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内需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于翔:中国整个产业链会进行升级 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有明显的替代空间
新浪证券· 2025-04-07 04:23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华新增收34%关税,中国发布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是对美国不合理行为的抗议,短期会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长期部分行业将受益,市场表现反映出对后续冲突升级和经济的担忧,后续应扩内需支撑股市 [1][2][3] 分组1:关税政策情况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计划4月9日起对华新增收34%关税,4月4日中方宣布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1] - 加上此前关税调查等,中国对美出口实际税率可能达68% [1] 分组2:反制措施影响 - 短期来看反制措施对中国进出口、产业链成本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极端情形下美国关税全部加码至54%,预计使出口拖累八到九个百分点,对GDP影响约1个百分点 [2] - 长期来看一些行业会受到国产替代加速或政策支持,如芯片领域国产化替代是确定趋势,新能源车、低空经济、算力、AI等领域有明显替代空间 [2] - 此次影响主要是中国出口企业可能损失订单,若美国有更多“卡脖子”领域或实体清单制裁,中国会有相应反制措施 [2] 分组3:市场表现与趋势 - 近期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下跌带动全球下调,越南因关税增加多且经济承受风险能力小下跌明显,清明节后美国、欧洲大跌,中国也出现较大下跌,反映出市场对后续冲突升级和经济的担忧 [3] - 热战风险低,贸易战是特朗普政府既定策略,中国有预期和准备,后续应扩内需支撑股市 [3]
A股市场|全面提振信心,拥抱核心资产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6 00:29
政策方向与市场信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速目标5 0%左右 赤字率4% 特别国债规模接近2万亿 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超过4万亿 符合市场预期 [2] - 政策三大结构性亮点包括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重构 供给侧改革引导供需出清 制度优化释放消费潜能 市场信心将从科技领域扩散至经济领域 [1][2] 科技创新领域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支持大模型应用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 [3] - 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3] -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供给侧改革措施 - 单位GDP能耗目标下降3% 通过双碳约束 采购提标 取消出口退税 鼓励并购重组四类政策手段整治"内卷式"竞争 [4] - 强化上游能耗约束限制产能 提高下游采购标准助力优胜劣汰 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倒逼落后产能出清 [4] - 重点关注铝 钢铁 面板行业产能优化 新能源领域产能调整举措落地进程 [7] 需求侧扩内需政策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为2% 通过增收减负 消费支持 稳定股市楼市组合拳提振消费 [5][6] - 以旧换新获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 关注服务消费财政支持可能性 [6] - 货币政策明确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重点城市房价及宽基指数有望企稳 [6] 新核心资产投资方向 - 科技领域聚焦国产算力 端侧AI 高能量密度能源载体 创新药四大方向 [7] - 消费板块关注消费互联网 乳制品 大众餐饮等防御性品种 择机配置餐饮供应链 酒店等顺周期行业 [7]
目标导向、内需为先——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05 10:05
主要经济目标设定 -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4年持平,强调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需求,同时具备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 [2][6][23] - 政策部署强调灵活性,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作 [2][6][23] - 面临外部挑战包括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内部矛盾包括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突出以及基层财政困难 [2][7][23] 财政政策 -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3][9][24]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3][9][24] - 地方新增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等 [3][9][24] 货币政策 - 延续"适度宽松"基调,明确保留"适时降准降息"选项,结构性工具突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3][4][10][25] - 新增"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要求,目标从"稳中有降"调整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10][25] - 专项部署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风险 [11] 扩内需政策 - 扩内需成为第一要务,聚焦就业保障和消费升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5][12][14][26] - 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完善工资增长机制,民生领域提出发放育儿补贴 [14][26] - 服务消费侧重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多元化供给,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14][26] 民营经济支持 - 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 [5][15][26] - 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支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5][26] 房地产市场与债务化解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需求端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供给端控制新增用地供应 [5][16][26] - 债务化解强调"在发展中化债",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以打开投资空间 [16][26] 双碳目标与资本市场 - 单位GDP能耗目标从2024年降低2.5%提升至3%,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和煤电低碳化改造 [17] - 稳住股市措施包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改革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 [17]
