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本控制
icon
搜索文档
Burberry又要靠奥特莱斯清货了
36氪· 2025-07-08 00: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营收24.61亿英镑同比减少17% 调整后营业利润2600万英镑同比减少94% [4] - 2024财年收入29.68亿英镑同比下跌4% 调整后经营利润4.18亿英镑同比下跌34% [5] - 同店销售额下降12% 其中亚太市场下滑16% 中国大陆和韩国分别下跌15%和18% [6] - 日本市场微增1% 主要受益于中国游客消费拉动 [7] - 零售收入20.76亿英镑同比减少13% 批发收入3.19亿英镑同比减少37% [8] 战略调整措施 - 新CEO Joshua Schulman推出"Burberry Forward"战略 聚焦经典风衣和外套品类 降低皮具售价 [10] - 启动组织架构变革 计划裁员17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近20% 预计2027财年节省6000万英镑成本 [10] - 2025财年下半年调整后营业利润6700万英镑 部分抵消上半年4100万英镑亏损 [10] - 强化门店视觉陈列与数字创新 重塑"永恒的英伦奢华"品牌形象 [11] - 秋冬系列订货量回升及成本控制措施为复苏奠定基础 [13] 奥特莱斯渠道影响 - 全球直营门店422家 奥莱门店54家 新开26家同时关闭26家 [17] - 奥特莱斯渠道销售额增长1%-5% 全价渠道销售额下降1%-4% [19] - 消费者转向性价比商品 二手奢侈品需求较2019年翻倍 [19] - 库存总额下降7%-9% 但毛利率下降470-520个基点至62.5% [20] - 过度依赖奥莱渠道可能稀释品牌高端形象 影响产品保值属性 [20][21] 市场反应与行业对比 - 2025财年Q4同店销售额跌幅收窄至6% 优于市场预期的7.78% [9] - 2024年4月以来股价大涨超70% 表现显著优于行业整体 [4] - 奢侈品行业整体面临寒潮 单一品牌门店销售额下降1%-4% [18]
90美元的价格,澳巴四大铁矿石暴利真相,扒一扒成本是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7-06 00:05
铁矿石价格与行业格局 - 全球铁矿石价格维持在90-100美元/吨区间 中国247家钢厂日耗铁矿石量同比增长3% 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1] - 中国每年进口12亿吨铁矿石 其中60%来自澳大利亚 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为澳洲矿主贡献约1000元 [1] - 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达1.4亿吨 对钢厂形成巨大压力 [1] 澳大利亚矿业优势 - 西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矿区铁矿石品位高达64% 矿带纵深2000米 分布面积8万平方公里 [3] - 澳大利亚开采成本低于20美元/吨 力拓2025年目标成本为23-24.5美元/湿吨 [3] - 澳大利亚总物流成本不到35美元/吨 包括5-15美元铁路运输费和12-20美元海运费 [3] - 澳大利亚矿脉可开采100年 62%高品位矿石使其可放弃30%品位的"废石头" [3] 其他国家矿业困境 - 巴西淡水河谷运输成本高达70-100美元/吨 包括15-30美元铁路费和20-35美元海运费 [4] - 巴西6月铁矿石发货量同比增长3% 但利润仅够支付矿工伙食费 [4] - 印度铁矿石出口关税在0-50%间波动 总成本达60-100美元/吨 [6] - 南非矿山到岸成本达80-130美元/吨 几乎丧失竞争力 [6] - 中国国内矿山开采成本高达80-125美元/吨 是澳大利亚的两倍多 [6] 市场供需与未来展望 - 高盛认为100美元/吨是铁矿石价格天花板 [7] - 澳大利亚6月发货量增长3% 加拿大增长17% 南非增长8% [7] - 力拓西坡项目即将投产 淡水河谷卡帕内马矿区新增500万吨供应 [7] - 海通期货多头本周斥资11亿元押注反弹 但供应过剩现实未改 [7]
财说| 110亿元投资纸浆产能,仙鹤股份这笔投资划算吗?
