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信达国际港股晨报快-20250926
信达国际控股· 2025-09-26 03:57
每日港股評析 港股早晨快訊 2025 年 9 月 26 日星期五 2012-01- 17 市場回顧 中港股市短期展望 微創醫療(0853)遭股東折讓6.0至8.0%減持套11億元; 滙豐控股(0005)罕見促恒生銀行(0011)清理香港房地產不良債務; 新世界發展(0017)以維港文化匯抵押獲最多59億元貸款融資; 外圍市況展望 恒指阻力參考約 27,200 點:中美雙方同意延長 5 月中旬達成的 90 天關 稅休戰協議,同時美國與更多國家達成協議,關稅戰局勢緩和。另外,聯 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表示,風險平衡轉變可能需要調整政策 立場,同時美國就業數據轉弱,減息預期顯著升溫。不過,內地上半年經 濟較預期中平穩,現階段加推經濟刺激方案的意願不大,企業盈利改善有 限。港股大市成交活躍,風險偏好尚算積極,資金於不同板塊輪動,惟利 好消息已大部分反映,恒指料高位整固,向上阻力參考約 27,200 點,對 應未來 12 個月預測市盈率約 13 倍。 短期看好板塊 宏觀焦點 ➢ 市監總局首對整車質量開展專項抽查; 互換通10月13日起每日淨限額倍增至450億元人民幣; 中國列3美企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另3間列不 ...
20cm速递|持续获资金布局,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规模创新高,同类规模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3:56
2025年9月26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上涨0.4%,持仓股新 强联、中伟股份涨超5%,赢和科技、鹏辉能源涨超3%。 自9月5日以来,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连续15天净流入超8亿元,最新规模达9.61亿 元,位居同类第一。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是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新能源指数的规模最大ETF基金,也是同类 产品中且唯一拥有场外联接的基金。创业板新能源指数主要涵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电池、 光伏等多个细分领域。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弹性最大,涨幅可达20cm;费率最低,管理费 和托管费合计仅为0.2%;规模最大,截至2025年9月25日,规模达9.61亿元;成交额最大,近一月日均 成交6198万元。其储能含量达51%,固态电池含量达23.6%,契合当下市场热点。(联接A:024419联 接C:024420)。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 ...
五十来岁正该闯!雷军曝造芯造车血泪史,小米17正面战苹果!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创始人进行年度演讲 分享芯片研发和汽车制造的成功经验[3][5] - 自研手机SoC必须定位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3nm旗舰芯片一次投片成功[7][9] - 造车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12] - 推出小米YU7定制服务 提供五款全新配色 计划三年内推出100款颜色设计[56][59] 智能手机产品线 - 小米17系列跳过16直接发布三款机型 全面对标iPhone[17] - 标准版小米17采用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27] - 配备7000mAh电池 官方宣称续航为iPhone17的两倍[29] - 后置三摄配备1/1.31英寸光影猎人950传感器 支持徕卡影像系统[31] - 起售价4499元 保持加量不加价策略[35] - Pro系列搭载1.8英寸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和多种交互功能[39][41] - 全系搭载UWB超宽带互联技术 支持自动解锁和离车落锁功能[47] - Pro Max版首发全RGB超级像素 屏幕功耗更低显示精细度更高[49] 智能汽车业务 - 小米YU7自7月6日开始交付 目前已交付超40000台[53]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有孩家庭占比85%[53] - 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定价不变[11] - 定制服务提供轮毂样式、Brembo卡钳配色等个性化配置[60] 智能硬件生态 - 小米平板8系列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支持Wi-Fi 7[68] - 通过XiaomiWinPlay引擎可本地畅玩PC游戏[68] - 配备9200mAh电池 支持67W快充[70] - 起售价2199元 支持PC级WPS和浏览器[72][73] - 发布多款家电产品包括MiniLed电视、冰箱、洗衣机和路由器[75][77][79][81]
