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化学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装机翻倍!八月用户侧储能项目分析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始终以规范、及时、全面的信息收录标准,持续追踪储能项目动态。依托 长期积累的扎实数据与深度专业研判,联盟定期输出储能装机市场的客观分析文章,为产业同仁提 供市场决策参考。由于源网侧储能市场与用户侧储能市场存在典型差异,自2025年6月起,储能项目 月度分析已细化为"源网侧市场"和"用户侧市场"两篇内容,本期聚焦8月用户侧市场展开解读。 8月源网侧储能市场项目分析已发布,详情点击: 8月新型储能装机2 . 9GW/ 7 . 9 7GWh,大 基地等源侧储能同比+2 8 5%/+354% 8月新型储能项目整体分析 根据CNESA Da t aLi n k全球储能数据库 不完全统计, 2025年8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 项目装机规模共计2 . 9 0GW/ 7 .97GWh,同比+30%/+43%,环比- 11%/- 1 0%。 8月新增装机 规模继续回落,但环比降幅小于去年同期。 图1 2025年1-8月中国新增运行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https://www.esresearch.com.cn/ 备注:同 ...
中绿电(000537) - 000537中绿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6
2025-09-26 12:43
装机结构与投资策略 - 截至2025年6月末在运装机规模1992.55万千瓦,风电占比19.75%(约393.4万千瓦),光伏占比79.24%(约1578.6万千瓦)[3] - 推进"两个转移"策略:由光伏向风电转移,由西北向中东部转移[3] - 全国布局省份由2023年底12个增至16个,覆盖江苏、山东、河北等中东部地区[5] 政策应对与风险管控 - 136号文出台后对新能源投资更加谨慎,重点把控投资收益[3] - 重新评估在建项目收益并优化建设时序,严控拟建项目送出消纳及电价核心要素[3] - 新疆地区以平价上网项目为主,带补贴项目均为2021年前投产的老项目[5] 储能业务布局 - 青海地区已投运5万千瓦电化学储能,在建6万千瓦液态压缩空气储能[3] - 2025年5月在内蒙古乌海获取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新疆若羌获取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4] 财务与资本运作 - 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收回新能源电价补贴16.67亿元[5] - 截至2025年6月末综合融资成本2.26%[8] - 拟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并依法注销减资,正推进资金账户开立工作[5] 技术发展与业态创新 - 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已在甘肃干河口风电场示范应用,新疆尼勒克光伏完成测试[7] - 探索"新能源+"融合业态,推进绿电直连数据中心及高耗能企业项目[5] - "十五五"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待履行决策程序后披露[6]
内蒙古12.9亿元储能项目开工
起点锂电· 2025-09-14 10:24
项目概况 - 内蒙古磴口蒙能电储新能源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规模为400MW/1600MWh 其中配置1MW/5MWh液流电池 其余为磷酸铁锂电池[2][3] - 项目由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位于沙金套海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 占地182亩 总投资12.61亿元 计划今年12月31日完成全容量并网[3] 技术特点 - 电化学储能技术成熟 不受地域限制 适合大规模应用和批量化生产 产业化应用前景好[3] - 电化学储能在电网调峰调频中应用广泛 覆盖电厂侧 电网侧和用户侧 可促进新能源消纳 实现电网削峰填谷 平抑电网功率波动[3] 项目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高磴口县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为地区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 大力发展风电 光伏等新能源是我国践行"碳达峰 碳中和"承诺的重要举措 储能项目是布局储能领域的重点项目之一[3]
上海能源:公司新能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0 13:09
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展 - 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28.9兆瓦 [1] - 新能源二期204兆瓦光伏项目完成投资决策程序 [1] - 首批光伏电量绿证成功核发 [1] 电网改造项目状态 - 7个标段中6个标段施工完成 [1] 储能项目推进情况 - 2x50兆瓦机组熔盐储能项目取得立项批复 [1] - 电化学储能项目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工作 [1]
中国能建: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5] -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同比分别增长22.7%/54.2%/3% [5] - 新型储能装机达2.22亿千瓦时 较2024年底增长29% 华北/西北/南方地区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80%以上 [5] - 煤电装机12.5亿千瓦 占总发电装机容量40.3% 水电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3% 核电装机6,091万千瓦同比增长4.9% [5] - 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635亿元同比增长5.9%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 [5] - 全国跨区输送电量9,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内蒙古/山西/新疆等8省份净输出电量超300亿千瓦时 [5] - 新开工水利项目1.88万个 水利建设吸纳就业142.2万人 [6] -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1% 显著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2.8%的增幅 [8] -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6,745.42亿元同比降低3.76% 建筑业增加值46,420.21亿元同比降低3.76% [8] 公司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 利润总额65.62亿元同比增长5.49%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2亿元同比增长0.7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1%下降0.15个百分点 [4] - 