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风险管理

搜索文档
平衡的艺术:流动性、效益与风险——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银行资产负债篇
国信证券· 2025-05-23 1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商业银行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倒逼策略加速转型 [3] - 负债端存款成本下降但分流压力加剧,银行需强化财富管理能力、提升主动负债工具使用效率 [3] - 资产端面临收益压缩与结构调整挑战,银行需优化资产投向、平衡风险溢价与资本消耗 [3] - 利率风险管理复杂性提升,银行需运用衍生品对冲利率波动、优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3] - 商业银行经营分层增加,不同银行资源禀赋和风险定价能力差异明显 [3] -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入立体化时代,需向“轻型化”转型,构建动态平衡机制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框架 - 目标是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兼顾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7] - 包括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流动性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 [7] - 主要思路是“资本定资产、资产定负债”,兼顾监管要求、会计政策、货币政策与市场流动性情况 [8] 商业银行实践:资产组合管理 - 目标是最大化风险资本调整后回报率,兼顾收益与风险 [11] - 银行应优先满足信贷投放,剩余资产投向其他金融资产 [18] - 银行资产类别包括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现金和存款准备金等 [30] - 中小银行信用投放更加下沉 [31] 商业银行实践:负债组合管理 - 目标是在保障流动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小化负债成本 [40] - 活期存款是优质负债,定期存款与同业融资成本接近但定期存款稳定性更好 [40] - 定期存款与同业融资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 [45] - 银行负债类别包括存款、发行债券、同业负债、向央行借款、非计息负债等 [61] 商业银行实践:资产负债匹配与FTP - 以FTP为手段综合考虑资产端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可将期限错配风险上收至总行,为精细化考核提供依据 [66] - FTP价格=FTP基准价格+加点调整 [67] - FTP可用于成本加成定价,但对市场利率有影响 [74] 硅谷银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失败案例 - 资产负债管理失败后果严重,如硅谷银行倒闭 [83] - 问题根源是期限错配严重,利率风险高 [87] - 存款来源单一,流动性管理存在问题 [95] 银行资负多重指标约束 - 商业银行面临多重风险和不同监管要求,有各自的衡量指标 [97] - 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LCR、NSFR、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109]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规定了9个流动性监测指标 [109] 流动性指标体系 - LCR=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流出量-未来30天现金流入量) [110] - NSFR=可用稳定资金÷所需稳定资金 [128] -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 [136] -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143] -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可能现金流出-确定现金流入) [153]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 利率风险主要是银行账簿面临的风险,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期权风险、信用利差风险 [160] - 衡量方法包括基于经济价值的计量方法和基于收益的计量方法 [163] - 银行可通过调整重定价缺口、调整组合久期、使用利率衍生工具等方式缓释利率风险 [166] 会计准则与金融资产分类 - IFRS9下金融资产分类需通过现金流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 [168] - 不同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 [175] 资本监管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 [176] - 资本新规对同业资产、债券投资、企业金融、资管产品等方面的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 [181] - 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 [184] - 资本新规对企金业务、零售业务、银行投资、资管产品等方面产生影响 [190][195][198][205] - 资本新规对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的综合影响包括银行更偏好某些资产、某些资产利率走扩等 [220] MPA(宏观审慎监管) - 共分七大方面16个指标,对不同银行差异化考核 [221] - 评估结果分为三档,实施不同的奖惩措施 [222] 体系应用:流动性松紧的感知 - 流动性包括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核心指标分别是超储率和M2增速 [234][235] - 我国银行间流动性传导包括“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非银”三个层次 [240] - 超储率是债市流动性的决定性因素,但与资金面松紧体感相关度较弱 [242][257] - 构建以价格为核心的分析体系,通过高频资金价格变动预判资金价格走势 [268] - 央行货币政策包括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主基调取决于基本面,短期资金面需观测央行态度边际变化 [270][271] - 法定存款准备金核心跟踪信贷投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99] - 政府存款是超储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包括政府债券发行、缴税、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支出等 [309] - 其他供给因素包括外汇占款、取现等,大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利率可作为资金供给高频指标 [327] - 债市杠杆影响因素包括监管因素、套利空间、资金趋势判断、资金成本等 [338] - 未来资金利率波动率将大幅下降 [342] 千家千面:不同机构差异化特征 - 国有大行资产端贷款、金融投资占比提升,负债端存款占比下降;金融投资中FVOVCI占比提升,政府债券占比提升 [346][352] - 股份行资产端同业资产占比提升,负债端存款占比提升;金融投资中AC占比下降,政府债券占比提升 [357][364] - 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占行业总量约一半,资产质量改善但风险抵御能力较弱,区域商业银行经营分层加剧 [370][374][377] - 城商行资产端贷款占比提升,负债端存款占比稳定;金融投资中AC占比下降,政府债券等占比提升 [384][390] - 农商行资产端贷款占比提升,负债端存款占比稳定;金融投资中AC占比下降,政府债券等占比提升 [398][404] - 2025年以来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呈现“大行放贷,小行买债”特征,大行“负债荒”延续,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延续但成本下降 [412][417][426] - 展望2025年,大行和中小银行或继续加大债券配置,利率下行空间有限,需加大波段操作力度 [433][440][453]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银行资产负债篇:平衡的艺术:流动性、效益与风险
国信证券· 2025-05-23 1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商业银行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多维度冲击,倒逼银行资产负债策略加速转型 [3] - 负债端存款成本下降缓解付息压力,但低利率环境下存款分流压力加剧,银行需强化财富管理能力,提升主动负债工具使用效率 [3] - 资产端面临收益压缩与结构调整双重挑战,银行需优化资产投向,平衡风险溢价与资本消耗,加大债券交易波段 [3] - 利率风险管理复杂性提升,银行需运用衍生品对冲利率波动,通过动态缺口管理优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强化流动性压力测试 [3] - 商业银行经营分层增加,不同规模银行资源禀赋和风险定价能力分化明显 [3] -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入立体化时代,需向“轻型化”转型,拓展中间收入来源,提升数字化能力,构建资产负债动态平衡机制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框架 - 目标是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兼顾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7] - 主要思路是“资本定资产、资产定负债”,同时兼顾监管要求、会计政策、货币政策与市场流动性情况 [8] - 包括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流动性管理、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 [7] 商业银行实践:资产组合管理 - 目标是最大化风险资本调整后回报率,兼顾收益与风险 [11] - 银行优先满足信贷投放,剩余资产投向其他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投资增速与存贷款增速差额走势接近 [18] - 新发放贷款利率走势与国债利率走势高度相关,经过风险及资本调整后利差更稳定,资产比价可作为分析工具 [24] - 银行资产类别包括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现金和存款准备金等,不同类型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存在差异 [30] - 中小银行信用投放更加下沉,金融投资结构与大型银行不同 [31] 商业银行实践:负债组合管理 - 目标是在保障流动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最小化负债成本 [40] - 活期存款是优质负债,定期存款稳定性好于同业融资,两者存在一定可替代性 [40][45] - 定期存款是被动负债,同业融资是主动负债,银行资产扩张快时需通过主动负债融资 [51] - 负债组合管理影响同业存单发行,同业存单利率低于定期存款但稳定性差 [53] - 银行负债类别包括存款、发行债券、同业负债、向央行借款、非计息负债等,不同类型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存在差异 [61] 商业银行实践:资产负债匹配与FTP - 以FTP为手段综合考虑资产端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可将期限错配风险上收至总行,用于逐笔计算业务利润 [62][64] - FTP价格=FTP基准价格+加点调整,定价需构建定价基准、确定产品定价规则、调整加点 [65][66] - FTP可用于成本加成定价,但影响不宜高估,扭曲的FTP收益率曲线可能影响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传导效果 [72] 硅谷银行: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失败案例 - 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以来,硅谷银行面临持续存款流失,出售可供出售资产引发挤兑,最终倒闭 [81] - 问题根源是疫情后存款快速增长,资产端配置大量长久期资产,期限错配严重,利率风险高 [85] - 存款来源单一,客户取款行为趋同,高流动性储备资产不足,流动性管理存在问题 [93] 银行资负多重指标约束 - 商业银行面临多重风险和不同监管要求,有各自的衡量指标,包括流动性、资本、信用、宏观审慎、利率等方面 [95][96] 流动性指标体系 - 包括LCR、NSFR、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以及9个流动性监测指标 [107] - LCR=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未来30天现金流出量-未来30天现金流入量),改善该指标时分子端重点增加一级资产,分母端可增大现金流入量或减少现金流出量 [108][117][118] - NSFR=可用稳定资金÷所需稳定资金,达标压力相对较大,股份行NSFR相对较低 [126][128] -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达标压力不大 [134][137] -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部分银行该指标达标压力较大,提升重点是减少期限错配、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40][146] - 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可能现金流出-确定现金流入),是简化的LCR,适用银行规模较小 [150]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 - 利率风险主要是银行账簿面临的风险,包括缺口风险、基准风险、期权风险、信用利差风险 [155][156] - 衡量方法包括基于经济价值和基于收益的计量方法,系统重要性或业务复杂程度较高的银行,基于经济价值计量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值(ΔEVE)超过一级资本15%应在监管中予以关注 [158] - 银行可通过调整重定价缺口、调整组合久期、使用利率衍生工具等方式缓释利率风险 [161] 会计准则与金融资产分类 - IFRS 9下金融资产分类需通过现金流测试和业务模式测试,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 [165] - 不同类型上市银行金融资产结构存在差异,IFRS 9下银行自营更多投资标的分类至FVPL [167][173] 资本监管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可通过简单估算方法估算,有不同的主要补充途径 [175] - 资本新规对银行资本监管有约束作用 [179]
