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禾赛科技启动全球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9-06 05:49
全球发售安排 - 香港公开发售初始发行170万股B类普通股 于9月8日启动 [2] - 国际发售初始发行1530万股B类普通股 于今日启动 [2] - 香港发售价格最高为每股228港元或29.04美元 [3] - B类普通股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股票代码2525 [2] - 美国存托股份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 每股ADS代表一股B类普通股 [2] - 香港上市B类普通股与纳斯达克ADS将实现完全可互换 [2]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与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 泰康人寿等6家机构签署基石投资协议 [4] -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投资 业务发展及补充营运资金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 专利成果遍布全球 [4] - 以高清三维感知技术赋能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应用 [4] - 激光雷达出货量全球领先 [4] - 与禾赛科技 速腾聚创 华为等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5] - 已与24家国内外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5] - 新增9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 量产周期覆盖至2026年 [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3.9% [5] - 第二季度净利润4410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5] - 第二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35.2万台 同比增长306.9% [5] - 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30.4万台 同比增长275.8% [5] - 2025年上半年总交付量54.8万台 同比增长276.2% 已超2024年全年 [5]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产业变革进入智能化下半场 [4] - 激光雷达成为智能汽车的安全标配 [4] - 2024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150万颗 同比增长179.7% [4] - 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达100.2万颗 同比增长71% [4] - 2025年全年装机量有望冲击250万颗 [4] 客户与合作进展 - 禾赛ATX获得比亚迪 奇瑞等12家国内头部车企几十款车型定点 [5] - 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 [5] - 核心客户包括Top2客户之一 吉利 长城汽车 长安汽车等头部车企 [5]
禾赛科技启动全球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9-06 05:47
全球发售安排 - 香港公开发售初始发行170万股B类普通股 于9月8日启动 [2] - 国际发售初始发行1530万股B类普通股 于公告当日启动 [2] - 香港发售价格最高为每股228港元或29.04美元 [3] - B类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股票代码2525 [2] - 美国存托股份(ADS)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 每股ADS对应一股B类普通股 [2] - 香港上市B类普通股与纳斯达克ADS实现完全可互换 [2]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与6家机构签署基石投资协议 包括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泰康人寿/WT资产管理/Grab/宏达集团/Commando Global Fund [4] - 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资/业务发展及营运资金补充 [4]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14年成立 2023年登陆纳斯达克 专注激光雷达研发制造 [4] - 专利成果遍布全球 以高清三维感知技术赋能智能驾驶与机器人应用 [4] - 已与24家国内外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定点合作 [5] - 第二季度新增9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 量产周期覆盖至2026年 [5] - 核心客户包括Top2客户之一/吉利/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头部车企 [5]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150万颗 同比增长179.7% [4] - 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达100.2万颗 同比增长71% 全年预计冲击250万颗 [4] -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5] - 