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搜索文档
ESG竞速时代,房企如何定义下一个赛道?华润置地给出了解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6:53
核心观点 - 华润置地ESG评级由A上调至A+ 再度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及恒生ESG50指数 成为ESG表现最优的50家香港上市公司之一[1] - ESG理念深度融入资本市场 在房企业绩披露中的权重持续攀升 与财务指标相辅相成共同描绘企业完整形象[1] - 公司通过构建完整ESG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ESG领先优势直接转化为融资成本降低和市值提升[4][5][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综合营业额949.2亿元 同比增长19.9% 股东应占溢利118.8亿元 同比增长16.2%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2]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2.79% 创历史新低 人民币中期票据利率多在1.9%~2.2% 融资成本优势显著[5][25] - 市值稳居内房股首位 显著跑赢恒生地产分类指数[25][26] 环境维度(Environment) - 2030年经营性不动产项目面积碳排强度下降目标从35%提升至45%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8][9] - 全部持有重奢购物中心实现100%零碳电力运营 深圳罗湖万象城等4个项目已实现该目标[2][9][10] - 建造阶段减碳8090吨 计划2030年范围3累计减碳72万吨[9][10] - 三亚海棠湾生态修复项目促成300多种本土植物和鸟类回归 本土植物种类超70%[13] 社会维度(Social) - 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2069万平方米 管理租赁住房8.5万间 规模位居行业前列[16] - 长租公寓品牌"有巢"价值达167.83亿元 为长租领域唯一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7] - 14座希望小镇交付使用 5座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红色管家"团队进驻13座希望小镇[17][18] - 累计代建7992万平方米 新签政府代建面积位列行业榜首[18] 治理维度(Governance) - 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并通过HKQAA第三方鉴证 修订11项政策准则完善治理体系[21][22] - 新增ESG贷款7.2亿元 存续规模达274亿元 位居业内前列[2][22] - 举办7场投资者论坛和49场投资者1-1会议加强资本市场沟通[22] 行业影响与标准制定 - 参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一般框架及房地产分行业指南参编工作 从规则追随者升级为标准制定者[26] - 构建绿色低碳精益供应链平台 累计战采供应商超过200家 品类超100项 覆盖全地产业态[27] - ESG表现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核心标尺 全球ESG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3][25]
隐形电厂”为电网“减负” ——浙江宁波供电打造“源网荷储”多环节联动样板
中国电力报· 2025-09-03 05:28
虚拟电厂发展现状 - 浙江省虚拟电厂数量达40家 其中宁波市占4家[2] - 宁波虚拟电厂聚合172户用户 签约调节能力达41.3万千瓦 规模位列全省前列[2] - 宁波虚拟电厂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 调节次数最多 收益最高的虚拟电厂聚合商 累计参与响应65次 收益达300万元[3] 削峰响应成效 - 宁波虚拟电厂在8月8日用电晚高峰期间调节负荷12.9万千瓦 贡献响应电量25.8万千瓦时 占全省出清总容量25%[2] - 福明充电站通过连续4天削峰响应累计调节负荷2258千瓦 贡献响应电量1279千瓦时 参与用户累计收益970元[1] - 宁波钢铁公司采用轧机错峰与储能调节双轨策略 瞬时削减负荷5.6万千瓦[2] 技术创新突破 - 福明智能充电站集成光伏发电 储能仓 V2G双向桩等设备 构建多元融合微电网生态[3] - 站内配备114千瓦光伏顶棚 880千瓦时储能系统 32个智能充电车位及日服务超300车次换电设施[3] - 微电网智控系统运用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 将系统能效损失从30%降至10% 提供2兆瓦灵活调节能力[3] 商业模式创新 - 建立响应激励机制 企业按实际响应电量获得补贴[2] - 充电站将削峰收益通过服务费减免反馈用户 形成响应越多优惠越大的良性循环[4] - 工业园区整体签约参与削峰响应 形成持续稳定的聚合机组[2] 未来发展规划 - 三年内推广福明模式至50个光储站点 10个工业园区和500家企业[4] - 构建500兆瓦级城市能源特种部队[4] - 推动负荷设备转型为能量神经元 实现配电网由单向输流向双向互动变革[4] 应急保障功能 - 福明站具备孤岛运行模式 可为1000人次提供基础用电或100台电动车提供2000千瓦时应急电量[4]
外资巨头,重仓这些基金
天天基金网· 2025-09-03 05:28
外资机构持仓动向 - 巴克莱银行成为31只ETF第一大持有人 重仓方向包括黄金股、港股科技、港股创新药等主题[2][4] - 瑞银集团出现在超100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 涵盖创新药、黄金、宽基及建材、中药、绿电等细分行业ETF[7] 热门赛道布局 - 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获巴克莱银行重仓131.34万份 今年以来收益率超60%[4]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获巴克莱银行和瑞银集团重仓 今年以来收益率超100%[4] - 国联安科创芯片设计ETF获巴克莱银行持仓 今年以来收益率超60%[5]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获瑞银集团加仓 今年以来收益率超50%[5] 细分领域扩展 - 外资机构加仓港股汽车、消费、金融、互联网等细分板块ETF 例如摩根大通加仓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 瑞银加仓华泰柏瑞中证香港300金融服务ETF和华夏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7] 外资机构观点 - 中国市场被视为独立资产 市场上涨由全球资产配置与居民资产转移推动[9]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共振 预计为A股与港股注入动力[9] - "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能源改革 人工智能与算力创新引领科技浪潮 驱动全球经济转型并催生上游资源品需求[9]
