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深市材料龙头助力构筑大国重器根基 持续创新彰显中国力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1:27
资本市场赋能 - 光威复材2017年创业板上市后利用IPO募集不到十亿元资金建设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和一个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形成六大协同业务板块[1] - 金力永磁2018年上市后通过IPO、可转债、股权激励等工具实现营收从2019年17亿元增至2024年67亿元(增长近3倍) 总资产从28亿元增至123亿元(增长3.4倍) 2024年并购内蒙古银海新材打通稀土回收产业链[2] - 中信特钢2019年重组整体上市成为A股最大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 通过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三高一特"关键项目[2]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光威复材推动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 成为我国装备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3] - 金力永磁自主掌握晶界渗透技术减少50%-70%中重稀土用量 2024年该技术产品占比超90% 跃居全球稀土永磁产销量第一[3] - 中信特钢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 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3]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光威复材近五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8.5%以上 拥有300余人技术团队 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931件(含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770项)[5] - 金力永磁2024年研发费用达3.21亿元(占营收4.74%) 掌握晶界渗透等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底拥有国内外专利127件[6] - 中信特钢2024年获授权专利476件(含发明专利162项、国际专利20项) 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28项(含ASTM标准1项)[6] 战略布局与增长赛道 - 光威复材将碳纤维应用于风电叶片 开发低空装备用碳纤维解决方案 拓展3C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装备轻量化材料[7] - 金力永磁为新能源汽车和风电提供永磁材料 推进低空飞行器用永磁材料交付 重点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7] - 中信特钢研发风电、光伏、氢能用绿色特钢 瞄准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特钢进口替代市场[7]
特朗普直言:中国手里有牌,美国也有!美国3大要求,中国都拒绝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12
中美贸易谈判僵局 - 中美进行三轮磋商未达成实质性进展 谈判陷入拉锯战 [4][6][8] - 中国拒绝美国三项核心要求:永久关税豁免、解除稀土管控、放宽高科技自主创新政策 [11][12][18][20] - 美国提出用解除稀土管制换取关税减免 被中方拒绝 [16][18]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2%稀土加工产能 美国缺乏重稀土分离产线 [14]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作为应对美国科技围堵的反制措施 [16] - 北方稀土市值达1900亿元 体现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领域的绝对优势 [22] 高科技产业竞争 - 美国将11家中国实体新增至出口管制名单 同时要求中方放弃高科技领域自主发展 [20] - 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如厦门钨业永磁材料和中科三环稀土永磁体 [24] - 美国出口管制倒逼中国在半导体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加速技术突破 [29] 关税措施影响 - 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200% 以迫使中国放开稀土管控 [3][8] - 过去三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让两国企业损失数千亿美元 [14] - 200%关税将导致波音、可口可乐等美国企业成本灾难性飙升 [28] 市场反应与反制措施 - 美国股市在关税威胁后数日内蒸发数万亿美元市值 [29]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 暂停对杜邦公司反垄断调查 [24] - 美国车企反对进口含中国软件的网联汽车禁令 显示利益冲突 [31] 国际规则与舆论 - 46个WTO成员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表达关切 [26] - 欧盟暂停对美反制但警告准备工作仍在继续 [26] - 中国在谈判中引用WTO规则驳斥美方要求 获得国际社会支持 [26]
金力永磁绩后涨超3% 中期归母净利同比增超1.5倍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4.84%
智通财经· 2025-08-20 01:5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5.07亿元 同比增长4.3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54.81%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588.1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1] 业务板块收入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销售收入16.75亿元 对应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28.14% [1] - 变频空调领域销售收入10.50亿元 对应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9.85% [1] - 风力发电领域销售收入2.14亿元 [1] -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销售收入1.33亿元 [1] - 3C领域销售收入1.01亿元 [1] 研发与专利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7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84%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拥有已授权和在审中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36件 包括欧、美、日等海外地区 [1] 市场反应 - 业绩公布后股价涨3.16% 报19.99港元 [1] - 成交额1.33亿港元 [1]
金力永磁(06680)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为约3.05亿元 同比增长154.81%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3: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35.07亿元 同比增长4.3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154.81%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588.1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 [1] 业务分部表现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销售收入16.75亿元 对应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28.14% [1] - 变频空调领域销售收入10.50亿元 对应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9.85% [1] - 风力发电领域销售收入2.14亿元 [1] -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销售收入1.33亿元 [1] - 3C领域销售收入1.01亿元 [1] 研发与知识产权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7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84%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拥有已授权和在审中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36件 包括欧、美、日等海外地区 [1]
中科磁业: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永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09:10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永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通过自主研发积累多项成熟核心技术 [1] - 构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永磁铁氧体磁体自主生产体系 [1] - 具备资源高质化利用 高水准工艺技术 高性能与高一致性产品 高效产业化管理等一流企业技术特征 [1] 核心竞争力披露 - 公司核心竞争力详情参见定期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 [1]
北方稀土:废料回收和采用原料生产的永磁材料在性能等方面 同口径不受影响
快讯· 2025-07-18 03:34
资源循环利用 - 公司高度重视资源循环利用,从产品销售到金属废料回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 废料回收是对原料来源的有效补充,一定时期内会因量的不同对原料价格产生影响 [1] - 废料回收和采用原料生产的永磁材料在性能、稳定性方面同口径不受影响 [1] 行业趋势 - 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被这个时代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稀土永磁+并购重组”第一龙头,手握全球顶尖技术+千亿订单,已经势不可挡了!
