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内蒙古多措并举兜牢能源安全底线
中国发展网· 2025-08-29 07:03
煤炭保供 - 高标准建设蒙西和蒙东煤炭供应保障基地 优化开发布局 对安全高效煤矿产能核增实行即报即审和一矿一策推进煤矿复工复产和稳产达产 [1] - 高头窑和乌海等2处煤炭矿区总规 纳林希里和苏布尔嘎等2处新建煤矿 长滩和玻璃沟等13处产能储备煤矿获国家批复 6处煤矿实现复工复产 共计涉及产能1.26亿吨/年 [1] - 全区煤炭产能稳定在12亿吨/年以上 上半年煤炭产量6.4亿吨 同比增长0.7% 其中约60%运往东北、华北、华东等主要煤炭消费地区 [1] 电力供应与绿色转型 - 加快推进存量电源项目建设 严控非计划停机 保障机组应发满发 出台优化调整蒙西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12项举措 修订绿电交易实施细则 新增跨省区绿电交易机制和完善多年期绿电交易机制 [2] - 推动蒙西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 蒙东电力现货市场开展3轮结算试运行 继续保持全国低电价优势 严格落实国家优先发电计划 主动对接华北、华东、华中等受端省份增加外送电量 [2] - 上半年全区新增电力装机1191万千瓦 总装机达到2.7亿千瓦 发电量416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 蒙电外送165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7% 占全国跨省区外送电量的1/6以上 其中绿电占比达到29.6% 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 [2] 油气稳产保供 - 常规与非常规资源并举 协调驻区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推动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2] - 上半年原油产量165.7万吨 同比增长2.9% 天然气产量168.8亿立方米 同比持平 煤层气产量263.5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30.4% [2] - 超过60%的天然气外供 有效保障区内及京津冀地区民生用气 [2] 电网强化 - 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超前谋划和超前建设 实施强网工程 提升接纳和输送绿电能力 [3] - 蒙西至京津冀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多项500千伏工程和智能变电站投产 打通兴安盟与通辽市的清洁能源输送大动脉 [3] - 支撑蒙东电网建成七横一纵主网架结构 [3]
海通证券晨报-20250829
海通证券· 2025-08-29 03:10
英伟达业绩与AI基建前景 - 英伟达FY26Q2营收同比+56%至467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同比+56%/环比+5%),其中网络业务环比+46%至72.5亿美元,计算业务环比下滑1% [3] - GB300芯片量产顺利,产线满负荷运行,每周生产1000套机架,Q3将进一步加速;Spectrum-X以太网年化收入超100亿美元 [3] - H20芯片因出口管制Q2损失约40亿美元收入,但Q3可能发货20~50亿美元,业绩存在上修空间 [3] - 英伟达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达3~4万亿美元,四大CSP年资本支出近6000亿美元,Capex五年CAGR约42% [4] - 上调FY2026E-FY2028E营收预测至2096/3065/3830亿美元,NONGAAP净利润预测至1127/1752/2192亿美元 [2] 保险行业动态 - 2025年1-7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2,085亿元(同比+6.8%),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保费分别同比+9.1%/0%/-6.7% [12] - 7月单月寿险保费同比+33.5%,主因预定利率调降预期刺激需求;健康险同比-1.1%,意外险同比-11.2% [12] - 车险1-7月保费同比+4.4%,非车险同比+5.8%;25Q2行业资金运用余额36.2万亿元(较年初+8.9%) [13][15] - 上市险企加速向分红险转型,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新会计准则下VFA法提升利润稳定性 [16] - 资产配置趋向哑铃型结构:债券占比51.1%(较年初+1.6pt),股票占比8.8%(+1.2pt) [15] 钢铁行业趋势 - 2025年1-7月粗钢产量5.94亿吨(同比-3.1%),行业供给收缩,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19] - 需求端地产用钢占比下降,基建与制造业需求平稳;1-7月钢材出口维持较快增长 [20] - 铁矿石与焦煤成本占比70%,原料价格趋弱推动行业利润修复;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 [20][21] - 重点推荐宝钢股份、华菱钢铁等具备成本与产品优势的企业 [21] 消费品与零售企业表现 - **毛戈平**:25H1营收25.88亿元(同比+31.3%),归母净利润6.70亿元(+36.1%);彩妆/护肤/香水品类均衡发展,线上营收同比+39% [25][26] - **五粮液**:25H1营收527.71亿元(同比+4.2%),普五以下产品放量导致均价下滑,销量驱动增长 [36][37] - **重庆百货**:25H1归母净利润7.74亿元(同比+8.74%),超市业务推进直采策略(基地直采占比40.3%),新能源车销售同比+59.5% [39][41][42] - **天味食品**:25Q2营收同比+21.9%,火锅调料收入同比+29%;线上渠道营收占比27.4%(同比+7.53pt) [54][55]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 - **东方电缆**:在手订单196亿元(同比+120%),海缆业务占比56%;25H1毛利率18.26%(同比-4.17pt) [69][70][71] - **许继电气**: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5H1电网投资同比+14.6%;在国网电能表中标保持第一 [52] - **龙净环保**:25H1营收46.83亿元(同比+0.2%),新能源业务开始贡献利润;储能电芯业务实现盈利 [47][49] 传媒与科技企业 - **上海电影**:IP业务聚焦《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3.16亿元),衍生品SKU超800个,收入将于25H2确认 [22][23] - **华立科技**:25Q2营收同比+20%,宝可梦IP卡片收入1.12亿元(同比+58.5%),创单季度新高 [33][34] - **姚记科技**:25H1营销业务毛利率8.16%(同比+3.17pt),数字营销业务转型成效初显 [75][76] 宏观与政策影响 - 美国加关税政策推升实际进口税率6.6个百分点,但进口成本未明显回落,企业承担约63%关税成本 [11] - 若美国进口税率上升10%,可能推升PCE同比至3.1%,核心PCE至3.4% [11] - 国内企业利润结构性分化,下游消费需求平淡,利润修复依赖供给收缩与高端制造支撑 [10]
研判2025!中国风电运维船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为风电运维船带来广阔的需求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9 01:28