架起互联互通高速路
金融时报· 2025-05-15 03:10
互换通机制发展 - 互换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便捷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 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1] - 互换通是互联互通机制首次延伸至利率衍生品领域 带来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突破及创新 提高结算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1] - 通过高效电子化交易和紧密衔接交易清算环节 为内地和境外投资者搭建利率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高速路 [1] 市场参与及交易表现 - 参与互换通境外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 地域分布更加多元化 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 - 2024年一季度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达248亿元人民币 [2] - 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诉求 对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形成利好 [2] 规则优化升级 - 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上线 实行额度管理等初期安排 [3] - 2024年5月13日推出优化措施 包括丰富产品类型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3] - 完善配套功能 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配套支持的历史起息合约 便利参与机构管理存续期合约业务规模 [3] 未来发展空间 - 需在监管协调 市场流动性 技术对接 法律合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如推动监管协同与规则互认 适度放宽合格境外机构准入 [4] - 期待互换通进一步拓展到南向通 完善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推动资本双向流动 [4] -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启动 内地投资者可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投资币种更多元化 [5]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持有债券总量4.5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700多亿元 [6] - 境外机构累计发行熊猫债超过9500亿元 [6] -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人民币 位居世界第二 [7] 国际指数纳入情况 - 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权重达9.7% 较4年前提升3.7个百分点 2024年11月超过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7]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权重为10% 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权重达10% 是最初预计两倍 [7] - 中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达国别最大权重 为债市引入数千亿美元跟踪指数资金 [7] 外资持仓比例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4% 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7]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约2万亿元 在国债总托管量中占比5.9% [7] - 外资中长期有望保持增持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8]
银行利率再现“倒挂”!你的收益正在缩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5:00
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蔓延 - 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农商行均出现存款利率长短倒挂现象 [2] - 工商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1.90%高于五年期1.55%,利差达35个基点 [4] - 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三年期与五年期零存整取利率均为1.00%持平 [4] - 农业银行三年期1.50%与五年期1.55%利差仅5个基点 [4] - 平安银行二年期利率1.70%高于三年期1.55%,六个月品种1.45%接近三年期 [5] - 广州农商行一年期利率1.85%高于两年期1.75%和五年期1.60% [5] 利率倒挂原因分析 - 银行主动优化存款结构以降低负债成本,强化资产负债管理 [6] -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强烈 [6] - 银行通过压低长期存款利率应对优质资产稀缺和贷款短期化矛盾 [6] - LPR连续五个月维持不变(1年期3.1%、5年期3.6%)强化降息预期 [7] - 存款利率调整反映银行预判未来融资成本下降趋势 [7] 货币政策展望 - 2025年货币宽松仍是方向,降准概率大于降息且可能1-2个月内落地 [8] - 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6.6%仍存下行空间 [9] - 央行可能运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9] - 政府工作报告和央行表态明确"适时降准降息"政策导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