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

搜索文档
突发!青岛千亿国企下场了,大手笔收购商品房!
搜狐财经· 2025-09-27 18:31
核心交易概述 - 青岛海发集团与海信集团签署存量商品房收购协议 收购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海信辽阳路7号"和"海信正阳中心"项目 全部用于保障房用途 [3] - 交易采用"专项债+央行再贷款"创新融资模式 青岛市财政安排1.6亿元专项债作为资本金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分行组织银行提供低息再贷款支持 [5][7] - 此为山东省首批通过该模式完成保障房收购的项目 具有政策示范意义 [5] 收购方背景分析 - 海发集团为大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注册资本100亿元 2023年营收超1138亿元 业务涵盖城市开发、产业园区及股权投资等领域 [8] - 本次收购属于政府主导的指令性投资行为 非企业主营业务范畴 主要目的为稳定楼市和加大保障房供给 [8] 标的资产详情 - 海信辽阳路7号项目位于市北浮山后商圈 临近地铁4号线 2024年6月交付 包含1912户 其中3号楼为40-60平方米小户型公寓 层高4.7米 均价16500元/平方米 [10][17] - 海信正阳中心项目位于城阳正阳路商圈 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 主打60-70平方米LOFT公寓产品 起步单价约6666元/平方米 [13] - 项目选择基于现房交付、产权清晰、区位优越及配套成熟等特征 符合政府收储标准 [15] 行业政策信号 - 收购行动体现地方政府落实"去库存、保交楼"政策导向 通过国企收储模式稳定房地产市场 [18] - "专项债+再贷款"模式属于国家新部署组成部分 未来可能在更多城市推广实施 青岛项目具有先行试点意义 [18] - 国企入场传递市场信心信号 缓解购房者观望情绪 强化楼市稳定预期 [20] 后续发展展望 - 预计将出现更大规模国企收储操作 具体实施细则包括租金定价、申请条件及配套设施等仍需明确 [20] - 项目效果有待观察 重点关注保障房配置合理性及收益匹配度等运营细节 [15][20]
现在就是必须用大招的时候,经济学家马光远:只需五招即可稳楼市
搜狐财经· 2025-09-05 21:44
房地产市场现状 - 房地产市场处于止跌回稳关键阶段 国家已表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回稳态势 当前市场仍在调整中 [1]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超过30% 房价普遍下跌30%以上 一线城市房价大部分跌至2016年水平 [3] - 有机构预测中国房价还有25%-30%下调空间 若实现则全国房价累计跌幅将超60% 国民财富损失可能超过200万亿元 [3] 房地产政策建议 - 必须确保项目不烂尾 对开发商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避免资金挪用 为有开发能力的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 [6] - 建议对购房者提供价格保障机制 一年内出现房价下跌给予足额补偿 消除市场顾虑 [6] - 彻底取消所有限制性政策 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释放真实住房需求 [8] - 推进城市旧改工作 全国2000年以前的房子纳入旧改范围 设计激励性制度框架 鼓励以旧换新 [8][10] - 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设计专门政策支持新市民群体购房 推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 [10] 房地产财富结构 - 中国老百姓60%-70%财富集中在房产上 而非金融资产 房地产稳定直接影响居民财富安全 [3] 住房需求潜力 - 人均住房面积存在被平均现象 实际居住水平不高 距离高水平居住还有较大差距 [8] - 60%以上住房为1998年前建造的老旧房屋 旧改市场空间巨大 [8]
深夜突发!深圳楼市限购调整,本周六起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9-05 15:57
深圳楼市新政核心内容 - 深圳市住建局与央行深圳分行联合发布房地产优化政策 自2025年9月6日起实施[1] - 分区调整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罗湖 宝安(不含新安) 龙岗 龙华 坪山 光明区对符合条件家庭取消限购套数限制[2] - 非深户籍家庭无法提供1年社保或个税证明的 在上述区域限购2套 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全面取消购房资格审核[2][3] 企事业单位购房政策 - 企事业单位可在全市购买商品住房解决员工住房需求[3] - 福田 南山和宝安新安街道购房需满足设立满1年 累计纳税达100万元人民币 员工人数10人及以上条件[3] - 其他区域购买商品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3] 住房信贷政策调整 -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再区分首套与二套住房利率定价 根据自律机制和风险状况确定具体利率水平[3] -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取消差异化安排[3] 公积金政策优化 - 拟新增六类提取情形支持职工住房消费 加大对首套及二套住房购买支持[4] - 新增购房首付款提取 首套房可全额提取公积金余额 二套房可提取余额60%用于支付首付[4] - 新增购房税款提取 可提取公积金支付契税等税款 不超过实际缴纳金额且需在税票开具3年内申请[4] - 还贷提取范围由深圳扩展至全国 首套按月实际还贷额提取 二套按当月缴存额60%且不超过实际还贷额提取[4] 二手房市场现状 - 8月深圳二手房录得量呈现四连涨 全市新房住宅累计成交1973套 二手住宅过户4010套[6] - 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 除热门次新房 低总价刚需盘和优质学区房外 其他房源成交承压[6] - 二手房挂牌量增加 价格降幅明显 低总价房源充足 预计二手交易将维持高位[6] 一线城市政策对比 - 广州已全面取消限购 北京上海深圳均采取郊区松绑的"定向宽松"策略[7] - 上海新政核心为"核心区严控 郊区松绑" 北京同步松绑郊区限购[7] - 一线城市楼市政策总体保守 未来放松节奏可能加速[7]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23:45
