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

搜索文档
英杰电气(300820.SZ):核聚变电源业务去年订单约1000万左右,今年目前体量相近
格隆汇· 2025-08-25 07:22
核聚变电源业务订单情况 - 去年订单金额约1000万元人民币 [1] - 今年目前订单体量与去年相近 [1] 核聚变电源业务发展前景 - 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核心项目可能进入集中采购阶段 [1] - 存在电源招投标机会 [1] - 公司正密切跟踪并收集客户需求及电源类型信息 [1] 项目竞争与订单获取 - 成都地区项目跟踪最为紧密 [1] - 各项目上与友商存在竞争且均有机会 [1] - 后续订单量取决于招投标结果 [1] 技术研发能力 - 公司一直配合客户进行定制化研发 [1] - 基于技术平台可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电源 [1]
“一体两翼”产业协同创新 国泰集团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13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21 06: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扣非净利润1.13亿元 [2] - 民爆一体化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包装炸药销量同比增长2.29%,产销总值排名全国第七 [4] - 军工新材料子公司澳科新材合同订单总额3087万元,同比增长129% [5][6] 民爆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为民用爆破器材研发、生产、销售及爆破服务一体化,拥有工业炸药生产许可17.4万吨,其中现场混装许可产能占比30% [3] - 上半年销售工业包装炸药5.53万吨(收入3.32亿元),电子雷管1123.68万发(收入1.43亿元),爆破一体化服务收入2.1亿元 [3] - 电子雷管产品形成全国销售布局,爆破业务向西部地区转移突破 [4] - 年产3000万发电子引火药头自动生产技术完成试生产考核,年产5万发助推器自动装配生产线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3] 军工新材料业务 - 军用钨基新型毁伤材料完成AK59产品状态鉴定,多个项目为国家军工装备系列 [5][6] - 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应用于无人靶机发射,新增客户20余家,新增订单1100余发 [6] - 高纯氢氧化铌实验品提炼成功,为核聚变装置超导磁体线圈核心材料 [6] 轨交自动化及信息化 - 轨道交通供电产业外业务拓展取得进展,新增合同订单总额7986万元 [7] - 开拓机务、电建项目,经营效益较上年触底回升 [7]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优化民爆产品产能布局,紧抓行业并购机会,增加生产许可 [7] - 提升军工新材料产业规模,缩小与民爆业务发展差距 [7] - 民爆业务仍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同时发展军工新材料作为新动能 [7]
突破性运用电化学法 “雷鸟反应堆”成功提升核聚变速率
科技日报· 2025-08-21 00:13
技术突破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雷鸟反应堆"的台式粒子加速器装置[1] - 该装置采用突破性电化学方法成功提升核聚变速率[1] - 通过电化学电池向钯靶注入更多氘 使聚变速率平均增加15%[2] 工作原理 - 装置使用氘离子流轰击钯靶 通过提高钯中氘浓度来增加碰撞引发的聚变速率[1] - 电化学过程能够用低能量在高能级上影响核反应速率[1] - 聚变速率随氘浓度升高而增加直至达到稳定状态[1] 能效表现 - 目前装置每输入15瓦能量仅能产生约十亿分之一瓦输出[2] - 距离实现能量输出超过输入仍有较大差距[2] 行业意义 - 该进展为更广泛高效驱动核聚变的研究铺平道路[1] - 使用电化学方法增加核聚变速率被认为是重大成就[2] - 技术进展涵盖核物理 化学和材料科学多个领域[2]
公司互动丨这些公司披露在机器人、液冷等方面最新情况
第一财经· 2025-08-20 15:15
机器人 - 信测标准合资公司信测标准(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尚未产生业务收入 [1] - 高测股份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复合钨丝腱绳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1] - 红旗连锁机器人项目正在研发之中 [1] - 双飞集团将积极寻求与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合作机会 [1] 液冷 - 华塑科技暂未与维谛技术合作开发液冷系统专用BMU方案 [1] 新能源汽车配套 - 航天电器连接器及电缆、电机等产品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配套 [1] 鸿蒙生态 - 卓易信息BIOS产品在鸿蒙生态有布局 [1] 光模块 - 富信科技已开展应用于1.6T光模块的Micro TEC项目开发 [1] 数控机床 - 乔锋智能数控机床产品可应用于折叠屏结构件的加工 [1] 能源技术 - 艾罗能源技术与产品不涉及AIDC [1] 智能装备 - 三德科技无人化智能装备营收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需求旺盛 [1] 电源设备 - 英杰电气核聚变相关电源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可能形成增量 [1] 铜箔产品 - 铜冠铜箔铜箔产品订单充足 产品价格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1]
英杰电气:核聚变相关电源需求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可能形成增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1:01