光伏50ETF(159864)盘中涨超2%,连续3日净流入,“反内卷”政策支持与行业自律推动盈利修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05:22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提出加强产业调控和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 [1] - 固态电池团体标准通过立项 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1] 产业链供需与价格表现 - 新能源和光伏产业链价格多数回暖 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和行业自律生产 [1] - 光伏装机持续高增 受"双碳"政策驱动需求端 [1] - 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较高增长 由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推动 [1] 行业盈利与投资前景 - 电力设备和光伏设备行业盈利有望修复 受益于政策支持及行业自律生产 [1] - 行业盈利有望筑底回暖 叠加产业链价格企稳 [1] 指数产品与投资工具 - 光伏产业指数(931151)从沪深市场选取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设备等环节上市公司 [1] - 光伏50ETF(159864)跟踪光伏产业指数 反映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1] - 国泰中证光伏产业ETF发起联接A(013601)和C类(013602)为无股票账户投资者提供投资渠道 [1] 行业特征分析 - 光伏产业指数聚焦光伏行业上下游企业 具备高成长性和较强周期性特征 [1] -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慧眼识“牛基”外资借路ETF押注新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1:49
外资机构投资策略转变 - 外资机构通过ETF多元化布局中国资产 研判中国资产为可独立走强品种 配置策略从态度到实际行动均发生转变 [1] - 巴克莱银行和瑞银等外资机构在黄金 创新药 半导体等热门赛道精准布局 并拓展至建材 绿电等细分领域 [1] - 外资机构重仓多只主题ETF 今年以来贡献可观回报率 [1] 外资机构重仓板块及回报 - 巴克莱银行成为31只ETF第一大持有人 重仓方向包括黄金股 港股科技 港股创新药 小微盘 中概互联等热门板块 [1] - 巴克莱银行持有平安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131.34万份 该ETF今年以来回报率超60% [2] - 巴克莱银行和瑞银分别为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第一和第二大持有人 该ETF今年以来回报率超100% [2] - 外资机构参与半导体主题ETF 国联安科创芯片设计ETF和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超60%和50% [3] 外资机构细分领域布局 - 瑞银出现在超100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 除创新药和黄金等热门ETF外 还持有建材 中药 绿电 粮食 养老 农牧等细分领域ETF [3] - 外资机构关注港股汽车 消费 金融 互联网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摩根大通加仓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 瑞银加仓华泰柏瑞中证香港300金融服务ETF和华夏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加仓新质生产力方向ETF 持有嘉实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ETF从784.33万份增至1393.45万份 并新进成为国泰上证科创板100ETF前十大持有人 [4] 外资流入驱动因素 - 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在人工智能 核聚变等前沿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5] - 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优势 地产等领域潜在风险持续化解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积极政策形成共振 为A股和港股市场带来动力 港股作为流动性敏感型市场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与外资回流 [5] 未来看好板块 - 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改善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将推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重新估值 [6] - 双碳目标推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科技浪潮 两股力量驱动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与资源品潜在需求 [6] - 全球相关资源品生产企业维持低水平资本开支 导致行业供给短缺风险累积 为资源品未来行情奠定基础 [6]
深市材料龙头助力构筑大国重器根基 持续创新彰显中国力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1:27