新签合同额7,753.57亿元同比增长9.2% 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8.55%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4][15][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4.01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54.55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2.04亿元 [4] - 研发费用53.52亿元同比增长10.98% 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 [4][17] 业务板块表现 - 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74.1亿元同比增长52.1% 营业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16.46% [9][23] - 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7,170.4亿元同比增长9.2% 营业收入1,819.96亿元同比增长8.84% [10][23] - 工业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62.48亿元同比增长10.96% 其中建材业务营业收入36.27亿元 [11][23] - 投资运营业务营业收入151.80亿元同比增长15.52% [13][23] - 电力运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41%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22% [16]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 占比达37.3% [17] - 控股并网项目装机容量2,028.71万千瓦 其中风电380.1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123.44万千瓦 [13] - 累计获得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超7,600万千瓦 在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174万千瓦 [16] - 压缩空气储能签约超30座 山东泰安/陕西铜川350兆瓦级等项目加快建设 [16] - 氢能储备项目50余个 兰州新区绿电制氢氨项目年产氢量500吨 吉林松原项目年产氢3.24万吨 [16] - 境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3.74%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2%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 [18] 技术创新与成果 - 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全容量并网发电 最大储能规模1,500兆瓦时 最高转化效率近70% [16] - 新增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5家 [17] - 28个"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24项首台(套)装备实现示范应用 [17] - 深入开展"AI+"专项行动 制定"AI百项任务作战图" 完成DeepSeek等模型全平台接入 [17] 资产与投资情况 - 总资产9,387.35亿元同比增长8.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9.91亿元同比增长1.71% [4] - 资产负债率77.72%较年初增加1.41个百分点 债项总额3,107.81亿元 [4][24] - 应收款项1,748.92亿元同比增长14.34% 存货830.86亿元同比增长10.96% [24] - 合同资产1,171.96亿元同比增长13.06% 在建工程442.92亿元同比增长19.02% [24] - 对外投资完成412亿元 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投资153亿元 [25]
油田企业:探索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12
行业转型背景 - 油田企业作为能源生产与消耗大户 面临传统油气替代加速和碳约束严格化的压力 推动能源转型成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1] - 开采中后期老油田面临资源接替不足 油气稳产难度大 开采成本上升等挑战 迫切需要以新能源发展为契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 - "十四五"期间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油气生产融合已初见成效 "十五五"需重点解决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及深度融合问题[1] 战略规划方向 - 需抓好顶层设计 系统研究产业政策 技术发展 应用场景 多能互补和资源潜力 确定新能源发展方向与重点[1] - 按照节能降碳 降本减费原则 统筹推进高效高效益新能源开发利用[1] - 构建与油气生产深度融合 多能互补 协同高效 效益明显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 实现能源保障与绿色转型统一[1] 绿色能源替代路径 - 加大用能电气化替代研究 包括稀油油田井口/井筒电加热 稠油油田电加热制蒸汽 输油管道电伴热 装备油改电等绿电替代路径[2] - 深化绿热替代研究 聚焦稠油热采 原油集输伴热等场景 采用绿电加热 集光集热 余热回收技术减少或替代燃气燃煤用量[2] - 论证废弃井改地热井可行性 利用废弃油水井资源为生产和生活场景供热[2] 新兴业务拓展 - 探索电化学及新型储能 高效聚光集热 高效储热 氢能产业链 生物质能等业务[2] - 跟踪评估绿电交易和碳资产开发潜力并适时介入[2] - 试点电化学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保障电网稳定 跟踪氢能在钻井和井下作业的应用场景 探索绿电制氢与氢能利用闭环[3] 市场拓展策略 - 依托矿区 自用电网和地热资源 向周边供应绿电绿热 探索绿电上网交易和外部供电[3] - 与国内大型能源公司合作开发外部新能源市场 多渠道实现增收创效[3] - 加强油地沟通 将新能源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规划 争取土地 税费等政策支持 推进合作开发[3]
“十四五”能源创新: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
新华网· 2025-08-15 06:38
