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

搜索文档
东吴国企改革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54.91万元 净值增长率5.07%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19
AI基金东吴国企改革混合A(002159)披露2025年二季报,第二季度基金利润54.91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394元。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 为5.07%,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103.11万元。 该基金属于灵活配置型基金。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0.839元。基金经理是周健,目前管理5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其中,截至7月18日,东吴中证新 兴指数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9.25%;东吴配置优化混合A最低,为8.36%。 基金管理人在二季报中表示,本报告期内,本产品采用红利策略,在国企标的努力中寻找具备高分红、低波动、低估值、大市值特征的个股,以基本面研究 为核心,借助大类资产、风格和行业的轮动灵活调整组合,致力提升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截至7月18日,东吴国企改革混合A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42%,位于同类可比基金699/880;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62%,位于同类可比 基金480/880;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40%,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67/880;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18%,位于同类可比基金292/871。 通过所选区间该 ...
二十年银行股复盘:由基本面预期和成长思维转向策略和交易思维
东方证券· 2025-07-21 01:44
核心观点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宽货币有望延续,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中长期趋于下行,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延续,公募改革或助力银行跑出超额收益,保险预定利率或于 25Q3 下调,呵护银行绝对收益,预计银行业基本面 25Q2 环比 25Q1 边际改善,现阶段关注高股息类银行和中小银行两条投资主线 [3] 三个标志性监管动作引领银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扩张 - 2011 年城商行异地扩张收紧,叠加央行合意信贷规模管控,终结银行业无序扩张,为中小银行依托同业业务扩张、影子银行发展埋下伏笔,央行合意信贷约束机制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影响银行业稳健扩表 [16][18][19] - 2016 年央行推出 MPA 考核,作为银行核心监管框架,其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七个方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评估和监测,冲击“泛资管”模式,引导银行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21] - 2018 年资管新规落地,遏制影子银行野蛮生长,降低系统性风险暴露可能性,但也带来金融可得性、存款缺口、房地产和城投领域风险暴露等问题 [28] 当下对银行估值框架的新理解 PB - ROE 框架 - “PB - ROE”是银行业传统估值框架,银行采用 PB 估值的核心原因未变,通过 PE 估值寻找银行子板块估值“洼地”需斟酌 [32][35] - 引入分红率、股息率因子到 PB - ROE 估值框架,假定分红率 30%,股息率容忍度 4%时,13.3%以上 ROE 值得 1 倍以上 PB 估值;股息率容忍度 3.5%时,ROE 需在 11.7%以上,低估品种主要分布在城商和农商行 [36] DDM 模型 - 22 年及之前银行股上涨主要受成长逻辑驱动,即估值模型分子端(ROE)是主要驱动因素;23 年以来受红利逻辑驱动,即估值模型分母端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38] 2008 至 2022 年银行股复盘:基本面预期和成长逻辑驱动 - 2008.11—2009.7:“四万亿”计划推出,宽信用落地,货币政策转宽,银行实现绝对收益 139.8pct、超额收益 15.3pct,股份行表现更好 [47] - 2011.3—2011 年底:货币紧缩推高无风险利率,汇金增持四大行,银行绝对收益 - 