新浪财经· 2025-07-04 14:44
投资计划 - 仙鹤股份计划投资110亿元建设竹浆纸用一体化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投资55亿元,二期投资55亿元 [1]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80万吨竹浆和120万吨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能,预计年产值51.5亿元,年税收4.5亿元,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 [1] 战略动机 - 投资目的是实现产业链延伸、原材料自主可控和成本控制 [2] - 公司特种纸业务占营收47.05%,但木浆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存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隐患 [2] - 近三年进口纸浆价格稳步上涨,建设80万吨竹浆产能旨在提升自给率和控制成本 [5] 财务影响 - 110亿元总投资相当于公司2024年净资产的136% [7] - 公司当前资产负债率已达65.11%,大额融资可能进一步推高财务费用 [7] - 公司表示将分期分批实施投资,可能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投资规模 [7] 产能风险 - 2024年行业竹浆产能利用率仅85%,需求减弱可能导致投资减值风险 [7] - 公司现有105万吨制浆能力中,2024年产量仅16.11万吨,利用率约10%,新增80万吨产能合理性存疑 [7] - 青山纸业也在推进20万吨竹浆技改项目,可能加剧行业价格竞争 [7]
北上广深,沦为餐饮创业“地狱”
搜狐财经· 2025-07-04 04:20
行业现状 - 北上广深餐饮创业环境从"沃土"转变为"地狱"模式,生存淘汰赛加剧 [1][3] - 202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约4万家餐企消失,北京1-5月餐饮收入5562亿元同比下滑37% [8][9] - 上海1-5月餐饮消费额83593亿元同比下降25%,广深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增速仅22%/10%低于全国47%平均水平 [9][10] 经营成本压力 - 上海核心商圈50平米商铺月租金超5万元,200平米铺位月租达11-15万元 [12] - 广州六运小区50平小店月租金35-4万元且需支付近十万转让费 [12] - 一线城市服务员月薪5000元起步且需承担社保食宿,营销费用占营业额5%-10% [14] 消费市场变化 - 广州螺蛳粉店客流量同比下滑20-30%,老客消费频次从每周两次降至两周一次 [16][18] - 北京上海2024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近10万人,消费人口基数缩减 [18] -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密度达42家/百万人口远超国际警戒线25家,餐饮供给严重饱和 [18] 竞争策略调整 - 广州餐饮店采用合租模式分摊成本,部分从商场搬迁至街边降低租金压力 [23] - CowCow其其通过精简SKU至20个以内,月人工成本从35万降至3万且降低食材损耗 [25] - 深圳螺蛳粉店暂缓扩张计划,仅考虑选址租金优势明显的铺位 [25] 典型案例 - 北京海南米粉店70万投入仅收回2000元设备转让款,最终亏损超百万 [3][4] - 上海麻辣烫店单日营业额不足千元,50万投入血本无归 [6] - 上海烘焙店实际月收入56万仅为预期40万的1/9,考虑关店止损 [22]
【新华财经调查】从“跑马”到“打拳” 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家庭?
新华财经· 2025-07-03 09:24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从半程马拉松到格斗大赛实现技术突破,但普及仍面临数据瓶颈与成本控制两大关键问题 [1] 数据瓶颈挑战 - 人形机器人高度依赖数据训练,当前数据规模小且高质量数据获取难,导致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受限 [2] - 数据获取困难体现在开放环境场景组合近乎无限而数据集覆盖有限,以及文化差异性导致数据难以统一标准 [2] - 人形机器人单条数据采集加工成本为50-500元,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低于1元的成本,标注人力投入比达1:20 [3] 数据解决方案 - 企业如松延动力启动"百城千校百万大军"数据采集计划,共建开源数据集加速算法训练 [3] - 专家建议制定人形机器人专用数据标准,建设国家级数据平台实现安全可控流通 [3] 成本高昂问题 - 宇树Unitree G1售价9.9万起,众擎PM01售价8.8万起,价格虽降至入门级轿车水平但仍偏高 [4] - 高售价与实用性不匹配导致消费者买单意愿低,感知决策能力弱且应用场景有限 [4] - 成本高昂源于数据采集成本高企和关键核心部件如精密电机、减速器等仍需进口 [4] 降本提智措施 - 松延动力将通过工艺迭代、高价值数据集积累与场景深耕推动价格下探 [5] - 上海触碰未来通过AI大模型通用性提升、关键硬件迭代及运动控制算法突破加速成本下降 [6] - 行业需经历培育、成长、成熟的发展曲线,目前处于培育到成长阶段 [6] 商业化时间表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元年,率先在商用服务、生产制造等ToB场景应用 [7] - 2026-2030年将拓展至医疗护理、家庭服务领域,2035年通用型机器人将适应完全未知环境 [7] - 未来5-10年内价格有望降至万元以内,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支撑 [7] 投融资动态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案例71笔金额84.5亿元,案例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26% [7] - 首程资本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多维度布局,覆盖科研、服务、工业、消费等多个应用场景 [8] - 部分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商业化变现能力弱且存在不确定性 [8]
