [5] 品牌战略与产品布局 - 向往车系是广汽传祺3月7日推出的全新车系 包含SUV车型S7/S9 MPV车型M8及轿车向往1 Concept共4款车型 全系搭载高阶智驾 [7] - 公司定位该车系类似华为"非凡大师"系列和丰田"皇冠"系列 旨在通过高端产品线进入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8] - 形成传祺/埃安/昊铂三大品牌差异化布局 覆盖广泛消费群体 增强集团协同效应 [8] 行业发展与市场定位 - 2025年可能成为"全民智驾"起点 车企普遍将智驾技术作为战略重点 [7] - 公司计划将高阶智驾技术应用于轿车/SUV/MPV全品类车型 优化销量结构 [7] - 广汽集团目标2027年自主品牌占比超60% 挑战200万辆销量 2025年计划推出7款新车型 力争百万销量并实现大自主盈亏平衡 [8]
比亚迪,降价
证券时报· 2025-03-29 09:59
比亚迪车型降价 - 公司针对王朝网部分非智驾版本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秦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官降1万元至8.98万元,宋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官降1.6万元至11.98万元,活动截止日期为4月30日 [1] - 公司对海洋网、王朝网三款非智驾版本入门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购车政策,海豹06DM-i官降1万元至8.98万元,海豹07DM-i官降1万元至12.98万元,宋PLUS DM-i官降1.6万元至11.98万元 [3]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 - 公司宣布将推动"全民智驾"时代,从10万级到20万级车型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5] - "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由公司全栈自研,是全球首款完全由整车厂自己设计开发、自己生产的车载计算平台 [5] - 20万级车型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包括夏、汉EV/DE-i等车型;15万级车型包括宋L DM-i、海豹06GT等;10万级车型包括秦L DM-i、元UP等 [6] 比亚迪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两个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2.3万辆,同比增长92.52%,成为中国汽车集团销量第一 [6] - 公司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3.34万辆,同比增长124.27% [6] - 公司股价持续走高并多次刷新历史高点纪录,最高至403.4元/股,总市值超越宁德时代成为深市新"一哥" [6]
比亚迪,降价!
证券时报· 2025-03-29 09:55
比亚迪降价促销活动 - 公司针对王朝网部分非智驾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 秦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降至8.98万元(降1万元) 宋L DM-i非智驾版起售价降至11.98万元(降1.6万元) 活动截止4月30日 [1] - 此前一天公司已对海洋网三款非智驾入门车型实施类似政策 海豹06 DM-i降至8.98万元(降1万元) 海豹07 DM-i降至12.98万元(降1万元) 宋PLUS DM-i降至11.98万元(降1.6万元) [4] 智能化战略推进 - 公司计划推动"全民智驾"时代 10-20万级车型将全系标配自研"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该系统硬件由公司全栈自研 为全球首款整车厂自主研发生产的车载计算平台 [5] - 具体配置方案:20万级车型(夏/汉EV/DE-i等)全系标配 15万级车型(宋L DM-i/海豹06GT等)全系标配 10万级车型(秦L DM-i/元UP等)全系标配 [7] 市场表现与前景 - 2025年前两个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2.3万辆 同比增长92.52% 其中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3.34万辆 同比增长124.27% [7] - 公司股价年内持续走高并多次刷新历史纪录 最高达403.4元/股 总市值超越宁德时代成为深市市值第一 [8] - 行业分析认为公司产业链优势显著 产品矩阵丰富 新产品持续放量 海外市场布局见效 预计销量将维持高位 出口保持高增长 [7]
比亚迪(002594):2024年年报点评:全年业绩符合预期,Q4研发费用大幅提升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3-25 14: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比亚迪业绩符合预期,Q4研发费用大幅提升,技术进步带动销量增长,“全民智驾”战略助力量价齐升,全球化和高端化有望打开营收和利润空间,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3月24日比亚迪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营业总收入7771.0亿元,同比增长29.0%,归母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长34.0% [11] - 2024年销量427.2万辆,同比增长41.3%,汽车销售收入6173.8亿元,同比增长27.7%;2024Q4营业收入2748.5亿元,同比增长52.7%,环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150.2亿元,同比增长73.1%,环比增长29.4%,销量152.4万辆,同比增长61.3%,环比增长34.3%,收入高增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销量增长 [3][11] 会计政策与费用 - 会计政策更改后2024年毛利率为19.4%,同比提升0.9pct,得益于规模效应提升;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1%/2.4%/6.8%/0.2%,同比分别提升0.5/0.2/0.3/0.4pct,期间费用率合计为12.5%,同比提升1.4pct [12] - 四季度研发费用198.7亿元创季度新高,同比增长35.8%,环比提升45.1%,持续高质量研发支出有望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12] 技术发展 - 超级e平台3.0发布标志电动化进入新时代,兆瓦闪充技术以1000V高压架构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汉L与唐L搭载3万转电机与580kW单机电驱,零百加速分别2.7秒与3.6秒,有望带动1000V产业趋势 [13] - 王传福提出4000座以上闪充站布局与技术共享策略,预售价30万级,展现产业链整合能力,有利于加速1000V产业趋势,巩固比亚迪电动化领域优势,推动行业发展 [13]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0063.48/12126.49/14551.