25年两会报告解读:财政加力,科技兴国【广发策略】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3-05 06:24
宏观经济目标 - 2025年GDP目标设定为5%左右 赤字率目标4%左右 均符合预期 [2]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同比增加2.9万亿元 [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特别提及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 - 财政赤字率目标4%创新高 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特别国债5000亿元 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均上调 [2] - CPI涨幅目标由3%下调至2% 单位GDP能耗目标上调至2021年"降低3%左右"水平 [2] 扩内需政策 - 2025年首要工作任务为扩内需 重点补消费短板 [2] - 资金端推出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2] - 需求端发展数字 绿色 智能"新型消费" 优化休假制度刺激旅游消费 扩大免税政策促进入境消费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其中具身智能和6G为首次提及 [3] - 新增产能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制造业产能过剩 [3] - 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数字服务商 [3] - 数字经济领域明确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三大AI应用端 AIPC AI手机 机器人首次提及 [3] 资本市场改革 - 需求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战略力量储备与稳市机制建设 [3] - 供给侧优化IPO和并购重组流程 [3] 地产新模式 - 新增调减限制性措施 给予地方更大自主权收购存量房 [3] - 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3] - 完善新一代安全 舒适 绿色 智慧住房标准 [3] 人口生育政策 - 细化社区养老措施 提及发放育儿补贴 [4] 国企改革 -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5]
3月新机会!首席集体关注3大要点
Wind万得· 2025-03-02 22:40
宏观经济关注点 - 2025年我国GDP增速目标预计为5%左右,消费将成为重要政策抓手 [2] - 各地CPI目标普遍下调至2%左右,部分机构认为可能维持在3% [3] 财政政策关注点 - 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预计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元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元,用于"两新"的资金规模可能接近翻倍 [3] - 广义财政新增总融资规模可能达到13万亿-14万亿元,较2024年多增2万亿-3万亿元 [3] - 财政政策将在促消费、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包括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加大 [4] 货币政策关注点 - 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基调,降息降准空间仍存但短期内或难落地 [5] - 信贷政策更积极,全年流动性有望持续充裕,利好股市及债市 [6] 资本市场投资机会 - 科技成长板块(围绕AI和机器人两条主线)或仍是热点,中国AI资产吸引力渐显 [6] - 消费板块有望加速增长,政府可能出台购车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等措施 [7] - 资本市场改革可能进一步完善"1+N"制度体系,推动并购重组 [8] - 建议关注估值收缩、基本面预期迎出清拐点的成长产业,以及红利资产和顺周期行业 [8]
消费|消费起势如何配?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1 00:55
文章核心观点 - 消费板块近日反弹明显,2025年消费修复机会明确,当前建议从攻守兼备配置渐进至弹性配置 [1] 政策预期+数据企稳,消费反弹明显 - 2月27日中信A股一级行业指数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等分别上涨2.22%/1.15%/0.10%/1.30%/2.22%/2.22%,对应A股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指涨跌幅分别为+0.23%/-0.26%/-0.52%;港股恒生必需性消费/非必需性消费分别上涨1.90%/0.10%,对应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跌幅则分别为-0.29%/-1.22% [2] 消费反弹原因 - 地产数据持续企稳,2025年前7周国内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总价较2024年同期增长55%,平均溢价为7.2%(2024年同期为2.5%),82城二手房交易量春节后持续走高,地产企稳对经济企稳修复信号意义大,消费预期跟随转好 [3] - 补贴政策预期有望扩展到服务消费领域,2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推动出台支持家政服务等政策,预计上海等地探索的服务消费券将更大规模推广,2024年9月以来上海(5亿)、杭州(4.3亿)、四川(4亿)等地用地方财政资金发放消费券补贴消费服务方向 [4] - 消费韧性显现发出企稳信号,消费在数年疲弱表现下供需格局调整优化,2025年偏必需品类需求有望走过低点企稳修复 [5] - 资金轮动下“高切低”,春节后科技行情火热,阶段性高位下有向消费等板块调整配置资金需求,下周两会窗口开启政策预期将成短期重要催化剂,多部门联合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5] 居民消费动能有所回暖,权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 - 产业基本面端自2024年9月政策拐点后居民资产和收入信心改善,2025年1月居民收入预期指数为31.4%,较2024年9月上升4.3pcts,一线居民更乐观;高频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交通出行等表现亮眼,零售和餐饮较去年同期提升,物价端近月来持续改善,核心CPI连续4个月回升 [6] - 截至2月27日,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轻工制造/商贸零售/纺织服装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1x / 31x / 19x / 21x / 22x / 20x,分别为2019年至今均值的60%/65%/63%/93%/125%/111%,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权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 [6] 重申2025年消费配置观点 - 当前消费估值仍处于合理偏低水平,经营端即使不考虑政策潜在拉动,24Q4多数消费行业尤其是偏必需品行业基本面基本企稳,25Q2有望成为多数消费行业的压力见底窗口 [8] - 建议从攻守兼备配置渐进至弹性配置,攻守兼备包括消费互联网、低估值高回报且经营有望率先企稳的乳制品、大众餐饮等板块;弹性配置包括顺周期特征明显的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等行业 [1][8] - 当前首选数据有望率先恢复的餐饮产业链相关公司以及政策潜在受益方向,如生育政策、消费券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