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两部门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5:34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1] - 行动方案旨在培育新业态并强化行业应用赋能[1] - 全面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承载和赋能作用[1] 北斗系统应用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与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1] -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典型解决方案[1]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1]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1] 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1] -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以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1] 细分产业支持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1]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1]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37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2]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 [2] 需求侧挖掘策略 -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 [2] - 唱响国货潮牌激发消费潜力 [2]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3] -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2] -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2] -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2] - 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常态化和长效化沟通机制 [2] 产业融合与升级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3]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3] -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重大项目建设 [3] - 坚持国货国用政策 [3]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3]
“工程机械+农场”长出新生意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1
文章核心观点 - 工程机械企业跨界农机领域 通过技术协同与创新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增强国产农机国际竞争力并推动农业现代化 [1][2][3][5][6][7][8][9][10] 工程机械企业跨界农机领域 - 山河智能电动微小挖应用于农田、葡萄庄园和经济果园 技术壁垒被打破并发现新业务增长点 [2] - 星邦智能高空作业车用于果实采摘、果树修剪等环节 成为果农新宠 [2] - 中联重科小麦机销售量全国前列 拥有686个农机服务网点和2200人服务团队 [3] - 徐工机械实现3大门类12大平台100余款主销机型批量生产和销售 [3] - 柳工开发全系列甘蔗收获机覆盖130-350马力 突破糖料蔗机收瓶颈并降低对进口设备依赖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中联重科推出电驱无级变速拖拉机 使田间作业更精准高效 农机板块技术专利累计申请2371件 [6] - 徐工机械将压路机宽基轮胎技术应用于采棉机 提升松软棉田通过性 [6] - 柳工将装载机"四轮驱动+差速锁"技术移植到甘蔗收割机 解决坡地打滑问题 并借鉴挖掘机破碎锤原理优化刀具设计 [6] - 无人驾驶收割机凭借北斗导航厘米级定位完成全流程作业 智能驾驶插秧机以每秒3株速度精准插植 [7] - 中联重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机插秧作业从两人减至一人 显著解放劳动力 [7] 质量管理与标准输出 - 中联重科将工程机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农机生产 包含32道检测工序和"三高"环境测试 [7] - 农机产品出厂前经过与工程机械同样严格的测试流程 产品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8] 进出口与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1-6月中国农机进口17.83亿元同比下降31.3% 出口349.78亿元同比增长37.1% [8]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农机出口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09.5% 对德国出口1.1亿元增长130倍 占比24.9% [8] - 山河智能微型挖掘机通过低排放发动机技术达到欧V标准 进入欧盟市场 [9] - 中联重科农机产品覆盖全球120余国家 建立本地化销售服务网络 向埃塞俄比亚交付30台联合收割机覆盖5万亩农田 [10] - 柳工向泰国交付37台热带作业环境专用农业设备 推动糖业机械化发展 [10]
电子信息制造业利好来了!两部门鼓励耐心智慧资本投长期、投硬科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1:09
行业定位与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对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关键作用[1]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1]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1] 供给端优化措施 - 从产品布局产业链标准知识产权5个关键环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解决供给什么怎么布局如何协同靠何规范怎样保护的问题[2]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2]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2] 需求端挖掘策略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3]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3]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3] -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 加强对外资企业政策宣贯力度 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3] 产业链与贸易保障 -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 增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韧性[4] - 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4] 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5]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5] - 加强企业服务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支持有条件企业建设新型研发创新载体[5] - 在电子信息领域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5] 金融支持体系 - 构建与产业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6]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6]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 举办专场活动加强融资对接 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6]