禾赛ATX获得12家国内头部车企几十款车型定点 包括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 [5] - ATX产品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 成为主机厂量产车型标配安全件 [5] 公司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35.2万台 同比增长306.9% [5] - 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30.4万台 同比增长275.8% [5] - 2025年上半年总交付量54.8万台 同比增长276.2% 已超2024年全年 [5] - 第二季度实现营收7.06亿元 同比增长53.9% [5] - 净利润4410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5]
先睹为快!全新一代速腾L亮相2025年齐鲁秋季车展
齐鲁晚报· 2025-09-06 05:36
产品升级亮点 - 外观采用前卫贯穿式大灯/尾灯和IQ Light矩阵大灯 具备动态远光辅助功能[3] - 车身侧面新增隐藏式门把手 保留传统机械解锁功能以应对断电或电子系统失效场景[3] - 内饰配备15英寸中控大屏与怀挡设计 新增HUAWEI HiCar功能支持手机车机无缝衔接[4] 核心性能配置 - 搭载IQ Pilot 2 0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针对中国路况开发L2级辅助驾驶 支持120km/h内高速领航及多场景辅助功能[6] - 动力系统采用1 5T EVO2发动机 最大功率118kW 百公里综合油耗5 55L[6] 市场定位与促销策略 - 新车推出三个配置版本 预售价格区间11 99万至13 59万元[8] - 首任车主可享终身保养 终身质保 终身代步补偿三大权益[8] - 产品定位A+级轿车市场 通过科技与德系品质融合强化竞争力[1][8]
锐胜汽车独立亮相,理想VLA司机大模型将全量推送|一周车闻
第一财经· 2025-09-06 02:20
锐胜汽车品牌独立 - 北京汽车制造厂旗下锐胜汽车以独立品牌身份正式亮相 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MPV市场的品牌[1] - 品牌定位"中国品牌MPV实干家" 聚焦12万至25万元MPV市场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亿元研发资金[2] - 2023年7月推出MPV车型锐胜王牌M7 2024年10月上市2025款 全系25个款型 指导价区间6.18万至14.78万元[2] MPV市场竞争格局 - MPV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市场被溢价车型垄断 低端产品陷入配置妥协循环[2] - 岚图梦想家1-7月累计销量超4.4万辆 位居MPV榜单第三名 同比增长116%[10] - 腾势D9今年1-8月累计销量达103,198辆 同比增长29.2%[20] 燃油车市场表现 - 上半年国内燃油车基盘规模达49.9% 仍占据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3] - 吉利中国星系列截至7月累计销量突破160万辆 星越L位于全品类SUV销量榜第二[3]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理想汽车VLA司机大模型9月10日全量推送 辅助驾驶每日使用率提升3倍 累计里程渗透率提升2.2倍[4] - 理想汽车用户辅助驾驶总里程达49亿公里 较去年同期增长27亿公里[4] 新能源产品布局 - 零跑汽车第四季度推出D系列30万级别大三排SUV 2026年冲击100万年销量目标[5] - 欧拉品牌2025年下半年推出两款全球战略车型 累计拥有超52万全球用户 产品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8] - 五菱MPV累计销量突破800万辆 星光730基于天舆架构开发 适配燃油/混动/纯电三种动力形式[15] 价格策略调整 - 凯迪拉克XT5全系限时价22.99万-32.09万元 较37.99万-45.99万元零售价降幅达15万元[6][7] - 秦L EV全系车型限时售价10.98万-12.98万元 云辇型搭载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18][19] 新产品技术特征 - 北京越野BJ30旅行家预售价10.29万-13.99万元 搭载三擎四驱HEV混动技术 综合功率301kW[9] - 2026款岚图梦想家预售价38.99万-45.99万元 采用全域800V碳化硅平台 CLTC纯电续航350km[10] - 哈弗大狗PLUS预售换新价11.28万-16.08万元 提供燃油和PHEV两种动力选择[12][13] 皮卡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皮卡市场销售30.7万辆 同比增长16.4% 江淮汽车以3.3万辆销量排名第二[14] - 江淮悍途PHEV指导价15.98万元起 纯电续航100公里 综合续航突破1000公里[14] - 长安猎手K售价12.79万元起 覆盖两驱与四驱 标箱与长箱多元组合[16] 企业战略转型 - 魏牌高山7将于9月10日开启预售 搭载Hi4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技术[11] - 长安启源E07售价21.99万元起 提供纯电/增程两种动力 Pro版新增空气悬架+智能CDC配置[17]