地方债发行规模与结构 -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为9776亿元 虽较6月和7月有所下降 但依然维持相当强度 [1] - 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4866亿元 占当月地方债发行总额约50% [1] - 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 占全年4.4万亿元额度的74% 发行进度超过时间序列 [1][3]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布 - 1-8月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1.93万亿元 全年仅剩约700亿元额度 发行进入收尾阶段 [1] - 8月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规模达2129亿元 占当月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44% [3] - 1-8月累计化债专项债规模达9680亿元 占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30% [3] - 1-8月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债资金规模达6294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4173亿元 土地储备324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710亿元 [3] 土地收储专项债进展 - 6-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41亿元 715亿元 601亿元 月度发行规模较上半年明显提升 [4] - 1-8月十个省份共发行3240亿元土储专项债 其中上海发行568亿元居首 浙江488亿元 广东433亿元 江苏314亿元 湖南307亿元 [4] - 土储专项债主要用于重点片区新增项目土地收储和存量闲置土地收购 [4] 存量商品房收购举措 - 浙江 四川 重庆 黑龙江四个省份的32个项目涉及收购存量商品房 单个项目资金规模多数低于1亿元或在1-2亿元左右 [5] - 宁波发行1亿元专项债用于收购88套住宅和88个车位 改造后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出租 [5] - 1-8月"稳楼市"专项债资金规模约5950亿元 包括棚户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成为仅次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第二大用途 [5] 政府投资基金注资创新 - 8月多地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北京100亿元 宁波50亿元 陕西50亿元 上海50亿元 期限在10-20年不等 [7] - 江苏省将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7] - 上海市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155亿元 较上年增加775亿元 将重点用于城市更新 土地收储 重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7] 专项债投资方向转变 - 新增专项债投资领域从传统"铁公基"向新基建等新兴领域转变 适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趋势 [8] - 浙江省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463亿元 将向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设区市倾斜支持 [8] - 专项债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有利于投资增长和产业升级 [9]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万亿 多地专项债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3:46
地方债发行规模与进度 -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9776亿元 较6月和7月有所下降但维持高强度 [1] - 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 占全年4.4万亿元额度的74% [1][2] - 5-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4432亿元、5271亿元、6169亿元、4866亿元 呈现提速态势 [2]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布 - 8月新增专项债中44%(2129亿元)用于化债用途 包括政府存量投资项目和清偿拖欠企业账款 [2] - 1-8月累计化债专项债规模9680亿元 占全部新增专项债的30% [2] - 扣除化债后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6294亿元)、交通基础设施(4173亿元)、土地储备(3240亿元)及保障性安居工程(2710亿元) [2] 土地储备专项债进展 - 1-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3240亿元 成为第三大资金用途领域 [2][3] - 6-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41亿元、715亿元、601亿元 较上半年明显提升 [3] - 上海(568亿元)、浙江(488亿元)、广东(433亿元)为发行规模前三省份 主要用于重点片区土地收储和闲置土地回收 [3] 稳楼市政策举措 - 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浙江、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共有32个相关项目 [4] - 单个项目资金规模多低于2亿元 如宁波奉化区1亿元专项债收购88套住宅及车位 [4][5] - 1-8月广义"稳楼市"专项债资金规模约5950亿元 包括棚改、旧改、保障房等 成为第二大项目建设资金用途 [5] 科技创新领域投资 - 8月多地发行专项债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北京(100亿元)、宁波(50亿元)、陕西(50亿元)、上海(50亿元)相继落地 [6] - 江苏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用于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6] - 上海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155亿元 明确将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业投资类基金 [6] 政策导向与专家观点 - 专项债投资领域呈现从传统基建向新基建转变的趋势 适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求 [7] - 政府投资基金通过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有效促进投资增长和产业升级 [7] -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GDP带动和税收贡献方面展现增长潜力 为专项债投入提供偿债保障 [8]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万亿,多地专项债注资政府投资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28