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9.5%/20.5%/2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3.74/692.71/837.0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0%/22.9%/20.8%;EPS分别为18.55/22.79/27.54元/股,3年CAGR为27.6%,维持“买入”评级 [14]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02315|777102|1006348|1212649|1455179| |增长率(%)|42.04%|29.02%|29.50%|20.50%|20.00%| |EBITDA(百万元)|77953|115157|173481|201353|23389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0041|40254|56374|69271|83701| |增长率(%)|80.72%|34.00%|40.04%|22.88%|20.83%| |EPS(元/股)|9.88|13.25|18.55|22.79|27.54| |市盈率(P/E)|38.0|28.3|20.2|16.5|13.6| |市净率(P/B)|8.2|6.7|5.1|4.0|3.1| |EV/EBITDA|7.4|7.1|5.4|3.8|2.3| [15]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1006348百万元,归母净利润56374百万元等,还涉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 [19]
比亚迪(002594):技术领军再夯实,员工持股计划坚定看好未来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3-18 0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技术进步带动销量增长飞轮持续演绎,“全民智驾”智能化战略有望助力公司实现量价齐升;全球化进程加速,高端化受益智能化+大车型战略,有望打开营收和利润空间,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12]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和金额创历史新高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总人数不超过25,000人,合计资金总额不超过41.0亿元,为历史最高;业绩考核年度为2025/2026/2027年,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24/2025/2026年的10% [4][13] - 历史上,比亚迪共进行过三轮员工持股计划,2015年涉及97人,股票总数不超过3,266万股;2022年参与人数不超过12,000人,涉及金额18 - 18.5亿元;2024年总人数不超过150人,金额不超过2.2亿元 [13] 技术领军地位再夯实,1000V平台有望带动行业新趋势 - 超级e平台3.0发布标志电动化进入全新时代,兆瓦闪充技术以1000V高压架构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 [14] - 汉L与唐L两款新车搭载3万转电机与580kW单机电驱,零百加速分别2.7秒与3.6秒,性能卓越,有望带动1000V产业趋势 [14] - 王传福提出4000座以上闪充站布局与技术共享策略,预售价30万级,展现产业链整合能力,有利于加速1000V产业趋势;此次发布巩固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优势,推动行业向油电同速、全域智能迈进 [14] 海外销量 - 2025年2月比亚迪海外销量6.7万辆,同比增长187.8%,环比增长1%,延续1月高速增长趋势;乘用车海外销量占比21.1%,同比提升1.9pct,环比下滑1.3pct,环比下滑因春节假期结束国内销量增长较快 [15] - 2025年1月比亚迪品牌出口量6.6万辆,超过奇瑞品牌位列第一;宋PLUS新能源出口量2.7万辆,超过Model3位列车型出口量第一 [15]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8130.6/9529.8/1162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0%/17.2%/2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1/513.8/63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8%/26.8%/24.4%,EPS分别为13.3/16.9/21.0元/股,3年CAGR为28.6%,维持“买入”评级 [16]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4061|602315|813062|952984|1162640| |增长率(%)|96.20%|42.04%|34.99%|17.21%|22.00%| |EBITDA(百万元)|39245|77953|148670|176783|2103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622|30041|40508|51378|63922| |增长率(%)|445.86%|80.72%|34.84%|26.83%|24.41%| |EPS(元/股)|5.47|9.88|13.33|16.91|21.03| |市盈率(P/E)|69.5|38.5|28.5|22.5|18.1| |市净率(P/B)|10.4|8.3|6.6|5.3|4.2| |EV/EBITDA|19.0|7.4|7.4|5.5|3.8|[1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展示了2022 - 2026E的财务数据,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及对应增长率、财务比率等指标 [22]
