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搜索文档
央行打破惯例,首次预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了什么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41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于6月6日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操作方式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1] - 此次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首次在月初(6月5日)提前发布招标公告 [1][2] -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与抵押式逆回购不同,央行通过"买断"债券所有权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1] 操作背景与市场影响 - 此次操作背景是银行同业存单到期规模持续处于高峰期,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并稳定市场预期 [2] - 6月份恰逢半年末,流动性需求较大,政府债供给和存单到期存在压力,提前公告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2] - 央行可能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MLF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以增加信贷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 [2] 工具比较与未来展望 - 买断式逆回购与MLF在招标方式、操作频率、交易期限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期限较短 [2] - 此次提前公告方式与MLF操作类似,但未来是否会定期化仍需观察 [2] - 分析师认为央行将继续运用多种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来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 [2]
打破惯例、加强预期管理 央行“预告”万亿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00:34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创新 - 央行于2025年6月5日提前公告将于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打破以往月末发布公告的惯例 [1][2] -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 通过主动购买债券并买断回购权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1][2] - 此次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与MLF操作模式相似 [1][4] 操作背景与市场影响 - 6月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5000亿元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 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信号以对冲到期压力 [2] - 东方金诚分析师认为此举与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相关 旨在维持流动性充裕并稳定市场预期 [2] - 5月央行通过MLF净投放3750亿元、降准释放1万亿元 但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万亿元 [5] 政策工具协同效应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以3个月和6个月为主 填补了质押式逆回购与MLF之间1个月至1年期的工具空档 [4] - 中信证券预计买断式逆回购将与MLF共同作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 6月可能继续观察6个月期限品种操作 [4][5] - 分析师判断央行将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MLF等工具 持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以支持宽信用进程 [3][5] 历史操作数据对比 - 2025年5月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4000亿元3个月期+3000亿元6个月期) 因9000亿元到期实现净回笼2000亿元 [5] - 6月操作规模显著提升至单次1万亿元 且未包含6个月期限品种 反映政策灵活性 [4][5]
央行首度月初预告买断式逆回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6-05 18:51
央行逆回购操作分析 - 央行在月初打破惯例提前公告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主要原因为2025年6月同业存单到期总规模预计达4 2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其中上旬和中旬分别有约9200亿元和1 95万亿元存单到期 这会带来短期流动性扰动风险 [1] - 央行此举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处于充裕状态 控制资金面波动 稳定市场预期 当前政策重点在于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2]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平替"部分MLF到期操作 可降低资金成本 缓解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 [2] 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提升 - 央行在官网新设立"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首次集中披露2025年5月各类工具的投放回笼汇总情况 包括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公开市场业务三类工具类型及九类具体工具 [3] - 5月准备金净投放1万亿元 SLF净投放5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PSL净回笼27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3] 流动性供给与政府债发行 - 5月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过万亿元 缓解了当月政府债集中发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4] - 6月政府债发行压力或低于5月 预计MLF可能延续净投放 [4]
0605央行操作点评:买断式逆回购前进一步
华创证券· 2025-06-05 15: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6月5日央行发布买断式逆回购招标公告,6月6日将开展10000亿元操作;买断式逆回购前置操作有规模净回笼、时间前置、频次待察等特点;央行披露月度工具投放情况,各期限流动性工具完备;跨半年流动性压力可控,可关注短端存单和短国债配置机会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前置操作 - 操作规模延续小幅净回笼,2025年4 - 6月连续净回笼,当前余额4.2万亿附近,6月前置操作考虑存单到期和政府债发行影响 [3][11] - 操作时间前置,到账节奏或加快,6月首次操作前日披露规模,后续或延续,与MLF模式一致利于机构安排流动性 [11] - 操作频次原则上1次,后续关注是否“加场”,6月资金缺口大且未进行6个月期限操作,月中是否加场或月末MLF加码待观察 [3][12] 盘一盘央行的工具箱 - 央行调整栏目首次披露月度工具投放情况,增加市场沟通渠道,流动性投放工具分准备金、央行贷款、公开市场业务三类 [16] - 央行工具箱期限分布合理,短期有7天期逆回购等,中期有MLF等,长期有降准、国债买卖 [17] - 逆回购工具在0 - 3万亿区间波动,2023 - 2024年峰值分别为3.2万亿、2.8万亿;买断式逆回购与MLF余额在4 - 5万亿灵活调整;PSL余额降至2万亿以下;其他结构性工具约3.9万亿,占比22%左右;一季度末有1万亿债权科目无明确工具对应 [20][21][22] 跨半年流动性压力可控,关注短端配置机会 - 双降后央行投放积极,5月降准后MLF等维持投放,6月买断式逆回购前置稳定资金预期 [25][28] - 跨半年央行多呵护,资金大幅收敛风险可控,预计DR007在1.5 - 1.65% [31][33] - 短端品种中,存单1.7%以上可关注,若DR007在1.5 - 1.65%,1y国股行存单收益率或在1.6 - 1.75%;短国债性价比高,国债 - 存单EVA价差回到30bp,关注央行重启买债带动 [6][36][37]