三一四连冠 庆铃升前二 重汽累计份额近四成 8月氢能重卡风云榜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26 03:39
新能源重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新能源重卡整体销量达1.78万辆 同比增长182% [1][4] - 纯电动车型销量1.75万辆 环比增长7% 同比增长208% [4] - 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车型合计占比仅1.34% 纯电动车型占比达97.94% [6] 燃料电池重卡细分市场 - 8月燃料电池重卡销量162辆 环比下降31% 同比下降72% 遭遇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 [4][7] - 1-8月燃料电池重卡累计销量1702辆 同比下降34% 累计降幅较前7月扩大12个百分点 [12] - 三一集团8月销售136辆蝉联月榜第一 庆铃以20辆位列第二 [7] - 重汽1-8月累计销售592辆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34.78% 三一累计472辆位列第二 市场份额27.73% [14] 混合动力重卡细分市场 - 8月混合动力重卡销量76辆 环比下降12% 但同比增长145% [4] - 1-8月混合动力重卡在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比仅0.56% [6] 企业竞争格局 - 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共有17家企业参与 仅11家企业销量达两位数 [12] - 三一、长征、庆铃和创维1-8月累计销量同比分别暴涨284%、367%、450%和1200% [12] - 部分企业出现两位数下滑 销量前十中下滑最严重的企业同比下降92% [12] - 陕汽、远程和东风分列累计销量3-5位 销量分别为141辆、113辆和103辆 [14] 市场动态特征 - 燃料电池重卡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 头部企业增长强劲而部分企业大幅下滑 [12] - 2025年已诞生4位月榜冠军 三一集团5-8月连续四个月摘冠但累计销量未居第一 [11][14] - 燃料电池重卡市场走势难以预测 累计销量呈现降-增-增-降-降-降-降-降的波动格局 [14]
价格下探至6万区间 主流A级家轿市场再度“硝烟四起”
新华财经· 2025-09-26 03:30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比亚迪于9月25日推出第二代秦PLUS三款新车型 包括DM-i 128KM进取型 EV 420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起售价为6.98万元[1] - 新车价格较前期进一步下探 2025年2月智驾版起售价为7.98万元 本次降价幅度达1万元[7] - 全系搭载第五代DM技术 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 并通过OTA向所有第五代DM技术车型推送[7] 技术演进与产品迭代 - 秦系列技术持续升级 从2013年第一代秦DM搭载第二代DM技术 百公里加速5.9秒 到2021年第四代DM-i技术实现亏电油耗3.8升/百公里和1245公里综合续航[4] - 2024年5月秦L DM-i上市搭载第五代DM技术 2025年2月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配备"天神之眼"系统[7] - 半年内通过20次OTA升级新增辅助驾驶 智能座舱等功能 包括通行效率优先 危险加塞提醒 智能泊车和手车互联等[7]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秦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40万辆 从0到100万辆用时9.5年 从100万到240万辆仅用2年[6] - 2023年秦家族销量48万辆 夺得中国品牌13年来首个年度轿车销量冠军 2024年贡献比亚迪总销量71万辆 占比16.6%[5][6] - 2025年1-8月秦家族销量39万辆 占比亚迪286.39万辆总销量的13.6%[6]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6-10万元级市场被定义为"年轻人第一辆车"的起点层 2025年多款高性价比车型入局 包括零跑B01 荣威D6/DMH 全新MG4 银河A7等[8] - 合资品牌推出大众ID.3聪明款 日产N7等低价车型 荣威M7 DMH创新推出"五大件终身质保"[8] - 车型尺寸全面升级 从2013年A0级小型车(轴距<2700mm)发展为当前A级轿车 实现"技术平权"[2][3] 行业变革与品牌发展 - 比亚迪秦系列价格从2013年18.89万元下探至2025年6.98万元 相当于6部iPhone 17 Pro Max(7.2万元)的价格[2][3] - 秦家族成功带动比亚迪品牌发展 提振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 为其他车型铺平道路[6] - 中国品牌改写A级车市场格局 从2013年难有立足之地到2022年首次夺得A级轿车月销冠军[4]
碳酸锂日报:市场或已计价多数利空,碳酸锂反内卷伺机而动-20250926