风电运维船行业概述 - 风电运维船是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维护的专用船舶 要求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舒适性和精准靠泊能力 防止对基础造成冲击 并安全运送人员和设备[2] - 主要分为海上风电运维母船(SOV)和调试服务运维船(CSOV)两类 SOV主要用于储存 吊装和更换大型零部件 具备强大吊装能力和自持力 耐波性和抗风浪能力出色 CSOV更侧重于建设安装和调试阶段 使用场景灵活 租期较短 配备动态补偿舷梯[2][3] - 中国风电运维船发展经历早期探索阶段 专业化升级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 从2007年首座海上风电项目起步 早期使用木制渔船和普通货轮改装 存在耐波性差 安全性低问题 2010年后向专业化发展 突破双体铝合金船技术 航速提升至25节 抗浪能力达2.5米 2021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3年首批SOV在启东交付 自持力超30天 航速达12-12.3节 可应用于离岸40公里以上深远海项目[4][5] 风电运维船行业产业链 -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设备供应 原材料包括特种钢材 复合材料等 设备包括发动机 起重设备等 品质与供应稳定性是产业链发展基石[5] - 中游是风电运维船的生产制造[5] - 下游是海上风电行业应用领域 随着风电场陆续进入运维期 需求日益旺盛[5] - 中国作为超级工业大国 需要更多电力能源支持芯片生产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网和低空经济设备 传统电力建设模式不可持续 清洁能源建设如火如荼 海上风电凭借资源丰富 发电效率高 不占用陆地资源等优势成为清洁能源重要支柱[5] - 政府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建设 出台《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等政策 截至2025年6月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20万千瓦 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 风电运维作为产业链后端"守护者"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风电运维船行业提供源源不断需求[6] 风电运维船行业发展现状 - 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 风电运维船在海上风电产业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 确保海上风电场稳定运行 是未来能源布局不可或缺一环[6] -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 推动对海上风电配套专业船舶如运维船等的需求激增 2024年全球风电运维船交付量达到58艘 较2023年增加18艘 中国所占比例从2019年10%迅速上升至2024年50% 彰显中国在这一领域迅猛发展[1][6] - 截至2025年3月25日 全球风电运维船(含SOV/CSOV)手持订单量达136艘 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中国市场 船型以专业运维母船(CSOV/SOV)为主 绿色动力与智能化技术成为核心亮点[8] 风电运维船行业竞争格局 - 荷兰Royal IHC 丹麦Cadeler等欧洲企业凭借深厚技术底蕴把控高端市场[8] - 中国船企依托庞大产业规模与显著成本竞争力在中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中远海运重工 招商工业等国内造船龙头企业实力强劲 揽获国内众多大型风电运维船项目订单[8] - 具有特色技术企业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江龙船艇及子公司澳龙船艇发挥高性能船艇设计建造优势 打造多款海上风电运维船 耐波性 操纵性 安全性和顶靠作业能力行业领先 实现该类型船艇批量化建造 英辉南方造船作为亚洲规模领先专业高性能铝合金船舶供应商 拥有多款风电工程船产品 是国内唯一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铝合金船舶的企业[8] 相关企业分析 - 江龙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公务执法船艇 旅游休闲船艇和特种作业船艇设计 研发 生产和销售 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 是国内优秀铝合金 金属及多材质复合船艇供应商 在特种作业船艇领域 公司自主研发消防作业船 航标维护船 风电运维船 科考试验船 引航艇 养殖工作船等专业船型 受到国内客户青睐并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2024年公司特种作业船艇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 同比下降30.54%[9] - 旗下子公司澳龙船艇专注于铝合金材质船艇研发和建造 是国内铝合金船艇领域龙头企业 建造我国尺度最大(71米) 客位数最多(1200客位)双体铝合金客船"北游26" 依托国家海上风电快速发展 进军风电运维船市场 承接多批次专业风电运维船订单 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强大装备支撑[9] - 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 是中国首家专业研发 设计 建造铝合金船舶的企业 承接大量国内外各类铝合金船舶订单 已交付各类铝合金船舶一百三十余艘 船型涵盖高速客船 大型高速车客渡船 风电运维船 引航船 公务船 游艇游船等 交付船舶遍布中国沿海及内河各水域 且出口至英国 丹麦 土耳其 加拿大 阿联酋 新加坡 巴西 韩国 美国等国家[11] 风电运维船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市场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推动 风电产业迎来飞速发展机遇 但海上风电运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风电运维船需求将不断增加 中国风电企业在欧洲 东南亚等地区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当地对中国风电设备进口需求迅猛增长 带动风电运维船出口量显著提升[13] - 船型逐渐向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发展 对风电运维船作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专业运维母船(SOV)和调试服务运营船(CSOV)需求尤为旺盛 专业化船只具有安全性好 适用性强 经济性高等特点 良好稳性能确保维护人员安全登上风机 适应远海恶劣环境 航速快 抗风浪能力强 未来将朝适应更恶劣海况 具备更长续航能力和更大装载量方向发展 满足深远海风电项目运维需求[14] - 技术智能化与自动化 未来将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分析预测风场维护需求 实现远程监控与自主航行 例如中国船舶集成多模态导航(AIS + 卫星) 欧洲船厂研发AI故障预测系统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减少人力成本和作业风险[15]
协鑫能科:上半年归母净利达5.19亿元