总额度8000亿合并使用!潘功胜重磅宣布→
第一财经· 2025-05-07 05:29
货币政策工具优化 - 央行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 提升便利性和灵活性 [2] - 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参与机构从20家扩大至40家 质押品范围新增港股和限售股 [2]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 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 [2] 政策实施效果 - 互换便利已开展2次操作 总金额1050亿元 超500家上市公司使用近3000亿元贷款回购增持股票 [4] - 两项工具在去年11月 今年元旦和4月市场波动时使用量显著增加 阻断市场负向循环 [3] - 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拟使用1800亿元工具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2] 市场机制建设 - 工具内嵌逆周期调节属性 在资本市场低估时增强机构购买股票意愿 [3] - 建立内在稳定机制 校正市场超调 稳定预期 [4] - 央行支持汇金公司增持股票指数基金 提供充足再贷款 [2] 未来政策方向 - 人民银行将持续优化工具政策要素 包括参与机构范围和贷款条件 [4] - 专家预计未来将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 [4] - 工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 拓展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 [3]
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显效 权威专家:后续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02:52
人民银行合并两项货币政策工具额度 - 人民银行宣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以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1] - 两项工具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和3000亿元,创设于2024年10月,旨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1] - 互换便利已开展2次操作,总金额1050亿元,超500家上市公司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近3000亿元 [1] 工具效果与市场反应 - 两项工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 [1] - 工具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较为理想 [1] - 额度合并能够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拓宽单项工具的额度上限,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机构需求 [1] 政策优化与未来展望 - 人民银行已在参与机构支持范围、贷款期限和自有资金比例等方面优化了工具政策要素 [2] - 专家预计未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更好发挥两项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作用 [2]
潘功胜:合并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额度,总额度为8000亿元
快讯· 2025-05-07 01:17
货币政策工具优化 - 中国人民银行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额度合并[1]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额度原为5000亿元 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额度原为3000亿元[1] - 合并后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 较原先单独额度总和增加0亿元[1]
MLF采用多重价位中标,资金成本将总体下行
华夏时报· 2025-03-25 10:57
货币政策工具框架演进 - MLF操作首次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取消统一中标利率 政策利率属性完全退出 [3][6] - 央行提前一日公告MLF操作信息 实现63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 MLF余额达41570亿元 [3] - 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主要政策利率 MLF聚焦提供1年期流动性 强化利率传导机制 [4][5] MLF操作机制变化影响 - 多重价位中标推动资金成本总体下行 机构参考市场化融资成本投标 发挥自主定价能力 [6] - MLF余额从峰值7.3万亿元降至4.1万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分担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压力 [7] - 操作方式变化利好存单利率下行 超量续作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但下行幅度受资金价格约束 [7] 流动性管理调整 - 3月MLF超额续作4500亿元 实现去年7月以来首次净投放 释放呵护流动性信号 [3][7] - 银行负债端短缺问题突出 大行存款流失严重 需中长期资金支持信贷投放和政府债承接 [8] - 4月可能实施降准及结构性工具降息 从量价两方面提振市场信心 [8] 债券市场反应 - 央行货币政策例会关注债市运行和长期收益率变化 不希望利率单边过度波动 [9] - MLF操作公告后债市走强 25日3年国债活跃券上涨2BP 10年券上涨0.75BP 30年券上涨0.25BP [10] - 央行态度缓和改善长债利率下行预期 利率运行中枢较3月中旬可能存在下行空间 [10][11]
央行行长潘功胜: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
互联网金融· 2025-03-06 10:17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1] - 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 6% 还有下行空间 [1]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 中期借贷便利 再贷款再贴现 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1] - 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1] - 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汇率政策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保持汇率弹性 [1] - 强化预期引导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1]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