通惠期货· 2025-09-26 03: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短期碳酸锂市场预计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主力合约74000点存在较大抛压 供需双增格局下价格韧性较强 但缺乏突破性驱动 预计未来一到两周碳酸锂期货价格维持震荡偏强走势 原因是供给虽增但进口减少 需求旺季支撑 库存下降 [3][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期货市场数据变动分析 - **主力合约与基差**:9月25日碳酸锂主力合约收于74040元/吨 较9月24日的72880元/吨上涨1160元 涨幅1.59% 基差由9月24日的620元/吨大幅走弱至-540元/吨 [1][5] - **持仓与成交**:9月25日主力合约持仓小幅扩大至261141手 较前一日增加487手 增幅0.19% 成交小幅收缩至342719手 较前一日减少2502手 降幅0.72% [1][5] 产业链供需及库存变化分析 - **供给端**:9月19日碳酸锂产能利用率升至71.31% 较9月12日的66.41%上升4.9个百分点 主因锂辉石原料生产占比超60% 支撑供给扩张 锂辉石精矿价格稳定于6390元/吨 锂云母精矿价格持稳于3400元/吨 但8月锂矿进口环比下降17.5% 叠加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复产推进 未来供给增量或受制于原料偏紧 [2] - **需求端**:9月1 - 21日新能源汽车零售69.7万辆 同比增10% 推动下游正极材料需求 六氟磷酸锂价格升至58000元/吨 动力型三元材料涨至120750元/吨 但节前备货接近尾声 电芯价格微涨但采购以刚需为主 三元材料订单旺盛但10月后需求或回落 [2] - **库存与仓单**:9月19日碳酸锂库存降至137531实物吨 较9月12日的138512实物吨减少981吨 库存连续去化 叠加仓单数据未现异常 表明供需紧平衡 [2] 产业链价格监测 |名称|9月25日|9月24日|变化|变化率|单位| | --- | --- | --- | --- | --- | --- | |碳酸锂主力合约|74040|72880|1160|1.59%|元/吨| |基差|-540|620|-1160|-187.10%|元/吨| |主力合约持仓|261141|260654|487|0.19%|手| |主力合约成交|342719|345221|-2502|-0.72%|手| |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73500|73500|0|0.00%|元/吨| |锂辉石精矿市场价|6390|6390|0|0.00%|元/吨| |锂云母精矿市场价|3400|3400|0|0.00%|元/吨| |六氟磷酸锂|58000|57750|250|0.43%|元/吨| |动力型三元材料|120750|120450|300|0.25%|元/吨| |动力型磷酸铁锂|33690|33710|-20|-0.06%|元/吨| |碳酸锂产能利用率(9月19日vs9月12日)|71.31%|66.41%|4.90%|7.38%|%| |碳酸锂库存(9月19日vs9月12日)|137531|138512|-981|-0.71%|实物吨| |523圆柱三元电芯|4.42|4.42|0|0.00%|元/支| |523方形三元电芯|0.39|0.39|0|1.03%|元/Wh| |523软包三元电芯|0.41|0.41|0|0.00%|元/Wh| |方形磷酸铁锂电芯|0.33|0.33|0|1.22%|元/Wh| |钴酸锂电芯|6.35|6.35|0|0.00%|元/Ah| [5] 产业动态及解读 - **现货市场报价**:9月25日 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价格73678元/吨 环比上一工作日下降106元/吨 电池级碳酸锂7.31 - 7.44万元/吨 均价7.375万元/吨 环比上一工作日下降100元/吨 工业级碳酸锂7.09 - 7.21万元/吨 均价7.15万元/吨 环比上一工作日下降100元/吨 碳酸锂期货价格延续震荡走势 主力合约处在7.27 - 7.45万元/吨之间震荡 9月市场呈现供需同步增长 但需求增速更快的态势 预计当月将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 [6] - **下游消费情况**:9月24日乘联会数据显示 9月1 - 21日 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69.7万辆 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0% 较上月同期增长11% 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8.5%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26.7万辆 同比增长24% 9月1 - 21日 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72.4万辆 同比去年9月同期增长10% 较上月同期增长19% 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5.4% 今年以来累计批发966.8万辆 同比增长31% [7] - **行业新闻**:9月11日我国发现了一个“亚洲锂腰带” 横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个省区 长度达到2800公里 9月10日消息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于9月9日召开了“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 争取在今年11月完成枧下窝的复产工作 但能否如期达成复产目标 尚未有定论 [9]
征战21年IPO,奇瑞能成为下一个比亚迪吗?
