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豪威集团: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是说芯语· 2025-09-16 10:56
豪威集团与英伟达合作 - 豪威集团正式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将深度参与NVIDIA DRIVE AGX Thor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建设[2] - 合作标志着豪威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突破 以及英伟达对其车规级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2] 豪威集团业务与技术优势 - 豪威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安防、医疗等多个领域[3] - 在汽车领域 豪威集团凭借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 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提供关键视觉感知支持[3] - 豪威集团将利用先进成像解决方案为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持[3] NVIDIA DRIVE AGX Thor平台特性 - NVIDIA DRIVE AGX Thor是专为先进自动驾驶设计的汽车级计算平台 具备强大计算能力和先进软件算法[4] - 平台采用Blackwell架构 INT8算力可达1000 TOPS 支持从L2+级辅助驾驶扩展至全自动驾驶[4] - 目前已有比亚迪、广汽、智己、理想汽车、沃尔沃汽车、小米和极氪等多家厂商使用该平台进行开发[4] 技术合作细节 - 双方联合开发"传感器-芯片-算法"一体化方案 豪威传感器数据可直接与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AI算力结合[6] - 实现多摄像头图像的实时处理与融合 提升自动驾驶系统感知精度和可靠性[6] - 豪威传感器解决方案已预集成到2025年8月开放预订的开发者套件中 帮助车企和Tier-1厂商快速开发[6] 生态系统建设 - 豪威还与AdaCore、QNX等工具链供应商合作 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支持 降低客户开发门槛[6] - 豪威集团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的技术资源[6] - 豪威车规级传感器能有效应对各种光照条件 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稳定准确的视觉信息[6]
激光雷达全球市值冠军禾赛(02525,HSAI.US)回港,车载、机器人双轮驱动释放长期成长动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9:07
核心观点 - 禾赛作为全球激光雷达龙头企业 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170倍 涉及资金669亿港元 上市首日市值超360亿港元[1] - 公司财务表现强劲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1亿元 同比增长53.9% 连续5个季度实现营收正增长 净利润441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7210万元显著优化[3] - 禾赛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024年全球市占率约33% 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在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细分领域市占率高达61%[4][7] - 机器人激光雷达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同比大增743.6% 累计销量全球第一 客户数量超2000家[2][7] - 行业前景广阔 预计2030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500亿元 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升至百亿人民币级别[9][1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1亿元 同比增长53.9% 连续5个季度营收正增长[3]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4410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7210万元显著改善[3] - 2024年全年收入20.8亿元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3] - 2024年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 净现金流13亿元 展现自我造血能力[3] 市场地位与交付数据 - 2024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约33% 连续四年排名第一[4] - 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细分领域市占率61% 连续四年保持领先[7] - 2025年第二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35.21万台 同比增长306.9%[4] - ADAS激光雷达交付30.36万台 同比增长275.8%[4] - 机器人激光雷达交付4.85万台 同比增长743.6%[4] - 2025年上半年总交付量54.79万台 已超越2024年全年规模[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拥有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矩阵 包括ETX系列(全球线数最高、测距最远车规级超远距离激光雷达) FTX系列(全球最广视野纯固态车规级补盲激光雷达) ATX系列(L2辅助驾驶领域爆款车型标配)[10] - 机器人激光雷达JT系列上市半年累计交付突破10万台 是全球最快达成此里程碑的激光雷达产品[7] - 与财富世界500强中7家国际汽车厂商达成量产定点合作 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8家选择禾赛作为供应商[9] 