中证网· 2025-08-28 15: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22亿元 同比增长15.29% [1] - 归母净利润5.19亿元 同比增长26.42%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4.64亿元 同比增长67.91% [1] 业务战略 - 公司坚持能源资产与能源服务双轮驱动战略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1] - 持续滚动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 拓展虚拟电厂、售电、绿电和绿证等能源交易服务业务 [1] 装机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达6479.19MW [1] -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0.7% [1] 能源服务业务 - 能源服务营业收入10.7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19.90% 同比增长378.81% [2] - 虚拟电厂业务可调负荷规模约690MW 平台管理用户规模超20GW [2] - 在江苏省内辅助服务市场实际可调负荷规模占比约30% [2] 存量资产表现 - 所属风电、热电联产等存量电厂本期业绩同比提升 [1]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能源科技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大批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
国家能源局· 2025-08-28 09:24
能源科技创新总体进展 - 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5.9%提升至20%左右 [2] - 202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59.6亿吨标准煤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占总装机60.8% [3] - 新能源成为系统第一大电源 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 [2][3] 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 光伏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 度电成本降至0.13元/kWh较2020年下降50% [3] - 陆上风电单机容量达16.2MW 26MW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沙戈荒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 [3] - 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建成 抽水蓄能装机超5800万千瓦连续9年全球第一 [3] - 华龙一号 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成熟 高温气冷堆四代核电实现商用 [3] 化石能源清洁化转型 - 煤电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 超超临界燃煤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4] - 深地塔科1井超万米科探井 深海一号10万吨级深水生产平台建成 [4] - 50万吨级泰州CCUS工程投运 珠江口盆地海上CCUS项目启用 [4] 多能互补系统建设 - 西电东送能力由2.6亿千瓦提升至3.6亿千瓦 [4] - PEM电解槽能耗降至4.2kWh/Nm³ 70MPa加氢站装备国产化 [4] - 磷酸铁锂储能成本降至0.4元/Wh 压缩空气储能单机达300MW级效率70% [4] - 钒液流电池储能时长4小时 循环寿命突破20000次 [4]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突破 - 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100%防御换相失败能力 2023年葛南直流工程示范应用 [5][6] - 首创半桥+直流断路器柔性直流技术 建成全球首个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 [6] - 高端电力装备出口德国北海海上风电工程 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6]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 组建能源国家实验室体系创新联盟 探索任务制科研攻关模式 [8] - 灵活燃煤发电团队研制300MW级新型机组 调峰容量与速率国际领先 [9][10] - 600MW级超灵活燃煤机组计划在4个工程示范 1000MW级技术路线同步推进 [10] - 产学研团队涵盖10余家单位近100人 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协同 [9][10]
中兴通讯亮相2025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8 07:16
行业会议与趋势 - 2025年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在武汉召开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 旨在探讨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 - 大会吸引超过800位代表参会 来自电网企业 发电集团 电力建设单位 科研院所及信息通信产业界 [1] 公司战略与技术理念 - 公司提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能源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 电网调峰瓶颈 负载规模性增长 [3] - 公司倡导"电算共生"理念 主张构建安全高效 柔性灵活 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通信网络体系 [3] - 公司坚持底层技术创新 推动通信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 虚拟电厂 电力大模型等新场景与新技术 [6] 产品与解决方案展示 - 公司以"绿色低碳 数智电力"为主题展示全栈解决方案 涵盖电力通信及数字化业务 [4] - 通信网络方案包括新一代fgOTN强化主网韧性 配用电网采用高隔离GPON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SPN-CPE等多元接入方案 [4] - 创新场景方案包括数字化场站支持电力生产业务提质增效 全栈解耦电力智算应用满足AI需求 [4] - 国产化视频会议方案实现全面兼容与自主可控 GoldenDB分布式数据库及自研操作系统支撑电力行业数字根基 [4]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券商:特高压是关键环节
环球网· 2025-08-28 01:25
能源供应与消费趋势 - 国家能源局表示"十四五"期间能源供应呈现量足价稳、韧性强、"含绿量"高特点[1] - 下一步将以"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引领,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原则,引导合理能源消费和绿色能源消费[1] 配电网面临的挑战 - 用电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导致电网调节压力增大[1] - 分布式光伏占比持续增加加剧电网调节压力[1] - 电动车比例提升形成高负荷低利用率特性,对配电网提出更高灵活性要求[1] - 配电网需提升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以承担消纳责任[1] 特高压发展现状与技术演进 - 特高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解决三北地区风光资源与中东部电力需求错配问题[2] - 特高压成为远距离电力输送的最佳技术选择[2] - 常规特高压项目需煤电等传统电源支撑,输送新能源比例存在上限[2] - 特高压技术路线正逐渐向柔性直流方向转变[2]