事关芯片、人工智能终端、锂电池等领域,两部门联合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9-04 08:44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提出16项具体举措 涵盖产业升级 需求挖掘和技术创新三大方向 [1]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 [3] - 包含锂电池 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5% [3]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3] - 2026年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万亿元 [3]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4000亿元 [3] - 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40% [3] 产业升级措施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 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3]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3]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3]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3]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破除"内卷式"竞争 [4] - 实施光伏组件 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4]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4] 技术创新与融合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 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4] -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赋能科学研究 自动驾驶 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 [4]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4]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4] 市场拓展方向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4] - 支持汽车电子 海洋电子 航空电子 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4]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4]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路口自动信号装置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展望:市场规模达149亿元,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2 01:23
行业概述 - 路口自动信号装置是用于控制交通信号灯的设备 可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状态 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3] - 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定时信号机 半感应信号机和全感应信号机[3] - 现代路口自动信号装置集成了手动控制 无线遥控 多时段定时 绿波协调 实时感应 单点自适应及公交优先等多元化控制模式[1][9] 市场规模 - 中国路口自动信号装置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26%[1][9] - 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9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61.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3.34%[7] - 智能交通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51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28.1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1.68%[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核心部件 原材料主要包括塑料 金属材料等 核心部件包括传感器 执行器 信号处理电路 控制器等[5] - 产业链中游为路口自动信号装置的生产制造环节[5]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交通管理领域 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等领域[5] 技术发展历程 - 早期依赖交通警察手动控制 存在效率低下问题[3] - 工业化进程推动机械式信号灯应用 但受限于机械设计和定时器[3] - 电子技术突破使电子式信号灯取代机械式 具有低功耗 长寿命和亮度可调等优点[3] - 感应控制技术通过车辆或行人感应器实时感知交通流量[3] - 2016年后互联网和智能化应用推动行业实现信号优化和协调的智能化管理[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分层竞争态势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优势主导高端市场[10] - 大量中小企业以区域性服务和价格竞争为主[10] - 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 部分企业通过细分领域创新获得差异化优势[10] - 市场正从价格竞争向技术驱动转型[10] 代表企业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专注物联感知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10] - 海康威视信号控制产品包括具备智能控制和通信功能的信号机以及全系列形态信号灯[10] - 2025年上半年海康威视智能物联产品及服务营业收入为418.18亿元 同比增长1.48%[10] - 深圳市赛诺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 聚焦交通信号 道路显示与户外照明产品技术开发[11] - 赛诺杰科技注册资金2000万元 拥有专业工程师30多人 掌握宽电压设计 恒流电路设计等核心技术[11] 发展趋势 - 智能化升级:依托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交通感知与决策[12] - 网络化协同:通过5G 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多路口联动控制[13] - 集成化设计:推动设备向紧凑化 模块化方向发展 整合检测 控制 通信等功能[14]
国际品牌奔赴而来 老字号加速焕新——上海擦亮首发经济金字招牌|解码活力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1 07:43
来源:证券时报 从驶进市中心的"路易号"路易威登(LV)巨型游轮,到排起长队的二次元快闪店,上海正不断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首发、首展、首秀,致力于打造国际 一流的首发经济集聚地。据统计,今年1—5月,上海新增首店364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10家,全国及内地首店63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超20%。上 海首发、首店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发展首发经济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发展首发经济。记者近日在沪调研发现,上海首发经济"玩法"颇为亮 眼。除了不断吸引国际品牌外,上海也擅长将首发经济同历史空间、本土文化等传统元素融合,让经典焕新。上海首发经济的蓬勃生长,既源于开放的制 度保障、高效的服务供给与优良的生态氛围,更植根于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沉淀和奋进。 首店经济"领跑者" 走进上海南京路上的名创优品MINISOLAND全球壹号店,宛如来到一个色彩实验室。漫步其中,香芋紫的香薰区、薄荷绿的文具阵列和柠檬黄的潮玩墙 形成强烈的"多巴胺美学"。孩子们在追逐地板上的投影,情侣们举着联名薄荷杯与3D墙绘合影,收银台前的长队蜿蜒如彩带…… 作为全球首个场景式IP联名集合店,该店已 ...