行业增长前景 -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增长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500亿元[9] - 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 L2/L3激光雷达搭载率从2023年4%预计提升至2028年14%[10] - 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升至百亿人民币级别[11] - 全球机器人出货量预计从2023年75万台增长至2028年211万台[12] 战略布局与合作 - 为可庭科技提供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用于割草机器人[12] - 与Vbot维他动力 星动纪元等具身智能公司达成深度合作[12] - 与新石器无人车合作 产品已规模化上车 支持全球30多个城市及9个海外国家部署 累计交付近千辆 安全行驶超130万公里[12]
豪威集团(603501.SH):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支持其NVIDIA DRIVE AGXThor生态系统
格隆汇· 2025-09-16 08:30
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二十年汽车图像传感器行业积淀 提供先进紧凑的汽车CIS解决方案 覆盖ADAS 驾驶室监控 电子后视镜 仪表盘摄像头 后视与全景影像等应用场景 [1] - 具备完善车规级验证体系和领先像素及图像处理技术 [1] 战略合作与供应链进展 - 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支持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 [1] - 利用先进成像解决方案为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提供动力 [1] 新业务拓展方向 - 成立全新机器视觉部门 专注于工业自动化 机器人 物流条形码扫描仪和智能交通系统创新解决方案 [1]
豪威集团: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8:09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1] - 公司支持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Thor生态系统 [1] - 公司利用成像解决方案为下一代智能驾驶汽车提供动力 [1]
地平线生态官徐建:激光雷达成本十年内将会降低1000倍
巨潮资讯· 2025-09-16 07:47
据悉,近年来激光雷达价格已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从2020年到2024年,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从8.2万元降低至3900元左右,5年平均价格降幅达51%。2025 年,部分主流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的量产单价已进入100-1000美元区间。此外,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价格从2020年的8.2万元降至2024年的3900元左右。 9月11日至9月1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在论坛上,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建表示,2025年智能驾驶将进 入了一个拐点的阶段,激光雷达的十年内,整个成本将会降低1000倍,计算芯片的算力这十年会增长了1000倍。 徐建还表示,未来智能驾驶整体的硬件成本的降低,性质的提升,将为整个智驾技术的演进提供比较好的空间。地平线有信心,能够把城市智能驾驶打到10 万级这个主力区间。 (校对/黄仁贵) 资料显示,地平线是市场领先的乘用车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的解决方案整合了领先的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先进的处理硬件,为基础辅助驾驶 和全场景辅助驾驶提供核心技术,从而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和体验感。依托已大规模部署的前装量产解决方案,地平线成为了智能汽车转型及商业化 ...
财通证券:首予比亚迪电子“增持”评级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16 07:40
公司业绩与财务预测 - 财通证券首次覆盖比亚迪电子并给予增持评级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95亿元、2082亿元和2282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806.1亿元 同比增长2.6% 低于机构预期的858.8亿美元 [1] - 公司零部件业务收入远超预期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略超机构预期 [1] 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增速超过60%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4.5亿元 同比增长60.5% [1] - 智能座舱产品和智能悬架出货量持续增长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贡献显著收入增长 [1]
拓邦股份(002139):跟踪报告之二:收入持续增长,成长空间广阔