核聚变电源业务 - 公司在核聚变领域的电源业务已开展多年,业务模式以招标为主,少部分基于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直接供应 [1] - 核聚变行业近期取得一定技术突破,商业应用进程有望加快 [1] - 相关电源需求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可能形成增量,具体时间取决于各项目的备件采购进度 [1] - 公司正积极跟踪核聚变项目的招标进程,未来业务影响取决于后期项目招投标后签订订单的情况 [1]
大摩:美国核能复兴已经到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美股IPO· 2025-08-18 15:15
核能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核能复兴趋势逐渐清晰,可能引发全球核能产业链格局重构 [3] - 大型新建核电项目面临建设周期长(10年以上)、成本控制难等挑战 [1][6] - 核电机组延寿、重启项目推进迅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成为突破方向,因其建设周期短、前期成本低 [1][3][6]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美国联邦与州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支持核能发展 [5] - 数据中心对稳定、高效、低碳电力需求激增,核能作为零碳排放基荷能源完美匹配其需求 [5] - 核能在数据中心应用快速普及,为行业打开全新增长空间 [5] 技术路径与容量预测 - 在"核能复兴"情景下,美国核能总容量预计将显著提升至150GW [3][7] - 容量增长依赖现有机组延寿、SMRs规模化应用及技术迭代效率提升 [7] - 美国正探索SMRs商业化落地、第四代核电技术及核聚变等前沿领域 [7] 核能经济性比较 - 天然气电站建设周期短(少于3年)、初期成本低(560-1000美元/千瓦),但燃料成本占比高(90%)且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大 [8] - 核能边际发电成本极低,燃料成本占比小且稳定性强,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和低碳属性突出 [8]
美国核能复兴已经到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13:09
核心观点 - 美国核能行业迎来复兴趋势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形成双重驱动 预计2050年总容量将达150GW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成为关键发展方向 [1][2][4] 政策驱动因素 - 美国联邦与州政府持续加码扶持 通过税收优惠 补贴政策及简化审批流程为项目推进提供确定性 [2] - 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打破核能发展"雷声大 雨点小"的困境 [2] 市场需求变化 - 数据中心应用快速普及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产业爆发催生稳定高效低碳的电力需求 [2] - 核能作为零碳排放基荷能源可24小时不间断供电 完美匹配数据中心"永不停机"特性 [2] 大型项目挑战 - 新建大型核反应堆建设周期超10年 存在成本超支与延期风险 [3] - 过去多年美国核能装机容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优势 - SMRs采用模块化设计 建设周期大幅缩短且初期投资成本低于大型反应堆 [1][3] - 更适应分散化 多元化电力需求场景 成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变量 [3] 容量扩张路径 - 2050年美国核能总容量预计达150GW 较当前水平大幅跃升 [4] - 增长来源包括现有机组延寿 SMRs规模化应用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效率提升 [4] 技术发展前沿 - 美国积极探索第四代核电技术与核聚变等多元化路径 [4] - 微软等科技巨头入局核聚变领域 预示资本对技术突破的期待 [4] 成本结构对比 - 天然气电站建设周期少于3年 初期成本约560-1000美元/千瓦 但燃料成本占总运营成本90%且受价格波动影响大 [5] - 核能收回初期投资后边际发电成本极低 燃料成本占比小稳定性强 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和低碳属性显著 [5]
阿里,投出一个天使轮
36氪· 2025-08-18 08:55
公司融资与背景 - 诺瓦聚变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君联资本管理)、君联资本、光速光合、高榕创投、华控基金、明势创投、临港科创投及2-3家未披露投资方(含阿里)[1] - 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 由65后科学家郭后扬创立 其曾任能量奇点CTO 长期深耕核聚变领域研究[1][4] - 公司采用"核聚变+人工智能"战略 研发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反应堆 提供零碳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4] 技术路线与目标 - 选择场反位形(FRC)技术路线 利用磁场反转实现等离子体自约束 结构较托卡马克装置更紧凑 易于模块化和降低成本[5] - 短期目标为实现1亿度离子温度并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中期目标实现聚变能量增益Q>1 长期目标实现50兆瓦聚变电力输出并推动2035年商业化[5] - 通过人工智能加速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 克服科学技术挑战并节约试验成本[5]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核聚变行业近5年爆发式增长 总投资额从2021年19亿美元攀升至97亿美元 企业数量达53家 较2021年23家增长143%[6] - 国际能源署预计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多至945太瓦时 略超日本全年用电量 AI优化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4倍以上[7] - 预计2030-2035年间超35家公司将建成商业化聚变示范电站 28家公司计划接入电网供电[7] 商业化进展 - 美国Helion公司商用聚变电站已在华盛顿州启动建设 计划2028年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 该公司估值达54亿美元[8] - 中国核聚变技术快速突破: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亿度千秒高约束模运行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电子温度破1亿摄氏度 能量奇点创高温超导磁体磁场纪录 紧凑型聚变装置BEST预计2027年建成[9]
