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出海

搜索文档
【大涨解读】医药:海外制药巨头豪掷百亿美金收购创新药,国内政策力度也在加强,业绩也有望持续改善
选股宝· 2025-07-10 03:14
行情 - 7月10日早盘医药板块大涨,塞力医疗、联环药业、康辰药业等多股涨停 [1] - 塞力医疗8天5板,最新价25.61元,涨幅+10.01%,换手率18.00%,流通市值48.92亿 [2] - 联环药业4天3板,最新价13.62元,涨幅+10.02%,换手率15.51%,流通市值38.88亿 [2] - 康辰药业最新价40.68元,涨幅+10.01%,换手率4.42%,流通市值63.96亿 [2] - 海思科最新价46.41元,涨幅+10.00%,换手率0.96%,流通市值248.51亿 [2] - 沃华医药最新价6.52元,涨幅+9.95%,换手率5.26%,流通市值37.14亿 [2] - 誉衡药业最新价3.14元,涨幅+10.18%,换手率13.14%,流通市值65.85亿 [2] - 仟源医药最新价12.31元,涨幅+19.98%,换手率27.50%,流通市值27.70亿 [2] - 科兴制药最新价49.08元,涨幅+14.89%,换手率5.70%,流通市值97.98亿 [2] - 华纳药厂最新价56.35元,涨幅+11.61%,换手率6.34%,流通市值74.00亿 [2] 事件 - 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宣布将以约100亿美元收购英国生物制药公司Verona Pharma,以加强其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药物产品线 [3] - 特朗普威胁将对药品征收200%关税,但可能给予制药企业一年缓冲期 [3]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举措支持创新药研发、医保目录纳入、临床应用等 [3] 机构解读 - 中国创新药出海是未来3-5年产业趋势,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带动盈利能力和全球市场空间,转化为行业估值提升 [4] - 药品制造产业链上游原料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GLP-1单靶点及双靶点产品商业化将带动多肽原料药产能释放 [4] - 中报期临近,业绩成为市场关注重点,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预计保持向好趋势,其他细分领域下半年基本面有望改善 [4]
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七):借船or造船,中国创新药全球竞风流-20250709
长江证券· 2025-07-09 0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年来中国药企原研能力持续增强,创新药从“follow海外”迈向“自主创新”,加速“出海”,主要有“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两种路径,带动创新药企价值跃升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创新加速出海,全球舞台竞风流 - 中国创新药企“含新量”提升,创新药从“follow海外”到“自主创新”,高质量创新与出海扩张引领行业进入新阶段 [17] - 中国创新药临床数据质量和数量创新高,在AACR和ASCO年会上曝光度上升,2025年AACR大会有126家中国药企参与,带来近300项新药研究结果 [17] - 2015 - 2024年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数量超美国,原研FIC药品全球占比24%仅次于美国 [17] - 跨国药企面临压力,中国新药成重要选择,2024年近三分之一外部创新项目源自中国Biotech企业,较2022年比例增长 [21] - 欧美药企在中国“扫货”频率和金额增加,中国重磅交易金额从2021年100亿美元升至2024年430亿美元,占全球18.3% [21] 借船 or 造船,创新出海正当时 造船出海,掌舵远航 - “造船出海”指本土药企自主海外临床试验、申报上市并销售,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是经典案例 [7]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19年在美国获批,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26亿美元,中国市场销售额18.56亿人民币 [25] - 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2022年获批,2024年扩展至二线治疗,2024年全球销售额9.63亿美元,2025年Q1销售额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 [26] 借船出海:BD浪潮起,NewCo方兴未艾 - BD借桨,破浪而行:中国Biotech企业借授权合作出海,2024年对外授权总金额519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超50起交易,披露金额484.48亿美元 [27] - BD模式转让方可获转让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助中小型Biotech提前收益,摊销研发投入,提升市场预期 [39] - NewCo塑造出海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推动药物国际化,2024 - 2025H1多家药企采用此模式出海,康诺亚半年内三次NewCo [40] - NewCo模式可早期释放管线价值,通过股权参与降低风险、锁定长期收益,为产品上市或并购创造机会 [40] 投资观点 - 药品:医保“腾笼换鸟”持续,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有现金流、源头创新能力、差异化布局和成熟研发技术平台的药企,关注新赛道 [43] - CXO:重视板块投资机会,外向型CDMO订单回暖,基本面向好估值低;内需型CRO基本面见底,生物医药投融资或上升,有望受益 [43] - 医疗器械:2025年政策缓和,看好院内业务恢复,短期关注设备更新,院内耗材关注电生理、骨科;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 [44] -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去泡沫,资金配置低,需求指标改善,供给端出清,财务指标企稳,关注拐点向上标的 [44] - 中药:关注基药目录、集采、比价政策,跟踪库存和中药材价格,2025年行业或迎收入利润拐点,看好品牌OTC药企和稳健资产 [44] - 生物制品:优先胰岛素/血制品,关注疫苗,胰岛素降价温和,国产替代加速,血制品关注价格和浆站龙头,疫苗关注大品种、创新和出海 [44]
寂静的战场:中国创新药迎“爆款”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1:47
