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策略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600030):2024年年报点评:经纪资管收入提速,国际业务持续拓宽
民生证券· 2025-03-28 12: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7][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信证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单季营收与盈利同比提速 [4] - 经纪与资管收入提升,投行收入降幅收窄,自营收入增速放缓,信用业务降幅扩大 [5] - 各业务表现有差异,如自营四季度负增、经纪业务修复、资管收入提速等 [5][6][7] - 净资产收益率保持高位,国际业务净利润大幅增长 [1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2] 各业务情况总结 自营业务 - 2024年全年自营收入263亿元,同比+21%,但较前三季度放缓16.69pct [5] - 24Q4自营投资收入47亿元,环比-52.9%,同比-22.8%,转为负增 [5] - 24Q4末金融投资8618亿元,同比+20.4%,增速较24Q3下降4.50pct [5] - 持仓结构偏向高股息策略,权益OCI规模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 [5] - 2024Q4年化自营投资收益率2.2%,考虑OCI变动后2.4%,降至一年来最低 [5] 经纪业务 - 24Q4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6亿元,环比+56.4%,同比+48.9% [6] - 代买证券收入大幅提升,个人/机构代买证券款同比增长66.1%/10.6% [6] - 席位租赁、代销产品收入同比仍负增,或受公募基金降费影响 [6] - 24H2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088亿元,保持行业第一,同比增长10% [6] 资管业务 - 24Q4资管业务净收入30亿元,环比+18.1%,同比+23.5%,增速扩大 [7] - 24年末资管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11.1%,各计划规模均显著增长 [8] - 24年末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2.46万亿元,同比大增35.2% [8] - 2024年华夏基金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80亿元/22亿元,同比+9.6%/+7.2% [8] 投行业务 - 24Q4投行业务收入13亿元,环比+23.7%,同比+29.5%,增速首次转正 [9] - 境内股权承销降幅收窄,债权承销规模破2万亿元,境外股权承销高增 [9] - 2024年境外股权承销规模36亿美元(约257亿元),同比+101.0%,超境内IPO [9] 信用业务 - 24Q4利息净收入2亿元,同比-78.1%,较24Q3增加38.93pct [10] - 卖出回购余额同比+37.7%,带动利息支出同比+32.1% [10] - 买入返售余额同比-28.8%,收益率从2.8%提升至5.0%,收入同比增长25% [10] - 两融余额达历史新高,但收益率从7.0%下降至5.2%,收入同比-14.4% [10] 公司整体财务指标总结 盈利能力 - 2024年末总资产1.71万亿元,同比+17.7%;归母净资产2931亿元,同比+9.0% [11] - 年化加权平均ROE 8.1%,同比+0.28pct;归母净利率34.0%,为2019年以来最高 [11] - 业务及管理费率(剔除其他业务)52.5%,同比-0.60pct;其他业务成本率90.7%,同比-0.69pct [11] 子公司情况 - 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22.63亿/5.30亿美元,同比增长41.2%/115.5% [1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695/749/807亿元,归母净利润231/250/271亿元 [12] - 对应3月28日收盘价的PE为17/16/15倍 [12]
【策略】积极把握春季行情——2025年3月A股及港股月度金股组合(张宇生/王国兴)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1 13:53
市场表现 - 2月A股主要指数普遍回暖,科创50涨幅达18.0%,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行业涨幅居前,煤炭、石油石化、银行等高股息板块表现较差 [2] - 2月港股市场回暖明显,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26.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恒生香港35分别上涨19.1%、17.6%、17.0%、7.5% [2] A股观点 - 2025年A股"春季躁动"行情已开启,受中美关系缓和、DeepSeek爆火、节后日历效应等因素催化 [3] - A股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均值附近,政策支持及增量资金流入有望进一步提升估值 [3] - 配置方向关注科技成长(TMT、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消费(家电、消费电子、社会服务、商贸零售)两条主线 [3] 港股观点 - DeepSeek-R1等科技成果催化下,中概资产价值有望重估,科技创新领域中美差距较小(美国1.9标准差 vs 中国1.8) [4] - 建议继续关注"哑铃"策略:1)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 2)互联网科技公司 3)高股息低波动行业(通信、公用事业、银行) [4]
险资持续买入!农业银行突遭举牌
证券时报· 2025-02-26 08:43
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 平安人寿近期连续举牌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均突破5% [1][3][7] - 2月17日平安人寿以每股4.5116港元买入4772.3万股农业银行H股,耗资2.15亿港元,持股比例达5% [3] - 截至2月17日,平安人寿持有农业银行H股账面余额64.63亿元,占上季度末总资产0.14% [4] - 平安集团2月14日买入1.33亿股工商银行H股,每股5.6737港元,耗资7.54亿港元,持股比例升至18.08% [1][8] 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平安人寿总资产4.83万亿元,净资产3176.14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0.45%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人寿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9611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20.96% [5] - 新华保险1月24日收购杭州银行3.3亿股,持股比例升至5.87% [8] 银行股受险资青睐原因 - 2023年A股银行板块累计涨幅超42%,4家银行涨幅超60% [8] - 杭州银行2021-2023年分红总额分别为20.76亿、23.72亿、30.84亿元,2024年中期分红22.20亿元 [8] - 新华保险表示看好杭州银行公司治理、业务能力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9] - 高股息策略和业务协同是险资增持银行股主要考量 [8] 险资举牌趋势 - 2024年险资举牌达20次,为近四年新高 [11]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已达6次 [12] - IFRS9会计准则实施促使险资通过举牌将股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3] - 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背景下,险资通过举牌高股息个股优化资产配置 [12][13] 港股投资机会 - 港股红利较A股具有显著估值优势 [14] - 在互认基金、港股通和海外流动性转松影响下,港股存在明显估值优势 [14] - 人工智能与内需支持板块在港股有较好资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