搜狐财经· 2025-07-14 13:09
在国际上流传着一句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我国是全球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2023年数据显示,全球稀土储量1.3亿吨,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稀土总资源的35%。 占据全球超三分之一的稀土比例,这就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底气与实力。不仅如此,我国还彻底掌握了稀土提纯技术,这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 稀土作为"21世纪高科技产业的维生素",是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战略领域的核心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稀土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稀土是属于两用材料,为此我国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对于稀土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任何稀土材料出口,都是要通过审批的模式,并且要标明最终的用 途。 今年6月我国放宽了针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民用领域的稀土出口限制。稀土出口放宽后,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环比上涨1.5%,而北方稀土上半 年业绩预增更是超18倍。 与此同时,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宣布上调2025年第三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至不含税19109元/吨。产业正迎来价值重估期。 在 另外,7至8月作为稀土永磁行业的传统旺季,其市场热度通常延续至下游产业备货周期。随着9月至10月车市"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临近,整车厂商普遍 ...
稀土产业链深度剖析:为何精炼环节中国独占鳌头?
老徐抓AI趋势· 2025-06-27 10:51
稀土产业现状与未来潜力 - 稀土产业分析的核心目的是理解产业逻辑而非短期交易信号 [1] - 稀土产业链分为储量、开采量、精炼量三个层面 中国在精炼环节占据全球92%份额 技术积累和环保容忍度是核心优势 [3][4] - 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REO 占全球49% 开采量27万吨 占全球69% 精炼量28.7万吨 占全球92% [4] 稀土应用价值分布 - 永磁材料占稀土价值量的91% 但重量占比仅35% 是行业价值核心 [4] - 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电机领域 覆盖新能源车、风电、人形机器人等产业 [4] - 新能源车单台需1公斤稀土 风电1GW需50吨稀土 人形机器人单台需1-3.5公斤稀土 [4] 人形机器人需求拉动效应 - 保守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产100万台 将带来900-3500吨新增稀土需求 [4] - 若按马斯克预测年产1亿台 需求将达9-35万吨 相当于当前全球用量的1-4倍 [4] - 人形机器人放量可能成为稀土行业结构性增量的关键变量 [5] 产业链战略价值 - 中国在稀土精炼环节掌握绝对话语权 中长期战略价值显著 [5] - 稀土作为AI机器人上游材料的重要性持续提升 [6] - 需关注供给格局、需求重心、机器人产量等核心变量对产业链的影响 [7]
牛股产业链|多重利好提振稀土产业 领涨股中科磁业有啥来头?
新华财经· 2025-06-10 11:44
稀土永磁板块市场表现 - 6月以来A股稀土永磁板块活跃,华泰柏瑞中证稀土产业ETF(516780)月内涨近7%,创年内最佳月度表现 [2] - 中科磁业(301141.SZ)6月以来上涨近50%,成交额明显放大,领涨稀土板块 [2] 中科磁业公司概况 - 公司全名为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4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时总市值不到10亿元 [3] - 公司拥有多项科技资质,包括"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 [4][5] - 公司参与起草多项永磁材料行业国家标准,如《永磁体表面磁场分布测试方法》、《永磁体磁偏角的测量方法》等 [5]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市前营收、净利保持高增长,但上市后持续下滑,2023年和2024年扣非净利分别同比下降53%和64%,降至2018年水平 [8] - 上市前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2023年和2024年分别降至15.74%和12.38% [8] - 2024年二季度后业绩明显复苏,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达232.27% [12] 行业背景与政策 - 稀土价格指数自2022年一季度高点后持续下降,区间跌幅接近60%,拖累全行业业绩 [12] - 2024年10月《稀土管理条例》出台,5月国家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16] - 稀土供需逐步走向平衡,新能源、高科技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17] -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稀土价格后市看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打开新增需求 [17]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国内重要永磁材料生产商,致力于成为消费电子和节能家电领域全球知名应用方案提供商 [13]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节能家电、工业设备、汽车工业、风力发电、智能制造、电动工具等领域 [13] - 公司已全面掌握永磁材料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14] - 主要客户包括韩国星主、通力电子、EM-TECH、歌尔股份、威灵电机、卧龙电驱等 [14]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万吨级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属于国内第一梯队 [14] - 已与超轻量仿人机械臂行业客户建立合作,但尚未形成规模销售 [15]
为打破中国稀土垄断,俄罗斯印度携手,我方一口气三大动作反制
搜狐财经· 2025-06-08 11:05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拥有资源储量、产量及加工技术优势 [6][9][15] - 俄罗斯稀土储量380万吨但80%位于北极冻土带,开采成本为中国三倍且提炼技术落后 [3] - 印度稀土储量690万吨却依赖进口中国成品,2023年进口永磁材料达12亿美元 [3] 中国稀土战略布局 - 中国稀土集团与国新集团强强联手,控制南方80%中重稀土开采指标 [11] - 盛和资源收购澳大利亚PEK公司,获得坦桑尼亚Ngualla矿(储量满足全球20年需求)及英国精炼厂 [11][13] - 2024年中国新增稀土相关专利5800件,远超日韩美等国 [15] 技术优势与产业链 - 中国掌握全球85%永磁材料产能,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战斗机雷达系统 [15] - 包头稀土研究院突破稀土磁制冷技术,可能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 [15] - 中国形成从资源控制、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17] 国际竞争态势 - 俄印计划合作建设稀土加工厂(俄出矿、印出钱)但面临分离厂缺失及极地采矿技术瓶颈 [3] - 美国研发非稀土磁体技术但性能仍落后中国现有产品 [17] - 欧洲在中国调整出口政策后出现恐慌性囤积稀土原料现象 [21]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稀土工业始于1950年代国防需求,199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19] - 早期粗放发展导致环境破坏及低价出口问题,近年加强行业整顿及出口管控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