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 传统生物药(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2020-2025年增速8%-16%,而新兴疗法(CGT、双抗、ADC)同期增速达30%-71%,呈现显著分化[1] - 全球CGT市场规模2020年20.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05.4亿美元(CAGR 71%),中国市场同期从2380万元人民币飙升至178.85亿元人民币(CAGR 276%)[3] - 生物药整体市场规模2020-2025年从2979亿美元增至5301亿美元(CAGR 12.2%),远超化学药2.8%的增速[3] 创新药研发竞争格局 - 行业遵循"双十定律":十年研发周期、十亿美元投入、不足10%成功率,靶点筛选成功率仅5%-6%[2][4] - 高增长赛道需满足"黄金三角":技术护城河、临床价值明确、市场空间广阔(如GLP-1减重药物2030年全球市场或达千亿美元)[5] - 中国GLP-1市场2030年预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但国产药企面临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品牌与商业化壁垒[5] 中国药企全球化进展 - 2024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超90笔,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首付款达25亿美元[7] - 大型制药公司31%的研发管线资产来自中国引进,2024年出海交易达98笔(595.505亿美元)[7]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覆盖靶点发现至医保衔接全链条[8]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中国创新药IND数量2023年达821个(同比+16.4%),四年CAGR 25.1%,聚焦肿瘤、CGT、ADC领域[9] - 中国药企从"License-in"转向"License-out",并在双靶点激动剂、双抗/多抗等领域实现局部领跑[8][10] - AI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开启"DeepSeek"式源头创新阶段[10][11] 市场结构演变 - 单克隆抗体2020年占生物药市场58.54%份额,但增速放缓至10.15%,重组蛋白维持14.1%增长[3] - 中国超重/肥胖人群达3亿,催生近万亿级健康产业机遇,GLP-1药物成为核心赛道[5] - 同质化竞争倒逼产业升级(如PD-1"百团大战"),最终促使资源向疗效/成本/商业化最优企业集中[6]
21评论|中国创新药能否迎来可持续的“大爆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8:47
中国Biotech行业BD交易热潮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Biotech行业通过高额License-out交易进入全球化新阶段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以总金额60.5亿美元授权辉瑞 普米斯生物PD-L1/VEGF双抗以111亿美元转授BMS 创下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1] - BD交易本质是风险共担与资源协同 非"卖青苗"行为 多数授权项目处于临床早期阶段(Ⅰ/Ⅱ期) Ⅲ期资产稀缺 交易结构保留国内权益 仅转让海外商业权利 [2][4] - 全球医药授权合作成为主流 2025Q1交易总额达568亿美元 首付款比例8%(45亿美元) 临床II期项目首付款中位数1.65亿美元 显示市场对早期资产认可 [4] 交易驱动因素 风险共担 - 全球新药I期至上市成功率仅7.9% 中国头部Biotech成功率17% 授权交易可锁定确定性收益 避免研发失败导致的现金流崩塌 [6][7] - 跨国药企高额授权实质是技术平台与市场潜力的双重验证 具有估值修复与融资放大效应 [7] - 中国Biotech普遍缺乏全球III期临床推进与商业化能力 国际化结构性缺失使独立运营不现实 [7][8] 能力互补 - 中国企业在靶点发现与早期开发具优势 但全球III期临床执行(需多国上千患者)、注册报批(FDA周期10-15个月)、商业化推广(美国市场需数千万至数亿美元)存在明显短板 [9][10][11] - 康方生物AK112海外临床策略失误显示国内经验难以直接迁移 再鼎医药全球报批仍需合作方支持 [9][10] - 跨国药企销售网络建设需5年以上+数亿美元投入 授权交易可跳过时间窗口限制 [11] 优势互换 - 中国研发人员数量超欧洲 人均成本为欧美1/3-1/2 工程师红利形成"宽基多管线"战略 恒瑞医药通过GLP-1授权交易反哺核心ADC平台 [13][14] - 2023年中国STEM毕业生突破500万 AI药物算法与抗体工程人才全球领先 信达生物CLDN18.2 ADC等案例显示中国成为全球早期资产重要供给方 [19][20] 融资转轨 - 2023年中国创新药融资总额1040.82亿元 较2020峰值降61% BD首付款210亿元首超IPO融资额 NewCo合资等新型交易结构涌现 [16][17] - BD提供非稀释性融资+风险分担+产业链协同三重价值 在资本退潮下成为战略主航道 [17] 中国Biotech全球化路径 智力输出 - 聚焦早期研发环节 如信达生物CLDN18.2 ADC临床突破 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头对头挑战帕博利珠单抗 [19] - 石药与阿斯利康AI平台交易显示从"外包执行者"向技术供给方转型 [19] 能力输出 - 中国成为全球新药"先试水再出海"首选场域 NMPA审批效率提升+患者招募能力强+试验成本低 荣昌泰它西普等案例建立"国内主导+国际注册"模式 [21] - 2020-2024年License-out交易金额持续增长 核心临床主导权保留在中国手中 [21][22] 工业输出 - 2023年原料药出口超400亿美元占全球30% 控制全球仿制药API供应链80% 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嵌入默沙东等跨国药企供应链 [23][24] - 石药通过API能力切入AI创新 药明康德完成"制造-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跃迁 [24] 产业趋势 - 三重路径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全球化范式 智力输出转化研发价值 能力输出建立国际标签 工业输出保障量产交付 [25] - 2025年关键节点需验证BD战略成效 重点追踪III期商业化成功率、资源反哺本土研发、工程师红利持续性等指标 [26][27]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换手率超30%,荣昌生物涨超4%,机构:全年维度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不会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02:14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25日早盘港股集体上涨 