地方债发行规模与进度 - 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为9776亿元 较6月和7月有所下降 但依然维持高强度[1] - 1-8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3.26万亿元 占全年4.4万亿元额度的74% 发行进度超过时间序列[1][2] - 1-8月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1.93万亿元 全年仅剩约700亿元额度 发行进入收尾阶段[1] 专项债资金用途分布 - 8月新增专项债中超过40%额度用于政府存量投资项目即"化债"资金[1] - 8月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2129亿元 占当月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44%[2] - 1-8月累计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9680亿元 占全部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的30%[2] - 1-8月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6294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4173亿元 土地储备3240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2710亿元[2] 土地储备专项债情况 - 8月用于土地收储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为600亿元[1] - 1-8月共有十个省份发行了3240亿元土储专项债 其中上海568亿元 浙江488亿元 广东433亿元 江苏314亿元 湖南307亿元[3] - 6-8月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分别为841亿元 715亿元 601亿元 较上半年明显提升[3] -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 推动土地市场去库存 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3] 存量商品房收购进展 - 浙江 四川 重庆 黑龙江四个省份共有32个项目涉及收购存量商品房[4] - 单个项目使用专项债资金规模绝大多数低于1亿元或在1-2亿元左右[4] - 宁波发行1亿元专项债用于收购88套住宅和88个车位 改造后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4][5] - 1-8月"稳楼市"专项债资金加总约为5950亿元 包括棚户区改造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5] 政府投资基金注资 - 8月多地发行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 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6] - 北京发行100亿元专项债用于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6] - 宁波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市政府投资基金[6] - 陕西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西安市政府创新投资基金[6] - 上海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未来产业基金[6] - 江苏省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6] - 上海市2025年新增专项债额度1155亿元 较上年增加775亿元 将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注资政府投资基金[6] - 浙江省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463亿元 将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设区市倾斜支持[7]
广西“稳楼市”政策落地显效
广西日报· 2025-08-25 01:57
政策效果 - 广西1-7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5.7% 超过全国平均增速9.8个百分点 增速排名全国第6位 [1] - 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措施拉动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9.35个百分点 截至6月底共收购存量商品房2万套 [1] - 商品房库存同比下降21.1% 通过"房票"安置等措施消化存量商品房40万平方米 [1] 市场表现 -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自3月起实现同比正增长 3月增速1.4% 之后保持持续提升态势 [1] - 旅居和康养型商品房项目热销 多地"好房子"项目陆续开盘释放积极市场信号 [1] - 南宁鸡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品房开盘当天几近售罄 柳州市上半年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长164.4% [2] 投资支撑 - 南宁/柳州/桂林3市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63.66亿元 [2] - 城中村改造支撑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 [2] - 通过城中村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补齐民生配套短板 有效激发居民购房需求 [2]
沪指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稳股市,楼市何时止跌回稳?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13:47