比亚迪(002594)2月销量点评:“全民智驾”推动增长飞轮继续向前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3-12 05: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比亚迪技术进步带动销量增长飞轮持续演绎,“全民智驾”智能化战略有望助力公司实现量价齐升;全球化进程加速,高端化受益智能化 + 大车型战略,有望打开营收和利润空间,中长期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 年 3 月 1 日,比亚迪公布 2025 年 2 月销售数据,实现销量 32.3 万辆,同比增长 164.0%,环比增长 7.4%;其中乘用车销量为 31.8 万辆,同比增长 161.4%,环比增长 7.3% [12] 受益“全民智驾”智能化战略,比亚迪技术飞轮有望持续演绎 - 2025 年 2 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 31.8 万辆,同比增长 161.4%,环比增长 7.3%;2025 年 1 - 2 月乘用车累计销量 61.5 万辆,累计同比增长 90.4%,高增速系“全民智驾”智能化战略赋能、老款非智驾车型清库、2024 年 2 月以旧换新政策未发布致基数偏低三大因素共振 [4][12] 王朝 + 海洋网销量强势向上,智能化赋能下高端品牌增长潜力充足 - 2025 年 2 月王朝 + 海洋网/腾势/方程豹/仰望分别实现销量 304,673/8,513/4,942/105 辆,同比分别增长 167.1%/85.1%/113.9%/-86.5%;2025 年 1 - 2 月王朝 + 海洋网累计实现销量 58.3 万辆,同比增长 94.8%;高端品牌以方程豹 8 和腾势 N9 为代表,智能化叠加“532”战略赋能下具备较强增长后劲 [13] 海外销量:全球化进程加速,2 月份销量同比高增延续 - 2025 年 2 月比亚迪海外销量 6.7 万辆,同比增长 187.8%,环比增长 1%,海外销量占比 21.1%,同比提升 1.9pct,环比下滑 1.3pct;2025 年 1 月比亚迪品牌出口量 6.6 万辆,超过奇瑞品牌位列品牌出口量第一,宋 PLUS 新能源出口量 2.7 万辆,超过 Model3 位列车型出口量第一 [1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收分别为 8130.6/9529.8/11626.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5.0%/17.2%/2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5.1/513.8/639.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4.8%/26.8%/24.4%,EPS 分别为 13.9/17.7/22.0 元/股,3 年 CAGR 为 28.6%,维持“买入”评级 [15] 财务数据和估值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4061|602315|813062|952984|1162640| |增长率(%)|96.20%|42.04%|34.99%|17.21%|22.00%| |EBITDA(百万元)|39245|77953|148670|176783|2103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622|30041|40508|51378|63922| |增长率(%)|445.86%|80.72%|34.84%|26.83%|24.41%| |EPS(元/股)|5.71|10.33|13.92|17.66|21.97| |市盈率(P/E)|63.3|35.0|26.0|20.5|16.5| |市净率(P/B)|9.5|7.6|6.0|4.8|3.8| |EV/EBITDA|19.0|7.4|6.7|4.9|3.3| [16]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 2024 - 2026E 营业收入分别为 813062、952984、1162640 百万元等,还涉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 [21]
【热点评述】关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
乘联分会· 2025-03-05 09:06
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全民智驾战略,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首批21款天神之眼C系列车型覆盖7万至20万元主流价格带 [1] - 天神之眼技术分为三个版本:A版(仰望品牌顶级配置)、B版(腾势及高端车型平衡成本与性能)、C版(比亚迪品牌经济型智驾方案) [2] - 天神之眼C具备四大亮点:前视三目5R12V感知硬件、端到端控制算法、架构/传感器/算法/数据领先,未来通过OTA可解锁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3] 战略背景与行业定位 - 公司智驾装备率已超行业平均水平,过去两年快速普及,高阶功能逐步覆盖中高端车型,智驾成为销量增长关键抓手 [4] - 天神之眼C相当于新势力Pro版功能,A版对标Max版,B版介于两者之间,技术能力接近第一梯队的鸿蒙智行及蔚小理 [6] - 21款搭载车型覆盖全系序列,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以下市场,实现"技术普惠"与"智驾平权" [5]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公司以"加配不加价"策略推动智驾普及,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计划跟进10万元级智驾车型,2025年或成全民智驾元年 [8][10] - 智驾增配或引发新型价格战,对新势力品牌在10万元级市场的智驾优势形成压力 [8][10] - 公司通过规模化优势打破智驾价格壁垒,带动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智驾或成继刀片电池、DM-i后的新杀手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