光大证券· 2025-09-16 07: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智能控制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凭借四电一网技术矩阵构建完整技术生态闭环 在工具和家电行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中占据领先地位 并在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以及机器人领域成为创新引领者 [1] - 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1亿元 同比增长16.78% 实现归母净利润6.71亿元 同比增长30.25% 25H1实现营业收入55.02亿元 同比增长9.70% [1] - 智能汽车业务增长动力强劲 25H1实现收入2.60亿元 同比增长86.03% 围绕电动化与高阶智驾构建以激光雷达电机和充电桩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2] - 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 25H1销售收入2.77亿元 同比增长22.72% 产品覆盖部件和整机 在商用炒菜机器人领域荣获一等奖 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头部客户批量供货 [3]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76/9.45亿元 较前次下调幅度为16%/15%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50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23/19/16倍 [4] 财务表现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达117.68亿元 同比增长12.07% 2026E预计137.25亿元 同比增长16.63% 2027E预计160.58亿元 同比增长17.00% [5]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计7.76亿元 同比增长15.62% 2026E预计9.45亿元 同比增长21.69% 2027E预计11.50亿元 同比增长21.71% [5] - 毛利率保持稳步提升 从2023年的22.3%提升至2027E的23.4% [11] - ROE(摊薄)持续改善 从2023年的8.20%提升至2027E的12.59% [11]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 从2023年的0.41元提升至2027E的0.92元 [5] 业务发展 - 智能汽车业务围绕电动化与高阶智驾布局 激光雷达电机已实现规模化放量 在核心客户中份额稳定 [2] - 充电桩业务以液冷超充技术为核心 搭建覆盖交直流充电桩的全场景产品矩阵 [2] - 机器人业务提供控制器、电机、电源等关键部件 以及商用炒菜机器人等整机产品 [3] - 自2007年布局空心杯电机技术 产品性能达行业第一梯队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头部客户批量供货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4.61元 对应2025E PE 23倍 2026E PE 19倍 2027E PE 16倍 [5] - PB估值逐步下降 从2023年的2.9倍降至2027E的2.0倍 [12] - EV/EBITDA从2023年的20.4倍降至2027E的9.0倍 [12] - 总市值182.16亿元 总股本12.47亿股 [6]
美团公测首款AI Agent“小美”,国内生图模型迭代更新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6 07:06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周涨幅1.52%,创业板指周涨幅2.1%,沪深300周涨幅1.38%,中证1000周涨幅2.45% [1][2] - 恒生科技指数周涨幅5.31%,纳斯达克指数周涨幅2.03% [1][2] - 传媒指数周涨幅4.44%,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周涨幅7.56%,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周涨幅7.08%,人工智能指数周涨幅5.7% [1][2] 海外AI动态 - Alex Codes团队加入OpenAI Codex,增强macOS/iOS平台编程辅助能力 [4] - 建议关注海外大模型及AI硬件更新进展,相关公司包括Meta、Adobe、Microsoft、Apple、Nvidia、AMD、Amazon [4] 国内AI进展 - 美团AI Agent产品"小美"App公测,搭载自研模型LongCat-Flash-Chat,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实现本地生活服务 [3][5][10] - 字节跳动即梦图片4.0支持多模态生图,文生图直出2K用时不到1.8秒,最高支持4K分辨率 [3][5] - 字节跳动Seed团队推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4.0,腾讯混元发布生图模型HunyuanImage2.1支持2K生图 [5] - 相关公司包括百度集团、阿里巴巴-SW、美图公司、腾讯控股、美团-W、快手、昆仑万维 [5] 半导体行业 - 甲骨文FY26Q1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剩余履约义务4550亿美元,云基础设施收入指引大幅提升 [6] - 台积电8月合并营收3357.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3.8%,联发科8月营收445.47亿新台币同比增长7.3% [6] - SK海力士完成HBM4开发并构建量产体系 [6] - 相关公司包括Nvidia、AMD、博通、台积电、英特尔 [6] 智能驾驶政策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以技术创新激发消费需求 [7] - 相关公司包括特斯拉、小米集团-W、小鹏汽车-W、小马智行、比亚迪、Google [7] 跨境电商布局 - Lazada和天猫系统级打通,设立项目组帮助天猫商家链接东南亚市场,平台承担国际物流及售后 [8][9] - 相关公司包括拼多多、阿里巴巴-W、Amazon [9] 本地生活AI应用 - 美团"小美"App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外卖下单、餐厅推荐等本地生活服务 [3][10] - 生活通用类AI Agent产品迎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拥有生态资源的平台企业 [10] - 相关公司包括美团-W、阿里巴巴-W、京东集团-SW [10] 云计算与电商 - 阿里巴巴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80%用于增强云基础设施,20%用于拓展国际商业 [11] - AI发展推动Tokens消耗数倍增长,云计算需求快速增长,阿里云显著受益 [11] - 相关公司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 [11] 消费电子发布 - 苹果发布iPhone17系列包含最薄机型iPhone Air,Pro机型八年来首次涨价,标准版升级ProMotion功能 [12] - 建议关注iPhone17系列销量及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入华节奏 [12] - 相关公司包括Apple [12] 影视市场表现 - 上周全国电影票房4.65亿元,受开学季影响明显回落,头部影片市场份额下滑 [13] - 相关公司包括光线传媒、万达电影、上海电影、哔哩哔哩、快手-W [13] 游戏行业数据 - 《明末:渊虚之羽》总下载量达295万份,《Kingshot》8月收入增长26%登顶出海手游收入增长榜 [15] - 《Gossip Harbor:Merge&Story》收入环比增长14%稳居出海收入榜第三名 [15] - 相关公司包括腾讯控股、网易-S、恺英网络、三七互娱、吉比特 [15]