林洋能源: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6:3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4.81亿元,同比下降28.3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45.88%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3亿元,同比下降231.82% [3] - 利润总额下降47.57%,主要因储能业务及电站销售收入减少 [3][4] 主营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板块: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50%,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7][28] - 新能源板块:持有新能源电站超1.3GW,签约运维电站装机量突破20GW(同比增长40%) [6][8] - 储能板块:累计交付及并网超5GWh,储备项目规模达10GWh [34] 技术与研发进展 - 智能电表主导修订国家标准,参与国际标准IEC 62057-3编制 [30] - TOPCon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超25.8%,组件紫外诱导衰减低至1.09% [32] - 储能技术获24项专利,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如工商业电化学液冷储能柜技术要求) [11][37] - 电力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实现D+1预测准确率72%,提升交易决策效率超40% [8] 市场拓展与合作 - 海外市场新增意大利撒丁岛光伏项目,并收购当地两个MW级项目 [7] - 与华为、TÜV南德、中广核等企业签约,覆盖技改、海外光储及标准合作 [31][34] - 储能海外中标金额超2.29亿元,产品覆盖欧洲、中东、亚太地区 [34] - 低空经济领域获批长三角低空载人示范项目,建设100个停机坪 [41][42] 产能与制造布局 - 储能系统年产能提升至10GWh,沙特基地新增2GWh产能(预计年内投产) [10][38] - 启东工厂完成产线智能化改造,单位制造成本下降8% [38] - 波兰、沙特、印尼建立本地化制造与服务枢纽 [34][39]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计划突破6500亿元,南方电网计划更新设备超1600万台套 [13] - 全球智能电表市场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7.8%,欧洲渗透率将超80% [15] - 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预计2030年达236.1GW(保守场景)或291.2GW(理想场景) [22][23] - 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免费安装计量表计 [14] 新兴业务布局 - 氢能业务中标华旺能源撬装式制氢设备项目,供应山东首个人力车示范工程 [40] - 低空经济实现长三角跨省首飞(浦东至启东通勤时间缩短至18分钟) [42][43] - 清耀新能源聚焦1-50kW电解水制氢测试台,支持ALK、PEM等多技术路线 [40]
昊创瑞通: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7 13: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8210万元 法定代表人为段友涛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13日 股份公司设立于2020年11月26日 [1] - 公司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 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1] - 公司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和电器工业标准化示范企业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资产总额分别为46209.04万元 66654.31万元和71195.76万元 呈现增长趋势 [3] - 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 67236.55万元和86725.23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4.47% [4][5] - 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 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7.22% [4][5]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47.78%下降至2024年的37.15%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09% 3.47%和3.73% [3] 技术实力与研发成果 - 公司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2][18] - 核心技术包括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 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 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 [13][14][15] - 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于2024年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内置固封极柱及隔离开关一体化 小型化的集成设计和高精度抗干扰零序电流传感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18] - 环保型空气绝缘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HXGN12-12/T630-20)于2025年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8]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共有研发人员43名 占总人数的11.35% [17][34]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在国家电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中 公司智能环网柜 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合计中标数量分别排名第6 第2和第3 [19][37] - 2022年至2024年对国家电网下属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9778.57万元 61852.10万元和67108.73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8.92% 91.99%和77.38% [3] - 同期对国家电网下属企业的销售毛利分别为13548.04万元 17441.38万元和相应金额 [3] 经营风险因素 - 客户集中度较高 主要依赖国家电网下属企业 [3] - 报告期内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部分电网公司暂停中标资格6个月或扣分 涉及收入金额分别为229.74万元 