恒生指数涨0.83% 恒生科技指数涨1.15%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0.97% 换手率超30% 成交额突破7亿元 [1] - 成分股中荣昌生物涨超4% 云顶新耀涨超2%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港股创新药ETF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 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特征 [1] - 近一个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活跃 三生制药授权交易总金额超60亿美元 首付款12.5亿美元创纪录 [1]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研发合作 总金额53.3亿美元 [1] - 行业角色从"跟随者"向"参与者"和"贡献者"跨越式发展 [1] 机构观点 - 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产业趋势 维持全年医药科技牛市判断 [2] - 重点跟踪ADC、双抗等核心优势赛道 关注产业催化和BD进展 [2] - 创新药是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明确且具备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2] - 建议关注有BD或数据催化的优质创新药标的及AI医疗/医药公司 [2] - Q2关注业绩较好或有望走出困境的细分板块及个股 [2]
巨头“扫货”中国创新药!石药集团、阿斯利康签下BD大单,总额超53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6-13 13:01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战略合作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 共同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 包括免疫疾病临床前疗法 [5][7] - 石药集团将获得1 1亿美元预付款 并有机会获得总计53 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6 2亿美元研发+36亿美元销售)及个位数销售提成 [4][5] - 阿斯利康保留全球独家许可选择权 可商业化合作开发的候选药物 [8] 石药集团近期BD交易动态 - 6月完成第二笔BD交易 此前5月30日预告三项潜在授权合作 每项交易总额或达50亿美元 涉及EGFR-ADC等产品 [11] - 6月6日旗下新石生物向韩国LigaChem授权两项新型抗体全球权益 用于ADC研发 [11] 中国创新药行业出海趋势 - 2023年国内创新药企大额BD交易频发:联邦制药授权诺和诺德GLP-1药物获2亿首付+18亿里程碑 [12]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授权辉瑞 交易总额60 5亿美元(12 5亿首付) [12] - 中国生物制药透露年内将完成至少1项重量级对外授权 [12] - 行业统计显示截至6月8日国内对外合作首付款超25亿美元 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 [13] 公司及市场表现 - 石药集团股价近5个月累计上涨102% 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达1018 21亿港元 [1][2] - 阿斯利康此次合作旨在重振在华业务 此前已宣布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研发中心 [9]
53亿美元!14倍价差!中国创新药,正在重构国际化新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2:27
战略合作与创新药出海 -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聚焦高优先级靶点,合作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交易总额超53亿美元,位列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前三 [1][3] - 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6.2亿美元的研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36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年净销售额的个位数销售提成 [3] - 亿帆医药创新药Ryzneuta在美国市场终端定价为4600美元/支,约为国内售价2388元/支的14倍 [1][7] 技术平台与行业趋势 - 石药集团利用AI引擎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展研究,运用AI技术分析靶向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并进行优化 [3] - 本土药企与跨国巨头合作范式从"产能输出"转向"技术输出",AI制药、ADC、双抗等平台型技术成为BD交易主要标的 [5]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达519亿美元,首付款41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5][8] 市场定价与价值认可 - 美国市场对创新药物价值认知较高,成熟的高价创新药支付体系为突破性疗法支付高溢价提供基础 [7] - 百济神州PD-1抗癌药物Tevimbra在美国定价超国内20倍,国内医保支付后仅需约376元人民币/支 [7] - 2024年一季度百济神州营收80.48亿元,同比增长50.2%,替雷利珠单抗销售额达12.45亿元,同比增长19.3% [8] 国际化与行业发展 - 2024年中国企业license-out交易数量达94笔,同比增长6%,总交易金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 [8]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9] - 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仿制"向"创新"转型,创新药在国际市场获得价值重估有助于挣脱同质化竞争 [9]