战略背景 -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2%和45% [2] - 双碳目标要求能源结构调整 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 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 核心装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制约产业发展 [2] 多轮驱动战略 - 煤炭发挥压舱石作用 通过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供应底线 [3][4] - 油气作为稳定器 通过增储上产增强战略韧性 [3][4] - 核能担当基荷电源 安全有序发展提供稳定电力 [3][5] - 可再生能源成为增长极 规模化跃升引领绿色转型 [3][5] 煤炭清洁利用 - 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提高煤电机组效率降低供电煤耗 [4] - 实施三改联动 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 [4] - 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在新能源不稳定时提供重要支撑 [4] 油气发展 - 推进增储上产 增强油气供应稳定性 [4] - 改革管网运营机制 形成多主体供应和统一管网集输体系 [4] - 构建竞争性销售市场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核能发展 -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5] -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 [5] - 加强协同互补 与其他能源形成有效配合 [5] 可再生能源 - 装机规模全球领先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均居世界第一 [5] -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提高在能源供应中占比 [5][6] - 发展分布式能源 在建筑和园区推广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6] 技术创新 - 推进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 [6] - 发展氢能产业 完善制储输用一体化布局 [6] - 提升传统能源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清洁化水平 [6] 体系协同 - 加强传统与新能源协同互补 推动有序替代 [7] - 建设智能电网 应用新型电力技术和运行模式 [7][10] - 优化能源布局 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7] 未来发展方向 - 提升风电光伏占比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规模化开发 [8] - 发展多元可再生能源技术 包括光热发电和地热能 [8] - 加强储能技术研发 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8] 传统能源转型 - 研发清洁化技术 推广超低排放和CCUS技术 [9] - 应用智能化勘探开发 提高油气采收率 [9] - 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构建多元供应体系 [9] 智能化升级 - 融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能源全链条智能化 [10] - 建设智能电网和智慧油气田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10] - 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 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10] 市场体系完善 - 优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10][11] - 深化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10][11] - 构建公平开放市场体系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11]
300MW/600MWh!西南地区首座大规模混合型储能电站投运
储能电站项目投运 - 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我国西南地区首座大规模混合型储能电站——四川绵阳港旗游仙区300MW/6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一期)并网投运 [1] 项目技术方案与规模 - 项目位于四川绵阳游仙区石马镇 分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100兆瓦/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和15MW/0 525MWh飞轮储能 [3] - 创新采用"电化学+飞轮"混合储能技术方案 构建"毫秒级响应+小时级支撑"的双重保障体系 [3] 项目作用与效益 - 可有效缓解绵阳电网50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不足和220千伏及以下接入电源点单一的问题 提高地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3] - 投运后将降低川西地区经绵阳负荷中心的输电功率 减少电网运行损耗 提升区域电压稳定水平 [3] 行业动态 - 中国中车首个飞轮储能项目顺利并网 [4] - 我国首个四类技术融合的新型储能项目投产 集成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飞轮 [4]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 2025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预计达94 91GW/222GWh 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4]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赴湖南省衡阳市开展电化学储能调研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8:29
电化学储能调研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副主任成钢带队赴湖南省衡阳市开展电化学储能调研 [1] - 调研组实地考察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耒阳分公司现役火电机组和电化学储能电站 [1] - 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等有关情况 [1]
华源证券:电力市场成储能发展决定因素 头部储能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3:41
储能行业发展 - 新能源发电曲线与用电曲线不匹配,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 储能需求明确,但价值体现方式过去几年一直是行业核心问题之一 [1] - 储能技术路线多样,发展路径复杂,各自优势、劣势、降本曲线差异大 [1] 抽水蓄能 - 抽水蓄能是成熟技术,但成本分摊机制曾制约其发展 [2] - 2021年两部制电价机制推动抽蓄大规模发展,2022-2024年核准装机总计170GW(70GW、65GW、35GW) [2] - 容量电价让抽蓄超前发展,十五五期间可能向容量市场过渡 [2] 电化学储能 - 电化学储能被视为解决新能源波动性的终极方案,但政策频繁更迭 [3] - 强制配储政策导致无序发展,低质低价产品占据市场 [3] - 未来电化学储能收益将依赖电能量市场套利,调频市场衔接后调频或成重要收益来源 [3] 行业竞争格局 - 136号文出台后经济效益成为配置储能重要因素,低质低价尾部厂家可能出局 [1] - 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1] - 抽蓄主机厂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