5.3pct、超额收益 17.6pct,国有行表现突出 [44] - 2012.10—2013.1:宏观经济回暖、监管环境阶段性松绑,银行绝对收益 46.4pct、超额收益 29.2pct,股份行表现强势 [77] - 2014.10—2014.12:经济低迷,货币政策转宽,地产政策放松,沪港通启动,银行绝对收益 60pct、超额收益 14.9pct,股份行表现突出 [87] - 2015.6—2017.7:股市震荡,银行板块抗跌,国内供给侧改革,外围环境复杂,银行绝对收益 15.8pct、超额收益 38.9pct,城商行表现强势 [97] - 2018.7—2018.10: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加码,银行业基本面向好,银行绝对收益 11.6pct、超额收益 15.5pct,国股行表现突出 [117] - 2020.8—2021.3:国内经济在疫情中修复,银行基本面企稳向好,银行绝对收益 20.3pct、超额收益 20.2pct,股份行表现突出 [127] - 2022.1 - 2022.4:美联储转鹰,流动性收紧,地缘政治扰动,银行绝对收益 - 1.8pct、超额收益 19pct,仅股份行跑输板块,复苏交易下农商行表现好 [138] 23 年 4 月至今板块历史级行情复盘:策略和交易思维驱动 - 行情起点是“中特估”,催化红利策略,宏观经济增速承压,无风险利率下行,红利策略主导行情,23 - 24 年降准 4 次、降息 4 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超 110BP [159][163] - 23 年 7 月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新规落地,23 年 11 月末资本新规落地,23 年下半年开启第四轮化债,地产政策全面放松,银行对公风险暴露企稳 [164][166] - 23 年保险增配银行,国有行跑赢;24 年宽基指数基金和险资推动,子板块表现均衡;25 年主动公募边际定价权上升,3 月下旬后银行跑出超额,5 月公募改革推动增配城商行,6 月以来保险预定利率或下调,AMC 机构成为增量资金 [167][174][184] - 23 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营收增速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下台阶但维持在 0 以上,净息差收窄放缓,其他非息收入扰动减弱,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基本面有望保持韧性 [188][193] 投资建议 - 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为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提前布局高股息类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渝农商行;二是看好中小银行,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 [3]
融通基金蔡志伟:“央企+红利”迎来配置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20 15:54
红利资产投资价值 - 市场进入低利率环境 红利资产受到资金青睐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联接基金募资额达9 83亿元 [1] - 红利策略在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得到印证 低利率环境下性价比相对较高 央企上市公司红利主题成为新投资方向 [1] - 2016年12月30日至2025年5月30日 中证诚通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累计收益率95 97% 年化收益率8 59% 显著跑赢沪深300 中证500等指数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 A股市场更加重视股东回报 红利类资产或迎来估值重塑 [1] - 截至2025年5月底 近3年中证诚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分红总额1 25万亿元 占国资央企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1] 央企投资优势 - 央企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分红主力 经营状况改善明显 但战略价值未被充分认知 估值处于近10年低位 [2] - 中证央企指数动态市盈率11 4倍 市净率1 08倍 低于地方国企和民企 估值修复潜力巨大 [2] 指数编制创新 - 中证诚通央企红利指数采用预期股息率指标 综合历史股息支付率与预期利润水平选股 分红确定性稳定性更高 [2] - 传统高股息策略依赖历史股息率 存在局限性 新指数前瞻性剔除盈利恶化 分红可能性降低的公司 [2] - 过去1年指数成分股平均股息收益率4 51% 显著高于央企上市公司平均水平2 8%和A股平均水平2 47% [3] 指数防御性与收益性 - 经济复苏阶段 指数受益于预期盈利指标 市场上行中表现良好 [3] - 企业盈利偏弱阶段 凭借央企高股利支付率和稳定分红属性 指数防御作用显著 [3]
本周聚焦:25Q2存贷款增长有哪些特征?