政策、技术、全球景气三重叠加,智能汽车板块走强,智能车ETF泰康(159720)冲击4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16 06:17
智能车ETF泰康(159720)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6日13:56 该ETF上涨0.61% 冲击4连涨 盘中换手率5.63% 成交额336.48万元 [1] - 跟踪指数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H11052)上涨0.59% 成分股三花智控和银轮股份均上涨10.01% 均胜电子上涨10.00% 科达利上涨7.79% 拓普集团上涨7.48% [1] - 截至9月15日 ETF规模达5969.89万元 创近半年新高 近1周份额增长200.0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指数与产品特征 - 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选取主营业务涉及智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通讯系统、整车生产及汽车后市场的上市公司证券 [8] - ETF采取完全复制法策略 紧密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 属大盘成长风格 25Q2跑赢业绩基准0.41% 25H1跑赢0.26% [7]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立讯精密、汇川技术等 合计权重55.33% 其中电池、感知硬件、电控系统标的权重超40% [7][8] 短期驱动因素 - L3准入试点与储能目标明确 打消市场不确定性 直接提升板块估值锚 [2] - 固态电池与AI大模型上车等技术突破验证行业成长性 打开长期空间 [3] - 特斯拉Robotaxi进展与禾赛大额订单印证商业化可行性 强化全球产业链地位 [4] 中长期发展趋势 - 行业竞争重心从电动化电池续航转向智能化驾驶体验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核心壁垒 [5] - 半导体、激光雷达等关键环节国产替代深化 叠加欧洲本地化生产等出海加速 构建全球竞争力 [5] - 盈利模式从硬件销售转向软件服务(如智驾订阅) 未来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 [6] 产业覆盖与配置价值 - ETF全面覆盖智能驾驶产业核心环节 包括电池、整车、自动驾驶等 重点布局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智能化前沿领域 [7][8] - 权重股宁德时代、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与智能座舱领域形成护城河 政策红利下有望巩固市场份额 [9] - 随着Robotaxi运营规模扩大和智驾硬件成本下降 ETF持续受益于技术突破-商业落地-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 [7]
窄幅震荡,耐心等待靴子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6 05:2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多数收跌 上证指数微跌0.1%报3856点 深证成指跌0.26% 创业板指跌0.32% [2] - 科创50指数逆势领涨1.52%报1360点 科技成长板块展现韧性 [1][2] - 港股延续震荡上行 恒生指数微涨0.07%报2646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9%连续三日收涨 [2] - 全市场上涨2138家下跌3156家 半日成交额1.5万亿元较前日缩量12% [2] - 南向资金半日净买入29.4亿港元 连续七日净流入 [2] 领涨板块及驱动因素 - 科技板块强势领跑 AI芯片、算力基础设施等硬科技板块成为主要推手 [1][2] - 商贸零售板块领涨1.36% 受抖音概念股及统一大市场政策利好刺激 [3] - 汽车板块情绪回暖 受《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振 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概念活跃 [3] -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掀起涨停潮 公司产品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且纳入港股通 [3] - 生物技术板块强势反弹 核心产品临床进展推动估值修复 [3] 领跌板块及驱动因素 - 有色金属板块跌2.28% 稀土概念领跌 工业金属价格短线回调 [4] - 锂电池产业链连续两日走弱 行业竞争加剧与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制盈利预期 [4] - 农林牧渔板块跌2.19% 生猪价格持续探底与禽类养殖利润下滑引发避险 [4] - 港股原材料业指数跌2.96% 工业金属价格回调冲击周期股估值 [4] - 必需性消费板块承压 日常消费零售指数跌3.79% 市场对消费旺季预期偏谨慎 [4] 资金动向与市场特征 - 资金聚焦政策敏感领域与产业变革主线 科技板块内部呈现明显轮动特征 [1][2] - 市场呈现"科技领跑、消费回暖"结构性特征 政策敏感型板块与产业变革主线形成合力 [3] - 港股科技成长与医疗创新双轮驱动 激光雷达赛道获资金热捧且相关标的首日上市获超额认购 [3] 投资主线与配置方向 - 科技自主主线关注AI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及机器人产业链技术突破 [5] - 消费复苏主线布局节假日催化的商贸零售及政策支持的汽车领域 [5][6] - 港股科技成长聚焦AI应用与硬科技 医疗创新关注纳入港股通的生物医药标的 [6] - 优质资产需具备政策确定性强、技术迭代快、全球竞争力突出特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