魔视智能CEO虞正华:智能驾驶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4:44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唐燕飞)9月5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魔视智能科技(上 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视智能")创始人、CEO虞正华在圆桌环节表示,当前智能驾驶行业仍处于 高速发展阶段,技术几乎每个季度都在迭代,无论在系统能力还是用户体验方面都仍有巨大的提升空 间,相关企业面临巨大机遇。 "从行业层面看,港股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智能驾驶板块,多家相关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优异,这不仅 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认可,也吸引更多智能驾驶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从而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聚集 效应。"虞正华说。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比亚迪半年营收3713亿研发投入309亿蝉联A股“研发之王”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13亿元同比增长23% 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4% 在全球汽车市场承压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1][6] - 前八个月累计销量286万辆同比增长23% 现金流充沛 现金储备1561亿元创历史新高 有息负债仅416亿元占总负债比例6.9% 现金储备达到有息负债的3.75倍 [6][10] - 3月完成435亿港元股权再融资 为十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最大规模配售项目之一 财务结构健康度领先行业 [10] 海外市场与技术布局 - 海外市场实现爆发式突破 高端品牌与技术布局同步进阶 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发展标杆 [6] - 研发支出309亿元同比增长53% 高出同期净利润一倍 2011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100亿元 十三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 [11] - 推出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 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 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颠覆性技术 7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功能 [11]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 - 天神之眼系统装车量突破120万辆 成为中国智能驾驶车型销量最高车企 系统覆盖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13] - 新能源 混合动力及纯电三大技术领域中国专利授权量均位列第一 构建深厚技术壁垒 [14] - 传统巨头上半年净利润降幅超30% 营收出现下滑 公司在全球低迷市场中跑赢海外巨头 [9]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国内纳税总额271亿元超过同期净利润 对区域经济及产业生态贡献显著 [15] - ESG提升至集团战略层级 2030年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较2023年) 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15] - 已售车辆行驶阶段实现碳减排2297万吨 相当于植树3.82亿棵 绿色影响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 [15]
蔚小理自研智驾芯片:谁在掉队、谁在摇摆、谁在大步向前?
雷峰网· 2025-09-05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行业正经历算力军备竞赛 车企自研芯片成为关键战略 旨在降低成本、掌握供应链自主权并提升技术竞争力[1][2][3] -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车企采用不同自研芯片路径 面临技术挑战、组织架构冲突及资金压力[4][12][16] - 外部芯片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 英伟达Thor芯片延期加剧行业自研需求 7nm/5nm制程芯片成为竞争焦点[24][25][35] 车企自研芯片背景与动因 - 智能驾驶算力竞赛始于2021年 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254TOPS 领先Mobileye Q5H和特斯拉HW3.0[2] - 自研芯片可降低单车成本约1万元 但需至少100万颗产量摊薄研发成本 且技术有效期仅覆盖1-2代车型[3][12] - 外部供应链风险加剧 Marvell等国际芯片厂商撤出中国 英伟达Thor芯片延期导致供应不稳定[1][11][35] 蔚来自研芯片路径 - 2020年启动自研芯片项目 未经过董事会讨论 李斌凭借资本运作筹集385亿元资金支持研发[7] - 芯片团队规模达400-500人 由华为海思背景张丹瑜领导 采用NPU/ISP/SoC全自研模式 拒绝外包[8][10][11] - 2025年发布5nm神玑NX9031芯片 但研发成本达6亿美元 同年将芯片团队剥离成立独立公司寻求融资[12][15][16] 小鹏自研芯片挑战 - 2021年中美双团队启动研发 因协作问题导致项目难产 北美团队最终裁员[19] - 芯片与算法部门存在资源争夺 地理隔离(上海芯片团队 vs 广东算法团队)加剧协作障碍[22][23] - 2024年首代7nm芯片流片 通过台积电7nm工艺规避晶体管数量限制(300亿个) 二代5nm芯片研发中[24][25][26] 理想自研芯片策略 - 2021年启动自研 团队规模约200人 