国盛证券· 2025-07-20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但中长期看国内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 ;由于经济修复需要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 [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二季度存贷款增长情况 贷款 - 截至2025年6月末国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8.6万亿元,同比增速7.10%,2024年以来贷款增速中枢整体下迁 ;Q1贷款新增9.7万亿元,同比多增2771亿元,Q2贷款新增3.1万亿元,同比少增6580亿元 [1] - Q2信贷少增源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859亿元,一方面是Q1信贷投放节奏前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背景下企业贷款提前还款对余额形成扰动 ;企业短贷及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29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少增6602亿元,银行压降低收益票据资产提高核心资产占比缓解净息差压力 ;居民贷款同比仅少增6亿元,但结构变化大,居民经营性贷款同比少增2240亿元,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同比多增1844亿元,或因按揭早偿同比下降,促消费政策发力下居民短期消费贷同比少减391亿元 [1][2] 存款 - 截至2025年6月末国内人民币存款余额320.2万亿元,同比增速8.30%,在上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下存款增速加快 ;Q1存款新增13.0万亿,同比多增1.7万亿元,Q2存款新增5.0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Q2非银存款、住户存款、政府存款对增量的贡献比例分别达45.3%、31.4%、24.5%,非银存款同比明显多增或因存款利率下行引发存款搬家效应,存款结构从表内向表外转换 [3] - 二季度银行存款增势良好,银行对同业存单发行需求减少,Q2同业存单余额净减少788亿元,2023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净融资额为负 ;6月末住户、企业活期存款在全量存款的占比分别为26.5%、27.7%,存款定期化呈现缓和趋势,活期存款占比相较3月末未进一步下降 [3] 板块观点 - 关税政策或对出口短期带来冲击,但中长期国内稳地产、促消费、加大民生保障等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托底经济稳增长 ;银行板块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主线的个股或有α ;由于经济修复需要时间且预计降息仍有空间,红利策略或仍有持续性 ;顺周期策略下宁波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值得关注,红利策略下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值得关注,以及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的重庆银行值得关注 [4][7] 重点数据跟踪 权益市场跟踪 - 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15463.88亿元,环比上周增加501.10亿元 [8] - 两融余额1.90万亿元,较上周增加1.64% [8] - 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214.85亿元,环比上周减少23.34亿元 ;7月以来共计发行470.53亿元,同比减少64.30亿元 ;其中股票型115.88亿元,同比增加64.16亿元 ;混合型58.05亿元,同比增加26.77亿元 [8] 利率市场跟踪 - 同业存单:本周发行规模为9465.8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5202.00亿元 ;当前余额21.33万亿元,相比6月末增加2110.50亿元 ;本周发行利率为1.62%,环比上周增加1bp ;7月发行利率为1.62%,较6月减少5bps [9] - 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 + 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0.84%,环比上周下降7bps,7月平均利率为0.90%,环比6月下降16bps ;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1.00%,环比上周下降7bps,7月平均利率为1.06%,环比6月下降16bps [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平均为1.66%,环比上周增加1bp [9] - 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专项债1614.24亿元,环比上周增加974.39亿元,年初以来累计发行23889.46亿元 [9] - 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本周未发行,年初以来累计发行18185.70亿元 [9] 本周聚焦 相关图表 - 展示信贷增长情况、存贷款同比增速、居民及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二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明细等图表 [13][14][16] 主要新闻 - 央行: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M1余额113.95万亿元同比增长4.6%,M0余额1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63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72.57万亿元同比增长6.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央行表示下阶段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抓好已出台政策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指出中小银行增持债券增加安全资产配置在监管允许范围内合理 ;定于2025年7月25日发行大运河金银纪念币一套共9枚,其中金质1枚,银质8枚 ;就《银行间市场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2][23]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业务暂不适用,各单位要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做好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产品历史标准衔接 [23]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增长1.1% ;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有所改善,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收窄10.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0.6%,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479万平方米,连续四个月减少 ;上半年CPI比上年同期下降0.1%,降幅与一季度相同,6月份同比由降转涨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逐步回升,上半年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上半年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8%,4月份起因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导致出口承压叠加部分行业需求不足,同比降幅逐步扩大至6月份的3.6% [23][24] -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发布《2024年度上海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我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已从传统社会责任报告向更具系统性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转型 [24] 主要公告 - 涉及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紫金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人事变动、增资、关联交易、债券发行、权益分派等公告 [25][26][27] 附:周度数据跟踪 - 展示各地区已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及平均利率、本周金融板块表现、金融涨跌幅前10个股情况等图表 [30][31][32]