资本市场赋能 - 光威复材2017年创业板上市后利用IPO募集不到十亿元资金建设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和一个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形成六大协同业务板块[1] - 金力永磁2018年上市后通过IPO、可转债、股权激励等工具实现营收从2019年17亿元增至2024年67亿元(增长近3倍) 总资产从28亿元增至123亿元(增长3.4倍) 2024年并购内蒙古银海新材打通稀土回收产业链[2] - 中信特钢2019年重组整体上市成为A股最大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 通过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三高一特"关键项目[2]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光威复材推动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 成为我国装备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3] - 金力永磁自主掌握晶界渗透技术减少50%-70%中重稀土用量 2024年该技术产品占比超90% 跃居全球稀土永磁产销量第一[3] - 中信特钢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 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3]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光威复材近五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8.5%以上 拥有300余人技术团队 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931件(含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770项)[5] - 金力永磁2024年研发费用达3.21亿元(占营收4.74%) 掌握晶界渗透等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底拥有国内外专利127件[6] - 中信特钢2024年获授权专利476件(含发明专利162项、国际专利20项) 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28项(含ASTM标准1项)[6] 战略布局与增长赛道 - 光威复材将碳纤维应用于风电叶片 开发低空装备用碳纤维解决方案 拓展3C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装备轻量化材料[7] - 金力永磁为新能源汽车和风电提供永磁材料 推进低空飞行器用永磁材料交付 重点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7] - 中信特钢研发风电、光伏、氢能用绿色特钢 瞄准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特钢进口替代市场[7]
宇树科技预计四季度申请IPO;8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超265万户……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9-02 23:52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方决定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实施期间为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 [2] -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税收优惠政策 包括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不征税及印花税先征后返等 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 [2] - 2025年8月A股新开户数达265.03万户 环比增长34.97% 同比增长165.21% 前8个月累计新开户1721.17万户 [2] - 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超1万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最高纪录 累计净买入金额接近4.7万亿港元 [3] - 央行8月MLF净投放3000亿元 PSL净回笼1608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3] - 2025年1-7月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 同比增长12.3% 利润总额10890亿元 同比增长12.4% 软件业务出口3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5.2% [3] 公司公告与动态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5] - 宁德时代已回购A股股份869万股 成交总额21.31亿元 [6] - 天普股份提示股价异常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7] - 凯迪股份机器人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 短期内无法形成收入 [8] - 博杰股份、天融信、山子高科、长春高新、美晨科技均声明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9][10][12][13][23] - 英联股份子公司增资扩股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11] - 上纬新材提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14] - 上海洗霸提示股票可能存在市场炒作风险 [15] - 西部黄金、鸿博股份声明生产经营正常且无未披露重大信息 [16][17] - 嵘泰股份声明不涉及热点概念 [18] - 帝奥微近日推出eUSB repeater产品 [19] - 极米科技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 - 赛力斯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57% [21] - 东芯股份完成交易核查并于9月3日复牌 [22] - 青岛银行股东国信产融控股拟增持2.33亿-2.91亿股 [24] - 中国石油集团拟将5.41亿股A股划转给中国移动集团 [25] 券商行业观点 - 招商证券建议9月关注AI应用、AI硬件、固态电池、有色金属和创新药五大边际改善赛道 中长期关注智能化、国产替代和碳中和产业链 [26] - 申万宏源推荐AI应用(传媒/计算机/智能驾驶等)、医药(创新药引领反转)及电力设备(风电/电池/光伏)三大方向 同时看好低估值周期行业风格切换机会 [27]
LG化学大中华区工程塑料市场副总监 须暋:LG化学关于机器人应用的工程塑料创新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9-02 16:05