CTO谢炎整合芯片、OS、模型部门形成统一管理体系[29][31][34] - 初期外包研发遇阻 芯原未能提供完整代码 第二代芯片转为自研前端设计以应对美国芯片禁令[32][34] - 优先布局操作系统再推进芯片 VLA大模型对算力需求推动自研进程[30][34] 行业技术趋势 - Transformer架构向VLA模型迁移 对芯片实时推理算力要求显著提升[4][34] - 台积电7nm工艺每平方毫米集成1亿晶体管 5nm达1.5亿 制程限制影响车企芯片设计选择[25][26] - 算法与芯片研发需协同 但两者存在本质冲突:算法追求迭代效率 芯片要求确定性[4][22] 成本与资金压力 - 蔚来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419亿元 主要用于人员成本[10] - 2024年蔚来采购英伟达芯片支出超3亿美元 自研芯片成本优化效果需规模量产支撑[12] - 小鹏芯片研发延迟三次 算法与芯片项目投资均达10亿级别[4]
比亚迪仰望U8L新车将于9月12日上市;Avride在达拉斯加大自动驾驶测试力度,拟通过Uber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9-05 11:12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Avride在达拉斯扩大自动驾驶测试规模 拟通过Uber平台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2] - 特斯拉Robotaxi应用对公众开放 马斯克称年底前将取消安全驾驶员配置[2] - 比亚迪仰望U8L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支持高快领航/城市领航/自动泊车等多项功能[2] 新能源汽车产品动态 - 比亚迪仰望U8L鼎世版将于9月12日上市 预售价130万元人民币[2] - 新车采用2.0T增程器与四电机系统 综合功率880千瓦 综合扭矩1280牛·米[2] - 配备刀片电池与升级油箱 综合续航里程达1160公里[2] 企业人事调整 - 深蓝汽车人事变动:邓承浩由首席执行官升任董事长 姜海荣接任首席执行官职务[2] 行业数据平台 - 睿兽分析平台覆盖17万家活跃企业数据 包含50万+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信息[3] - 平台收录10万+基金数据与2万+LP数据 聚焦独角兽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追踪[3]
拓邦股份(002139.SZ):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规模化配套
格隆汇· 2025-09-05 09:16
公司业务进展 - 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规模化配套 [1] - 市场份额持续巩固 [1]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驾驶向L3+层级演进推动激光雷达装配率提升 [1] - 行业渗透率提升将打开增量市场 [1] 公司竞争优势 - 凭借车规级技术沉淀与先发客户优势 [1] - 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 [1] - 进一步扩大在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市场份额 [1]
拓邦股份(002139) - 002139拓邦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09:06
全球化布局与贸易应对策略 - 公司自2019年启动越南产能建设 形成覆盖越南、印度、墨西哥、罗马尼亚的全球化生产基地 [2] - 上半年工具板块在逆势中实现增长 海外本地化生产有效抵御关税直接影响 [2] - 海外产能建设初期导致阶段性成本上升(固定资产投入、跨境供应链协同成本、核心物料运输费用) [2] - 通过"成本加成"报价方式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客户 海外订单转移推动定价体系切换为本地化报价 [3] - 具备成熟海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获得头部客户长期信任 贸易战加速供应链整合带来增量订单 [3] 电动工具业务趋势 - 电动化、无绳化趋势推动渗透率持续提升 下游客户以海外头部品牌为主 [4] - 公司聚焦工业级、专业级等高价值产品领域 核心品类稳健增长 [4] - 积极推进下游客户与产品品类拓展 形成新增量贡献 [4] 智能汽车业务发展 - 汽车智能化趋势加快 L2+级智能驾驶普及率提升拉动需求 [5][7] - 实施横向拓客户、纵向拓产品战略 拓展至激光雷达电机/自动门/激光投影幕布升降电机/智能座舱/热管理等品类 [5] - 激光雷达电机具备体积小、成本低、高精度、毫秒级响应特性 NVH性能达行业标杆水平 [6] - 已实现头部新能源车企规模化配套 市场份额持续巩固 [6] - L3+级智能驾驶演进将提升激光雷达装配率 打开增量市场 [7] 商用炒菜机业务优势 - 属于工业级高复杂度产品 拥有精准温控/智能翻炒/自动清洗/油烟控制等多项专利 [8] - 接入智能云平台实现出品标准化 解决餐饮行业"招工难、用工贵"痛点 [8] - 美团、京东等头部企业进场加速数字化外卖场景需求 渗透速度加快 [8] - 炒菜机器人采用SOC芯片和DeepSeek大模型 支持云端数据监控/菜谱管理/安全传输 [9] - 上半年出货量翻倍 在"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 [10] 机器人板块战略布局 - 产品覆盖部件(控制器/电机/电源)和整机 应用于工业/家用/商用领域 [10] - 扫地机、割草机解决方案出货量行业领先 [10] - 自2007年布局空心杯电机技术 性能达行业第一梯队 [10]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头部客户批量供货 [10] - 未来聚焦核心部件 针对场景应用进行产品验证和技术储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