中欧红利智选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722.16万元 净值增长率3%
搜狐财经· 2025-07-20 07:12
基金业绩表现 - 中欧红利智选混合A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722.16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3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2.48亿元 [3] - 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1.037元 [3] - 基金经理张学明管理5只基金,其中中欧景气精选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39.63%,中欧品质精选混合A最低为14.46% [3] 投资策略 - 红利策略被视为底座型策略,与景气策略形成互补关系,在不同月份可进行轮动增强收益 [3] - 红利策略在海外被称为"安全垫策略"或carry策略,其安全垫基础来源于股息回报,被认为是市场下限最高的策略 [3] - 红利策略年化收益容易测算,上下沿比较确定,决策相对容易 [3] 持仓情况 - 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十大重仓股为中创智领、欧普照明、天地科技、中谷物流、首创环保、华特达因、上峰水泥、新华保险、鄂尔多斯、美的集团、郑煤机 [4]
又有绩优基金经理升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07:46
同泰基金人事变动 - 刘坚升任同泰基金副总经理 此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仅半年时间 [1][3] - 刘坚现任公司副总经理 资产配置与产品开发部总监兼基金经理 [3] - 刘坚曾任职恒生银行 宝盈基金 平安基金等机构 2020年6月加入同泰基金 [3] 刘坚管理基金业绩表现 - 刘坚管理的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近一年净值增长率24.55% 跑赢基准12.84% [4] - 该基金在银河证券混合型FOF(权益资产60%-95%)分类中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二 [4] - 二季度主要配置ETF和指数基金 辅以优选主动型基金构建组合 [4] 行业高管晋升趋势 - 年内多家基金公司出现"绩而优则仕"案例 包括招商基金 中泰证券资管 申万菱信基金等 [5][6] - 南华基金1月提拔两位投研骨干为总经理助理级高管 [7] - 行业分析认为晋升高管是基金公司吸引和留住绩优人才的方式 [7] 未来投资策略展望 - 预计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 股市关注新质生产力和红利策略 [4] - 债市机会源于宽松货币环境 商品市场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4]
又有绩优基金经理升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19 07:23
基金经理晋升 - 刘坚升任同泰基金副总经理 此前担任总经理助理仅半年 并兼任资产配置与产品开发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2][4] - 刘坚曾任职恒生银行副总裁 宝盈基金产品经理 平安基金产品设计副总监 2020年6月加入同泰基金 [4] - 刘坚管理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和同泰积极配置3个月持有股票型FOF两只基金 [4] 基金业绩表现 - 同泰优选配置3个月持有混合FOF近一年净值增长率24.55% 超越业绩基准12.84% 在银河证券同类排名中位列第二 [5] - 该FOF主要通过配置ETF和指数基金 辅以优选主动型基金构建组合 兼顾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 [5] 未来投资策略 - 预计资本市场呈现结构性机会 股市关注新质生产力及红利策略 债市受益于宽松货币环境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6] 行业晋升趋势 - 年内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晋升高管 包括招商基金王景、朱红裕 中泰证券资管姜诚 申万菱信基金贾成东等 [7][8] - 基金公司通过"绩而优则仕"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但需平衡高管职责与投资精力 [8]
农行中行等热推红利策略产品,苏银理财年终奖产品收益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5:43
红利策略市场表现 - 上半年红利资产表现强劲 银行股领涨 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18.68%并推动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 [1][3] - 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增配高股息资产 银行板块等红利资产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2][3] - 多家银行APP热推红利策略产品 如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华夏理财也推荐固收增强型红利产品 [3] 农银理财产品测评 - 农银匠心·灵动360天理财产品采用红利策略 固收类资产占比不低于80% 权益类不超过20% 主要投资红利指数基金和高股息股票 [7] - 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4.6% 但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14% 仅击败29.61%同类产品 [3][9][10] - 综合得分51分 击败51.94%同类 收益表现得分32分 风险控制得分97分 综合费率0.32%较低 [4][7][10] 产品结构与业绩 - 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 业绩比较基准2.40%-3.40%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超基准0.24个百分点 [6][9] - 最大回撤0.05% 索提诺比率8.11 显示下行风险控制较好但超额收益能力一般 [10] - 流动性较差需持有360天 适合长期资金配置 未披露具体权益仓位 若超15%可能受股市波动影响明显 [12][13] 行业及公司背景 - 农银理财管理规模达1.97万亿元 固收类产品占比93.14% 2024年平均收益率3.65%在30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7 [11] - 混合类产品占比6.86% 2024年平均收益率3.64%排名第8 整体收益表现居行业上游 [11] - 对比半年前测评的江苏银行理财产品 年化收益率从3.67%降至2.99% 显示部分产品收益持续性存疑 [15]
红利+小微盘的杠铃,举不动了怎么办?