电新行业行业周报:三大运营商加码AI投资,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订单落地-20250817
西部证券· 2025-08-17 08:39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整体表现强劲,本周中信电力设备指数涨幅为+5.29%,跑赢创业板指(+8.58%)和上证综指(+1.70%)[72][73] 核心观点 AI与算力基础设施 - 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全面加码AI投资,联通预计全年资本开支550亿元重点投向算力领域[1][49] - AI数据中心推荐麦格米特,建议关注欧陆通、金盘科技等7家产业链公司[1] - 英伟达和AMD同意向美国政府上交在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以换取出口许可[47] 新能源与储能 - 南都电源签订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订单(总容量2.8GWh),采用自主研发314Ah半固态电池[2][50] - 宁德时代江西宜春锂矿停产,导致国内碳酸锂月产量减少8%(约5000-6000吨),推动锂价上涨[51] - 印尼宣布320GWh分布式电池储能计划,配套80GW光伏装机[53] 风电与海洋经济 - "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启动,海上风电产业将获重点支持[55] - 辽宁核准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华电丹东504MW和国家电投1000MW),总投资超143亿元[57][59] - 海缆龙头中天科技投资5.74亿元布局沙特海底电缆市场[56] 电力设备与电网 - 国产柔性直流换流阀均压电阻实现技术突破,价格较进口产品降低65%[60] - 甘肃发布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方案,明确154亿千瓦时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3078元/千瓦时[61] - 河北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目标2027年调节能力达200万千瓦[64] 人形机器人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京开幕,宇树H1以6分34秒夺得1500米赛跑冠军[68] - 英伟达发布Cosmos世界模型(70亿参数),强化机器人领域布局[70] - 板块推荐五洲新春、兆威机电,建议关注德马科技等8家公司[2] 产业链价格动态 光伏产业链 - 硅料价格持平:致密料49-55元/kg,颗粒硅43-46元/kg[9] - 硅片价格持平:210N型主流成交价1.55元/片[9] - 组件价格:TOPCon双玻0.61-0.71元/W,HJT组件0.7-0.83元/W[11][12] 锂电材料 - 碳酸锂价格周涨15%至8.27万元/吨,氢氧化锂涨11%至7.90万元/吨[34] - 三元材料523周涨3.2%至13.00万元/吨,磷酸铁锂涨4.9%至3.43万元/吨[41] - 六氟磷酸锂价格周涨9.4%至5.5万元/吨[44] 新能源车数据 - 7月新能源车零售98.7万辆(同比+12%),渗透率达54%[26][28] - 7月新能源车出口21.3万辆(同比+120%),占乘用车出口44.7%[31] - 动力电池价格维稳:铁锂电芯0.32元/Wh,三元电芯0.39元/Wh[34]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部分新领域、新型号产品的需求预计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4 07:50
泉果基金调研西部超导核心信息 - 泉果基金于2025年8月6日调研西部超导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近一年旗下最佳基金收益31.68% [1][2] 超导业务发展前景 - 低温超导线材在医疗和半导体领域已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超导产品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长 重点布局核聚变 量子计算 轨道交通和大科学装置领域 [3] - 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 全球唯一铌钛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企业 [4] - 超导线材为GE 西门子 上海联影重要供应商 全球市场份额较大 MCZ磁体出货量逐年增长 [4] - 2024年超导产品业绩显著增长 半导体和科研用磁体需求增速明显 医疗合作加速推进 [5] 钛合金业务发展态势 - 钛合金下游航空 航发 舰船等领域订单稳定 新型号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3] - 商飞 商发等民用航空方向未来三到五年需求持续增加 [3] - 2025年钛合金产品下游提货量增长 未来2-3年保持审慎乐观 [5] - 部分钛合金产品价格因成本下降和供需变化进行调整 [5] 高温合金业务进展 - 高温合金二期熔炼生产线投产 多个牌号通过航空航天型号认证 [6] - 产品质量获客户信任 预计未来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满足高温合金和特种钢领域需求 [6] 国际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布局外贸业务 拓展航空 医疗 汽车等领域海外客户 [6] - 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产品资质认证有序推进 [6]