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属与非金属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深市材料龙头助力构筑大国重器根基 持续创新彰显中国力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1:27
资本市场赋能 - 光威复材2017年创业板上市后利用IPO募集不到十亿元资金建设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和一个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形成六大协同业务板块[1] - 金力永磁2018年上市后通过IPO、可转债、股权激励等工具实现营收从2019年17亿元增至2024年67亿元(增长近3倍) 总资产从28亿元增至123亿元(增长3.4倍) 2024年并购内蒙古银海新材打通稀土回收产业链[2] - 中信特钢2019年重组整体上市成为A股最大专业化特钢上市公司 通过可转债募集资金建设"三高一特"关键项目[2] 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光威复材推动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 成为我国装备用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实现从跟跑到并跑[3] - 金力永磁自主掌握晶界渗透技术减少50%-70%中重稀土用量 2024年该技术产品占比超90% 跃居全球稀土永磁产销量第一[3] - 中信特钢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余年全球领先 高端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风电用钢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3]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光威复材近五年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8.5%以上 拥有300余人技术团队 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931件(含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770项)[5] - 金力永磁2024年研发费用达3.21亿元(占营收4.74%) 掌握晶界渗透等核心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底拥有国内外专利127件[6] - 中信特钢2024年获授权专利476件(含发明专利162项、国际专利20项) 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28项(含ASTM标准1项)[6] 战略布局与增长赛道 - 光威复材将碳纤维应用于风电叶片 开发低空装备用碳纤维解决方案 拓展3C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装备轻量化材料[7] - 金力永磁为新能源汽车和风电提供永磁材料 推进低空飞行器用永磁材料交付 重点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7] - 中信特钢研发风电、光伏、氢能用绿色特钢 瞄准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特钢进口替代市场[7]
西部超导: 关于取消监事会、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并修订《公司章程》及部分治理制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1:14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 取消监事会设置,相关职能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原有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同步废止 [1] - 董事会成员人数从9名增至11名,其中独立董事从3名增至4名,并增设1名职工代表董事 [2] - 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治理制度,明确审计委员会行使原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权责范围 [1][3] 经营范围变更 - 企业经营范围新增超导材料制造与销售、金属材料加工、冶金设备制造等23项业务类别,同时保留原有核心技术领域 [2][8][9] - 新增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科技创新服务类目,以及土地使用权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等资产运营业务 [8][9] - 明确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变更仅基于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规范要求 [3] 公司章程修订详情 - 更新公司设立依据及上市信息,明确2019年7月22日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4] - 新增法定代表人辞任及追责条款,规定三十日内需确定新法定代表人且过错追偿机制 [4] - 调整股份收购情形及程序,新增"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收购条件 [10][11][12] - 完善股东权利条款,新增股东查阅会计凭证权限及决议瑕疵处理机制 [23][24][25] - 新增控股股东行为规范,明确禁止资金占用、内幕交易等九项强制性要求 [31][32][33] 股东大会机制优化 - 扩展股东大会职权范围,新增对员工持股计划、财务资助事项的审议权限 [35][39] - 明确股东大会可授权董事会决定不超过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20%的定向增发 [35] - 新增网络投票与电子通信参会方式,要求召集人保障表决权行使便利性 [43][53] - 细化临时提案提交规则,规定1%以上股东可于会前十日提交合规提案 [51][52]
“蛇吞象”重组折戟,光智科技扣非净利连续四年告负
第一财经· 2025-06-30 14:40
公司重组终止 - 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资产重组,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2] - 重组消息曾使公司股价从约22元飙升至115.55元,涨幅超400%,终止后股价回落至44.16元,较历史高点回落近62% [1][2]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扣非净利连续四年为负值,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0.14亿元、1.29亿元、2.55亿元、0.37亿元,累计亏损超4亿元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但营业成本增长27.78%,毛利率回升至27.57% [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77.88%,有息负债率35.5%,短期借款3.47亿元、长期借款5.82亿元,账面现金仅1.6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8.5% [5] 业务表现与风险 -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2.8亿元,占比88.18%,但过度依赖锗材料价格周期 [4] - 铝合金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5.78%至1.7亿元,毛利率下滑5.81个百分点至5.19% [4] - 公司主营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采购成本上升影响,是近几年亏损的主因之一 [3]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态 - 重组终止后公司动态市盈率为95.93倍,远超行业44倍市盈率,股价较峰值跌去61.8%,但仍较重组预案前上涨超100% [5] - 自然人王学平、张建龙在重组前"踩点"买入,分别浮盈约1.287亿元和8589万元,随后在股价高位退出 [6] - 16家机构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353.86万股,但在一季度全部清仓,股价回调至50元左右,机构未盈利 [6] 重组背景与关联交易 - 重组标的先导电科是全球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估值高达200亿元,而光智科技市值仅30余亿元 [2] - 实际控制人朱世会同时控制先导电科母公司,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 先导电科曾启动IPO辅导备案,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