36氪· 2025-09-26 02:3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开盘涨幅一度超13% 总市值超2000亿港元 但收盘回落至1840.9亿港元 [1] - 公司市值与造车新势力差距不明显 蔚来港股市值1397.19亿港元 理想2059.1亿港元 小鹏1648.15亿港元 [1] - 公司历经21年资本征程 7次递交上市申请6次折戟 堪称中国汽车史上"最长"IPO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飙升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 [1]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增长37.2% 呈现强劲盈利动能 [7] -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乘用车毛利率分别为13.0% 15.9% 13.2% 2025年一季度跌至11.8% 盈利承压趋势明显 [10] 新能源转型进展 - 公司早在2007年就成立新能源公司 但早期布局未能持续发力 直至2023年才明确新能源战略 [4] - 推出新能源专属品牌iCAR聚焦Z世代客群 同时联合华为打造高端智能品牌智界 [4] - 2025年1月至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9.6万辆 渗透率约28.7% 远低于行业55%的渗透率水平 [5] - 新能源车营收占比2022年13.2% 2023年4.9% 2024年21.9% 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 [5] 负债结构与资金压力 - 资产负债率维持在85%以上 大幅高于行业安全区间 [7] - 流动负债占比从2022年81.36%攀升至2024年88.16% 形成34.01亿元流动负债净额 [7] - 应付账款从2022年517.08亿元激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898.03亿元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49% [8] 研发投入与产品竞争力 - 2022年 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 4.1%和3.6% 低于大多数头部车企 [8] - 智能化层面存在明显短板 OTA升级滞后 车机频繁卡顿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8] - 缺乏能扛住销量 打响口碑的爆款车型 [11] 市场竞争与战略应对 - 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不断升温 公司推出"百亿厂补"计划 超30款车型加入降价行列 部分车型直降5万元 [11] - 公司面临品牌升级 产品革新与管理革新三大核心议题 [10] - 需要平衡燃油车"现金牛"业务与新能源转型的资源投入 [8]
大洋电机20250924
2025-09-26 02:2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大洋电机 全球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领域龙头企业 业务可类比卧龙电驱的暖通空调电机[3]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方案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50% 在美国 墨西哥 英国等地拥有7个制造基地和4个研发中心 员工总数13000多名 其中海外员工近3000人[5] - 公司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 新建泰国工厂已投产 摩洛哥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 美国印第安纳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2][5] 核心业务板块 - 传统建筑及家居用电机业务营收占比超过60% 为格力 美的 海尔 大金 开利 特灵等主流暖通玩家提供产品[4] - 汽车相关电机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占比超10% 客户有北汽 长安 东风 吉利 奇瑞等 传统燃油车占比近30% 主要做起发电机 客户包括潍柴 玉柴 玉通客车 康明斯卡菲勒等[4] - 氢燃料电池业务主要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核心零部件 目前营收占比较低[4] 财务表现与业绩预测 - 公司过去几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70%[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6%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8] - 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盈亏平衡[2][8] - 预计2026年主业实现14亿元业绩 对应不到20倍估值 其中家用电器业务贡献约10亿元同比增长10% 汽车业务贡献约4亿元同比增长超35%[2][17] - 基于2026年30倍PE目标市值420亿元 当前市值280亿元 有50%以上上涨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3][17] 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中国市场占比约70%-80% 未来增速预计20%左右 更多增长来自海外市场[6]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预计2025年迎来盈利拐点 未来三年海外定点项目释放将拉动利润弹性[2][6] - 第三方供应商份额企稳回升 具有技术迭代能力 成本控制及全球化布局优势的供应商份额将持续提升[6] - 公司通过订单筛选和提高关键零部件自制率提升运营效率[7][8] 传统业务支撑与增长 - 传统建筑及家居用电机业务稳健增长 受益于全球家用电器需求向好[2][9] - 全球暖通 电驱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9000亿至1万亿元 其中制冷 通风 空气循环等领域占比20%至30%[9] - 传统业务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 保障研发投入[9] - 预计传统主业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增速10%~15% 毛利率因海外占比和高效智能电机产品提升而持续上升[10][15][16] 新业务布局与技术研发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立项目组 与同济大学合作攻关核心技术 投资参股AI+3D视觉龙头梅卡曼德[2][12] - 计划推出基于轴向磁动关键模组产品 加快机器人研发并申请30多项专利 借助AMF积累实现弯道超车[12] - 氢能领域早在2016年投资参股美国巴拉德引进技术 实现公交车物流车落地应用 