从FDA拒绝,到超500亿美元爆单全球!中国创新药十年逆袭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30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医药行业从仿制药主导转向创新药引领 十年间完成从me-too到first-in-class的跨越 [2] - 2015年药审改革成为关键转折点 加速审批与国际接轨 激发资本和人才涌入 [6] - 2017年开启创新药元年 资本大量涌入 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潮涌现 [7] - 2025年成为出海爆发年 ASCO年会中国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创亚洲纪录 [2][10] 行业现状与数据表现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占2024年全年的近九成 [24][27] - 2025年一季度license-out交易33笔同比增32% 金额366亿美元超2024年七成 [27] - 2025年NMPA批准20余款1类新药 创五年同期新高 [2][10] - 创新药企净利润从2021年亏损290亿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2.25亿元 [34] 出海挑战与突破 - 早期出海面临三大障碍:临床试验设计不符国际规范 专利布局漏洞 资本寒潮 [5][6] - 头部企业建立国际临床团队 将ICH指南融入研发 多中心研究获国际认可 [8] - 专利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 覆盖晶型/用途/组合物等多维度 [10] - 2024年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31%源自中国 FDA批准的IND超50%来自中国 [15] BD交易趋势与争议 - license-out交易额从2015年25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519亿美元 [12] - 2025年大额交易频现 前十交易中当年金额达273亿美元占比四成 [30] - 交易分成比例从5-10%提升至15-20% 显示技术溢价能力增强 [15] - 存在"卖青苗"争议 需评估管线进展/风险承担/竞争格局三要素 [13]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初夏创新药企总市值突破万亿 ADC/双抗/细胞治疗管线全面开花 [20] - A股创新药指数年初涨幅25% H股涨幅66% [36][37] - 港交所18A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推动14家Biotech 2020年登陆港股 [10] 成功要素与未来方向 - 成功BD需三大要素:first-in-class产品价值 全球权益架构 国际临床能力 [17] - 通过BD接入全球临床资源网络 实现能力跃迁而非一次性交易 [16][17] - 需构建研发/临床/资本/商业化全链条闭环才能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 [18]
美法院推翻特朗普关税政策,港股生物医药板块集体上扬
观察者网· 2025-05-29 10:43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表现 - 5月29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集体上扬,药明生物和君实生物涨幅超9%领涨板块 [1] - 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及泰格医药同步上涨4%-5% [1] 关税政策松绑影响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决特朗普政府时期实施的"解放日"关税政策属于总统越权行为,颁布永久禁令 [3] - 裁决降低中国医药企业海外拓展的政策不确定性,缓解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忧虑 [3] 创新药企出海模式 - 2025年第一季度License-out交易达41起,总金额369.29亿美元,逼近2023年全年水平 [3] - 三生制药以首付款12.5亿美元加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向辉瑞授权PD-1/VEGF双抗药物 [3] - 石药集团、复宏汉霖等企业完成超10亿美元量级重磅交易 [3] ASCO年会与中国药企表现 - ASCO年会上中国药企共有71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环节,覆盖ADC、双抗等前沿治疗领域 [4] - 信达生物将公布PD-1/IL-2双抗IBI363和CLDN18.2 ADC药物IBI343的临床数据 [4] - 中国生物制药将公布"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组合挑战默沙东K药的III期临床结果 [4] - 荣昌生物开发的c-MET ADC药物RC108和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进展受瞩目 [5] 行业研发实力 - 中国药企在ASCO等顶级学术平台展示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持续突破,肿瘤治疗领域研发实力获国际认可 [5] - 后续临床数据披露将进一步催化相关企业价值重估 [5]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首日盘中涨超29%,A500ETF基金(512050)飘红,机构: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全球竞争优势正在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3: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盘中集体翻红,医药板块情绪整体向好 [1] - A500ETF基金(512050)震荡上涨0.21%,成交额超11亿元,换手率超7% [1] - 成分股中泰格医药涨超6%,科伦药业、贝达药业、康龙化成等医药股集体走强 [1] - 恒瑞医药登陆港交所后盘中涨超29%,带动A股医药股集体走强 [1] A500ETF基金特点 - 紧密跟踪中证A500指数,采取行业均衡配置与龙头优选双策略 [1] - 场内综合费率0.2%,为同标的产品最低一档 [1] - 行业分布上超配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新质生产力板块 [1] - 已布局场外联接(A类022430 C类022431)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中国创新药出海全球竞争优势凸显,License-out交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NewCo模式解决原药企融资难、变现难、研发风险大等问题 [2] - 政策监管态度转向有利,2023年下半年以来集采规则优化、创新药支持政策加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