维力生活科技(01703) - 有关(1)正面盈利预告;及(2)业务更新的自愿公告
2025-07-02 22:08
业绩数据 - 2025年Q2未经审核收益约6610万港元,纯利约450万港元[3] - 中期报告期预计收益1.526 - 1.536亿港元,较2024年H2提升超53.5% - 54.5%[3] - 中期报告期预计利利9880 - 9980万港元,较2024年H2增长超56.3% - 57.3%[3] - 中期报告期预计纯利1140 - 1240万港元,较2024年H2亏损增长超168.7% - 169.7%[4] - 2025年4 - 9月中式酒楼收益依次为1787.4万、3425.4万、5112.5万、1.19073亿港元[9] - 2025年4 - 9月茶餐厅收益依次为454.8万、970万、1500.7万、3350.6万港元[10] 业务现状 - 截至公告日集团在香港经营3间传统中式酒楼及2间茶餐厅[6] 市场扩张 - 2025年6月27日租下观塘物业,预计8月中运营中式酒楼[7] - 公司目标2025年将酒楼从4间增至6间[8] - 集团将扩展业务至小型化餐厅模式,开设更多中式酒楼及茶餐厅[12] - 公司收购新的传统中式酒楼及设立两间茶餐厅,计划2025年底前评估增开东西方融合餐厅可行性[13] - 公司将在可预见未来开设更多传统中式酒楼,并制定了选址可行性评估准则[14] 未来展望 - 公司扩张计划预期推动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表现较2024年同期显著改善[14]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管理层未预见可预见未来存在对持续表现构成重大障碍的事宜[14] - 公司会在必要时就未来酒楼扩展及发展事宜提供进一步更新[15] 其他要点 - 公司股份自2023年11月28日上午九时正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告[16][17] - 新收购酒樓符合监管标准,公司将实施严格监控及品质管治措施[14] - 公司通过扩张业务组合提升传统中式酒楼市场份额,强化供应商议价能力[13] - 公司设立茶餐厅旨在吸引年轻客群、优化翻枱率及缩短现金流周期[13] - 公司多元化餐饮网络能吸引不同客群,提供差异化餐饮体验[13]
谷轮竞逐TWh锂电新赛道:极致安全、降本与降碳下的破局之路
高工锂电· 2025-07-02 11:4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锂电产业加速迈入TWh规模化发展新纪元,但面临白热化市场竞争与合规压力[1] - 2024年中国锂电市场呈现"量增价跌"特征,2025年部分储能电芯集采价格跌破0.3元/Wh[1] - 储能领域136文件取消强制配储要求,转向市场化价值驱动[2] - 行业三大核心要求:无降碳不生产、无安全不上市、无成本不生存[3] 政策与标准要求 - 国家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锂电新增产能设定能效门槛,正极材料能耗限额1400kgce/t,负极材料3000kgce/t[3] - 新国标GB 38031-2025强制要求电池系统"不起火、不爆炸",取消5分钟逃生缓冲期[3] - 新增三大严苛测试:热扩散测试(1000℃不起火)、150焦耳底部撞击测试、300次快充后短路测试[4][13] 谷轮解决方案框架 - 核心理念:以安全保生存、以降本换空间、以降碳谋未来[8] - 安全层面依托百年技术积淀实现全生命周期可靠性[6] - 生产环节通过精细化温湿度控制降低能耗与成本[7] - 应用环节延长设备周期、减少故障维修以提升毛利率[7] 研发阶段解决方案 - ZF(I)系列低温喷液涡旋压缩机覆盖2HP至40HP,配备外置排气温度保护与低噪音设计[10][13] - 支持快速温变、高低温冲击等环境试验,确保电池早期安全验证[13] 生产环节解决方案 - 超高温工业热泵替代传统锅炉,覆盖80-130℃应用,满足涂布机等设备需求[14][16] - 工业冷水机组覆盖5HP至50HP,工作范围-30°C至25°C,支持多种环保制冷剂[17][19] 运输环节解决方案 - Oversight云监测系统+GO GreenSense™回收系统实时监控锂电池温度与位置[20] 储能应用解决方案 - ZEV/YEV系列变频压缩机针对充放电工况优化,获得CE/UL认证[24] - 采用双柔性设计+可变容积比技术提升可靠性,支持R-410A等多种制冷剂[24][26] - 推出112cc和130cc大排量型号应对高散热需求,优化油循环系统降低油敏影响[25][26] - 紧凑型卧式压缩机节省空间,数码涡旋压缩机提供高效冷量调节[27][29] 移动应用解决方案 - ZPVH068卧式涡旋压缩机支持-25℃至45℃环境,最低13Hz运行频率[29]