股市表现及驱动因素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 大盘接连突破3500点、3600点、3700点关口 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多只个股连续涨停 [1][2] - 本轮牛市驱动因素包括:去年9月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工具出台推动股指中枢系统性抬升 成交量增长显著 中长期资金入市制度安排及科技浪潮为股指提供支撑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住股市政策 4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险资机构、公募基金、上市公司)积极入市 政策组合拳成效显现 [2] - 居民储蓄在楼市调整背景下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 叠加外资持续流入 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2] - 科技创新领域突破显著 人形机器人、算力算法、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活跃成为行情重要支撑 [2] - 货币活化指标M1抬升 居民存款向非银存款转移体现资金向股市转移趋势 [3] 楼市现状及政策建议 - 房地产开发投资1-7月下降12.0%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15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 销售额49566亿元下降6.5% [4] - 7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北京持平 上海上涨0.3% 广州下降0.3% 深圳下降0.6%) 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4% 三线城市环比下降0.3% [4] - 7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北京降1.1% 上海降0.9% 广州降1.0% 深圳降0.9%) 二三线城市环比均下降0.5% [4] - 二季度新建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从3月-2%扩大至6月-3.7% 二手房价格环比降幅自2024年9月持续收窄后于2025年4月再度扩大 [5][6] - 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收购企业未售新房用作保障房 央行资金支持比例由60%提高至100% 财政部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 [7] - 专家建议中央财政直接下场收储稳房价 建立"中储房"类机构发行债券募资收购商品房 待市场向好后再卖出 财政出资新建或收储可改为保障房的商品房 收购价格需合理避免打击市场信心 [7] - 严格区分保障房与商品房 保障房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属政策性范畴 商品房属市场化范畴 商品房调控可研究通过房地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手段而非行政限制 保障房需限制买卖出租并防止配置过高产生腐败 [8]
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组合拳”蓄势待发
期货日报网· 2025-08-22 01:04
政策定调与目标演变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1] - 政策目标从6月推动止跌回稳转向7月高质量城市更新再到8月巩固止跌回稳态势 [1] - 政策方向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效机制 [1] 供需协同政策思路 - 政策思路从单纯需求刺激转向供需协同发力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2] - 城中村改造通过房票安置形成改造-房票-需求释放-库存消化的闭环 [2] -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 涵盖置换型/品质提升型/养老型等多元场景 [2] 宏观经济关联性 - 房地产稳定关乎宏观经济/地方财政/居民财富 是稳预期/稳消费/稳投资的关键环节 [3] - 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20% 其企稳可对冲制造业投资放缓压力 [3] - 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消费信心 市场回稳有助于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释放消费潜力 [3] 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 - 市场面临一二线供给受限与三四线库存高企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4] - 需通过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城中村改造成本 采用做地模式和土地混合利用 [4] - 金融工具需创新探索改造基金/城市更新债券等多元融资模式 [4] - 需求政策需重点支持多孩家庭/人才群体/养老家庭的改善性需求 [4]
房地产行业周报:7月投资销售走弱,止跌回稳仍是重要目标-20250821
华源证券· 2025-08-21 09:47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行业"看好"评级 [5] 核心观点 - 7月房地产投资销售数据走弱,止跌回稳仍是重要目标 [4] - 中央层面高频提及建设高品质住宅,政策导向下高品质住宅或迎发展浪潮 [6] - 建议关注核心城市布局重、产品力强的房企及二手房中介、物业管理企业 [6] 板块行情 - 本周房地产(申万)指数上升3.9%,跑赢上证指数(+1.7%)和沪深300(+2.4%) [9] - 个股涨幅前五:万通发展(+39.4%)、衢州发展(+33.0%)、电子城(+32.0%)等 [9] 数据跟踪 新房成交 - 本周42城新房成交141万平米,环比降1.4%,同比降20.4% [16] - 8月累计成交306万平米,环比降9.5%,同比降20.9% [20] - 分能级:一线城市成交环比升9.2%,三四线环比降17.0% [16] 二手房成交 - 本周21城二手房成交178万平米,环比升3.0%,同比降2.4% [31] - 8月累计成交381万平米,环比降5.5%,同比降2.1% [36] - 分能级:一线城市成交环比升10.0%,年初累计同比升18.5% [36] 行业政策动态 -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3,580亿元(同比-12%),销售金额49,566亿元(同比-6.5%) [49] - 地方政策:海南推"以购代建"安置,苏州/福州公积金首付比例降至15%,天津推公积金支付首付新政 [49] - 土地市场:深圳宝安海景商住地溢价34.8%成交,总价86.4亿元 [51] 重点公司动态 - 7月销售额:中国金茂84.6亿元(同比+49%),华润置地133亿元(同比-14%) [52] - 华发股份2025H1营收382亿元(同比+53%),净利润1.72亿元(同比-86%) [52] - 融资活动:华润置地获33亿元银行贷款,大悦城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利率2.26%)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