浙富控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 双主业战略成效显著
中证网· 2025-08-29 13:5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42亿元 同比增长3.22% [1] - 净利润5.66亿元 同比增长16.80% [1] 行业背景 - 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化和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1] -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 业务战略 - 坚持清洁能源装备+危废资源化双主业发展战略 [1] - 两大业务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形成独特市场竞争优势 [1] - 采用多区域布局+规模化处理+深度资源化经营模式 [2]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采用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 [1]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 水电设备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 [1] - 抽水蓄能机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1] 危险废物资源化业务 - 通过全资子公司申联环保集团运营 [1] - 构建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资源深加工全产业链业务模式 [1] - 在浙江 江西 江苏等多地建设先进无害化处置基地 [2] - 依托自主研发技术实现有价金属高效提取和产品化 [2] - 资源化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 [2] 技术创新 - 拥有技术专利378项 其中发明专利83项 [2] - 在抽水蓄能 核电装备 危险废物深度资源化等领域持续创新 [2] -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2] 未来发展方向 - 锚定清洁能源+大环保发展战略 [2] - 深入探索核聚变装备等新领域新方向 [2]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加快产能布局优化 [2] - 推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 [2] -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 [2] - 培育新发展动能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企业荣誉 - 蝉联2025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1]
春风集团陈保卫:创新破局“内卷”,铸强汽车零部件制造标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9 05:36
核心观点 - 公司凭借创新技术和全产业链布局在汽车零部件行业脱颖而出 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主力供应商 并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和售后市场 [1][5][12] 全产业链布局 - 构建研发-生产-检测-服务一体化体系 覆盖毛坯铸造到零件加工装配全流程 [9] - 具备年产毛坯铸件10万吨 零件300万套 制动器总成20万套的产能 [9] - 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 机器人零件 铁路铸件 工程机械铸件四大类近百品种 材质范围从QT400延伸至QT700 [5] 技术研发实力 - 自建汽车安全件技术研究院 累计拥有专利和技术成果50多项 [9] - 与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等顶尖院校合作开展同步研发 [9] - 针对主机厂特殊需求开发QT550-10 QT700-10等非常规安全件 [9] 智能化与规模效应 - 早期投入智能化改造 渗透到生产各环节形成成本优势 [11] - 过去五年实现产能和收入双翻番 跻身中国百强铸造企业 [11] - 规模效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增强市场波动应对能力 [11] 新能源汽车领域 - 新能源配套占比超过80% 为比亚迪 长城 奇瑞 长安等主流车企提供底盘部件和变速箱零件 [16] - 成为北汽 金彭 鸿日等新能源车制动系统部件核心供应商 [16] - 通过同步研发和全流程检测优势缩短开发周期 产品下线前完成全部工况模拟检测 [16] 国际市场拓展 - 采用两步走战略:先通过贸易平台间接出口 再通过国外代理实现直接出口 [20] - 已组建专业团队重点开发欧美市场 目标五年内海外销量超亿元 [20] 售后市场布局 - 瞄准美国底特律市场推出定制化服务 可根据需求无样件无图纸生产 [20] - 计划两年内实现售后市场销量占总收入20% 在美国专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 未来发展规划 - 三年内实现企业规模扩大一倍 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0] - 打造北方最具影响力的铸造-加工-装配一体化综合产业基地 [20]
安路科技2025半年报:新兴领域取得战略突破 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近四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2: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3亿元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39.4% [1][2] - 电力与新能源领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2] - 研发投入达1.7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77.84% 同比提升17.28个百分点 [3] 业务进展与市场突破 - 新产品导入项目数稳定增加 新客户数量持续增长 [2] - 智算中心服务器芯片进入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 [2] - 电力与新能源市场受益于智能电网建设与国产化替代加速 [2] - 累计推出超过200个IP及参考设计 覆盖以太网/信号处理/工业控制/音视频等领域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形成丰富FPGA/FPSoC产品型号 覆盖细分场景持续增加 [2] - 28nm工艺FPGA芯片多个型号实现量产出货 [3] - 新一代FPGA芯片与重点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3] - 车规级芯片遵循AEC-Q100标准 部分产品批量供货于车载系统 [3] - 累计申请知识产权482项 其中发明专利280项 报告期内新增申请47项 [3] 行业趋势与前景 - 全球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对芯片计算效率/能力/功耗比要求提升 [2] - FPGA作为智能化升级关键元器件 长期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2] - 机器人/边缘计算/智能电网/AI服务器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 [4] - 国内本土化安全供应链建设需求迫切 [4] - 行业去库存周期步入尾声 技术演进带来市场机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