“芯片大神”离去,但蔚来还有26个副总裁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存在高管冗余问题,26位副总裁管理不到3万员工,平均每位副总裁管理人数仅为比亚迪的1/30 [4][5] - 公司正从烧钱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面临成本控制压力,包括换电站月耗5亿、研发月均数亿投入及高管薪资成本 [8][9] - 自研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NX9031"量产,性能对标四颗英伟达Orin X,处理延时低于5ms,智能驾驶迭代周期有望缩短至季度级 [10] - 技术型高管胡成臣离职引发对蔚来组织变革的质疑,反映公司在成本控制与技术投入间的平衡难题 [11][15][19] - 公司价值观从"用户至上"转向商业导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基因 [14][24] - 芯片研发短期回报低,需2-3代产品才能形成市场差异化 [20][21] 组织架构问题 - 蔚来26位副总裁数量显著高于同行,比亚迪12位副总裁管理近100万员工 [4] - 互联网化组织架构在扩张期可行,但精细化运营阶段成为负担 [6] - 李斌内部强调成本控制,提出"能不花的钱一分都不花"、"副总裁能合并就合并" [7][8] - 过去10年已辞退20多位VP,显示持续的组织优化 [8] 技术研发与人才管理 - 胡成臣作为芯片专家离职时机耐人寻味,正值自研芯片量产节点 [10][11] - CBU经营机制强调成本控制,技术部门需计算经济账,可能制约研发投入 [13][14] - 核心技术人员价值难以用成本衡量,但芯片研发短期难见回报 [19][20] - 技术人才稀缺性高于管理岗位,"江湖还是那个江湖"的行业本质未变 [26][27] 战略转型挑战 - 从"用户企业"向"经营企业"转型需避免丢失创新基因 [24] - 需明确核心竞争力是用户运营还是技术创新,避免因过度控制成本丧失优势 [24] - IBM成功转型与诺基亚失败案例提供正反借鉴 [24] - 芯片项目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后续商业化仍需技术领军人物 [21][22] 行业竞争态势 - 具备"芯片+智能驾驶+项目管理"复合能力的技术人才在车企中极具市场价值 [28]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成为竞争关键,蔚来芯片将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季度级 [10] - 高管离职可能反映行业技术人才流动加剧的趋势 [26][28]
又涨价?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上调1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2:46
特斯拉价格调整策略 - 公司于7月1日上调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1万元至28.55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维持31.35万元售价不变 [2] - 2023年曾单月上调中国市场车型售价4次,包括Model Y涨价5000元(4月)及Model S/X涨价1.9万元(8月)[3] - 历史上多次降价引发行业价格战,两年前Model 3/Y全系降价成为市场"鲶鱼" [3] 产品性能升级 - Model 3长续航版CLTC续航提升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优化至3.8秒,Model Y长续航版续航增至750公里 [2] - 升级搭载新化学配方电池包,通过整车优化提升续航与耐用性,Model 3加速性能提升源于标配软件包而非硬件改动 [2] 市场竞争态势 - 5月中国市场批发销量61,662辆,同比下滑15%,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 [4] - 小米新车型YU7对标Model Y,售价更低,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达Model Y去年国内销量50%),但交付速度慢于特斯拉 [4] 定价逻辑与成本控制 - 公司强调以成本定价原则,价格调整反映工程创新成果,涵盖整车集成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毫秒级优化 [3]
“借米下锅”到“自耕良田”,山东能源山东玻纤解锁供应链新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11:58
公司技术改进与成本控制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奶瓶管生产技术,解决了外部供应商依赖问题,每年减少近百万支采购量 [1] - 技术团队耗时三个月完成奶瓶管工艺攻关,改进模具精度和温度曲线等关键参数 [1] - 自产奶瓶管单支成本降低5元,其中结构优化节省1.56元/支,年产量50万支可累计节省250万元 [2] - 自产奶瓶管合格率提升至99.8%,相比外购3%损耗率每年节省5万支备品 [2] - 通过取消管帽、优化管口结构等设计创新,预计每年额外节省110万元 [2] 生产流程优化 - 调整608系列产品烘干工艺参数,每月节约3万元成本 [3] - 改造闲置喷雾杆实现再利用,一次性节省9万元 [3] - 利用不锈钢板废料加工生产零件,年节省7920元 [3] 产能提升与设备规划 - 单台注塑机日产能达1700支,两台设备协同可满足每日5000支需求 [2] - 已规划设备选型与生产布局,确保新生产线顺利投产 [2] 公司战略方向 - 采取"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双轮驱动模式,从依赖外购转向自主生产 [3] - 重点聚焦贵金属加工、浸润剂化工等成本项目,持续挖掘降本潜力 [3] - 通过"抓源头、控中间、降三费"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