截至2023年底氢燃料专利储备超200项[12] - 目前关注固体氧化物燃料 未来有望推动氢能商业化进程[12] SOFC技术布局 - SLFC主要应用于热点延展和固定式电源发电场景 尤其是在数据中心 具有较高转换效率[13] - 公司布局了技术支撑的SOFC技术 预计随着SOFC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应用场景渗透率提升 该领域有望贡献业绩增量[14] 风险因素 - 面临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风险 下游行业需求波动以及新业务与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风险[18] 历史包袱清理 - 过去几年逐渐清理历史包袱 包括北京佩特来和上海电驱动商誉减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低谷期应收账款减值以及汽车租赁折旧问题[5] - 氢燃料模组库存减值问题也逐步好转[2][5] 研发与激励 - 自2020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数字化转型力度 并推出8次员工激励计划 加强核心团队与战略长期绑定[5]
研判2025!中国电子雨刮器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涨,推动电子雨刮器行业需求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1:39
电子雨刮器行业概述 - 电子雨刮器是由电动机驱动、能刮刷风窗玻璃外表面上雨水、霜雪和灰尘等物质的装置,一般由刮水刷臂、刮水刷片总成、电动机、减速机构等组成,是现代汽车的重要附件[3] - 电子雨刮器是在传统机械雨刮器基础上的技术升级,通过"传感器+电控"实现"按需调节、智能适配",核心价值在于提升驾驶安全性、优化使用体验、降低能耗[3] - 按感应原理分类可分为光学式传感器雨刮器和电容式传感器雨刮器,按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自动控制式电子雨刮器和手动控制式电子雨刮器[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电子雨刮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亿元,同比上涨5.9%[1][7] - 2019年行业销量为2282.52万套,2024年增长至2557.56万套,年复合增长率为2.3%[7] - 随着汽车智能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子雨刮器正从"高端配置"向"标配"转变[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塑料、橡胶、电机、控制系统、传感器、连接器等,其中塑料和橡胶主要用于制造雨刮器的刮片部分,电机是核心部件[6] - 中游是电子雨刮器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飞机、轨道交通等[6] - 电子雨刮器通常直接供应给汽车制造商,作为整车的标准配置或选装配置[6] -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6] 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者包括国际知名厂商如Bosch、Valeo等,以及本土企业如胜华波、云意电气等[8] - 国际知名厂商在电子雨刮器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8] - 本土企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9] 主要企业分析 - 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2月,主营业务为汽车雨刮器总成、座椅电机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群涵盖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广汽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10]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012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车用整流器与调节器行业龙头企业[10] - 2025年上半年云意电气智能雨刮系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上涨26.98%[10]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费者对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的追求,电子雨刮器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11] - 电子雨刮器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现更精准的雨量感应和速度感应[12][13]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与协同,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和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4]
奇瑞IPO市值超越小鹏,“油电混合”是最大底气,高端难题待解
36氪· 2025-09-26 01:30
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来了。 9 月 25 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奇瑞")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 30.75 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 91.4 亿港元,为年内港股车企 IPO 划下浓重一笔。 截至当日收盘,奇瑞股价报 31.92 港元/股,涨幅为 3.8%,市值高达1841亿港元,在港股相较于小鹏汽车略高(1648亿港元),略低于吉利汽车(1866亿港 元)、理想汽车(2059亿港元)。 | 球發售項下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 | | --- | | 行使與合而定) | |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 29,739,700股H股 | | 國際發售股份數目 : 267,657,300股H股(視乎超額配股權行 | | 使與合而定) | | 最終發售價 : 每股H股30.75港元,另加1.0%經紀佣 | | 金、0.0027%證監會交易徵費、 | | 0.00015%會財局交易徵費及 | | 0.00565%香港聯交所交易費 | | (須於申請時以港元繳足, | | 多繳股款可予退還) | | 面值 : 每股H股人民幣1.00元 股份代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