国家战略与市场前景 -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于2025年3月首次提出"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 标志着该技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人工智能进入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阶段 [2] - 截至2024年底 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已接近百家 行业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商业化应用 [2] - 预计到2030年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2] LG化学材料创新解决方案 - 开发适用于机器人内外部组件的多种工程塑料 包括PA56+GF40%、PA+GF60%、PBT+GF30%、TPC-ET等材料 具备高强度、高刚度、尺寸稳定性、阻燃性及低翘曲等特性 [2] - 针对协作机器人框架外壳采用PA56+GF40%材料 电机执行器使用PBT+GF30%材料 夹持器应用TPC-ET材料 [2] - 服务机器人连接器采用耐高压PBT材料(CTI级) 轮子使用具有良好触感和耐磨性的TPC-ET材料 [2] - 激光雷达外壳采用高透明PC材料 在900nm波长时透光率达90% 摄像头外壳使用具备电磁屏蔽性能的PA材料 可替代金属 [3] - 可穿戴机器人框架使用PA56+GF40%材料 相比传统金属外壳重量减少高达50% [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推出无PFAS材料替代解决方案 包括无PFAS PC、PBT、PA6/PA66及mPPO等多种产品组合 [6] - 采用再生塑料制成的无PFAS阻燃PC/ABS材料获得美国UL 94阻燃测试V-0级认证 通过特殊阻燃工艺实现同等阻燃水平 [7] - 添加50%以上比重的PCR再生材料 相比原生材料减少约46%的碳排放量 [7] - 开发的无PFAS阻燃PC和PBT材料已获得UL认证 [7] 行业会议与交流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于9月10-12日在合肥召开 设有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9][11] - LG化学大中华区工程塑料市场副总监须暋将发表"机器人应用的工程塑料创新解决方案"主题报告 [9] - 会议涵盖交互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腱传动灵巧手材料挑战、高分子复材替代应用等议题 [13][22][24] - 参会企业包括蔚来汽车、吉利汽车、中兴通讯、金发科技等350余家产业链企业 [34][35][36] 产业发展趋势 - 全球化工产业处于深刻变革期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 [14] - 年会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材料技术机遇 [15] - 设有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 探讨轻量化材料、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等前沿技术 [29]
双碳研究 | 6.79亿美元风电拨款取消!特朗普竟指责可再生能源推升能源价格?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37
政府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取消6.79亿美元风电拨款并撤回7.16亿美元贷款担保 影响新泽西州海上风电项目[1][4] - 政府叫停价值40亿美元的"革命风电"项目施工 理由为国家安全审查但未说明具体内容[4] - 内政部取消爱达荷州大型风电场项目 该项目由拜登政府批准且靠近历史遗址[5] 行业影响与项目进展 - 被叫停的"革命风电"项目原可为超过35万户家庭供电 开发商沃旭评估财务影响并考虑法律措施[8] - 美国首次漂浮式风电场租约拍卖于2022年12月举行 西海岸深水区被视为更适合此类项目[10] - 可再生能源产业面临数千工作岗位流失风险 民主党议员指责政府扼杀提供廉价电力的产业[4] 政治立场与争议 - 特朗普公开指责风能和太阳能为"世纪骗局" 承诺不再批准任何风电或太阳能项目[6] - 政府将化石燃料置于优先地位 采取审查许可、取消联邦水域开发计划等措施阻碍可再生能源[9] - 能源分析师指出电价上涨主因包括人工智能耗能需求增加、基础设施老化及极端天气 与可再生能源无关[7]
调研速递|协鑫能科接受线上投资者调研,聚焦能源服务与转型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02 13:18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坚持能源资产与能源服务双轮驱动顶层战略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1] - 能源服务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其中节能与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4.49% 交易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4.44%[1] - 能源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79亿元 同比增长378.81% 占营收比重从3.26%增长到16.26%[1] 能源服务业务布局 - 节能服务以鑫零碳和鑫阳光品牌为核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装机容量1,998.57MW 报告期内新增并网740.97MW 转让300.33MW[2] - 交易服务端报告期内管理售电量约156亿kWh 绿电交易3.55亿kWh 国内国际绿证对应电量合计10.89亿kWh[2] - 能源服务毛利率有所下滑 但公司预计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化 综合能源服务整体毛利率有提升空间[3]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认为新能源资产是资产上链优质标的 通过区块链技术分割产权与收益权 提升资产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4] - 在能源AI领域打造四维业务体系 基于业务数据训练AI平台提升电价预测精度与套利策略有效性[4] - 开展虚拟电厂运营服务 开发功能智能体模型算法库 为虚拟电厂提供精准服务[4] 运营模式与战略合作 - 公司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依托多元化能源资产与数字化技术实现客户资源价值传导与资产增值[5] - 与蚂蚁数科成立合资企业蚂蚁鑫能 聚焦AI技术落地 探索能源资产创新方案[5] - ESG管理水平获权威评级机构认可 Wind ESG评级由BB上调至A 商道融绿评级由B+上调至A-[5] 虚拟电厂业务 - 虚拟电厂业务从江苏拓展至多地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6] - 江苏省内辅助服务市场实际可调负荷规模占比约30% 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6] - 基于数字化运营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为虚拟电厂提供多种交易服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