182.34万元和520.0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41% 0.27%和0.60% [6]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的11925.5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6615.41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1.30% 20.26%和相应比例 [8] - 综合毛利率2024年下降至25.67% 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25.75%和27.60% [9]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超过80%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影响显著 [11][12] 行业背景与发展战略 - 公司产品是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重要配套产品 2023年我国电网完成投资金额5277亿元 其中配电网投资2920亿元 [11] - 2014年至2023年电网完成投资金额复合增长率为2.79% 配电网完成投资金额复合增长率为4.28% [11] - 公司以"做精配网主业 适度外延发展"为发展战略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3] - 顺应物联网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 致力于成为智慧配电领域的领军企业 [3] 发行相关信息 - 本次拟发行279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11000万股的25.36% [21] - 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 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 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49] - 2023年和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分别为8832.49万元和10989.96万元 [49]
昊创瑞通: 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8-27 13: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为Beijing HCRT Electrical Equipments Co Ltd [3] - 公司注册资本为8210万元 法定代表人为段友涛 [3] - 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13日 股份公司设立于2020年11月26日 [3] - 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3号楼609 邮政编码100068 [3] 证券发行方案 - 本次发行类型为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3] - 计划发行2790万股新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25.36% [3] - 发行后总股本将达到11000万股 [3] - 发行方式包括战略配售、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定价发行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 6723655万元和8672523万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 [1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 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 保持增长态势 [38]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360225万元 [14] - 2024年末母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715% [14]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73030万元 233620万元和323270万元 复合增长率达3669% [29] - 公司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30] - 研发团队43人 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135% [29] - 产品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30]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在国家电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中 智能环网柜中标数量排名第6 智能柱上开关排名第2 箱式变电站排名第3 [31] - 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高新技术企业 [31] - 2022-2024年对国家电网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892% 9199%和7738% [3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配电设备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 [21] - 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431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1034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91% [54] - 国家电网"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规划超过12万亿元 南方电网规划投资3200亿元 [50] - 2023年我国电网完成投资5277亿元 其中配电网投资2920亿元 占比5533% [49] 核心技术优势 - 掌握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等关键技术 [24] - 采用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 避免温室气体排放 [25] - 开发环保型固封极柱技术 使用可回收循环利用材料 [26] - 实现一二次设备融合 解决接口不匹配问题 [28]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 未来5年将新增折旧摊销费用分别为0万元 28770万元 251456万元 251456万元和251456万元 [45] - 项目将扩大生产规模 提升自动化制造水平 [32] 质量控制与风险因素 - 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部分省级电力公司暂停中标资格6个月 [39]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从2022年1192550万元增长至2024年1661541万元 [41] - 综合毛利率2022-2024年分别为2575% 2760%和2567% 2024年有所下滑 [42]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超过80%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