雪球· 2025-07-18 08:00
核心观点 - 杠铃策略(红利+小微盘组合)近年表现优异,但需审视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性 [2][3] - 日本股市历史显示杠铃策略在"新胜于旧"阶段超额收益不明显,A股可能处于类似阶段 [4] - 杠铃策略在成长风格主导市场时(如2017、2019-2020年)会跑输大盘 [5][7][15] - 策略价值在于长期攻守兼备:红利端提供稳定收益,小微盘端挖掘Alpha机会 [38] 日本股市四阶段类比 - **第一阶段(2000-2008年)**:红利资产跑赢,新旧经济交织 [4] - **第二阶段(2009-2012年)**:新经济占优,红利资产超额回落,硬科技出现死点 [4] - **第三阶段(2012-2013年)**:旧经济筑底,房地产出清后估值修复 [4] - **第四阶段(2014-2018年)**:科技+出海双主线,杠铃策略逐步失效 [4] A股杠铃策略表现 - **基础版(中证红利+中证2000)**:2016-2024年几何平均超额2.46%,但2017/2019-2020年分别跑输6.15%/11.10%/13.41% [5][7] - **增强版(小微盘端+5%超额)**:年化超额提升至4.98%,但未能改变成长风格下的跑输格局 [9][11] - **沪港深增强版**:加入港股红利后年化超额达6.22%,2024年超额8.82% [13][15] 红利端价值分析 - 中证红利2016-2024年几何平均收益6.86%,显著高于万得全A的0.92% [20][22] - 红利因子通过纪律化高抛低吸(股息率调仓)实现逆向投资,在美股/A股均验证有效 [22][23] - 建议配置:50%中证红利ETF+50%港股红利低波ETF,按季/月分红提供现金流 [24] 小微盘Alpha特性 - 中证2000指数2016-2024年几何收益-0.87%,跑输沪深300的3.00% [28][30] - 超额来源:散户交易产生的定价错误,如招商中证2000增强ETF成立1年超额30%+基准涨幅43.54% [33] - Alpha优势:相比Beta不易回吐,如中证2000增强ETF多数月份保持稳定超额 [35][36] 策略定位与取舍 - 红利端作为"盾":提供抗跌性和股息安全垫 [38] - 小微盘端作为"矛":通过量化挖掘市场无效性收益 [37][38] - 需接受阶段性跑输(如成长风格时期),以换取长期低相关性收益 [17][39]
90后买银行躺收10万股息启示录:银行股是提前养老的底气吗?
搜狐财经· 2025-07-17 02:44
银行股表现 - 截至7月16日,A股有6只银行股年内涨幅超30%,33只涨幅超10%,中证银行指数创十几年新高 [1] - 银行AH(全)年内收益达25.87%,跑赢中证银行指数全收益(19.46%)和申万银行指数(15.20%) [1] - 25家银行股息率超4%,华夏、平安、南京、交行等股息率超过4.5% [1] 分红情况 - 7月为银行分红集中期,工行、农行、招行等大型银行密集派息 [1] - 宁波银行1万股可获得9000元分红,某90后投资者持有5万股银行股获10万元分红 [1] 估值与资金动向 - 多数银行股仍"破净",兰州、郑州、华夏等PB低于0.5倍,显示估值修复空间 [2] - 银行AH优选ETF(517900)年内收益超25%,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2.28亿元,两个月吸金近7亿元 [2] - 险资新规推动长期资金配置高股息银行股,形成板块支撑 [2] 市场逻辑 - 利率下行环境下,银行股高股息特性成为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核心配置方向 [2] - 银行股兼具高股息(4%+)与估值优势,回调被视为布局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